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长歌-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龅夭剑际鞘裢跛疲巳私普┖荻荆倍岫囊丫茫绻辉绯巳耍映僭缁崾芷渌ΑN以缇拖胝腋隹煽康娜顺羲还苁撬灰芪蔚粽飧龌龊Γ褪俏液吞拥亩魅耍铱梢晕鋈魏问虑椤!崩钍绖蘖成槐洌还笆值溃骸疤渝行荒猿嫉男湃危还庋幕耙院笄肽灰俣匀魏稳颂崞穑家裁挥刑焦嫡庑┗埃氲钕陆桑家吡恕!彼低昀钍绖拮テ鹉堑腊诅保酒鹕砝匆摺
  海棠一阵仰天大笑,把李世勣笑愣了。
  海棠用哀怨的语气说:“太子太软弱了,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坚实的肩膀可以依靠,见到将军以后,我以为找到了这么一个肩膀,没有想到原来你和他一样,也是个软弱的男人。”李世勣停了下来,猛一回头,海棠正用一双泪眼看着自己,见李世勣回头,海棠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哗流下。
  李世勣看着海棠,二人目光相对,李世从那双含雨含烟的目光中读出了什么,心头猛地一动,生出一种口干舌燥的感觉,良久,脱口而出一句话:“殿下能赐臣一根青丝吗?”海棠脸上露出诧异之色,不知他为何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来。李世勣动情地说道:“臣见到殿下的第一眼,误以为见到了拙荆,——其实是您的头发像她。”
  海棠一伸手:“拿你的剑来。”李世勣先是一愣,接着缓缓地从鞘中拔出剑来。海棠一挥剑,竟把半头长发齐齐割下:“我是个将军的女儿,如果你喜欢,我不会只给你一丝一缕。”李世勣双手接过那头青丝,激动地说:“这就够了,多谢殿下!”
  李世勣一把拉开门,一股秋风吹进来,他一脚迈了出去,又回过头来对海棠道:“臣的肩膀上中过三次箭伤两次刀伤,它比铁还硬,请殿下一定要听臣的话,好好活下去!”海棠含泪点了点头,李世勣微微一笑,这才离去。
  李世民坐在榻上,面前放着一纸长长的供状。看完供状,他问坐在一旁团凳上的魏征,这件事该如何处置。魏征告诉李世民,兵部已经证实,颉利确实在阴山脚下立了一座皇上的陵墓,由此可见,颉利有计划地实施了离间之计,太子和百官受奸计所惑才筹备登基大典,不过太子本人屡次拒绝劝进,这一点找到了很多证人,恒连的密信也可为旁证,因此,他认为,太子谋逆罪名不能成立。
  见魏征的主张和自己的期待完全一致,李世民放下心来,他又问:“那侯君集和太子妃呢?他们裹挟太子到飞虎军中然后带兵南下,这可不是件小罪呀。”
  魏征说道:“按理,这是一条不赦之罪,应该重处。但是飞虎军是朝廷不可示人的利器,事关北伐成败,决不能昭于天下,所以臣以为这一条只能瞒下来,不能依罪论处。”
  李世民看着魏征道:“玄成呀,你一向恪守法度,难道就不怕在这件事儿上将自己一辈子的清名都毁了吗?”魏征慨然道:“为了打败颉利,皇上拼着性命秘密北巡与突利等会盟,臣难道为一己私名就置大唐的危亡而不顾吗?这是大局呀!”
  李世民十分感动,起身走上前拍着魏征的肩头道:“说得好啊!要是人人心里有这个大局,北伐何愁不胜?就按你说的办吧,你来拟旨,明日就颁布于朝廷,太子、太子妃着即释回东宫思过,侯君集革去军职,保留公爵头衔!让臣民们早些安下心来,准备北伐。”魏征起身应道:“臣遵旨。”
  魏征走后,李世民立即让王德去知会东宫扫洒庭除,迎太子回去。事情都办完了,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一张苍老的面孔来,对着窗外自言自语道:“朕的儿子要回来了,可人家的儿子还留在胡营里呢!”
  李世民所说的那个“人家”,就是长安城里的富商窦乂。
  儿子走了两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他早就急得快疯了。前一阵风传皇帝北巡被围在了马邑,窦乂就已经吓得心惊肉跳,不久又传来马邑城破的噩耗,窦乂差点背过气去,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天天哭着喊慕一宽的名字。突然有一天窦福过来告诉他,皇上回来了。这真是喜从天降,因为既然皇上能平安回来,那儿子就一定也该平安回来了,窦乂心中一喜,立马能下地走路了。可等了两日,却没有儿子的半点音信,他忙派人去东宫找恒连打听,谁知窦福去了趟东宫哭丧着脸回来告诉他,东宫到处是兵马,恒连死了,太子也给圈起来了。窦乂急得直跺脚:“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呀!”
