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繇抗声道:“不可!我军虽四面受敌,然李敢所部跨海而来,兵少粮寡,岂能久乎?魏公只需遣一将领军往敌之,日久,马超自退矣!若尽弃河北,是无根基也!”

    贾诩道:“既然李敢跨海来攻,定非孤军!只恐现下渤海、乐陵皆已失守矣!再者,雁门、范阳之兵又岂能袖手乎?!若此时不退,彼等定呈合围之势!届时以敌军骑兵之锐,我等皆束手就擒矣!”

    正争论间,亲军再报,言道雁门候选已过中山国,与范阳杨兆会于高阳!

    众谋士闻报,尽皆失声。

    曹操颓然叹道:“马孟起有神鬼莫测之机!孤之所以屡败,非战之故,乃智不及也!奈何?”

    钟繇闻言,正欲出言,曹操挥手止之,道:“如今势危,孤已决意退守河南,然诸部大军皆被敌军牵制,诸公有何良策,以使我军全身而退?”

    众谋士见问,皆默然无语。。。

    (本章完)

第94章 收冀州孙曹联盟() 
长安城,探马陆续来报,李开详加整理后,入见马超,禀告道:“恭喜主公!诸部皆已就位,曹操首尾难顾矣!冀州不日便可得之!”言毕,呈上探报。

    马超淡然接过,置于案首,低头沉思道:“冀州马上就能拿下了,按理说我应该很高兴才是,但是为什么连一点兴奋的情绪都没有?”

    李开见状,不由愕然,轻声问道:“冀州不日可下,自此曹操无能为也,主公非但毫无喜色,反而郁郁不乐,何也?”

    马超不答,仍然闭目不语。

    李开大觉讶异,又不便再问,遂默然静立。

    半晌后,马超出言道:“现下河北共有曹军十余万,依文优之见,此战过后,尚余几何?冀州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者,又有几何?”

    李开见问,竟不知如何回话,沉吟片刻后,答道:“自古征战,皆是如此,主公切不可过于仁慈!”

    马超缓缓摇头,叹声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然军卒何辜?百姓何辜?”言毕,取纸笔修书一封,递于李开,道:“曹操若观此书,能否从之?”

    李开览毕,喟然长叹,下拜道:“主公仁厚,天下万民之福也!然若诸将闻之,恐生不满之意,请主公三思!且今日之论,主公切不可再与人言!至于曹操是否听从,实未可知也。”

    马超点头道:“无非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言毕,亲取书信封之,吩咐亲军火速送往邺城。再令李开行文,传令各部,暂且拒城守之,按兵不动!

    李开大惊!连声道:“主公不可!三军将士浴血拼杀,方得此必胜之局!岂能因怜悯敌方军卒百姓,而出此下策乎?!冀州尚有十余万曹军,若曹操得书,假意应承,实则暗调大军突袭之,一旦我军兵败,主公如何面对治下数百万军民?!”

    马超闻言暗惊,略作思忖后,道:“文优所言甚是,便改此令为:若曹军兵退河南,不得追击,如何?”

    李开无奈道:“开实不知此举何意,还望主公解惑!”

    马超道:“无他,超实不欲冀州残破耳!文优试想,河北本为膏腴之地,自初平年间至今,屡罹兵祸。昔日袁本初据之,稍见复兴之势,然官渡大战再起。如今曹操大兴民屯,百姓复转安康,超岂能再以大兵临之?届时纵然胜之,冀州必然十室九空,何日方得再度繁盛?!”言毕,见李开依然不明所以,遂起身上前,附耳道:“一旦尽灭冀州曹军,许都必然不稳,若有心之人趁势再起,中原必然大乱,百姓十不存一暂且不论,孙策定然起大军渡江,届时若得南阳、淮南之兵,我军该当如何?”

    李开闻言大悟,默然下拜,拱手遵令。

    邺城,曹操正欲起行,忽报大将军马超遣人赍书至。

    曹操微觉讶异,令唤入。

    来人呈上书信,曹操接书拆视之,其书略道:“曹公如晤:超与曹公皆乃汉人也,自当竭心戮力,为汉人谋福。如今与曹公大战于冀州,实非超之本意!盖因曹公雄才,若超不克河北,异日定为曹公所破,不得已之下,只能尽力并之。然何异于同室操戈?!若曹公执意决战,超窃以为公等必败!即便得回中原,大军尽失之下,必为有心之人所算!若曹公兵退河南,超所部绝不追击!只愿曹公遣散籍贯冀州之军卒,令其等归家,与父母妻子团聚,望曹公思之允之!”

