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9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题被绕了顾家与曹家的渊源上,放在颇为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听说即将上京的顾纳就是顾景星曾孙蚂蚁论坛首发,长生这边就带了几许期待。
话题跑得太远,有些事情也许长生慢慢领悟。
曹颙便不再啰嗦,挥挥手打发长生下去……
悠哉的日子过得飞快,似乎转眼之间就过了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这日,六部开衙。
曹颙是乘轿子去衙门的,虽说他已经痊愈,可既然是众所周知地大病一场,总不好一下子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装装身体孱弱,说不定手上的差事还能分出去几样。
曹颙想的很美,已经筹划着将辖下几件繁琐差事的权利,分给几位侍郎。
六部里面,向来不缺混吃养老的。
以前他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并非是不想偷懒,而是因曹家根骨不足,不愿因此落人口舌。
现下么,借着这次养病的东风,说不定他真的可以悠闲。
没想到,进了户部衙门,曹颙就被惊住。
这个“惊”或许旁人看来是惊喜,可对已经决定在户部“养老”的曹颙来说,则是惊雷。
原本淡定的神色也产生裂痕,他迟疑着问道:“王爷,张大人,下官……下官……”
他想说自己“才疏学浅,不堪大任”,可随即想到这种事绝不是十三阿哥能做主的,也不会是张廷玉。
只有宫里那位……
吭哧了两声,曹颙方恭声道:“下官领旨。”
十三阿哥点点头,道:“虽说我与张大人也打理户部,可我有其它差事,张大人要盯着的重点也会转到吏部。户部这边,往后还需你多费心。”
看着眼前一个红缎子面的小方盒,曹颙实在不知当说什么好。
先前十三阿哥举荐他去兵部,就是想要避张廷玉锋芒,去做掌部堂官。
没想到兵部没去成,还在户部带着,可官印到手蚂蚁论坛首发。这表示,他就是户部的掌堂,往后户部之事多是由他最后做主。
这就是无心插柳,可曹颙却欢喜不起来。
皇上到底再想什么?
换做其它人,平白得了这好处早要欣喜若狂。
曹颙却欢喜不起来,这事情委实违背他本意。
再说,即便张廷玉不做掌部尚书,也还是掌部大学士。
折腾一把,无非是的将那些需要张廷玉做主的户部琐事,都交到曹颙这边。
看似体面多了,实际上却是吃了亏……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22:33 只看该作者
470 #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测
不管是十三阿哥,还是张廷玉,都不晓得皇上之所以点曹颙做掌印不过是几部佛经的缘故。
在雍正看来,让曹颙做掌印,是给他增加责任,算“惩戒”,也算是消减他向佛问道之心。
好好一个可用的臣子,不为自己与大清效命,去shì奉佛祖也太浪费。
曹颙哪里晓得是因这个缘故,除了感叹造化弄人之外,还悄悄留心张廷玉的神sè。
户部从早年的糜烂,经营到现下国库丰盈,有很大一部分是张廷玉的功劳。曹颙从直隶总督任上回京时,户部已经整顿的差不多,他这个尚书做的就有几分占便
如今又从大学士手中接过掌印之职,曹颙还真怕张廷玉嫉恨。
像张廷玉这样“千言万言不如一默”的主,要是在在心里记仇,保不齐什么时候来点yīn的。
至于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的俗语,不过是哄人的。
官场就是大墨缸,想要半点颜sè不沾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是黑的多少的问题。
像张廷玉这样,出身相府,又从进士熬到大学士的,shì奉两代帝王,皆被倚为心腹,城府岂是一般人可比的。
张廷玉神sè坦然,面带微笑冲曹颙高点点头,似乎是十分乐意交出手中印信。
十三阿哥亦没有避讳张廷玉的意思,笑着说道:“如此年纪,就成为掌部尚书,还真当闹你一顿好酒。不过念在你大病初愈,爷也就不折腾你,你将家中窖藏的好酒孝敬爷几坛……”说到这里,又指了指张廷玉道:“张大人那边你也不能省了,将你那边的好茶预备两包。”
张廷玉摸着胡子点头,笑道:“若是旁的,老朽不敢应承;是茗茶的话,则是有些雀跃期待。”
任是说都晓得,张廷玉为官清廉,即便是外官冰敬炭敬,也只肯收百两之礼,超过一百两的礼物,任是多大的情面,他也是使人婉拒。
可他还有个嗜好,就是爱品好茶。