  正着急间,有家人禀报安康公主造府,慕一宽走后,这安康已经有日子没来过了,窦乂心里一惊,忙迎了出来。轻车熟路的安康已经走到了二门,从前挂满阳光的脸今天却写着深深的忧伤,窦乂似乎看出了什么,他颤声问道:“殿下,一宽他,他怎么了?”安康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滚,窦乂更加着急了追问道:“一宽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贞观长歌十六 粮道(5)
看见窦乂那天塌下来般的样子,安康强忍住悲痛,脸上竟装出一丝微笑来道:“老先生不要担心,一宽只不过是被暂扣在胡营里了,父皇正设法搭救他呢,他怕您挂念,让我来跟您报个信。”窦乂一阵天旋地转,身子一软,晕了过去,窦福等连忙将他扶住,手忙脚乱地搀回屋去躺下,又是掐人中又是捏虎口,弄了老半天,窦乂才发出一串哼哼声,像是醒了过来。窦福赶紧着人请来郎中,郎中给他诊了诊脉,说是急火攻心,开了一剂药嘱他服下,歇几日应该就无大碍了。
  药抓齐了,家里的丫环熬好端进来,要喂窦,一直守候着没有离开的安康说了声:“我来。”便一把抢过药碗,端着送到窦乂嘴边,服侍他喝下两口。窦乂睁开眼睛,见是安康在给自己喂药,吃了一惊,忙道:“公,公主殿下,这怎么使得啊,——窦福,你个狗奴才,怎么能让公主殿下干这种事情!”
  安康说道:“不要骂他,这是我愿意的,要是一宽在,他一定会亲自喂您的!他不在,就让我替他吧!来,再喝一匙——”窦乂鼻子一酸,张开嘴喝下公主喂来的药,眼中已是热泪盈眶,颤声说道:“殿下,您这可是折杀小民了呀!”
  喝完药,安康把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慕一宽为救皇帝挺身而出被扣往颉利营中的事儿陈述了一遍。她心里十分的难过,可是在窦乂面前,却没有流一滴眼泪。因为,她总觉得远方慕一宽似乎正看着她,他是那么勇敢,勇敢地救了她的父亲,面对他病中的父亲,她也要坚强一些才是。
  窦乂却无法控制住心中的悲痛,泪水不断地涌出,儿子就是他这颗心在世间惟一的寄托,可是现在,这个寄托却变得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了何处。
  以后的日子,安康几乎每天都到窦府来,窦乂能感觉到这个女孩子压抑着的悲伤,与其说她是来看望他,还不如说她是来这个宅院寻找慕一宽的影子。
  过了几天,安康过府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李世民答应她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救出一宽,哪怕用五百俘虏去换他一人,朝廷也在所不惜。他还让公主带来了太医专门制备的好药,让窦乂好好调养身体。
  窦乂千恩万谢,正好他病势稍有好转,可以下床走动了,安康便扶着他走过府中甬道来到后花园中。那里是安康从前向慕一宽学琴的地方。琴还放在亭子里,睹物思人,两人都不胜感慨。
  窦乂向安康述说起慕一宽的童年旧事,他说儿子是这世上心最善的人,从前还没这份家业的时候,父子俩在东市摆了个烧饼摊,正好那年关中春荒闹得厉害,成千上万的流民涌进长安乞食,几十个花子打烧饼摊路过,慕一宽看着这伙人可怜,便将一炉新出的饶饼全都给了他们,因为这个缘故,父子俩整整三天没有饭吃。到了秋后,万年县一个村子的百姓运了几十车上好的粮食进城来要送给他们,原来是慕一宽那一炉烧饼救了一村的百姓,他们一直记着他的好,秋后打下粮食来报恩了。
  安康听得入神,赞道:“善有善报,果然不错,一宽真是个心善之人,那后来呢?”窦乂沉浸在回忆中,继续讲述道:“这粮食我们本不想收,可那村子的百姓说什么也要留下,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粮食留下算赊给我们卖,从此以后我们窦家就开始做起了粮食生意,父子俩披星戴月地一天天拼下来,才总算有了眼下这份家业。”安康感慨地说:“原来这么个大贾巨商竟是一厘一毫地积攒下来的呀。”
  窦乂接着她的话茬,弦外有音地说:“经商可是天下最不容易的事儿呀,所以官宦人家是看不上我们这样的门庭的。就算有人真看上了一宽,我也要劝她最好不要下嫁到这儿来,士农工商,商排在末流,何必吃这份苦遭这份罪呢。”冰雪聪明的安康自然听得出窦的言外之意,一扬眉说道:“老先生这话就不对了,卓文君还陪司马相如当垆卖过酒呢,谁说他们这一对商人不入流呢!”窦乂瞟了安康一眼,心中暗自发出一声感喟:“唉,如果她不是个公主,一宽能娶上这么个媳妇,那可真是他的福分哪!”
