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6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时辰过去了。

    海州城墙终于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前面的护城河早就被炸平了。

    冲锋的号声和鼓声同时传来,大规模的攻城战斗开始了。

    城墙上面早就没有了军士,眼看着火炮停止轰炸了,多尔衮命令军士上城墙去抵抗,同时派出大量的军士,堵住豁口,不让江宁营军士攻入到城池之内。

    连续好多年没有接触江宁营了,也不知道耀州是如何被攻陷的,应该说骁勇的多尔衮,思想认识早就有些落伍了,也正是多尔衮这种决定性的惨重失误,导致了海州被很快拿下。

    燧发枪响起来的时候,多尔衮还觉得无所谓,他知道这种燧发枪,无非是发射方便,杀伤力量一般,甚至还比不上弓弩,可惜他根本不知道,江宁营将士所持的燧发枪,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的改进,杀伤力大大增强,绝非弓弩可以比较的。

    在城墙上面守卫好抵抗的军士,在燧发枪的子弹中惨叫着倒下,驻守豁口的军士,更是伤亡惨重,这些军士根本不知道,面对呼啸而来的子弹,身上的盔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子弹能够穿过盔甲,直接进入身体,令抵抗者意识模糊的倒下。

    接到了军官的禀报,多尔衮才发觉大事不好,负责驻守城墙和豁口的军士,伤亡惨重,根本无法阻挡江宁营将士的进攻。

    贺人龙率领江宁营将士,没有特别着急的进入城池,而是在豁口与城墙处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这么多年过去,贺人龙早就成为成熟的指挥官,深知最大限度的杀伤对手、剿灭对手的有生力量,才是最为重要的,占领城池为其次,所以遇见了这等的机会,贺人龙是绝对不放过的,命令将士用燧发枪进攻。

    眼看着后金鞑子伤亡惨重,固守城墙和豁口的后金鞑子,几乎都被射杀了,贺人龙都禁不住摇头叹气了,本来以为多尔衮是非常骁勇的,作为后金第一骁勇的旗主和将领,应该是很能够随机应变,指挥军士作战的,想不到多尔衮的思想如此的顽固,几乎没有什么改进,还以为弓弩能够对付燧发枪,这也就难怪会遭致惨败了。

    眼看着剩下的后金鞑子准备撤到城内去,贺人龙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一万多江宁营将士,瞬间开始朝着豁口冲去,堵住了这些后金鞑子的退路,能够逃离的只是极少数了,这极少数的后金鞑子,被吓得魂不附体,也几乎失去抵抗力了。

    (恳请读者大大支持六月一日上传的新书《铁血兵戈》,拜谢了。)(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尊严之战(11)() 
(感谢细沙及足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请支持新书《铁血兵戈》。)

    多尔衮明白战斗的进程完全不能够把控的时候,为时已晚,在他看来,攻城拔寨的战斗是难度最大的,大清国的勇士无比的骁勇,但是在进攻城池的时候,也是多次的受挫,后来尽管局面稍微好一些了,但每次的战斗,都是耗时很长的。

    多尔衮率领大军重点驻扎在海州,他认为江宁营短时间之内是拿不下海州的,自己至少能够坚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自己这里坚持的时间越长,对沈阳就越是有利,所以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下决心阻止江宁营的进攻。

    事实与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江宁营根本就没有依靠军士来进攻,而是用火炮炸开了城墙,而且军士也没有急着冲进来,聚集在城墙和豁口的周围,依靠燧发枪来进行攻击,导致了驻守的军士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让出了城墙和豁口。

    最令多尔衮郁闷的是,想要撤退的军士,居然遭遇了江宁营军士的突然进攻,绝大部分的军士,都丧生燧发枪之下了。

    多尔衮的短视和自信,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战斗的时间。

    贺人龙率领先头部队从豁口进入城池之后,洪承畴马上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江宁营将士潮水般的从豁口与城门处进入了海州城。

    残酷的巷战开始了。

    训练有素的江宁营将士,占据了绝大的主动,巷战是江宁营将士必须训练的科目之一,而且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不管是十人以下的组合,还是几十人的小股部队。甚至是上百人上千人的攻击部队,如何的把握队形,如何的相互照应,都是平时训练的科目,进入到城池之后,训练的效果就开始发挥出来了。

