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感集-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死,人生的许多东西就都放下了。
关于死
无论我们怎样把死纳入我们的思维系统,死都是超人间的,非人间的。死脱离在我们的体系之外。相对于我们的这个实用的世界,死完成了一次高贵的超越,一次纯粹的审美,并且,最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审美的。
有三种意义上的死,。既,自我的死,他人的死,做为一种事实的死。当死只做为一种事实,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时,它是无害的,我们甚至可以从容的谈论它,就象谈论一件普通的事。此时的我们看上去都很达观,好象看透了生,也看透了死。我们没有把死与具体的生命联系起来,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死,我们的感情没有参与进去。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个熟人乃至亲人的死,死就变得具体起来,它就不是一个‘‘理念事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这时我们就无法那么透悟达观了。我们会由此及彼,联想到自身,当死与自身联系到一起时,整个世界就变得绝望了。我们可以淡漠做为事实的死,我们可以淡忘熟人乃至亲人的死,但我们却不能从自我的死中解脱出来。如果可能,我们甚至愿意用整个世界的死,来换取自我的生。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我”却不能不存在。归根到底,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的死。他人的死只是一种生存现象,一个无足轻重的事实,唯有自我的死才涉及到人生的根本。如果死只在别人身上发生,那么,死对自我来说就永远只是一种生存现象,而不可能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
中途夭折者
世上大多数人都能寿终正寝,只有极少数人中途夭折或意外死去,虽然同是死,但在人们眼中的景象和观感却并不相同。前者被认为是一个自然事件,符合生活的常规和人们的感情尺度,而不给与投入过多的负面情绪。后者却被认为是逸出了生活的常轨,是一个非常事件,即使毫不相干的旁观者也会扼腕叹息。在这里,寿享天年是一个标准,所有“未达标”者都被认为是一个不幸的人。所以不幸,是因为按照正常的寿命,他少活了若干岁月,没有到油尽灯枯,就过早的被罚出场,枉损了诺多大好时光。
死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痛,而过早的死在“共同之外”又增加了个人的痛。所以,他的痛是双重的。虽然早死晚死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死后的世界
死后的世界
没有人知道自己死后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每个未死和将死的人都有兴趣了解的事情。也是他们的一个惦念。秋决定做一个试验。
一切细节都省略,总之,秋完成了自己“死去”的一切工作,在这个世界消失了。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在熟知他,知道他的人们中间消失了。对于不知道他的人,他的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任何意义,都等于不存在。秋现在是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一个“死者'”在这个世界上游荡。他到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事,但都不参与其中,至少在心态上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因为他时刻都不让自己忘记自己是个死者,只作局外的观察,并不施以影响。但有时却不自觉地参入其中,这时他就赶紧逃开,到一个更陌生的地方,藏匿起自己,只让人们看到他的形体,不让人们看到他的人格,他的心性,他的灵魂。他时刻强调自己的死者意识,时刻让自己以一个死者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他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死后世界的样子,但并没有什么神奇。
秋在多年后回到了家乡,有很多人他都不认识了,有很多人都不在记起他,有几个记着他的人都说他已经死了。实际上,他的死,只是秋自己的一个试验,一次假死,他只是离开了自己的故乡。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却是真的死了。这就是他死后世界的样子,与他“生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不同的只是自己并没有真死,但真死又怎么样哪,也还是没有什么两样罢了。自己生自己死只是自己的事,只与自己有关,与他人与世界有什么关系哪?