张家虽是桐城望族,可京城居不易,张廷玉的俸禄又有限。自打雍正登基以来,每次张廷玉升官,都伴着赐银,还有内供好茶。
谁都晓得,特等好茶有价无市,价值绝非只有区区一两百两银子。
张廷玉接了十三阿哥话,主动开口讨茶,并非是没见过好茶,不过是向曹颙表达善意。
他这个前掌部,对于转印信来说,是十分乐意帮忙的。
十三阿哥故意要孝敬,的亦是如此,不愿两人因印信转让之事生了嫌隙。
曹颙心中领情,忙道:“难得王爷与大人不嫌弃,下官感jī不尽。”
同曹颙的茫然无序不同,张廷玉与十三阿哥都以为自己猜出皇上此举用意。
六部之中,吏部与户部最为重要,一个是官员任免,一个是全国赋税。
两部都交到张廷玉手中,张廷玉的权利就过重,远甚与其他几位大学士。将户部印信交出去,独留下吏部的,也是帝王的制衡之道。
至于为何不干脆调离张廷玉,另选他人为户部尚书,则是因户部的重要xìng,使得皇上不愿让户部再有人事动荡。
毕竟,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是在是太肥,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像张廷玉、曹颙这样保持住操守。
皇上又是疑心病极重的,信不住旁人也是有。
为了这个缘故,张廷玉不仅心中没有对曹颙生芥蒂,还颇为庆幸继任自己为掌印的是曹颙。
换做是其他人担任新尚书,为了凸显政绩,少不得要在户部大展拳脚。
户部整肃没两年,若是引起什么动荡,张廷玉也扯白不清。
曹颙则不会,同僚一年半,张廷玉也瞧出曹颙不是爱多事的xìng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萧规曹随”。
至于十三阿哥,也举得皇上是在分张廷玉的权,也是在安抚因病丢了兵部掌部得曹颙。
虽说曹颙调任兵部尚书的消息,外界并不知晓,可曹颙这个当事人却清楚。
外头都说皇上寡恩薄义,可十三阿哥却晓得,皇上亦是xìng情中人,觉得哪个好了,怎么也不会亏待。
户部掌印尚书易人,这也是衙署里的大事,不是几人sī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说了几句话,十三阿哥便叫人将四位shì郎与十几个郎中都传召过来。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么,而是通知众人,因皇上对张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户部印信转由曹颙执掌。
张廷玉也对众人提及,自己往后会常驻吏部,户部恐不能时常抽身过来,希望诸位同僚齐心合力,协助曹尚书如何如何,云云。
不管是谁做掌部堂官,对司官来说,牵扯的利益并不大。
可对不少司官来说,曹颙与张廷玉不同。
张廷玉与曹颙虽只差一级,可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曹颙在户部做过郎中,做过shì郎,辗转至尚书,可谓户部老人。
张廷玉却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学士后才点的的户部尚书。
张廷玉并非骄横之人,可大学士的名号、天子近臣的身份,还是使得众司官对其敬而远之。
加上张廷玉执行圣意,整顿户部,手段并不温和,也积些一些宿怨。
听说曹颙取代张廷玉做掌部,这些人当然是心中欢喜。
几位shì郎心中,则是各种滋味俱全。
按理来说,张廷玉既要执掌吏部,曹颙又是大病初愈,这两人在户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们腾出地方,那说不定就会从他们四人中点人委署尚书。
即便不能升户部尚书,可只有户部尚书出缺,其他部堂的尚书转过来,那后边就是一连串地人士调动,保不齐谁就能有幸更进一步。
没想到,张廷玉去执掌吏部的情况下还占着户部的缺,而传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颙,不过是看着神容苍白些,实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养的样子。
现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颙成为掌印尚书,而张廷玉也没有换地方,众人心中的失望无法言表……
等到众人退下,曹颙也在纷乱中寻到一丝头绪。
只是他不晓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样,只当是皇上在分权。