  这天,安康在窦家盘桓到很晚,缠着窦乂讲了很多慕一宽从前的故事,越是对他了解得多,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他的思念越强烈。她走到古琴旁,转轴拨弦把一曲《王孙游》抚得如行云流水,窦乂在一边听了,不禁赞道:“就是一宽在,这曲子也未必有你弹得好呀!”这话说得安康心头一阵难过,慕一宽一直以为她真的没学会这曲《王孙游》,“那个人一定觉得我是个笨女孩。”她想道,心里有种又苦又涩又酸的味道。
  安康走后,窦乂召来窦福,让他从号上提些珠宝金玉去定襄一趟,赶紧北去找到颉利御前一个叫勃帖的大臣,将钱交给他,把少爷赎回来。他告诉窦福,武德年间,此人在阿史那部职司盐铁马匹等,和窦家有过些生意上的往来,听说他现在官做得很大了,在草原是个说得上话的人物。窦福有些不解地问:“皇上不是答应了要用五百个俘虏换少爷吗?”窦乂看了窦福一眼:“哼,皇上一句宽慰我也是宽慰公主的话,你也信?你想想看,眼下两国交兵,胡寇若是认定少爷是经商前往草原的,顶多拿他当张肉票,讹我们些钱粮,如果官家出手营救他,甚至要用五百个俘虏去换,那就证明了少爷和朝廷有瓜葛,人家就不会只是拿他当肉票了,皇上那么聪明的人,这一层还能想不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贞观长歌十六 粮道(6)
窦福这才陡然省悟过来,忙不迭地去料理此事。
  李世民和李靖相对而坐,二人面前摆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李世民将茶碗放在了云中两个字上说道:“靖兄,还记得春天里我给你的那个承诺吗?”李靖看着李世民问:“难道——您决定要下这盘棋了”李世民点点头道:“一切都该有个结果了。”一滴浊泪从李靖眼中流了出来:“皇上,这句话我等了整整四年了!不知皇上准备交给我多少兵马?”
  李世民告诉他,光骑兵就是十五万!李靖一脸吃惊地问,皇上,您是怎么变出这么多人马来的?李世民说,不是他变出来的,是民心可用,一说###胡寇,举国同忾,仅关内各县征召的府兵就超过了预定人数的一倍以上。
  李靖感慨道:一百年来,中原还没有一个君主拥有过这么庞大的一支骑兵呢!李世民也笑着说,一百年来,也还没有一个大将军能够指挥如此宏大的一场会战呀。一番慨叹之后,两人开始商量作战的具体方案,李靖认为不管正面投入多少兵力,这一仗的关键还是从敌人背后发起突袭的飞虎军。李世民同意他的看法,并告诉李靖,自己这次北巡归来走过的阴山小道,正好可以用来偷袭颉利。他在地图上详细标出了这条路线,李靖认真地看着,计算着行军所需的时间,要携带的粮草给养。两人商定,这两日就让飞虎军出发,先秘密进抵绥州待命,等东线打响即迅速出击。
  李靖问李世民打算让谁领飞虎军出征?李世民说他也在为这事儿犯愁,本来,侯君集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刚刚犯了这么大的一个错,马上起用他,定会招致物议。李靖说自己想给皇帝推荐一个人,李世民问是谁,李靖拿起笔,写下一个名字。李世民眼睛瞪得老大,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人?这是不是太过冒险?”
