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鸦片战争实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望林公能考虑这个问题!”
“要是林公的话,他将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呀?”
在野的人士或官位低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抱负反映到政治上去,只有通过高级官僚这条途径。
从这个意义来看,林则徐可以说是宣南诗社寄托期望的人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午睡之友(1)
畸形的通商
日本在德川时代实行闭关自守,据说这是为了对付天主教而采取的政策。
中国清朝也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但这主要是来源于“中华思想”。
英国对与中国贸易十分热心,早在十八世纪末,就派遣马戛尔尼来北京,名义上是庆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寿辰的使节,实际上要他谈判改善通商。
清朝政府对什么对外贸易根本不予关心。
当时乾隆皇帝托马戛尔尼勋爵交给英国皇帝乔治三世一封“咨尔国王”的敕渝。其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说,我们天朝物产丰富,什么也不缺,本来没有必要同外国通商,互通有无。而且还认为,外国没有茶叶、瓷器、丝斤(生丝和丝织物)等生活必需品,他们是为了谋求这些物品而航海来中国,天朝不过是根据“加惠远人,抚育
四夷”的慈善精神而同意交易的。这是一种单方面施加恩惠的思想,丝毫没有平等互惠通商的根本精神。
从当时交易的实况来看,清朝的进口商品也确实大多是叮有可无的奢侈品,清朝出口的茶叶是西欧的生活必需品。
茶是十六世纪初由海员和传教士传到欧洲的。最初是在药店中当作贵重药品用戥子称着出售,后来饮茶的习惯在一般人当中逐渐地普及,特别是在英国,进入十九世纪以后,“饮茶休息”已成为每天的习惯,茶的需要量猛增。
当时,茶的供给来源只有中国,好多年之后才开始在阿萨姆 和饧兰等地种茶,所以英国必须为从中国进口茶叶而付出巨大的金额。
可是,英国方面没有适当的抵销茶叶的出口商品,虽然想大力进行毛织品的出口,但这种商品显然不适合中国人的爱好,出口量难以增长。至于钟表和望远镜等,正如乾隆皇帝的敕渝中所说的那样,那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这样就变成了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的所谓的“畸型贸易”。由于没有抵销的出口商品, 购买大量茶叶的价款就必须要用现金来支付。这样,英国船就载着墨西哥银元和西班牙银元去广州,然后载着茶叶返航。
这里说明一下清朝的币制。
清朝是采取银本位制,货物的价格足以银多少两的方式来表示。这里所谓的“两”只是重量的单位,一两等于三七?三一二五克。比如要付银十两吋,可以付十两重的银块一个,也可以付二两重的银粒五个。政府基本上不铸造银币,所以其形状不论是扁圓形的银币,还是球状的银粒或马蹄形银块,都无关系,只要银的纯度和重量符合规定就可以。所谓“足银”,是指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银子,并不是银币的名称。
实际上清朝也不是从来没有铸造过银币。据文献记载,乾隆末年曾铸造过三种银币,但地点是在边远地区西藏,数量当然也很少,可能没有在中国内地流通过。鸦片战争后十五年,上海的商人王永盛和朱裕泰等人曾经铸造过一两重的货币,称作“银饼”。
既然私铸都可以自由,纯度一定的外国银币使用方便,当然受到欢迎。
清朝对于铜钱的铸造,完全采取国家垄断的政策,而对以其为本位的银钱,却一向抱着自由放任的态度。其原因是对铜实行控制可以防止武器制造,而银不能成为制造武器的原料,所以允许私铸,甚至同意外国货币的流通。
清末曾在吉林、武昌、长沙等地造过官铸的银币。但吉林银币未怎么流通;武昌银币铸造了六百四十八万枚,但很快就收回了。大概是因为出现了伪造品。
中国银币的正式出现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当时出现了大量带有孙文或袁世凯头像的一元银币。前者称为“孙头”,后者称作“袁头”。
这些姑且不说。当时流通最多的是墨西哥银币,这种银币因有鹰的图案,所以被称作“鹰洋”。“洋”是洋银,即西洋银币的意思。
这种洋银作为出口茶叶的价款而流进中国,并且直接在社会上流通。国内充溢现银时,平民比较容易生活,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压力。
在大量出口茶叶而没有象样的进口商品的情况下,国内的银钱过剩了。不过,中国的市场上终于出现了进口商品,但它不仅不是什么象样的商品,而是根本不象样的商品。
这就是鸦片。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午睡之友(2)
进口印度制造的鸦片,使中国的贸易状况彻底倒转过来。英国想利用鸦片这种新商品的开发,而把常年入超的不平衡的对清贸易正常化。
这个企图取得了成功。
大大地成功了!