完满和结束
每个人都在以同样的速度走在奔赴死亡的路上,所不同的只是有的年老,有的年轻,有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有的将要离去或正在离去。但人们并未意识到人来到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为了死亡,他们以为他们来到这世界就是为了生。所以,他们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生上,把生当做唯一的目的和目标来经营。不知不觉中,死悄悄临近,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的是看不见的真实,远在天涯的却是人们心中的幻觉。人们把全部精力和盘算都用在了并不长久的生存上,视它为唯一的鹄的,而忽略了生命的另一目标………死亡。
匀速的奔向死亡的路途被生之表象重重遮蔽,使人看不见生命的本质和真实。就像乘车的人被车内的景象所吸引,所迷惑,而忘记了自己是坐在一列向前奔驰的列车上。他以为车厢内的生活就是唯一的生活,车厢内的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
为了生的目标和目的永远都在未完成之中,但人生的那个最终目标却来了,所有未完成得都趋于圆满和结束
我们的宿命
生命的正面价值
我们一直在接受这样一种教育:要坚强的活下去,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轻言放弃生命。要乐观的活。但是,在有些时候,人并不是坚强的活着,而是,苟且的活着,苟延残喘地活着,失去尊严的活着。此时的死就不再就有负面意义,就不再是对生命的否定,而是提升了生命,是在更高意义上对生命的肯定。人死了,摆脱了人生一种负面景象,生命的正面价值就显现出来。不能高贵的生,就高贵的死。
我们的宿命
生命总是要恐惧死亡的,总是要为生命的必然消失而痛苦的,这是生命至深的本能,任何理智理性都不能使之去除。甚至可以说,求生畏死正是生命本身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进化成一种对死亡不会产生痛苦的动物,但这种动物在生命之初就灭绝了。我们带着对死亡的痛苦留存了下来,正是死之痛苦保留了我们。其实,死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是我们对他的痛苦感受,促成了它的悲剧性效应。我们不能不留恋和热爱生命,不能不恐惧和厌恶死,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片断与瞬间
人作为一种智慧动物,他可以预先的知道一些什么,并以此来设计人生,也就是说它可以掌握一点提前量。所以,他的一些行动就不只是针对此时和现在,就不只是对目前当下的被动反应,而是积极的指向未来,其中包括未来的死。可以说,人的许多行动和打算,都有意无意的渗透着死的精神。死并不是在最后一刻决定人的命运,他还影响到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无数个片断和瞬间。 。 想看书来
同是一个生命
同是一个生命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随着时代而变,对世界万物及生命的感受也日趋精微和复杂。我们今天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也非古人所能想到,如果说古人的心灵是一面平镜,那么,今人的心灵就是一面凸镜,折射着无数方向的光。
谈不上好与不好,幸与不幸,对生命本身而言,身为古人和身为今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看彩电,住洋楼,玩电脑,坐小车是活着。住茅屋,穿粗布,也是活着。进步和进化那是社会和生物界的事,生命全不理会它们。生命内容和生命本身岂能同日而语。生命内容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而生命本身却意味着永恒。一个生命诞生了,它就永远保持着生命的品性和本性,而不会有所改变。所谓人是会变的,指的是社会的人,生活的人,现实的人,而不是生命的人。
我不会羡慕一百年后的人,如何享受我今天连想都想不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会为古人没有坐过飞机,看过彩电,而为今天的自己沾沾自喜,作为一个生命,我活过,这就够了。
生命的功能
A 如果从此时不再出生,那么,不过几十年,这个世界也就看不到几个人了,新的生命的来到,填补了离去者的空缺,使这个世界不至于逐渐萧条下去。生命不断离去,又不断再生,以复制的形式维持着世界脆弱的平衡。
B 从整体上说,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充分忽视,只有当他作为生命复制体时,才可能具有一些意义。在这里,生命复制是作为生命个体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和功能,至于他的独特性只是作为一种很额外的东西。 。。
被判刑的人
意外的死
在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个认识的人死了,你从未想到他会死,他在你的意识中应该是健康的活着。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命运中,他都没有丝毫死的征象。他的死是个突然。但对他自身来说,又何尝不是个突然。就在当天,他还做成了一笔买卖。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在同人谈世事,论古今。还在盘算着近期的目标,远期的计划。他对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毫无预感。而几小时后,他死了。他的死对生命的尊严及其存在的真实性提出了挑战。生命为自己建立了一种虚假的高贵,让自己相信,并真的相信了生命的实在,具体,可观,它把生命的外在形式当成了生命本身。
突然的死,也既是意外的死。顺理成章的死,也既是必然的死。人大都认为不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比如疾病和衰老,就不应死去。人把死看得无比重大,轻易的死是他所不愿意面对的。虽然死与死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被判刑的人
人其实一出生就被判处了死刑,但不是立即执行,他得到的审判是缓期。但人并不知道执行的具体日期,这个权力掌握在法官的手中。他可以随时执行对你的审判,但也可能把这个日期推至很远。但决不会像现实中的审判一样,由死缓改为无期。他决不会放弃这个权力,他一意要置你于死地。这个法官可以称为自然或上帝。
但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是被判刑的犯人,我们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们有时也会意识到这个审判,但我们觉得它不会很快到来,它还是很远的事情。一个被医生宣布只有半年或一年生命的绝症病人很痛苦,而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却并不觉得死会很快发生。看不到终点就等于终点的不存在,就如同每个人都知道有死的审判,但当日期没被确定时,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我们都走在赴死的路上,而我们把这叫做活着。在自我的幻觉中,我们永远觉得离死尚远,甚至在接近终点时。我们仍不能改变这个初衷。