  李靖回答说:“兵法有云,‘出奇制胜’,陛下的战略胜不就胜在冒险上吗?如果这人的大纛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那么可以想像将给敌人造成多么巨大的震撼!”——原来李靖推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李世民紧紧地握住李靖的手道:“可是,可是,靖兄你毕竟已经是年近六旬了,朕怎么忍心看着你身陷绝地呢?”李靖慷慨言道:“皇上,能马革裹尸,那是为将者最光荣的梦想呀!”面对这样一颗滚烫的心,李世民再也无法拒绝,他把李靖的手紧紧地抓住,用力摇动着说:“靖兄,那朕就把飞虎军交给你了,也把大唐的命运交给你了!”
  几天后的一个拂晓,飞虎新军先行出发了,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绥州,在那里隐蔽待命,等待东线打响后再寻机出击。李世民亲自到长安城外去为他们送行,将一面唐字大旗授给了队首的屠长贵,然后用洪亮的声音说道:“你们个个都是军中翘楚,经历了千锤百炼,为的就是执行这个无限光荣的使命。朕盼着你们将这面大旗插到阴山之巅,告诉那些长眠在山下的英雄们,我们一天也未曾忘记过他们!”听着爱戴的皇帝激情满怀的演说,望着这面特殊的旗帜,三千猛士热泪盈眶,高声呼喊:“大唐军威,天下无敌!”
  随后,这支百炼成钢的精兵在晨雾中悄然出发踏上了征程,李世民身旁的长孙无忌叹口气,说道:“唉,其实这个时候,咱们真不该把一个人给忘记了。”
  李世民看着那面渐行渐远的军旗说道:“朕知道你说的是谁,他给朕写了五道请战表,朕流了五次泪。”说完,李世民的目光朝侧后瞥了一眼。长孙无忌回首望去,不远处的一个山冈上,有一匹战马,马上是一个略显苍老的身影。长孙无忌一眼认出,那正是侯君集!
  长孙无忌问:“是陛下让他来的?”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朕能忍心不让一个父亲来送他的儿子出征吗?”
  李靖没有跟着飞虎军出发,因为李世民打算在向颉利宣战前,正式拜将,诏告天下,以示师出有名。按照事先制订的战略计划,等拜完将,李靖还必须先去一趟马邑,把正面战场的事情布置停当,给对方造成自己在马邑一线的假象,之后才能赶去与飞虎军会合。
  此后的一段时间,唐朝的精锐纷纷往马邑方向调集,各地征集的府兵也不断开往前线,而大批的粮草也运到了长安,太仓从来没有如此充实过。
  承庆殿里,长孙无忌手里拿着一摞报告好消息的呈文,一脸兴奋地对李世民和李靖说:“有兵有粮,我看这一仗咱们是赢定了,该让礼部筹备献俘礼了。”李靖开玩笑说:“嗯,辅机,你虽然没带过兵,对这战场形势的判断可比从前敏锐多了。”长孙无忌顺着李靖的话说道:“整日跟着皇上这样的大兵家学,我就算再愚钝,也总能开上一两回窍啊。”
  长孙无忌是在拐着弯地吹捧皇帝,要是在往常,李世民或许就会跟他打个哈哈,今天,他却似乎没有这份心情,而是皱着眉头对二人说道:“恐怕还不能高兴得这么早吧?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呀!”长孙无忌和李靖脸色都是一变,齐声道:“请皇上明示。”
  李世民问:“三十万大军算不算多?”
  李靖答道:“一场会战投入三十万人,这在我朝是第一次。”
  李世民又问:“全国各地粮仓里的几百万石粮食算不算多?”
  长孙无忌说:“库里有这么多存粮,这在我朝也是第一次。”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贞观长歌十六 粮道(7)
李世民看着二人道:“可是,我们却都忽略了一点,兵和粮只有放到一起才能发挥威力,不然再多的兵只能饿死,再多的粮食只能烂掉!”接着李世民指着地图向两人分析道,几十万唐军麇集前线,所需粮草全部要靠内地接济。粮道本就狭窄曲折,绵延千里,路上城池稀少,难以屯粮,颉利部下又长于机动作战,他只消派出若干支骑兵分头截击唐军运粮车队,前线的供给就难以为继了。这一来,前方的人马越多,每个兵能吃到的粮食就越少,饥兵羸卒,就是百万之众又有何用?反过来,若唐军想保住粮道,至少要抽出半数以上兵力,千里布防,左支右绌,正面敌我兵力之比就会逆转,倒是对方占优了。
  长孙无忌和李靖面面相觑,听了李世民这番话,他们的心情一时都沉重下来。
  李靖说道:“皇上的分析透彻呀,打了这么多年仗,臣悟出个道理来,越是人人都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