    另背书道:“西北呼揭、东北鲜卑等异族猖獗,屡犯我汉家疆土,掳掠我汉人百姓,故超欲亲领大军征之,尽斩其首,悬于国门!届时望曹公勿要相攻,以免失却民族大义!”

    曹操览毕,长叹一声,令众人传阅。然后重赏送信亲军,打发其去讫。

    忽一人进言道:“魏公何不佯许之,却暗调大军屯驻城池守御?”

    曹操视其人,乃夏侯尚也。闻其言,大怒!喝令亲军逐出!再传令各部分批撤回河南,但有掳掠百姓者,立斩不赦!

    夏侯尚犹自不服,候于府门之外,待众人散后,求问贾诩。

    贾诩道:“即便依伯仁所言,我军顾此失彼之下,又能守得几日?彼军铁骑数万,若分步军围城,却遣骑兵攻略魏郡、阳平郡,我等皆为瓮中之鳖矣!”

    夏侯尚乃悟,满面羞惭而退。

    高阳城,众将接令哗然!王双怒道:“眼见张辽不日可擒,为何大将军传谕此令?!”

    候选亦道:“张辽数次领兵入寇,数万儿郎丧生其手!如今岂能纵之?!”

    众将见说,纷纷出言请令追击!

    杨兆拍案而起,脸色铁青,斥之道:“军令如山!大将军即有令谕,我等自当遵从!再有言追击者,斩!”言毕,一脚踢翻案几,喝令亲军上酒!

    法正止之,道:“将军心中愤慨,正感同身受!然若饮酒,置军法于何地?望将军三思!”

    杨兆大怒不从!

    法正上前,附耳道:“主公既然下令,必有其用意!将军乃主公至亲也!且为三军主将,岂能恣意妄为?!”

    杨兆醒悟,遂喝令众将道:“既大将军有令,我等不便追击,但张辽休想从容退走!”言毕,令众将皆回营整军,明日便兵进信都,威逼张辽,劫其粮草!

    庞德、马岱、赵云等接令后,一如杨兆般处置,并不追击,只劫其辎重。

    建安十六年夏,曹操统文武百官退至兖州,定都于东郡。令张辽部领五万大军屯于延津,臧霸亦统兵五万镇守济北,乐进引三万兵进驻荥阳,兼守虎牢。又下令青徐沿海各郡县,广筑烽火台,严防马超故伎重施。再于中原各州郡广为征兵。

    贾诩进言道:“如今马超占据河北,威势大增,今虽暂未渡河,但为迟早之事耳。故诩请为使者,前往荆襄,游说孙伯符进击上庸,共抗马超!”

    曹操稍作思忖,沉吟道:“若不许以重利,其岂能动兵?孤意将樊城、宛县、棘阳等南阳西部诸县,拱手送与孙策,使其屯兵武关、上庸,以分马超之势。诸公以为如何?”

    徐晃等将闻言,急出列道:“魏公不可!若孙策暗接马超,届时何以克当?”

    贾诩道:“公明多虑了,若如此,孙策岂能久乎?其麾下贤士众多,安能出此下策?”

    荀攸出列道:“魏公,或可以此数县换取淮南诸地?”

    曹操摇头道:“孤此生唯患马超耳,余皆不足为虑,若灭马超,即便孤只余一州之地,亦可大破孙策!若依公达之论,徒添其戒心耳,于我军何益?

    荀攸叹服。

    曹操接着道:“文和年迈,恐不堪跋涉之苦,在座诸公何人愿往荆州一行?”

    话音刚落,一人应声而出,拱手道:“某愿往!”

    众视其人,乃杨修也。曹操抚掌道:“德祖聪慧善辩,足当此任。”言毕,加其为侍中,令其往说孙策。

    江陵城,孙策闻知马超大破曹操,全据河北,暗觉凛然,遂召集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甘宁首先出列,进言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也!末将以为,我军应作速进军樊城,攻略南阳,进而兵围许都,迎奉天子,则王霸之业可图矣!”

    黄盖、周泰等武将闻言,纷纷出言附和,请令出兵!

    孙策意动,谓周瑜道:“诸将所言在理,公瑾以为何如?”

    周瑜轻摇羽扇,微笑道:“主公之意若何?”

    孙策奋然道:“曹操新败,定然无力救援南阳,策欲趁势取之!”