死使生命高贵
死使生命高贵
人只要活着,就永不能脱俗,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俗气的事。你无法选择一种真正别样的活,无论你怎样的伟大高深,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摆脱不掉俗人的一面。活着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你能够在别的事情上做到独异于众,特立独行,但你不能在活这件事上“变异”自己。你怎样表现都是表现活,而不是别的。人只要活着,他就不能是神。耶稣如此,释迦牟尼亦如此。没有谁能是活着的神。我们只看见人的卑下鄙俗的欲望和卑贱的肉体。
或许只有灵魂才能部分的还人以高贵,但人在活着时,又很少能让人看到他的灵魂,灵魂被过多的生存和生存欲望遮蔽了,掩翳了。灵魂沉默不语,灵魂静坐在体内最不为人知的角落。
只有死才能滤去人身上尘俗的一切,在那个空无的位置上,看见一个半神。
失去神性的世界
这是一个失去神性的世界,但死亡使生命挽回部分尊严。生命至少在它最后的时刻是神圣的,至少在它离去之后是神圣的,怀念一个死者,就是怀念一个拥有了部分神性的人,一个超尘脱俗的人。因为他已不在这里,因为他已弃离了卑下鄙俗的生存。我无法想象人类永远不死,那将是对生命最大的玷污和亵渎。永远不死就意味着人永远失去了走向神性的可能,就意味着人将永堕着脏污尘俗的世界。
死是对这个失去神性的世界的一个否定,是对生命可能具有的神性的凸显和高扬,是在最高意义上对生命的肯定。
邻居之死
潜伏
秋的父亲死了,是那种很突然的死,让人觉得猝不及防。而在秋的意识里,父亲仿佛可以活很久,而自己的生命也仿佛可以遥遥无期。父亲的死提醒他,死是一个绝对的界限,生命有一个绝对的终止点,无论你的感觉意识把它推向多么遥远的未来,你的感受想象把它包裹成怎样一团迷雾,它的现实的表现都是清晰的,不容置疑的。
父亲死了,再也不会在世间出现,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与父亲在世间停留的生命相比,他在世间停留的生命也是清晰的,或者长一些,或者短一些,总不会相差太多。这种明晰性让秋感到痛苦,仿佛有人宣判了他若干年后的死刑,他宁愿相信死在遥远的未来,宁愿相信死的神秘和混沌,而不愿接受这仿佛可以看到和触摸的清晰,它让人失去生存的想象,仿佛除了等死之外,就在无别的希望。
父亲死了,死得猝不及防,这让秋想到死并不循规蹈矩,只在远的地方等守,它就躲藏在人的身边,随时等待现身。
邻居之死
我的一个邻居死了,这绝对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我已经习惯了他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在我的生活中他从来未曾不存在过,并且仿佛会永远存在下去。他的存在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好象世界就应该永远是这样,他就应该是我的邻居,他是我的邻居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从世界开始时就这样了。今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在有一天,他死了,我混然天成的世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我的实际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但我的感觉世界却被撕裂了,那裂口处嵌着邻居的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完美的国度
完美的国度
我来到一个国度,住在一所不大的房子里,开始觉得不怎么习惯,但见左邻右舍都和我的房子差不多,也是那种很小的户型,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我也就入乡随俗了。左边的邻居家有四口人,父亲,儿子,儿媳,孙子。父亲已六十出头,退休在家,儿子儿媳在一家公司上班,孙子还在上大学。右边邻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还未结婚,但已有了女朋友,两个人在一条街上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大学生很瘦,小小的头,脖子细长,酷似一只直立行走的大蟑螂。女孩很胖,个子不到大学生的肩旁,两个人走在一起,对比十分强烈。但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有一次,我在大街上看见两个人吃冰点,女孩微仰着脸,像一个孩子那样,等着男朋友用一种很小的食勺一口一口喂她。这情景着实让人感动,你无法简单的用爱情两个字来形容它,我简直要说这种爱是超人间的,那样纯净,美好,圣洁。
我想起我是自愿来到这个国度的,我对这个国度渴望良久,它也没让我失望。左邻已退休在家的父亲是个热心人,对我这个外来者很照顾,我在这里生活得非常惬意美满。我对邻居说:有机会把我母亲接到这里来,她在哥哥家已卧床瘫痪多年,从不曾到外面来看过。邻居听后很惊讶,问我:你爱他们吗?我说当然爱,我每年都回去看她。那她爱你们吗?我说:我每次回家,她都不愿意我走,不舍得让我离开。邻居接着肯定地说:那她一定对这个世界心怀怨恨了。我说:她怎么能对这个世界心怀怨恨哪,她非常留恋这个世界,非常怕死,说自己就是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啥样。虽然她这个要求非常奢侈。邻居说:我们这个国度一千年前也都抱有这样的观念,以为让一个衰朽丑陋,失去尊严的生命在世间延续,是爱他,以为让自己衰朽丑陋的生命在世间滞留是爱这个世界。其实不然,正是这些衰朽丑陋的生命的存在,才使这个世界罩上灰色,使人畏惧死亡,使人永远是人,而不是天使。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国度每个人都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你看到过一个死气沉沉,病恹恹的人吗?我沉吟了一下,的确,我来到这个国度这么长时间,是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现在想来是有点纳闷。问:难道这个国度就没有一个衰老和疾病缠身的人吗?难道这个国度的人都不畏惧死亡吗?邻居郑重的说:我们这个国度的人都有一种能力和觉悟,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给他人快乐,给世界增添完美时,就能安然死去。至于死亡,在我们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反而怕死这种感情让人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