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长歌-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完没了,他判断一定是马邑城破了,侯君集这么风风火火地调兵遣将显然是要对付他,所以,他想出去拉上程怀亮到程知节的荆州军中去躲一躲。李恪只是说躲,没敢把想策动程知节举兵这一节说出来。
  马邑城破是重要的国家机密,岑文本当然不敢证实,他只是点拨李恪道:“殿下呀,你到底是年轻,这种时候你一个皇子往大将的军中跑,人家会怎么想你?毕竟你是皇子又是亲王,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他们是不敢真的对你动手的。退一步说,侯君集这个人是个身经百战的宿将,要想收拾什么人,必然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施展手段,怎会弄得这么满城风雨?他让部下在你府前大张旗鼓,就是要令你心慌意乱,如果你沉不住气,落错了子,才真是给人家白白送去一个机会呢!”
  李恪一怔,继而恍然大悟道:“哎呀,如果不是先生及时赶来,我还真差点上了侯君集的当。那我下面该怎么办?”岑文本轻摇了一下折扇,从口中徐徐吐出八个字来:“远离是非,静观其变。”他叮嘱李恪,千万要把这八个字记在心上,李恪答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匆匆忙忙地离开王府,赶回弘文殿去。
  岑文本离开后,李恪召来了权万纪,把岑文本的话告诉了他,又问权万纪有没有听到到马邑方面的新消息。权万纪摇摇头说,这样的事情不会有几个人知道,不过他分析道:殿下您既然当面向岑大人说出了马邑城破的猜想,而岑大人虽然没有肯定却也没有否定,足以说明这种猜想可能与事实不远,再加上城中出现的种种异常现象,看来八成是出了大事。
  权万纪认为岑文本静观其变的主张有些太过被动,他觉得眼下倒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抓住这件事,在朝中掀起一股反对东宫的风潮来,就算扳不倒对方,也可以削弱太子一党的势力。权万纪说道:“马邑要真是破了,东宫就该承担施救不力的责任,即便退上一步,一时还算不了他的账,也该让掌兵的房玄龄、侯君集等太子一党倒下一两个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动作,在朝中凝聚起一股反对东宫的势力来,蜀王可以借机成为这股力量的领袖。”
  权万纪的策略点燃了李恪心头不安分的野火,他问还可以把谁拉进这个阵营来。权万纪举了几个人,其中一个是魏王李泰。这让李恪颇感意外,他诧异地对权万纪说道:“老四?他可是长孙一脉,和东边是一母同胞呀。”权万纪微微冷笑一声道:“哼,建成元吉不也和皇上是一母同胞吗?殿下难道没有瞧见皇上被围的消息传来后,魏王和他的那帮心腹们闹得有多欢?要是太子是个明白人,他就应该知道这个嫡出的胞弟比殿下更能威胁到他东宫里的那把椅子。”
  李恪却对李泰的实力表示怀疑,他认为李泰毕竟只是一个读书人,又能有什么本钱去威胁东宫?权万纪应道:“殿下可不要小看了这位魏王,臣留意他不止一天了,这两年他仿秦王府旧制,以办文学馆为名,广结天下文士,很多人经这条捷径入仕,飞黄腾达。凭着这个法子,他不显山不露水地已经凝聚起一股很大的势力。如果能说动他揪住东宫不出兵救皇上这件事儿闹一闹,侯君集他们就该转过头去对付这位魏王爷了,谁还会再管殿下这茬?”
  李恪听得入了神,眼前浮现出自己这位四弟胖胖的面孔来,联想起这家伙平日的作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他接受了权万纪的大部分主张,但做出了一点修正:自己不挑这个头,奉李泰为盟主,请他来挑头。李恪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尽管没有遵循岑文本留给他的“远离是非,静观其变”八个字,但毕竟还保持了一分清醒,给自己留下了一截退路,以免一下子赔个精光。
  魏王府书房里两支红烛已快燃到尽头,案上摆着一篇快写完的文章,就在这时,远远地传来人嘶马叫的声音。睡在一旁椅子上的房遗爱从梦中惊醒,睁开了眼睛,发现身上披着一件锦袍,他是房玄龄的次子,一向和李泰交情不错,也算得上是魏王府的常客。
  房遗爱踱出书房,推开门来到院中,一个王府侍女正从一旁走过,房遗爱拦住她问道:“这是谁的锦袍?”侍女回答说:“昨夜公子与殿下把酒谈诗文,说着说着睡着了,殿下就解下自己的锦袍给公子披上了。”房遗爱看着锦袍,心里有些感激,问侍女魏王现在何处,侍女伸手往前一指,房遗爱抬头一看,身躯肥胖的李泰正趴在王府的墙头向外张望,管家巫承刚在下面扶着梯子。
  墙外是一阵紧似一阵的人马喧腾之声,李泰的脸色越看越凝重。看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对巫承刚说道:“扶住了,本王要下来。”巫承刚紧紧扶着梯子,李泰笨拙地退下来,不小心一脚踏空,跌落在地上。巫承刚吓得面如土色,李泰眼一瞪,挥拳就要打人,房遗爱走了过来,关切地问:“殿下没有摔着吧?”李泰挥出的拳立即停在半空,堆出一副笑脸,一团和气地说:“不碍事,不碍事!唉,满城都是兵马,我真担心不会是马邑那边出什么事了吧?”
