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出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这里时,不用说你已经知道我一定在说一个与我的祖父有关的故事。是的,我的祖父说的那个唐念祖其实就是我祖父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每次祖父给我们讲起曾祖父的那段经历时,他总是止不住中途要停顿好几次才能接着说下去。我的祖父说,一说起我的曾祖父的那段往事,他就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
   。 想看书来

第二章(1)
让我的曾祖父唐念祖卖身“猪仔馆”的李仓,原先是村里的一个私塾老师,是晚清的一个穷秀才。李仓的祖上曾经何等风光荣耀,有果园,有山林,还有十几亩肥田。可是富不过三代,后来就慢慢衰败了,到了李仓手上,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连李仓要进京赶考的盘缠都出不起了。少年气盛的李仓从此心灰意冷,索性不思科场,勉强混了个秀才装着门面,后来在村子里自己开了间私塾,收一些本村和邻村穷苦农民的子弟授课,聊补囊中羞涩。就凭这一点,李仓对清政府是心怀不满的。在他看来,国运不济,民不聊生,百姓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清政府首先就应当负起主要责任。而实际情况是,清政府到了他的第七代皇帝,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宁也就是咸丰帝继承皇位时,早就难已为继。又正逢乱世,国库亏空,危机四伏,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咸丰帝二十岁登极,在位十一年,和那些年幼登极的皇帝相比,论理说咸丰登极时年龄已经不小了,应该有一番作为,不过咸丰帝有点倒霉,他登极的当年就碰上了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义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攻下南京,正式建立起一个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中原地区自康熙后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战争,一次是平定三藩,一次是嘉庆时期的白莲教战争,第三次就是咸丰和后来同治的太平天国战争。而太平天国这次的战争地域之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银之多,影响之深,是自清朝建立以来所没有的。这场战争对清朝来说,可以说元气大伤。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使得清王朝雪上加霜。接下去就是退让,割地,赔款,平白无故被英法联军诈去大笔军费及其他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当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的时候,咸丰并没有下诏号召军民进行抵抗,却带着老婆孩子,带着唱戏的戏班逃到热河狩猎去了。
  咸丰之后,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同治即位。同治帝坐上龙椅时才五岁,乳臭未干,连尿尿还要奴仆侍奉,其生母慈禧便成了同治帝以及后来的光绪帝在朝时的真正皇帝。在慈禧看来,年少的同治荒唐可笑,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继承了他父亲的浪漫*,根本不是什么治国之才。光绪皇帝则天性懦弱,富于幻想,军事国事交给他,岂不是儿戏?慈禧太后便以一个自以为是的智慧女人的智慧之心,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其后果可想而知。
  私塾老师李仓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毅然决绝地加入了太平军的。李仓加入太平军的动机和目的显然与别的太平军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别的人不说,就说他们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虽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却有心从科举考试中寻找出路。可是,他连考了四次都落第而回。在失意中,他得了一场大病,却也因此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金发长须的老人转告他,上天派他来人间除魔降妖,又送了一柄宝剑给他。在梦中,另一个年轻人教了他除魔降妖的方法。洪秀全将他叫做大哥。
  洪秀全醒来之后,觉得一切都有点不可思议。也是天意,恰巧这时,他遇到了一个英国传教士,传教士拼命地向他灌输上帝的思想,洪天全顿感豁然开朗,他把梦中的老人解释为天主,年轻人则是耶稣,而自己很自然的便成了耶稣的弟弟。于是屡考屡败的他便把愤怒全部转移到正在朝廷掌管大权的满洲人身上,他相信妖魔就是那些满洲人,而天主就是要诛杀他们,以拯救世人,迎接天国的来临。他把自己的这个念想告诉给了他的朋友和亲人,他于是组织了一个“拜上帝会”,而且还开始替人行礼。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诛杀满洲人。因为后者迷信假神,使中国人没有机会见到真神。洪秀全甚至于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崭新的朝代。许多追随洪秀全起义的太平军当然不可能清楚后来被自封为天王的洪秀全揭竿起义的真实目的,他们参加太平军多半有点稀里糊涂,但更多的人参加太平军则是像李仓一样,他们痛恨清朝的*,痛恨清朝把江山社稷搞得疮痍满目,让穷苦百姓怨声载道。他们想以自己的正义行动感召和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让清王朝励精图治,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根本上说,李仓和那些人仍然在怀念康乾盛世,他们是爱这个国家的,但他们希望这个国家能够进行一番治理并有所作为。事实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为私塾老师李仓本人来说,他的这些想法难免有点幼稚和可笑,甚至太过书生气了。但他心里确实是那样想的,当跟随太平军打下他加入队伍后战斗的第一个城郭后,在硝烟滚滚的城楼上,他竟然抱着象征着清王朝的金龙旗像死了亲爹娘一样痛哭流涕,一声声喊着:“皇帝老爷,小的李仓真的不是有意要与你为敌作对,李仓实在是出于无奈的呀!”