    巷战的意外是很多的。总体来说,进攻部队的损失是要大一些的,因为不熟悉地形,面对长期驻扎在城池的对手来说,这是不小的弱点,所以有些时候,不能够掌握巷战的规律,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甚至是不得不撤出城池休整。

    但这些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多尔衮不可能熟悉这些。

    尽管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但多尔衮麾下的八旗军,还是习惯于面对面的厮杀,头脑里面几乎没有巷战的概念,不管是满八旗的旗主,还是军士,认为攻下城墙之后,战斗基本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劫掠的事情了,因为对手也是将主要的兵力安置在城墙的四周。一旦城墙被拿下来了,对手的兵力也损失的差不多了。

    不熟悉巷战的满八旗,损失更加的惨重。

    多尔衮知道局面越来越不好,但他想不到应对的办法,进攻的江宁营军士,手持燧发枪。听见哪里有动静,就直接开枪了,导致埋伏在屋内的满八旗军士,来不及射出第二箭,就丧身枪口之下了。

    不过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军士。不愧是满八旗之中最具有战斗力的,尽管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可抵抗和厮杀还是没有停止。

    白天过去,黑夜来临。

    不过一个白天的时间,江宁营占据了海州城池的二分之一了。

    洪承畴非常满意这样的战果,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再有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拿下海州了,这样算起来,十天的时间,拿下鞍山和辽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夜晚进攻继续进行。

    有着足够兵力的洪承畴,做出来了部分的调整,白天担负主攻任务的先头部队,撤下来了,暂时到城外的大营休整,马祥麟率领三万人,继续展开进攻,绝不能够给后金鞑子丝毫喘息的机会。

    城外早就被江宁营包围了,防御的重点就是几处的城门,后金鞑子就是想着撤退,也只能够从城门处撤退,其余是没有地方逃走的。

    这也是多尔衮做的好事情,其实海州城有很多处的城墙,年久失修,本就不是很稳固了,多尔衮将海州作为重点防御和守卫的城池之后,加固了城墙,让海州城的城墙,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弱点了。

    也正是因为多尔衮这样的动作,让自身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根本就没有机会撤离了。

    江宁营夜间继续进攻,让多尔衮没有喘息的机会了。

    满八旗的军士被迫迎战。

    驻守城门的军士,达到了一万人,不过一天的时间,这一万人,几乎全部损失,在接下来的巷战之中,满八旗损失的兵力超过了五千人,一天的战斗下来,多尔衮麾下的五万军士,损失了五分之二了,这里面包括驻守在耀州的五千人,剩余的三万人,一部分守着铁岭,一部分守着辽阳,但认识都不多,尚在海州城池之内坚持战斗的,最多剩下两万人,守着半个城池,苦苦挣扎。

    夜晚是很好的机会,万一守不住城池了,可以利用夜间休整的机会突围,满八旗的军士,对海州附近的地形是非常熟悉的,集中兵力突破江宁营的包围之后,能够很轻易的回到鞍山或者是辽阳去,可江宁营夜间展开进攻,让多尔衮没有选择突围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选择突围,等待的是全军覆没的命运,想想后面有追击的江宁营军士,前方有江宁营军士的埋伏,慌不择路的突围军士,遭遇前后夹击,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突破包围圈了。

    外面的枪声不断的传来,多尔衮已经成为了困兽,在屋子里面不停的转悠。

    他终于有了黔驴技穷的想法了,斥候冒死侦查到的情报,江宁营军士至少在十万人以上,从人数上面来说,对付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在进攻城门的时候,因为火炮的犀利,江宁营军士的损失不大,猝不及防、不适应战术的满八旗军士,损失倒是非常惨重的。

    不足三万人守着半个城池,面对数倍于自身的江宁营军士的进攻,这将是什么样的结局,长期鏖战的多尔衮是非常清楚的。

    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军官,已经开始恳请多尔衮突围了,若是多尔衮出现了意外,正白旗和镶白旗就彻底完了,没有继续存在的可能了。

