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让我去机场迎接“日本小姑娘”一家。见面后,我俩都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相拥而泣。小时候,我们俩的命运多么相似啊!她的父母在战争中死去,她成为孤儿;我的父母不知在何方,我在上海独自挣扎,过着没有父爱母爱的苦日子。共同的命运使我们一见如故。
  回到家后,我向父亲讲述了在机场与美穗子相见时的情形,父亲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感觉出,他的心情也很激动。
  7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父亲会见美穗子一家。见到父亲的一刹那,美穗子话未说泪先流,竟“呜呜”地哭出了声。我也受到感染,眼窝里蓄满了泪水。美穗子弯下身子,用额头触摸父亲的手,以此大礼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父亲拉着美穗子的手,说:“很高兴见到你和你的全家人。当年我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女孩儿,只有这么高。”
  父亲的话令在场的人都笑起来,美穗子的拘束感也消除了。那天,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也参加了会见。中、日两国的许多记者到会采访。落座后,美穗子送给父亲一件礼物,是一个高约一尺半、用玻璃罩子罩着的栩栩如生、身穿日本和服的姑娘。美穗子告诉父亲,日本人称这种物品为“人形”,是送给最尊贵的客人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4)
美穗子坐下后,她15岁的小女儿留美子突然起身跑到父亲面前,送上一个精巧的小白兔玩具,逗得父亲哈哈大笑。父亲收下小白兔玩具,招呼我们拿来一幅我国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画的《岁寒三友图》,送给美穗子。父亲事先还在画卷上亲笔题写了“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八个大字。指着画卷上的“三友”,父亲对在座的人说:“到了严寒的冬天,百花凋谢,只有松树、竹枝、梅花可以经受住考验,保持勃勃生机。我祝愿中日友谊像松、竹、梅一样经得起考验!”
  随后,父亲详细询问了美穗子回国后的情况,他一遍遍打量美穗子,像打量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然后满意地颔首。美穗子说:“我到中国来的时候,许多日本人,特别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托我带口信,他们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和谢罪。”
  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带领全家来北京面谢父亲。
  父亲表情有些严肃起来,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次看到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很高兴。救你的事已经过去40年,这只有在中日建交、中日友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找到你。日本新闻界的朋友做了很大努力,特别是《读卖新闻》的朋友,要感谢他们。”
  美穗子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救了我,才有我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亲说:“救你的事,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坐在一旁的日本驻华大使吉田接过话题,说:“聂将军为促进日中友好作出的新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要向你们学习。”
  会见进行了大约40分钟。分手时,美穗子眼含热泪握住父亲的手说:“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希望您能到日本都城市去访问。”
  回到家后,父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看来美穗子是个勤劳朴实的好姑娘,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她的几个女儿都很活泼可爱。今天来这么多记者,想不到这事竟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说明了中日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啊。”
  美穗子一行回国之前,父亲又应她和女儿的请求,分别为她和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堂兄加藤定雄题了字。从这以后,美穗子把父亲当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后来她对我说,在她的心中,我的父亲也是她的父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父亲。
  回到日本后,美穗子对新闻界发表访华观感:“聂元帅真像我的慈父,聂力就是我的亲姐姐。见面时我总是控制不住感情,泪流满面。”
  这以后,美穗子又多次来到中国。1986年5月,父亲母亲在家中会见了她和访华团的主要成员。父亲说:“以后你就像探亲一样,多到中国来看看。”母亲也说:“你就是我的女儿,记得以后常回来看看。”这话让美穗子好一阵感动。
  就是这一次,父亲当场对日方代表团团长、都城市副市长深川岩提议:如果有可能,都城市应与父亲的家乡江津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增进中日友好往来。深川岩当即表示赞同。父亲的这个愿望,在他百年诞辰的1999年得以实现,江津与都城缔结为友好城市,每年两座城市都派出学生和代表团互访、学习,经贸往来也逐年增多。
  1989年5月,美穗子随团第三次访华。父亲母亲再次在家中会见了她。1992年父亲去世,正赶上她丈夫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需要照顾,她实在难以脱身,因此没有赶来吊唁。她不懂中文,我听不懂日语,她只好通过中日友协转告我,请求我的原谅。
  时光如流水一样过去。1998年4月,我以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的身份,率团去日本访问。其间,我带着全家人的祝福,曾专程到美穗子的家中看望她。那次出访,令我惊讶的是,每到一地,只要提起那个被中国聂将军救护的“日本小姑娘”,人们都能说出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可见那件事情影响是多么大。一路上,很多日本记者追着我采访。在高知县,当地的妇女会热情接待我们,她们再三让我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和美穗子的故事,当我动情地讲完后,很多人流下了眼泪。高知县妇女会的田中会长哽咽着说:“您的父亲聂荣臻阁下把美穗子当作女儿,您把美穗子当作妹妹,我十分感动。请允许我代表高知县的妇女界,向你们全家,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
  我们终于来到了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在机场,我与美穗子紧紧相拥。在她家的客厅里,我看到了父亲送给她的《岁寒三友图》。她告诉我,日本的房子都比较低矮,挂上这幅两米高的画总觉得不相称,她咬咬牙把原先的屋顶掀掉,重新加高了屋顶。还说,平时不舍得挂出来,一直珍藏着,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才特意挂上的。她的话令我好生感动。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5)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把准备好的《聂荣臻元帅画册》赠送给美穗子一家,对她说:“他老人家生前很想念你,我今天来看望,如果父亲母亲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你是我的妹妹,永远都是我的妹妹。”
  美穗子听后,眼里闪烁着泪花,握住我的手,说她全家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的恩情。
  1999年12月,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美穗子与都城市市长、议长等一行6人来江津参加纪念活动。按照活动安排,他们去江津之前,先到北京我家中小聚。进入我家的院子后,美穗子一行先在父亲的半身铜像前三鞠躬,并献上两个花篮,美穗子献的那个花篮上写着:“您的孩子献给敬爱的爸爸妈妈!”