第二章(2)
李仓说着,已经泪流满面,他随手把金龙旗从旗杆上摘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叠好,然后非常虔诚地藏在了自己的怀里,从此,他把金龙旗看成了自己的生命,形影相随,那是后话。
  其实,不管是出于任何一种目的参加太平军,清朝政府是都不可能买你的账的。就像是一个窃贼,只要是你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你就已经是一个贼,人家可不管你这个贼是善良的或者是不善良的。作为清政府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把那些人当成了叛贼。是叛贼就要围剿,就要*,清政府几乎为这支农民军费尽了心机。太平军攻下武昌后,清朝政府一片恐慌,号召各地举办团练,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对抗太平军起义,并希望用各地武装力量协助正规军抵制太平天国革命。正在湖南老家服母丧的曾国藩所创办的湘军,便成为日后*太平军的重要力量。太平军从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到在天京彻底溃败,一共历时十三年。为什么太平军会消亡?德国人*早已有置评,他说太平军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旧统治者给予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
  作为李仓,他一点也没有想到等革命胜利后的那一天如何去享受什么荣华富贵,太平军的抢掠杀戮就已经让他深深地失望和震惊,那绝对不是他想象中的新世界,新天下。在当太平军两年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噩梦不断,“杀尽不平方太平”完全是一个空洞却非常残酷的借口。他实在已经无法再呆下去了,他甚至已经看到了太平军最后的悲惨结局。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还是选择当了逃兵。为了不让自己暴露目标,离开太平军时,李仓除了随身那面金龙旗外,什么都没带。他飞一般逃离那里,又一口气跑出十来里路,然后离开官道上了山。他不敢走官道,走官道不安全,那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害怕碰上太平军,那时他就麻烦了,太平军必然要把他给抓回去。第二要是碰到清军,他就更是死路一条了。因此,只有走山路才最安全了。南方多山,山山相连,林深草密。山上有羊肠小道,李仓凭着感觉,顺着一条又一条的羊肠小道一直往南走。南方的尽头,那里有蓝天白云,有鸟有花有青山绿水,那里就是自己的家了。家虽然很贫寒,家里却依然有他牵挂和牵挂他的妻儿老小。
  李仓的妻子叫苏文淑,是一个相当贤惠的小脚女人。苏文淑的家在离唐山凹村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是一个大户人家。苏文淑的父母在苏文淑四岁时就替她缠了脚,女子缠足在清朝时非常普遍,父母们都指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嫁个好人家。如果论家庭条件,李仓怎么说也娶不到苏文淑的,李苏两家比起来,实在有点门不当户不对。问题是苏文淑已经于不经意中爱上了李仓,也就不去管什么门户不门户了。