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货款数额,远远超过了从中国购进茶叶的货款数额,这样就出现了跟过去完全相反的情况。清朝方面仅以茶叶的出口来抵销购进鸦片的价款已经不够了,必须要用现银来补充。于是,白银大量向海外流出了。
由极端的出超而转向极端的入超——这种异常的戏剧性的逆转,当然给人民的生活投下了暗影。
关于白银的外流,准备放在以后再谈,下面想谈一谈鸦片问题。
罂粟之妖
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上说:“鸦片前代罕闻,近方有用之者。”意思说,前代很少听说过,最近有人在处方中使用。可见中国原来并没有鸦片。opium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吸食鸦片的习惯可能最初产生于中近东一带。
一旦吸上了鸦片,就很难戒掉。
J?科克托 说:“罂粟很有耐性。吸过一次鸦片的人,肯定还会吸。鸦片懂得等待。”又说:“一旦尝到鸦片的滋味之后,没有鸦片而活下去是很难的。”
中国过去不少人相信这样的传说:印度栽种罂粟时。把相思相爱的一对年轻男女绑在一起,当两人的性冲动达到最高潮时,用利刃刺穿他们的心脏,让缕缕流出的鲜血来灌溉罂粟。
一旦吸上了鸦片就很难戒绝,大概这和相思的男女难分难舍很相似,因此而编造了以上的传说。所以中国的诗词中也把罂粟称作“相思草”。
拿诗来说,王尚辰有一首以鸦片为主题的长诗,题名叫《相思曲》:
炎荒瘴毒全蚕蛊,
皂鸦(指鸦片)嘬人肌骨腐;
磨脂滴血捣春华,
搏就相思一块土。
相思土碎青烟飞,
拌使内地输金钱:
闾阎元气日浇薄,
綑温化作相思天。
相思兮相思!
朝暮无巳时。
但愿不识相思味,
待到相思悔已迟。
吁嗟乎!
世间多少奇男子,
一生甘为相思死。
这首诗以激昂的调子,谴责了鸦片的毒害。
但另一方面,也有这样赞美鸦片的词句:
若到黑甜之乡, 唤彼为引睡之媒
倘逢红粉楼中, 藉尔作采花之使
彼和尔都是指鸦片。睡午觉的时候,鸦片将成为催眠剂,在闺房中可作为媚药。“采花”是性行为的雅语。
鸦片究竟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现在还不太清楚。上述《本草纲目》中有“前代罕闻”之句。“罕”是“罕少”、“稀少”的意思,可见大概并不是绝对没有。
据明代万历十七年(一五###)的关税表,鸦片二斤的价值相当于银条二根,其税率规定为每十斤纳税银二钱(一钱等于三?七三克)。可见正式的进口是得到准许的。当然,这是作为药材,而且数量也很微少。
这种鸦片不是作为治病的药,而是作为嗜好品在中国普及,是在进入清代以后。
据说吸食鸦片可能是从台湾一带开始普及的。台湾有疟疾这种讨厌的风土病,鸦片作为镇痛剂卓有成效,因此盛用鸦片。人们在把鸦片当作药物服用的过程中,有的人变成了习惯。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中国吸食鸦片的恶习,之所以异常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恐怕可以列出种种的原因。
比如说,鸦片商人利用民众的无知,不但隐瞒鸦片的毒害,反而宣传鸦片是长寿药,这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直到最近还有人真的相信鸦片可以延长寿命。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一种有益于身体的征兆——比如有人说,鸦片中毒患者不得感冒等。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得感冒,不过是由于感觉麻痹,感觉不到感冒的症状。长期吸食鸦片的人戒掉鸦片之后,首先是猛烈地打喷嚏,咳嗽,感冒。这是因为鼻孔等的粘膜恢复了感觉。
很多人吸食鸦片,据说是由于鸦片可以延续性行为的时间。其实归根结底,这也不过是因为感觉钝化,而使得半睡眠状态持续下去。
“鸦片会蕴育半梦。”——科克托的话说中了要害。