  2002年8月,美穗子第5次来到中国。她去了井陉县洪河漕村,也就是当年父亲救助她的地方。她特意在当时的送孤处留影纪念,还捐给村里的小学校3万元人民币和两台微机,其实她家仅仅开了一间杂货铺,丈夫又卧病在床,家境并不宽裕。
  美穗子离开洪河漕村一个多月后,我又来到这里寻访父亲的足迹。想起父亲与美穗子的故事,想起我们两家的交往,并由此联想到曲曲折折的中日两国关系,真是感慨万千。6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段穿越了历史时空的战地插曲,随着时光流逝并未减弱,也许它还会感动更多的人。
  说到这里,我还要诚挚地感谢一个人——著名摄影家沙飞。没有沙飞,就不会有那3张照片,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故事。是沙飞,为历史留下了久远的见证。
  沙飞最早是上海全民通讯社的摄影记者,1936年认识鲁迅后,他用照相机记录了鲁迅逝世前十几天的活动和最后的日子,《鲁迅先生遗容》等一组珍贵照片,让世人知道了沙飞,也使他屡遭反动当局的迫害。抗战爆发后,沙飞携带摄影器材,毅然奔赴华北前线,随八路军115师采访。父亲便与他认识了。他拍摄的许多生动感人的照片,令父亲对他大加赞赏。五台分兵后,沙飞愿意留下来,更让父亲对他厚爱有加。他向父亲提出,要求参加八路军,父亲当即批准,任命他为军区政治部的专职摄影记者。不久,他创作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挺进敌后》《塞上风云》《沙原铁骑》等优秀作品,引起轰动,奠定了他作为革命摄影家的历史地位。
  1937年底,晋察冀军区创办《抗敌报》,虽然沙飞当时并不是共产党员,但父亲还是破格任命他为报社副社长兼编辑科长。沙飞不仅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他还深入前线,拍摄了大量照片,使更多的人认识了晋察冀边区。
  百团大战打响后,沙飞跟随一分区杨成武部亲抵前线采访,拍下《围攻井陉矿区》《工兵爆破井陉矿区》等战斗场面。这些照片后来都成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这时,父亲得知沙飞去了前线,为他的安全担心,着人通知他赶回来,随指挥部行动。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沙飞赶到洪河漕村,恰逢父亲派一位老乡去石家庄送两个日本小姑娘,他被眼前意想不到的场面深深打动,敏锐地抓拍了《将军与孤女》(即后来中日两国间广为传颂的《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以及《被八路军营救的日本小姑娘》《聂荣臻派人把日本小姑娘送交日军》等一组照片。沙飞当时就预言道:“这些照片,现在不算什么,30年后,会发生作用的。”
  父亲非常关心沙飞的家庭生活。父亲在延安参加整风期间,偶遇沙飞的前妻王辉,得知他们1936年由于误会而离婚。父亲支持他们破镜重圆。同时在周恩来、邓颖超和我父亲的共同关心下,沙飞明确表示愿意复婚。1945年6月,王辉在延安中央党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关照下分配到晋察冀工作,二人重新走到了一起。
  父亲从延安返回晋察冀后,想到沙飞的两个孩子仍在延安学习,沙飞已经8年没见孩子,非常想念。于是就拍电报,请还在延安的母亲和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回晋察冀时,顺便把沙飞的大儿子王达理、大女儿王笑利从延安带到张家口,使他们父子团聚。从此,沙飞一家成了我们家的常客。
  我从上海辗转回到张家口父母身边后,沙飞带着全家来我们家串门,我清楚地记得,沙飞一进门就说:“恭喜!恭喜!祝贺司令员找到女儿,这真是个大喜事儿呀!”父亲抿着嘴笑。母亲高兴地说:“彼此彼此,你们一家不也团圆了吗?”两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中。
  十分遗憾的是,解放战争后期,沙飞病倒了,似乎精神上也出现了问题,住进石家庄和平医院。他痛恨日本鬼子,因为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晋察冀推行的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那种惨烈的场面一直让他如入梦魇。医院有一批国际友人从事医护工作,沙飞对医院用日籍人士想不通,终于在1949年12月15日那天,开枪打死了为他治病的日籍医生津泽胜。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外籍人士之间,产生了不良影响。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依法判处沙飞死刑,并于1950年3月4日在石家庄执行枪决。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6)
沙飞的遭遇令父亲极为惋惜,极为痛心。许多年里,一提起沙飞,父亲就摇头不语。种种迹象表明,沙飞当时患上了精神病。1982年,有关部门重新审查沙飞的案件,父亲说:当时我不了解他有精神病,如果确有精神病,应予以平反。1986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重新作出判决:撤销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给沙飞恢复军籍。随后,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了恢复沙飞党籍的决定。