  苏文淑爱上李仓似乎也没有更多的理由。李仓的一个学生就是苏文淑的堂弟,叫苏文清,有一次,堂弟苏文清生病了,好几天没去私塾上课,李仓心里念着就去了苏文清的家里,刚好苏文淑也在,李仓看见苏文淑时只觉得眼前一亮,心里头在翻腾着,想着,谁家的女子长得如此清纯靓丽呢!面上却装作异常的平静。李仓本来是想帮苏文清补课的,这一来哪里还有心思,三个人东南西北便聊了起来。后来李仓人走了,魂却还依然留在苏文淑那里。李仓当然不会想到,他走的时候也已经把另一个人的魂带走了。人的感情真的很奇怪,所谓一见钟情也不是随便说的。就那短短的半天功夫,苏文淑竟也爱上了李仓。李仓一走,她便缠着苏文清问这问那,什么你先生几岁了?你先生成亲了吗?有对象了吗?等等,有些话问得就连苏文清也答不上来。于是,苏文淑就在心里天天念着年轻的私塾老师李仓。当不久后苏文淑的父母要给苏文淑说婆家时,苏文淑就死认定非李仓不嫁了。李仓于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抱得美人归。

第二章(3)
李仓日夜兼程,一连走了一个多月才回到老家。两年不见,家乡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山川依旧,日月如昨,一间老屋依然还是那样的破烂。要说变化,那就是转眼之间妻子苏文淑变瘦变老了,身体单薄得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刮走。李仓心有不忍,问苏文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问则已,一问苏文淑便呜呜哭了起来。李仓这才知道自他入了太平军后,清兵就上门来了,不停地找文淑要人,害得苏文淑带着孩子东躲西藏,没能过一天安宁的日子。李仓突然出现在苏文淑面前,委实让苏文淑吓了一跳,不禁叫道:“冤家呀!你回来要干什么?你这不是要回来送死吗?”
  久别重逢,按理说该有多少话要讲,但在那个晚上,留给李仓和苏文淑更多的则是担心和害怕。官兵在到处抓捕太平军,要是官兵来了,李仓又能躲藏到哪里去?那些日子刚好“猪仔馆”在到处招募去美国的劳工,李仓就想只有走美国这条路了。只要离开了大清国,清兵总不至于追到美国去吧。我的曾祖父唐念祖就是在那种情况下遇到李仓的。
  我曾祖父唐念祖的年龄虽然比李仓小了许多,但因为李仓是一个私塾老师,附近一带的大人小孩没有不认得他的。实际上我的曾祖父当初也很想进李仓的私塾念书,甚至于有几次我的曾祖父都已经下了决心,走到李仓教书的那个私塾门外了,但犹豫了再犹豫还是走了。他知道那个地方不是他这种穷苦孩子随随便便可以进去的。
  李仓当太平军的事我的曾祖父是知道的,我的曾祖父是个心怀正义感的人,清朝已经*成那个样子了,官逼民反是很正常的事。可惜当那年太平军经过家门口时,除了因为他年龄还小外,他确实也没有李仓的那种勇气,否则他也一定参加太平军去了。
  那天也是凑巧,李仓碰见我的曾祖父唐念祖时,我的曾祖父正在为要娶田玉莲的聘金苦恼着。李仓出门时虽然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但还是让曾祖父一眼看出来了。老实说,曾祖父看到李仓的时候倒是给吓了一跳,心里想李仓不是当太平军去了吗?他怎么会在这儿?这家伙简直不要命了,清兵不是在到处抓他吗!他到底要干什么?我的曾祖父心里有一连串的问题没法得到答案。我的曾祖父想不到这时李仓会冲着自己走了过来。
  李仓站在我的曾祖父的面前,笑着。李仓说:“我知道你,你叫唐念祖。”
  我的曾祖父觉得奇怪,他说:“你怎么会认识我呢?”
  李仓说:“有几次你去私塾,我都看到了。”
  我的曾祖父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说:“那是。”又说:“你不是去参加太平军了吗?怎么会在这?”
  李仓笑了笑说:“想参加就去了,不想留下就回来了。”
  李仓说他相信我的曾祖父一定不会去向官兵告发他的。我的曾祖父笑了一下,他说李仓做的是对的,他为什么要去告发他?不过他真有点替李仓的处境担心,他对李仓说:“官兵到处都在抓太平军的人,你应当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才是。”
  不想李仓却轻轻松松地说:“你放心,我已经把自己给卖掉了!”