    多尔衮痛苦的拒绝了军官的要求。

    就算是突围出去了,能够怎么样,江宁营肯定是乘胜追击的,鞍山防御力量不强,不可能守住,辽阳倒是不错,可谁能够预料到,或许自己还没有退到辽阳的时候,就遭遇江宁营的包围了,在野外遭遇江宁营军士,只有死路一条了。

    沈阳方向,有卢象升率领的大军,准备展开进攻了,而且大晋朝廷的皇帝苏天成,御驾亲征,恐怕是亲自指挥攻打沈阳的战斗,沈阳的局势也变得异常的紧张和敏感了,放眼望去,多尔衮几乎没有撤退之后立足的地方,除非是不管沈阳,朝着萨尔浒或者是开原的方向撤退,准备回到白山黑水之中去。

    枪声越来越密集了,多尔衮的情绪也到了崩溃的边沿了。

    守住海州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必须要承认这个事实,但想着突围,也没有机会了,江宁营军士夜间一样没有放松进攻。

    多尔衮强迫自己冷静,打小就在军队之中鏖战,不知道见过多少危险的局面了,总是能够熬过去的,这一次也不一定,说不定有微弱的机会存在。

    天蒙蒙亮的时候,一夜未眠的多尔衮做出来了决定,主动放弃一部分的城池,集中兵力,守住五分之二甚至是五分之一的城池,熬过了这个白天之后,选择在夜晚突围,江宁营军士毕竟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坚持了一个晚上,不可能坚持第二个晚上。

    多尔衮的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了,命令没有忘记要求军士相对集中之后,利用一切有效的办法,对进攻的江宁营军士展开进攻,好好把握每一次的机会。

    天刚刚亮,夺取和固守城池的战斗,再次激烈起来了。

    多尔衮采取的办法还是有些效果的,顽强的满八旗军士,在开始集中之后,战斗能力开始彻底体现出来,他们占据有利地形,与江宁营军士拼杀。

    同样是一夜未眠的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接到了禀报,江宁营将士的损失开始增大了,因为后金鞑子调整了战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的城池,人员开始集中了,这样后金鞑子射出来的箭雨,密集度就很高了,进攻的江宁营将士,很多都是丧身这种箭雨之下的。

    有幕僚提出来动用火炮,对后金鞑子占据的地方实施大规模的轰炸。

    洪承畴拒绝了这个建议,毕竟海州城池里面,还是有不少的百姓的,若是对城池之内五分之二的地方进行轰炸,这些地方的老百姓也没有活命的机会了,如此近乎屠城的行为,洪承畴是绝对不会采纳的。

    洪承畴下达的命令很简单,不管造成多大的伤亡,都要展开进攻,后金鞑子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加大攻击的力度,后金鞑子很快就要崩溃的。

    洪承畴原来预计五天左右的时间,拿下海州城,剿灭驻守海州的满八旗军士,最大限度的消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如今看来,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最多三天时间,海州就能够完全拿下了。(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尊严之战(12)() 
(新书《铁血兵戈》六月一日起开始正式上传,恳请得到读者大大继续的支持,我一定会尽全力的,拜谢了。)

    卢象升率领大军渡过辽河,海州被江宁营包围的消息,犹如重磅炸弹,让沈阳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了。尽管说满人是很团结的,满人权贵也想着誓死保卫沈阳,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充足的信心了。

    代善率领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全军覆没,代善为大清国捐躯了,大清国最为骁勇的旗主、睿亲王多尔衮,也被困在了海州,生死未卜,这令所有人清醒的认识到,保卫沈阳的战斗,不会有美妙的结局了。

    豪格两次写信,要求率领军士护卫沈阳,被皇太极严厉的训斥,不准他回到沈阳来,济尔哈朗已经带领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军士,在距离沈阳五十余里的地方,重点布防,阻止江宁营军士的进攻,皇太极亲自指挥沈阳城内的军士,开始部署防御的事宜。