  消息传来,父亲高兴地说:“解决了好嘛!沙飞是好同志,作了大量工作,是有贡献的。”
  父亲一直没有忘记沙飞,没有忘记沙飞对中国革命摄影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4年5月,应沙飞亲属的邀请,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出席了在石家庄举行的沙飞塑像揭幕仪式,参观了沙飞摄影展。在展室里,我又看到了沙飞拍摄的父亲与美穗子姐妹的照片。我站在那几幅照片前,久久地望着画面上正值壮年的父亲和幼小的美穗子,感叹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是的,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只有做得更好,才不辜负先辈的期望和嘱托……
  

“我最爱中国女排”(1)
我常常想,父亲这一生,其实是拼搏的一生。早年,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凭着一种信仰,在异常险恶的情况下,冒着随时会杀头牺牲的危险,一往无前地拼杀,义无反顾地冲锋,用20多年的时间,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建立了新中国。
  解放后,他们仍然在不停地拼搏,这一回父亲打的是科技仗,他率领广大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向科学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攀登,短短的时间里,爆响了原子弹,飞起了导弹,卫星上了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的奇迹。
  这一切,全都是拼搏而来的。
  不知疲倦的父亲,最欣赏的就是那种舍生忘死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八十年代初,体育界有一支团队成为中国人的偶像,那就是中国女排。鼎盛时期的中国女排曾经感动了无数的人。
  父亲对女排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到底为什么,后来我弄清了,那就是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父亲所钟爱的。那几年,父亲一直关注着女排,他对女排的自强不息和奋勇拼搏精神,备加赞誉,女排代表了一种活力,一种健康向上的气质,还有不服输、不怕苦、不畏强敌的勇气。在父亲眼中,这种精神在新时期,在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之时,尤为需要。女排精神和两弹一星的拼搏精神都是相通的,都是弥足珍贵的,都蕴藏着民族复兴的生动力量。
  1983年初,曾经为中国夺取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和世界杯冠军的孙晋芳、曹慧英、陈招娣、杨希等老队员光荣退役,3月初,国家女排调整阵容后,在北京与匈牙利国家队比赛的最后一场,父亲一直看到最后,中国队获得了三比零的胜利。关上了电视机,父亲仍然是兴致勃勃,连声赞叹。我想,既然父亲那么喜欢女排,我们不妨邀请她们来家过“三八”节。
  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父亲表示赞同。
  “三八”妇女节那天下午,经过联系后的国家女排部分队员,在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和女排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来到我家,看望父亲。
  姑娘们尚未来到时,父亲就在客厅里等候,桌子上摆上了家乡的米花糖,以及花生、瓜子、水果等好吃的东西。女排姑娘们到了,她们一进门,父亲就满面笑容地大声说:“欢迎你们,常胜军!”
  这真是一次节日般的聚会,姑娘们个个笑容灿烂,格外招人喜爱。父亲和客人们一一握手。我在一旁注意到,父亲就像当年接见战斗英雄一样,眸子里流露出亲切、自豪、疼爱的神色。他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爷爷,在欢迎自己的孙女凯旋归来。
  袁伟民代表国家女排,把一个全体队员签过名的排球赠送给父亲,大声说:“女排全体同志问您好,祝您健康长寿!”
  父亲接过排球,双手捧着。这个动作多少带有天真的稚气。他对着签名仔细辨认一会,连声说:“谢谢大家!”
  话音未落,又认真辨认着球上的名字。看得出,84岁高龄的父亲,视力已经衰退了,但他仍渴望着辨认出那些平时念叨了许多遍的名字。
  大家坐下来后,父亲询问女排的训练、生活等情况,荣高棠和袁伟民一一作了回答。父亲听得很认真、仔细。谈到梁艳是成都人时,父亲便接过话茬,说:“我也是四川人。”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那天,父亲高度赞扬了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并且应姑娘们的请求,答应给中国女排题词。第二天上午,父亲写下一句热辣辣的话:“我最爱中国女排。”据说这幅题词送到女排驻地后,女排姑娘们像在赛场上取得了一场胜利那样,高声欢呼起来。
  客人走后,父亲叮嘱工作人员,把女排赠送的排球,挂在办公室的挂衣墙上,为的是大家一进门就能看到,提醒走进来的人,永远学习女排的拼搏精神。
  记得那几年,父亲是女排忠实的观众,一有赛事,他就要看。有时比赛还没开始,他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