    不等周瑜开言,鲁肃已疾步出列,拱手道:“主公不可!若进兵南阳,马超闻知,定然出兵河南,如此曹操定然难当,覆灭已成定局。但我军又如何抵敌马超?届时恐徒耗兵力,为马超做嫁衣!还请主公三思!”

    张昭、顾雍等亦道不可轻易出兵,劝孙策按兵不动。

    孙策怒道:“马超亦人也!何足深惧?!”

    鲁肃道:“马超此人故不足惧,但中原一马平川,其所部数万铁骑,皆为百战余生之辈,曹操十余万大军尚不能挡,况我军骑兵不足万人乎?”

    甘宁闻言,扬声道:“子敬此言差矣!宁只进言攻略南阳,迎奉天子,并非击灭曹操!若得南阳,即屯兵武关,待马超进击河南时,我军便挥兵潼关!如此一来,曹操便得喘息之机也!岂能轻易覆灭?!”

    孙策见说大喜!拍案而起道:“兴霸所言极是!何人敢领先锋之职?!”

    甘宁慨然请令!

    鲁肃大急,谓周瑜道:“此时攻打南阳实乃下下之策也!都督何不谏之?”

    周瑜轻笑道:“子敬勿急,瑜这便进言。”言毕,即出列,拱手道:“主公稍待,以瑜度之,曹操使者不日便至矣,何不见过来使之后,再议兵事?”

    鲁肃闻言大悟!以手抚额道:“主公!都督言之有理!”

    孙策讶然道:“公瑾此言何意?”

    周瑜正欲答话,亲军来报,言称曹操遣使已至。

    孙策暗思周瑜果有先见之明,忽忆起昔日钟繇持节一事,不由面现怒色,问道:“来者是否持节?”

    亲军道:“使者只一人二仆,并未持节。”

    孙策面色稍霁,便令唤入。

    杨修昂首入内,长揖一礼,道:“在下杨修,见过吴侯、征南孙将军!”

    孙策见其不拜,本欲发作,后闻其言语谦逊,遂淡声道:“免礼,不知曹公遣先生前来,有何见教?”

    杨修深知孙策性情,见问,忙拱手道:“魏公不敌马超,故遣某前来,请孙将军施以援手。”

    孙策闻言,心下大悦,谦逊道:“魏公雄才!尚不敌马超,恐策亦非其对手。”

    杨修道:“不然,孙将军以弱冠之年,领三千子弟,弹指定江东,挥手克荆襄,威名赫赫,功盖南疆!即便项藉再世,亦自叹不如,遑论马超?”

    孙策闻之,大笑道:“先生谬赞,策愧不敢当!敢问先生,魏公欲令策如何相助?”

    杨修见说,心下大定,略斟酌言辞后,言道:“马超之所以攻破冀州,凭借舟船之利也!故魏公请将军调拨大船百艘,善水军士千人前往东郡,征召水军以遏制马超。魏公有言,将军攻灭刘表,理应全据荆州,故愿以南阳西北部十二县相赠。自此以后,两家永结盟好,共灭马超!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孙策闻言大喜!正欲允之,周瑜出列道:“敢问先生,曹公所指十二县具体何地?”

    杨修答道:“淯水之西,洛水之南也。”

    周瑜见说,亦喜,目视孙策,微微点头。

    孙策见之,欣然起身道:“马孟起窃居大将军之位,策欲伐之久矣!奈何与其并不接壤,今蒙魏公见赐,策欲屯兵武关、上庸。届时还望曹公兵出河洛,两家共击长安!”

    杨修见说,忙拱手称谢,佯作为难之色道:“将军有所不知,冀州兵败,我军折兵大半,河南之军不足五万,魏公尚需调洛阳之兵前往河水设防,恐无力出兵。且河东马岱聚兵数万,若出河洛,彼定然渡河相攻,一旦占据虎牢,如之奈何?”

    周瑜闻之,哂笑道:“然则先生究竟何意?”

    杨修拱手道:“魏公曾有言,孙将军只需屯兵武关,马超便不敢正视河洛!进占上庸,马超便须处处设防!如此一来,雍凉兵力分散,数年之内,无能为也!待魏公再攻河北之时,将军便进击关中,如此马超指日可灭!都督以为何如?”

    周瑜略作思忖,笑谓孙策道:“魏公之策大妙!主公可从之。”

    孙策不解道:“若依魏公之计,南阳诸县策岂非平白得之?”