  

贞观长歌十四 乱云(3)
房遗爱没有接这个话茬,市井中到处都在流传皇帝被围马邑的消息,他当然不会一点没有耳闻,但是他确实没有从父亲房玄龄那里听到过关于马邑的只言片语。房玄龄就是这么一个人,公是公私是私,马邑城破的消息,他一直守口如瓶,连对儿子都没露过半点风声。
  正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殿下,蜀王求见。”李泰面露诧异之色,因为平日里两人来往并不多,外头这么兵荒马乱的,他却不速而至,由不得李泰不心生疑问。房遗爱见主人有客来了,忙知趣地一拱手道:“殿下有客人来,遗爱就不再打扰了。”李泰一脸堆笑地嘱他明日再过来叙谈,让巫承刚把房遗爱送到大门外,自己到书房里去见李恪。
  李恪正背着手欣赏着满墙的字画,远远地就听见李泰的笑声传来:“哎呀,真是稀客呀!三哥,你有几年没到我这里来了吧?”李恪转过身来,李泰已经迈步进来,一把拉住了李恪的手,显得格外地热情洋溢。李恪一指琳琅满目的字画,笑着说道:“我说四弟呀,你把王府办成了文学馆,荟集天下文人骚客,站在长安城外都能闻到你这里的书香,我这只知使枪弄棒的粗人,平时怎敢来这里现眼呀。”
  李泰摇着头说:“三哥取笑了,如今强敌未灭,正是三哥这样的英雄好汉大展宏图之时,我们这些读书人才是百无一用呀!”李恪一本正经地说道:“四弟此言差矣,我听说父皇曾经对好几个大臣说,他靠弓马打下了天下,读了你的《大唐文学馆序》以后才明白,治天下还得靠圣人之学呀!”李泰谦逊地说道:“那不过是父皇一时高兴,随口说出来的罢了。”李恪认真地说:“那可不是父皇随口说出来的,有些事情四弟你自己可能不知道,愚兄我可是听知情人说起过,当时父皇就准备下旨,让四弟到武德殿研读圣人的经书,每日与你对策治国之道。后来皇后娘娘、东宫还有长孙大人一齐使劲阻拦,父皇才不得不放弃此念。”
  其实这件事情,李泰早就听和他交好的萧瑀嘀咕过,这次又听李恪说了一遍,不由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道:“看来这件事是真的了。”但是他嘴上却轻描淡写地说道:“是吗?我一向只知闭门读书,外面的事情着实知道得很少。”李恪做出一脸不平的样子:“你呀,真是把这圣人之学读到心里去了,不像有的人,父皇给他找过十几个大儒做老师,圣人的书念了不少,可圣人的教诲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呀!”
  李泰看着李恪,一边琢磨着他的心思,一边问:“三哥说的是谁呀?”李恪伸手往东一指,愤愤地道:“四弟你那天不都看见了吗,父皇被围,太子死活就是不发兵呀,眼睁睁地看着马邑城被胡寇破了。”
  李泰一脸惊讶:“什么,马邑城破了?”
  李恪假装奇怪地道:“怎么,你连这都没听说?现在整个长安还有谁不知道这件事儿!无风不起浪,这满城兵马,为的是什么,人家早就预备着改朝换代呢!”其实,李恪对马邑是否已经陷落并不能肯定,但他却把话说得气壮如牛,由不得李泰不信,李泰有些慌乱了,问道:“马邑破了,父皇呢?”