    皇太极也想着抽调兵力,增援海州的多尔衮,但目前的情况之下,抽调兵力是不可能的,苏天成的计划非常的详尽,令皇太极无法抽调兵力,可若是海州、鞍山、辽阳都失守了,沈阳就成为了孤城,得不到任何的援助,大清国的满人权贵,恐怕要做好回到黑山白水之中的准备了。

    大清国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边沿了。

    皇太极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曾经万丈雄心,慢慢被打磨掉了。面对江宁营的进攻,他显得有心无力,完全处于被动之中。

    济尔哈朗一再要求,皇太极撤出沈阳。与豪格会合,驻守萨尔浒一带,言下之意非常明确,一旦沈阳失守了,就从镇北关撤退,回到曾经战斗的地方去。

    皇太极已经下了好几份的圣旨。要求蒙八旗火速赶赴沈阳。

    可惜蒙八旗根本就没有机会来到沈阳。

    郑鸿逵和郑成功率领的军士,已经在草原掀起了风暴,草原的战斗,更加的顺利,蒙八旗依靠的是骑兵的冲锋,根本没有城池可以固守,至于说火器方面,因为河套府与乌鲁木齐府的控制,他们根本就得不到。所以在战斗之中,依靠的是人力的冲锋,在一次次的野战之中,蒙八旗损失惨重,已经到了看见火炮就发抖的程度,好多的部落已经完全归顺和投降了,除开科尔沁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大部落,但草原部落都清楚。这样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了,大晋朝廷最终将要统一整个的草原。

    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与沈阳共存亡。

    至于说皇族的子弟,开始分批次的撤出沈阳去,抵达豪格的身边去,皇家的血脉还是要继续延续下去的,不能够悉数留在沈阳,一旦沈阳被攻陷。皇太极的血脉将不复存在了。

    这种撤离是非常痛苦的,离开了条件很好的沈阳,恐怕要继续回到黑山白水之间去,那种艰苦的环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受的。

    对于满人权贵的安排。皇太极也有了明确的意见。

    这些满人权贵的子女,可以撤出沈阳去,追随在豪格的身边,但其余人不准撤出沈阳,必须要与江宁营厮杀,若是临阵逃脱了,将成为满人之中的败类。

    从六月中旬开始,陆续有满人撤离沈阳,但这种行动都是暗地里进行的,毕竟大张旗鼓的撤离,会影响到军心。

    济尔哈朗也清楚皇太极的想法了,皇太极年纪大了,身为大清国的皇帝,是不会离开沈阳的,就好比是大明的那个皇帝崇祯一样,所以他不在劝诫皇上,一门心思投入到与江宁营的厮杀之中去了,麾下能够指挥的大军,毕竟还有十几万人,进攻沈阳的江宁营军士,不超过十万人,兵力上面还是有优势的,若是能够在决战之中超常的发挥,说不定有击败江宁营的机会。

    江宁营大军渡过辽河之后,就地驻扎休整了,暂时没有展开进攻,这是卢象升的命令,其实是皇上的意思。

    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在进攻耀州和海州的战斗之中,很是顺利,这个消息,诸多的高级军官都知晓了,皇上定下两路进攻的目的,一是分散后金鞑子的兵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用尽可能多的兵力,来进攻沈阳,毕竟兵力方面的优势,也是至关重要的,沈阳作为后金鞑子的京城,一定是用心经营的,攻打沈阳,是需要非常慎重的。

    卢象升与诸多的军官一样提出来了意见,建议皇上驻守在广宁,不要渡过辽河,皇上御驾亲征,拿下了广宁之后,其实已经是起到了最大的鼓励和激励的作用了,若是继续跟随渡过辽河,诸多的将士内心总是有牵挂,若是后金鞑子注意到了这个方面,发重兵进攻,估计卢象升首先考虑到的就不是进攻后金鞑子,而是保护皇上的安全。

    苏天成没有坚持,遵从了众人的建议,留在了广宁,他很想第一个走进沈阳城,那该是多么的惬意,但他不能够拿着众多将士的生命开玩笑,所谓的皇帝御驾亲征,其实代表一种象征意义,战役初期能够激励将士的斗志,但时间长了,反而成为将士的负担,这个时候皇帝若还是坚持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