皇上再信任张廷玉,也晓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权势。
等到回到自己官厅,蒋坚与左成都在这边候着,给曹颙道喜。
虽说一个部堂两个尚书品级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颙既想着顺其自然,对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着听了两人恭贺。
京城里消息向来传得最快,曹颙升为掌部尚书之事,没两日便人尽皆知。
除了曹府诸人外,最欢喜的莫过于伊都立。
即便曹颙劝慰开导,可他心中难免依存愧疚,在衙门里做事亦带了十二分心,实怕闹出什么篓子。
没想到,这春节过后就有转机,曹颙成了户部掌印官。
论起排位与体面,户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却了心事,听了消息的当日就来到曹府,在曹颙面前便恢复几分本xìng。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觉得自己圆满,可是还是觉得有遗憾之处。
至于再进一步之类的想法,他脑子中偶尔闪过,随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绩怎么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没什么发挥余地;只有边疆乱起,大军出动,才能显示兵部的本领。
现下虽说边疆乱象已齐,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成。
兵部功勋,暂时无望,伊都立心里就踏实下来,行事也从容许多。
此时下无人,伊都立就不掩饰自己的抱怨,对曹颙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真是半点也不敢行差……听说这两年有几个新班进京,要在搁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
对于伊都立来说,最心爱不是听戏捧角,而是多情好sè。
早年在山西时,走门路的士绅赠不是没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虽不敢纳妾犯律,可也留下两个相貌出众的为婢女在身边时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却与伊都这个人无缘,如何不叹息。
这才是“才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是这毕竟是伊都立私事,曹颙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笑着听了。
伊都立是落衙后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饭。
酒过三巡之后,伊都立不再提衙门里的差事,而是赞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么曾养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么可文可武,什么孝顺知礼。什么他们夫妻已经合计好,往后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长子、三子都要分户出去。
曹颙开始,还不太在意,有一句没以一句地应和伊都立;听到后来,却是觉得不像。
曹颙不敢接这个话茬,便寻由子岔开话。
直到从席上下来,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颙还有些走神。
大学士之孙,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边侍候,这确实是门不错亲事。
可孩子的性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还把,不过是脾气硬些;伊都立本性也不坏,可风流好色的秉性改也改不了。
有这样一个老爹,伊尔根觉罗氏三子再好的长处也都被遮住……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御下
待伊都立走后,曹颙回剥梧桐苑,对妻子提及学士府三公子之事。
曹颙只是随口一说,初瑜却是连连摇头:,“不成,学士府是八旗勋贵,他们太夫人与夫人又都是大家子出身,见惯妾室通房那一套,想着是多子多别。不说旁人,就是和硕额驸福僧阿,迎娶二格格前,也有几个房里人,直到大婚之前,才打发出去。”