    杨修道:“非也!马超骁勇,除非孙将军,否则天下无人可当!故魏公方欲借将军威名,以震慑马超耳!以此论之,十二县何足道哉?”

    孙策闻言大悦!吩咐设宴相待。

    席散之后,周瑜进言道:“曹操欲令我军与马超相并,故许以重利,主公切不可当真进兵潼关!只需遣将固守武关即可,然后收取上庸,继而图谋汉中,待大兵齐聚,再挥军入川!如此大业可期!”

    孙策然之。

    鲁肃却道:“此计恐非上策,若马超闻知我军收川,定起大兵攻打河南,以其铁骑之精锐,曹操恐不能当,待其一统中原后。。。”

    话未说完,孙策打断道:“子敬此言差矣!若马超攻河南,策便击长安!何虑之有?”

    鲁肃道:“潼关、青泥隘皆为当世雄关,急切如何得破?”

    孙策语塞,问道:“然则以子敬之见,该当如何?”

    鲁肃沉吟片刻,拱手道:“马超强盛,主公不可独与之争锋,否则曹操坐收渔利也!以肃之见,我军进占武关、上庸后,便可休兵,仿效马超之法,练兵屯田,然后联合曹操,共谋马超!若能灭之,再进军汉中,收取西川,假以时日,天下尽归主公也!”

    周瑜闻说,问道:“子敬之言是矣!然于取川并无妨碍,若先取之,我军岂非更盛?”

    鲁肃道:“曹操雄才,之所以联合主公共谋马超,盖因马超势大难制耳!若我军收川,威势尤胜马超,其岂能坐视?届时必与马超休战,进而图谋江东!况且张鲁、刘璋碌碌之辈!取之易如反掌,实不必急于一时!”

    周瑜乃悟,赞道:“子敬开说大略,瑜受教!”

    鲁肃逊谢。孙策沉思半晌,从其计。

    (本章完)

第95章 都长安晋位为公() 
冀州,庞德、杨兆、赵云等各统大军会于邺城,具表传报长安。

    众将久未会面,自然大摆筵宴,聚饮庆贺。一连数日,法正等量浅之人苦不堪言,然马超军令未至,只得托病不出。

    长安城,马超接报,闻知曹操果然遣散冀州军卒,且与民无犯,大喜!遂召集众文武,商议河北治理之法以及众将封赏。

    李迪首先出列,下拜进言道:“主公,诸将战功彪炳,尤以镇东杨将军、镇北庞将军为最,不可不重赏之!然主公位不过大将军,如何加封杨、庞二位?故迪请大将军晋位为公,以便于封赏!”

    话音一落,满堂文武尽皆下拜,齐声道:“恳请大将军晋位为公!”

    马超见此,令众人免礼,扬声道:“此事容后再议,当务之急乃拟定众将名爵,诸公有何建言?”

    诸葛亮闻说,出言道:“主公名位未定,如何议及诸将?还请主公先晋公位!”

    马超心下盘算道:“晋位为公还不简单?直接上书许都就行了,关键是定什么国号呢?总不能学刘备吧!”一时间,踌躇不定,沉思不语。

    众文武见之,以为马超不允,遂再次下拜求恳。

    马超见之,遂问道:“诸公可思及国号?”

    众人闻言一静,李开道:“国号之事自有主公定夺,我等不宜僭越。”

    马超道:“方才本将军苦思半晌,并无所得,然若无国号,如何为公?”

    众文武闻说,面面相觑,啼笑皆非,皆暗道:“莫非大将军从未思及此事?然则我等岂能置喙?”

    半晌后,马超见堂下仍然鸦雀无声,众人低头垂目,宛如老僧入定,不由讶然道:“本将军才疏学浅,诸公皆饱学之士,国号之事,何不畅所欲言?本将择优从之便是。”

    众人闻言,互相对视,皆缄口不言。

    马超不耐,指李迪道:“叔明试言之!”

    李迪一惊,忙下拜道:“迪乃无学之辈,请主公另请高明!”

    马超又问李开道:“文优可有高见?”

    李开见问,亦下拜道:“开不通经史,实无能为也!”

    马超顿觉焦躁,喝令众人逐一进言,若推说无学或拒不出言者,军法处置!

    众文武哭笑不得,尽皆目视李迪。

    李迪无奈,只得出言道:“主公起于凉州,便定国号为凉,可乎?”

    马超不置可否,转而目视李开。

    李开道:“开附议叔明之言。”

    马超大怒!斥之道:“文优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