  李恪满脸悲痛地说:“马邑不过一个弹丸小城,城破了,父皇又能怎样?到了这种时候,有句话我不能不说出口了,四弟你愿意听吗?”李泰掉下泪来:“父皇——唔唔——三哥,有什么你尽管说出来就是。”李恪突然一揖跪倒,恳切地说道:“请魏王取东宫而代之。”
  李泰惊得挥身一抖,勃然色变:“三哥,我平素一直敬你是条敢作敢为的汉子,但你这句话可是大逆不道呀!”李恪大声说:“我大逆不道?人家害死父皇那又算什么?”李泰一愣,面露惊慌之色:“三哥,你小声点,外面可都是东宫的人马!”
  李恪满不在乎地道:“怕什么,大不了让他们拿了去跟父皇一道走。圣人之道第一位的是忠孝,他的做法,不忠不孝,有悖天理人伦,要是天下让他来执掌,高祖和父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唐江山,用不了多久就该亡了。请魏王务必顺天意而应人心,挑起这副担子来!”
  李泰看着跪在地上的李恪,心里判断着他的虚实,伸出双手要扶他起来:“三哥,有什么话先起来再说嘛。”李恪却固执地坚持道:“魏王不接受我的请求,我怎么能起来?列祖列宗也不会答应呀。”李泰一脸为难地道:“就算东宫不肖,论才具,论胆识,取而代之的人也应该是三哥你呀。”说完,他偷眼观察着李恪的反应。
  李恪假装诚恳地说:“四弟你不要再推辞了,别忘了我是前朝皇帝外孙,只这一条就最多只能做个牵马坠镫的角色。”李泰沉吟良久,显然,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拥戴打动了,他装着有些忸怩地问李恪:“三哥,难得你这片胸襟呀!可是你看我行吗?”
  李恪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你是嫡出,在亲王里又排在第一位,父皇对你又一直十分器重,你来挑头实在是众望所归,我今天只不过是把满朝文武想说的话说出来罢了。”李泰担心东宫势力强大,这局面已经挽不回了!李恪告诉他,凡事总要讲个理,只要群臣一起呼应,只凭出卖马邑害死皇上一条,就可以把太子挡在那张龙椅之下!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李泰终于下定了决心,双手去扶李恪。
  李恪问:“魏王答应我的请求了?”李泰点了点头红着眼圈说:“列祖列宗在上,三哥又一片热忱,青雀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谁叫我们是李家的子孙呢。”李恪佯作热泪盈眶,朝天大喊道:“父皇,你看见了吗?儿臣们不会让你白死的!”李泰受了感染,居然也落下几滴泪来。
  

贞观长歌十四 乱云(4)
李恪的心里却在暗想,看来权万纪说得不错,这个老四平日里酸文假醋的,一脸君子之风,原来也在做着春秋大梦。
  连日操劳,房玄龄终于病倒了,不住地呕血。长孙皇后知道后,心里很是着急,派太医何思道去了三次,又决定亲自去探望。长孙皇后领着李承乾和何思道正欲登上车辇,迎面李泰、李恪及上百名臣工突然向东宫走来。几十名卫士立即护在长孙皇后和李承乾的左右。李泰和众人向皇后行礼,然后说明来意,声称有要事向皇后禀奏。
  长孙皇后看出形势有些反常,问李泰出了什么事儿,需要这么兴师动众。李泰将目光投向李承乾,说道:“什么事儿?关于父皇的事儿!”长孙皇后脸色一变,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李泰。李承乾有些恼怒地说道:“四弟,你这是要逼宫吗?”李泰朗声回答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而是今天来到这儿的所有人的意思。”他身后的官员们齐齐跪了下来,长孙皇后扫了他们一眼,目光落在李恪的脸上,李恪慌忙将视线垂向地面。长孙皇后一脸平静地道:“看来,今天不听你的是不行了,那好吧,何思道,你去给房大人看病吧,你可要把孤的心意带到了!”
