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的转弯处-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此,太平余波,南北悉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来邻不善,沙俄的鲸吞蚕食(1)
沙俄原被叫做“罗刹国”(Russia的译名),本不与中国接壤。直到公元820年,在基辅一带才建立了一个名叫“罗斯”(Ross)的公国,13世纪蒙古人西征的时候,罗斯公国分崩离析,归附于当时的金帐汗国。为了获得蒙古人授予的“俄罗斯大公”封号,罗斯公国的各王公不惜奴颜婢膝,相互倾轧,最后莫斯科公国脱颖而出,并日渐强大,最终摆脱了蒙古人的羁绊。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沙皇,由此,沙皇俄国走上了四处扩张的道路。
对于沙俄侵占中国的大量领土,清朝统治者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和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事实上,那些条约的签订,一来是因为大清孱弱无力受人逼迫,二来是因为统治者对疆域领土概念的盲目无知无所作为。但最关键的是,清廷将东北三省和新疆当成是满族人的最后依附之地,在非常之时留给自己的一条退路,而禁止汉族和其他民族向这些地区移民,导致这些地区人口极度缺乏,这才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晚清时期被沙俄割去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禁止人口向这些地区迁移的错误政策导致。约瑟夫·弗莱彻教授在《剑桥中国晚清史》里不无遗憾地说:“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因为清政府没有看到这些土地的价值,并且依然坚持把汉人限制在中国本土这一过时的政策。”
一直到19世纪后期,清政府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放开汉人迁移的限制,这才有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而这也是中国东北和西北部的人口充实化、实体化过程。
早在17世纪的时候,沙俄势力已经扩展到西伯利亚地区并逐渐接近了中国领土。1650年到1680年间,俄国的哥萨克雇佣兵多次侵到雅克萨和松花江口一带。当时康熙帝见来者不善,便于1685年到1686年下令清军水陆并进,在雅克萨重创俄军,双方便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在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未及划分的土地,待两国查明后,再作决定。《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属于中国的疆域。条约还特别规定,俄国在雅克萨所建的城堡全部拆除,所有俄国人全部迁回。
雍正帝时期,中俄之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在蒙古一带的边界。但不知何故,这两个条约把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这些原属于当时大清帝国的领土(本是蒙古人游牧的地区),划入了俄国的版图。
贝加尔湖自古以来就在中国范围之内,当年的汉使苏武还曾经在湖区南面(如今的乌兰乌德地区一带)给匈奴人放过羊呢。该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海南省的面积。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占到全球地表淡水量的四分之一。
再说叶尼塞河,这条大河横穿了如今的俄罗斯,但究其上游,却是发源于如今的蒙古共和国西北部。雍正帝也未免太不把这大片地区不当回事了,居然如此慷慨地将之划给沙俄,也许在他眼里,那里只是不毛之地而已。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两国边界稍显平静。但鸦片战争结束后,一个孱弱的大清帝国重新展现在世界面前,沙俄意识到这是东扩的好机会,便迅速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以加紧对黑龙江的侵略活动。
当时的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经不再有昔日的威风凛凛,国内外的各种矛盾,更是纠结交错,一触即发。趁着这样的机会,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并于1850年侵占了黑龙江出海口的庙街,将它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来邻不善,沙俄的鲸吞蚕食(2)
庙街是中国名字,本是中国渔民沿着黑龙江出海时的停留靠岸之所。俄国人没有什么想像力,也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底蕴,他们在中国边境上建立的城市,大都是以那些扩张先行者的名字来命名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可不就是其中的一个急先锋?