  我的曾祖父知道李仓所说的卖掉是什么意思。那时,广东、福建一带到处都有“猪仔馆”,所谓猪仔馆就是把自己像猪仔一样卖给了“猪仔馆”。那些“猪仔馆”大多是为外国人在中国招收劳工而设立的。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会去走那条路的。况且,当时满清政府的律例明确禁止向外移民,凡中国以外的国家,都属于蛮夷之邦。满清政府的感觉是,从鞭长莫及的南方出国的民众,几乎可以肯定是反清和阴谋推翻清王朝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猪仔馆”是非法的,是不被满清政府所允许的。李仓的做法自然让我曾祖父感到吃惊,他说:“你卖给‘猪仔馆’了?你怎么会把自己卖给了‘猪仔馆’呢?”
  李仓想不到我的曾祖父会被吓成那样,笑了笑说是,他说他刚刚看到一张美国人贴的招劳工的海报,他让曾祖父猜那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我们有的是钱,可就是没有人来领。要吃饭要钱的人,请快来美国!”
  李仓笑起来说:“真是大笑话,把我们当小孩子一样骗!”
  不过明明知道是个骗局,李仓还是把自己给卖了,心甘情愿地受骗。他说已经没有路可走,只有挺而走险,走这条路了。等过两天洋人把劳工招齐了,他们就可以坐船去美国了。说着,他把一张刚刚和“猪仔馆”签下的契约拿给我的曾祖父看,他问我的曾祖父要不要也跟他一起去,他说国力衰弱,大清如此*,还不如到国外去找一条生路。曾祖父当时正在为钱的事愁着,不知道要怎么办?李仓的一句话就把他的心给说动了,几乎没有更多的犹豫,我的曾祖父就跑去“猪仔馆”也把自己给卖了。然后拿着那张契约去银铺兑换了一些安家的银子,急急忙忙跑回家把钱交给母亲了。也就是说,要是没有李仓的那句话,我的曾祖父也就不可能去成美国,也就更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事情发生,那是后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1)
事实上,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国家,甚至于连一条贯通美国东西部的铁路都没有。交通工具除了水上的轮船外,陆路交通就只有马和马车,那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这等于说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就没办法让更多的人前往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就没办法开采。那时,美国政府还在打南北战争,但是,战争中的美国政府仍然意识到修建贯通东西的交通路线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美国西部的开发,美国总统林肯在内战的阴云下签署了铁路法案,提出政府以发行国债的方式为筑建一条横穿美国东西部的铁路提供资金。这个将全国联结起来的横贯新大陆的铁路计划,日后证明不仅改变了全美的经济和交通状况,甚至还决定了南北战争的结局和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宣告了美国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也让美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众国。
  筑建铁路的工程最后承包给了美国的中央太平洋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两个公司前者负责铁路西段的建设,后者负责东段的修筑,两段铁路计划在美国犹他州境内汇合。
  1863年1月,两家公司正式开始动工,联合太平洋公司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开始,公司雇用了一万多名因逃避饥荒而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和墨西哥人,他们一个个身高体壮,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而位于西段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则由以利兰?斯坦福为首的几个企业主组成。由加尼福利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动工。由于地段环境险恶,一直招不到工人。他们所能够利用的仅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有限人力,而且他们还必须按照加利福尼亚一带极为高昂的工资水平去雇工,每月付给白人筑路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三十五美元,还不包括食宿。以白人劳工的工资而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必须比他的竞争对手多付高出两倍的工资成本。这些年轻的企业家首先面临两大问题:既缺资本又缺劳力。他们必须先设法解决这两大问题,才能够着手处理沿途要遇到的最大问题,也就是如何通过天险内华达山区。关于第一个问题,美国国会为他们作了部分解决。办法是以政府公债的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