其次,由于政治腐败,人口增加等原因,平民的生活日益困苦,鸦片的作用可以使他们暂时忘却现世的痛苦。这恐怕也是鸦片流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拿英国来说,据说当时曼彻斯特一带的工人也接二连三地染上了常吸鸦片的习惯,其原因据说是因为工资低,买不起啤酒和威士忌。酒也可以使人们忘却人生的痛苦,鸦片是酒的代用品。由此可知,当时鸦片的价格是非常便宜的。
第二章 午睡之友(3)
吸食鸦片在中国蔓延,应该说是瞅准了衰世。当时是“厌厌无生气”的时代,所以让鸦片有机可乘。如果是在生气勃勃的时代——比如象康熙、乾隆的盛世,鸦片肯定是打不进来的。
日本之所以能阻止鸦片的侵入,其原因之一是,英国在印度大量生产鸦片并向外推销的时期,恰好是幕府末期——日本民族的青春期。
此外还不能忘记一种奇妙的说法, 认为鸦片适应东方人的体质。西方人是用酒来忘却这烦恼的人世,曼彻斯特的工人是因为买不起酒,才不得已用鸦片来代替。酒可以使人快活、喧闹,而鸦片能使人平静、迟钝、暝想。
“酒会诱致发狂,而鸦片能诱致节制。”这也是我多次引用的科克托的话。
漏 银
关于鸦片,清朝政府早就发出过禁令。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对贩卖鸦片者的科刑是“枷号一月”和“发近边充军”,对开设鸦片馆者的科刑是“杖一百”、“流三千里”。
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零)又再次发出禁令。这一年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鸦片的专卖权,准备把鸦片作为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在乾隆六十年期间,前半期每年鸦片进口仅为二百箱至三百箱,后半期虽有所增多,但也未超过千箱。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即嘉庆年间,鸦片进口才猛增。
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已出现进口量剧增的倾向,所以清朝政府从关税表中删除了“鸦片”的项目,意思就是禁止进口。在这以前,进口商每箱鸦片向政府缴纳税银三两。一箱鸦片净重1331/3磅——即一百二十斤,按公制恰好等于六十公斤。
接着在嘉庆四年(一七九九)禁止国内栽培罂粟。
当时主张禁止鸦片的人的理由是这样:“……以外夷之泥土,易中国之货银,殊为可惜。且恐内地人民辗转传食,废时失业。”
可是,好象是嘲笑这种禁令似的,鸦片的进口却有增无减。当然,这是走私进口的。
这显然是由于当政者的玩忽职守。
他们对人民废时失业感到无关痛痒,甚至害怕人民变得聪明起来。对当政者来说,愚民政策是很有吸引力的。只要人民缴租纳税,让他们适当地吸点鸦片,处于半睡眠的状态,反倒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愚民政策实行过度,人民就会丧失缴租纳税的能力,另外还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对当政者当然都是不利的。但是,只要尚未出现这些状况,当政者是不会重视这一问题的。
中国不象日本那样唯有长子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次子、三子也可以分得遗产。因此,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农业愈来愈分散,农民愈来愈贫困。 日本依靠长子继承制而维持住了作为社会的基础和核心的“家”。而中国并不是这样,人口成倍地增加,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等到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全国人民绝大多数已变成了吃上顿没下顿的
赤贫农民,接近于生活极限线。所谓生活极限线,就是养不活自己和家属的生活极限状态。一旦逼到这种状态,就缴纳不起租税,缴不了租税,就只好逃亡。逃亡的人民是流民。他们要受到追查,为了保卫自己,于是结成集团,流民很快就会变成所谓的“流寇”。
农民是很能忍受的,但忍受也是有限度的。几千万人同时达到了这个限度,现存的体制就会崩溃,中国历代的王朝大多是被这种农民造反所推翻的。
前代的明朝,早在满族入侵之前,就已经因所谓的流寇猖獗而衰弱了。