在随后的1854年里,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俄国人出动70余艘舰船沿着黑龙江强行武装航行,并沿途设立军事据点,造成占领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既定事实。1857年底,俄国干脆在中国的黑龙江下游流域上,非法设立了以庙街为中心的“滨海省”。
18世纪50年代的大清帝国正处内外交困的时期,内有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活动,外有因修约问题而导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1月,沙俄政府得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决定加快向黑龙江“移民”,并准备以武力为后盾,向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逼迫清政府承认俄国占领黑龙江下游的既定事实。
随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1858年5月,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面见当时的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乘着英法联军已经攻占了大沽的机会,穆拉维约夫假意声称此行目的是为了“助华防英”,同时,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俄国人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奕山显然还没有那么傻。他严正指出,中俄两国的边界早由《尼布楚条约》划定,“百数十年从无更改”。穆拉维约夫见讹诈不成,就干脆把早拟好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要求第二天就给答复。在随后的谈判中,俄方一直无理取闹,纠缠不休。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穆拉维约夫给奕山下了最后通牒,并恫吓要使用武力进行谈判。
当夜,瑷珲城外,俄国兵船上枪炮大作,彻夜不息。而中国这边,守军却少得可怜,根本不是俄国人的对手。在沙俄的武力威胁和恫吓之下,奕山最终被逼屈服,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充其量只能算是未经认可的草约。这个条约只有短短三条,主要内容是: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但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上面说的那一小块地区,就是我们通常称的“江东六十四屯”,当时中国人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但《瑷珲条约》把本是中国的领土变成了俄国境内的中国“飞地”,后来俄国人趁着庚子年(1900年)中国的那场混乱,强行驱赶并屠杀了那里的中国居民,将江东六十四屯据为己有,这是后话。
《瑷珲条约》作为城下之盟,清政府当然没有批准,还为此严厉处分了奕山等人,但俄国人并不罢休,他们在等待更好的机会来迫使清朝中央政府承认这个条约。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前,俄国人已经强行侵占了海参崴一带,并把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统治东方”。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俄国人又故伎重演,假装积极地从中调停,而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䜣不明就里,加上求和心切,竟然还真请求了俄国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斡旋。
伊格那季耶夫心头大喜,大拍胸脯说保证让英法联军撤出北京,但是有个要求,那就是同意俄国人的领土要求。奕䜣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为了让英法联军早日撤出北京,便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奕䜣毕竟年纪尚轻,哪里知道俄国人的诡计!其实英法联军根本就没有长期占领北京的计划,被俄国人这么一忽悠,奕䜣还真以为俄国人神通广大呢!后来奕䜣得知真相后,连呼上当,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中俄北京条约》共15条,事实上是在确认《瑷珲条约》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地将《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让给了俄国,并为侵占中国西北部领土埋下了伏笔。
来邻不善,沙俄的鲸吞蚕食(3)
《中俄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瑷珲条约》规定的管理权没了!)。
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
乖乖,俄国人不费一枪一弹,就割占了中国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是英法联军知道,不被气疯掉才怪呢!更可恨的是,在英法联军已经撤出北京后,伊格那季耶夫居然还威胁奕䜣说要召回英法联军!
俄国人果然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手。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图们江以北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全部划归了俄国,中国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则完全被封死。从此,俄国人打开了东方海洋的大门,而库页岛也就此改名为萨哈林岛。
《中俄北京条约》还涉及了中俄西段的疆界。同治三年(1864年),沙俄再次强迫清政府于塔城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领土,包括原属中国内湖的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共计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
清朝时,中国西部疆界应在巴尔喀什湖。19世纪后,沙俄在中亚开始殖民扩张,并把俄国的边界推进到中国的斋桑湖,直至卡伦线,随后又武装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1854年,俄国人强占了阿拉木图,并把伊犁河下游一带据为己有。
沙俄趁着清政府正值内乱,援引《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部边界走向的规定,逼迫清政府赶紧订约割地,承认既定事实。在谈判中,俄国人坚持要以中国“常驻卡伦(类似哨所)”为界,强迫清政府接受俄国的划界方案。
中方代表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对俄国单方面提出的方案严加驳斥,认为“常驻卡伦”并非中国的国境线,就是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第2条规定,中、俄两国也“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划界,斋桑湖和特克斯河上游等地仍属中国,俄国无权霸占。
俄方代表理屈词穷,就开始横加破坏,耍横耍赖,并派出军队强占伊犁、塔城地区中国常驻卡伦西侧的战略要地,阻止中国军队出常设卡伦查边;还派人在斋桑湖、额尔齐斯河和伊塞克湖周围设立哨所、垒石立界,伪造碑界的既定事实。
1864年9月,清政府在外有沙俄大军压境、内有叛乱的形势下,被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这样,中国西部的三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的广大地区共达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完全侵占。
苏联解体后,斋桑泊和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伊塞克湖则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我国古代著名的汗血宝马的故乡,就在大清池(伊塞克湖)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也是出生在位于这一地区的碎叶城。
一眨眼功夫,老母鸡变鸭,李白居然也成了外国出生的人!