  长孙皇后朝何思道使了个眼色,何思道已经会意,迈步朝前走去。接着长孙皇后转身,众皇子百官跟在她后面走进东宫大殿,上百双眼睛看着李承乾,他有些慌乱地走向殿内正面的椅子,在台阶上差点绊倒,恒连上前扶了他一把,他才站稳,有些尴尬地坐了下来。
  长孙皇后坐在一侧,先开口说道:“青雀,你父皇时常夸你是圣人子弟,心怀仁孝,可是今天你当着孤的面,带着百官引着甲仗,这么气势汹汹地冲进宫来,这哪里还有半点仁孝可言?”李泰跪下身来道:“请母后恕罪,儿臣每天读着圣人的经典,对这仁孝二字,领悟十多年了,儿臣以为圣人讲的仁孝是大仁大孝,对阴谋篡国的人心存仁念,是对天下人的大不仁,对害死父皇的人心存孝意,是对列祖列宗的大不孝。”
  众臣齐声附和:“魏王的话切合圣人经学的要义,句句在理。”
  长孙皇后气得身子发颤,她强压住胸中的怒火对李泰说道:“你的意思,是孤谋害了你父皇?”李泰回答道:“儿臣没有这样说母后。不过群臣和百姓并不都是瞎子,监国手掌兵符,明知父皇被围在马邑,任凭儿臣和百官苦苦相劝,为何就是不下令增援?他这分明是巴不得父皇遇难,自己好早些承继大统嘛!母后若包庇他,臣民们就难保不疑心您在和监国合谋呢!”
  长孙皇后站起身来指着李泰道:“你,你,你就这样来对待你的亲生母亲吗?”李泰一脸漠然地说:“那你把我当成亲生儿子了吗?这么多年,你问问这朝廷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看到了什么?”接着,他一指着李承乾道:“在你的眼里只有他一个亲生儿子,他文武不修,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一半就是因为你这个做母亲的对他的褊袒和溺爱!”
  长孙皇后万万没有想到亲生儿子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对自己说话,她一阵晕眩,差点跌倒,手扶椅靠身子晃了两晃,好容易才站稳,脸上充满了痛苦的表情。李承乾从椅子上站起大声吼道:“四弟,你不要再说了!”长孙皇后摆摆手道:“让他说吧,让他把他心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都抖搂个痛快吧!”
  李泰却不想再说话了,冷冷地看着母后和兄长,这时李恪站出来对众皇子和百官嚷道:“马邑陷落,都是因为太子蓄意阻拦出兵救援造成的,如果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列祖列宗也不会原谅我们的!”一些人在起哄:“东宫必须逊位!”
  正在这时,门突然咯吱吱地响了一声,一道日光射入大殿,一个人颤巍巍地走了进来,威严地看了李恪一眼,开口道:“谁在这里大放厥词呀!”长孙皇后和李承乾的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是房升搀着房玄龄走了进来。房玄龄看了一眼百官,一字一顿地说道:“不出兵马邑,是我的主意。”
  李泰朝房玄龄一拱手:“房大人,这件事儿跟您没有关系,您不要往自己身上揽。”房玄龄回应道:“我没有往自己身上揽,我说的是实情!”他慢慢走到大殿中央,把身子转向了众人,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我房玄龄跟着高祖和皇上打了多少仗,你们各位不会不知道吧,这用兵上的事情,我来说上两句,不算是不自量力胡言乱语吧?”房玄龄接着说:“皇上秘密北巡,无意间被围在马邑,事情本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出动大军救援,不等于是把圣上的行踪告诉了敌人吗?要是胡寇知晓了城中的秘密,皇上还有突围的希望吗?”
  李泰大声诘问:“那太子也不能坐视父皇遇险而不管呀?”房玄龄看了一眼李泰道:“谁说太子坐视不管了,他曾经密令李世从绥州出击,这么做的意图是调动颉利西援,等马邑敌军兵力减少,我军再乘隙接应皇上突围,在兵法上这叫声东击西。兵部存有备查的公文底稿,你们看看有没有错?”房玄龄将手中一份文牍递上,一个大臣接过公文看看点点头:“不错。”
  李承乾心中暗想,母后说房玄龄给的是一道仙药,原来是这个意思!
  房玄龄又说道:“可是李世刚刚出击,围了马邑七天而不攻的颉利却突然下令攻城了。我怀疑——”他将目光投向李恪,提高声音道:“是有人故意向胡寇泄露了风声,好把谋害皇上的罪名扣给太子!”殿中一片哗然,百官议论纷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贞观长歌十四 乱云(5)
站在人群中的权万纪说道:“房大人,这泄密的人不是已经揪出来了吗?是弘文殿的两个宦官。”房玄龄冷笑一声:“宦官出一趟宫那么难,他们又怎么能和胡寇勾结上?”权万纪做贼心虚地问道:“你说不是这两个宦官,那又能是谁?”房玄龄冷冷地道:“那天在弘文殿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
  权万纪再也顾不得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