鸦片问题之所以逐渐被认真地提上日程,显然是由于已经认识到它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人民已经缴纳不起租税了。
不仅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就连那些不吸鸦片、最普通的农民也缴纳不起租税了。
租税并没有大幅度提高。
租税额当然是以正式的单位“银”的重量来表示的。但是,一般的人民平常使用的是铜钱,而不是银。尽管租税额规定为银多少两,而实际上还是用铜钱去缴纳。
乾隆以前,铜钱七百文换银一两,以后逐渐上涨为八百文、九百文。原因当然是由于经济的法则——需要与供给的平衡。东西少了,价格自然就会提高。
因为要购进鸦片,银就流出到国外。银一旦不足,价格当然就会上涨。据记载,道光十年(一八三零)银一两值铜钱一千二百文,约十年之后的鸦片战争时,就值二千文了。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午睡之友(4)
租税额银一两并没有变,但是实质上等于是由原来的八百文上涨到一千二百文乃至二千文。
当时的官僚并不是同情人民因此而受不了,而是害怕人民被迫逼得走投无路而起来造反。
中国的历史上充满了这样的教训。
由于统治阶级感到了这样的危机,鸦片问题才提上了日程。
鸦片一般都装在一种象垒球大小的球体当中。球体的外壳是用一种硬橡胶状的物质做成的(这种胶状物是用下等鸦片汁熬成的)。一箱装四十个这样的鸦片球,每箱净重1331/3去磅,即一百二十斤。木箱是用芒果树木材做的。
鸦片当然也根据其质量而分等级,孟加拉产的鸦片为最上等,称作“公班土”。
称之为“土”,大概是因为鸦片的颜色和给人的感觉很象泥土。“公班”是英语“pany”的译音。
pany是“公司”的意思,这里当然是专指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鸦片是东印度公司的专卖品。
仅次于公班土的,是从孟买装运的马尔瓦产的鸦片,称作“白皮土”。由马德拉斯装运的“红皮土”,在印度产的鸦片中是最下等品。
以上是印度产的鸦片。另外,土耳其产的鸦片称作“金花”,伊朗产的称作“新山”。贩卖这些鸦片的,主要是美国商人。
因为是走私进口商品, 中国方面没有进口鸦片的准确统计。
现从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摘录出以下年次的鸦片进口量:
年 次 数量(箱) 价格(西班牙元)
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
道光五年(一八二五)
道光九年(一八二九)
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 3;698
4;770
9;066
14;388
2l,659
28;307 4;084;000
8;400;800
7;927;500
13;749;000
14;222;300
19;814;800
但据古林巴古的《英国的贸易与中国的开港》,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已超过三万箱,到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已超过四万箱。
马士的资料主要是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资料,大概是排除了土耳其产和伊朗产的鸦片。另外,在印度的鸦片中,相当数量的马尔瓦产的鸦片先运到葡萄牙领属的达乌曼,然后由葡萄牙船运到中国。这些鸦片可能也没有统计进去。
一个西班牙元的银的重量为七钱三分五厘。中国的银一两重十钱,所以一个西班牙元合银零点七两强。据马士的统计,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进口鸦片的金额约二千万西班牙元,约合银一千四百万两到一千五百万两。如果超过四万箱的话,那就远不止这个银数了。
当时清朝一年的岁收为四千万两左右。
清朝最大量的出口商品是茶叶,每年出口的茶叶约值二千万西班牙元。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