曹颙自是晓得世家大族的陋习,点了点头道:“你放心,我没有接伊都立的话。他也不过是想要探探我的口风,见我如此,也当晓得我的意思。”
说到这里,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心中都觉得沉重。
世家大族规矩繁琐,怕累到女儿:小门小户出来的,又担心人品教养不周全。
即便是人丁单薄的宗室旁支,也是不保准的。
就如同当年的塞什图,身是独子,寡母又明事理,可成亲没两年,还是惹出多少是非。
曹颙更是,“贤惠”起来,主动为丈夫抬了两房妾室,自己专心教养两个儿子。
,“天慧要是儿子就好了“”初瑜叹了一口气,道。
要是儿子的话,即便娶的媳fù不贤惠,顶多让其“病养”便是:是女儿的话,不管怎么处置女婿,名声受累的还是女儿。
曹颙挑挑眉,道:,“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有一日你我不在,只要天估、恒生出息,能给天慧做靠山,天慧就不会受委屈。若是天估、
恒生都不成器,那还有她几个叔叔、几个舅舅。我就不信,他们还真能束手旁观。”
曹颙是长兄,初瑜是长姐,两边的小叔子、小舅子,多受他们夫妻照拂。
初瑜的脸上有了笑模样”道:,“是我关心则乱,总担心女儿嫁人就被欺负了去。有娘家撑腰,有什么可怕的?即便有朝一日,老爷与我百年,外别也当娶妻生子。天慧做当家老太太就是,哪里还用理会这个那个的。”
夫妻两个虽彼此开解,可心中到底是忧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如他们夫妻挂心天慧的亲事一样,李氏也始终担心曹颙的身体。
饶是深闺fù人,也晓得掌印尚书体面是体面,可需要背负的责任也多。
儿子被皇上看重的那丁点欢喜,都被慈母心肠冲淡,就连去江宁之事,李氏也减了不少兴致。
“要不然,我还走出门了吧?”李氏叫来儿子”与之商议道:,“故园虽好,可哪里比得这一大家子人重要。即便现下由媳fù掌家,我帮不上什么,可还是看着你们才安心。”
曹颙笑道:,“还有半辈子要看,也不差这几个月。为了shì奉母亲出行,四弟早早就在翰林院请了假,四弟妹也将家事处理妥当。还有江宁那边,二弟已经预备下游船,等母亲过去,就要陪着母亲与二婶游江。”
李氏还要再说”曹颙道:“母亲不为自己”就当为儿子。当年祖母故去,儿子清凉寺守制,曾受寺中几位大师的照顾。儿子当时便想着,若是有一日儿子手头便宜”便修缮清凉寺,为佛祖重镀金身。可是这些年忙忙活活的,哪里顾不得这个?这回母亲过去,代我在佛前道声罪,为我将这个愿还了吧。”
李氏听了,不由上心。
儿子年后研读佛经之事,她是晓得的,有几本经书就是从兰院小佛堂取的。
再想想儿子自打研读佛经后,病症渐清,乃至痊愈,李氏更是觉得这是佛祖保估。
想到这里,李氏嗔怪道:“即是在佛前许愿,岂是儿戏?说不定你这些年遇到的几回无妄之灾,就是因你对佛祖失言的缘故。这下好了,总算找到缘由。你就放心吧,我定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曹颙提到清凉寺,亦非无的放矢。
不过还愿是假,想要拉扯清凉寺一把为真。
只因在曹颙的来信中,见他提及两江总督崇教抑佛,加上清凉寺几位大德高僧前些年相继坐化,后续无人,清凉寺日渐衰败。
换做其他地方,曹颙不过当做新闻听听。
清尊寺却是不同。
不说旁的,就是曹颙康熙朝孝敬雍亲王府十来年香烛,就没少麻烦清凉寺诸位大师。加上智然又在清凉寺长大,清凉寺与曹颙牵扯委实不浅。
李氏慈母心肠,全心为了儿子康泰,原来想要取消的行程,开始迫不及待,想要提前出行。
无奈天气乍暖还寒,谁也不放心她出门,还是拖到了二月初。
过了二月初二,李氏离京,随行除了曹颙一家,还有长生、天宝。
原本曹颙夫fù的意思,是不许天宝随行的。
旅途疲乏,李氏又上了年岁,春华还有四房几个孩子要照看。长生年龄在那里,已经可以照顾自己,天宝实在小了些。
可天宝听说堂兄、堂弟都随着祖母出门,独独落下自己一个,搂着李氏的脖子,呜呜大哭,差点哭得背过气去。
李氏心疼别儿,自是发话要带着。
曹颙夫fù无法,只好随着他去了。
于是,李氏一行,除了三个大人之外,还加上五个孩子。
夫妻二人将李氏一行送至通州码头,看得天宝欢天喜地随着祖母登船,曹颙直恨得牙痒痒。
他少不得对妻子抱怨道:,“这混小子,被老太太宠得没边,眼里哪有咱们两个?”
小孩子任xìng痴缠还可忍受,再大些还如此就使人生厌。天估、恒生、天慧兄妹三个小时候即便有犯倔的时候,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