固然,我国古代疆域变化极为复杂,而且也没有具体的国界概念,统治者大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边远之地,尽是蛮荒。但就近代而言,特别是民族国家兴起后,中国国境应当以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开始形成的稳定疆域作为衡量标准,那就是北起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南至南海诸岛。
但是,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总共割去中国约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今天两个法国与一个波兰面积的总和。对照历史,沙俄是中国近代屈辱史里的最大受益者,但很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鸠占鹊巢,外贼侵地妄称王(1)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之时,新疆正处于多事之秋。此时的清政府,注意力大都被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内地起义军吸引,对新疆的控制有所放松,南疆先后出现了三个较大规模的割据叛乱政权,即库车的热西丁霍加、和阗的哈比布拉帕夏与喀什噶尔(今喀什)的司迪克伯克。
三个割据叛乱政权中,以喀什噶尔的司迪克伯克危害最大。司迪克本是一个趁乱起事的西域枭雄,占城为王后感到底气不足,人心不稳,便想请一个有宗教和贵族背景的人来压压场子,以帮助维持统治,后来他左盘算右盘算,最后选定了一个人,即当时避居在浩罕国的布素鲁克,即当年大和卓之曾孙、张格尔的独子,一个血统纯正的白山派“霍加后裔”。(和卓为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为“圣裔”,专指###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后来也用以称呼###教学者和大阿匐。)
说起这张格尔,乃是当年的大和卓之孙。“大小和卓”之乱被平定后,新疆安定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躲在中亚浩罕国避难的张格尔仍旧贼心不死,19世纪初他在浩罕国的支持下,屡次潜回新疆,试图制造混乱,夺回原来的权势。
当时发生了一个“斌静”案。1819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强占了浩罕商人萨赖占的女儿,出于民族和宗教的禁忌,萨赖占在羞忿之下,将女儿杀死,抛尸在参赞衙门。此案发生后,新疆人心激愤,要求清政府严惩肇事凶手,当时清政府派了伊犁将军庆祥前往查办,但庆祥庇护斌静,只将他革职查办而草草收场,结果引发了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趁此机会,张格尔在浩罕统治者的支持下乘虚而入,大肆鼓噪,带领数百人入境企图煽动民众作乱,但这些人刚一入境就遭到清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张格尔和少数几个亲随冒死逃脱。1824年,张格尔再次入境作乱,但还是无功而返。两年后,他第三次入境,并利用狂热的宗教煽动,裹胁了万余人攻占喀什噶尔,并一度占领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英吉沙、叶尔羌、和阗等地。
但好景不长,清政府很快派伊犁将军长龄和陕甘总督杨遇春率兵进剿张格尔,并收复了英吉沙、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等地,张格尔后来也被清军将领杨芳活捉,结果被械送到北京斩首示众。
在“大小和卓”和“张格尔”之乱后,大小和卓的后裔一直躲在浩罕国避难。清政府曾多次要求将这些人引渡回国,但遭到了浩罕统治者的拒绝,原来,浩罕统治者想利用这些人在当地的“圣裔”身份和宗教影响力,来干涉新疆的事务,谋求自己的利益。
浩罕国本是19世纪的中亚国家,处于费尔干纳盆地,清初的时候也曾归附过大清帝国。19世纪初期,这个信仰###教的小国利用清朝衰落的机会,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区,其疆域北到锡尔河,西达咸海,南接印度,其疆域跨越了现在除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四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一跃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中亚地区大国。
浩罕国的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吉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19世纪中期,人口约一百五十万。在奥马尔汗(1809—1822在位)和马达里汗(1822—1842在位)的统治下,汗国进入鼎盛时期。马达里汗统治期间,曾竭力支持和卓后裔进行叛乱活动。只可惜此人统治暴虐,后于1842年的内乱中被杀死,浩罕国的国内政局也由此陷入动荡之中,直到1876年被沙俄吞并。
浩罕国支持和卓后裔进行叛乱活动,原因既有在喀什噶尔的商业利益考虑,也不乏对新疆的领土野心。当时的喀什噶尔有很多来自浩罕的商人,浩罕甚至还在喀什噶尔设立了特别官员对这些人进行管辖。当时的新疆人多以“安集延人”代指浩罕国的人,而安集延正是浩罕国的商贸名城。由此看来,如果浩罕派遣的官员算是领事的话,英法并不是最早获得使节驻华权和领事裁判权的国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鸠占鹊巢,外贼侵地妄称王(2)
回头说在喀什噶尔割据为王的司迪克,他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