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海贼-第4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级官员们的恩师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士子们也很感激马哲,见到他亲自主考,对他十分客气,当然,他们最感激地恐怕还是徐毅这个靖海国的国王,要不是徐毅给他们这个机会地话,那么他们这辈子恐怕都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虽然徐毅早已内定了,将会录取大部分士子为官,但是士子们却不清楚这个事情,所以初试开始之后,一些士子因为兴奋加上紧张,居然在考场之中出现了晕厥的情况,幸好有人专门负责照料这些士子,才没出了人命,但是当士子们拿到了试卷之后,又晕倒了一批。

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这一次地科举考试,居然和以往大不相同,经义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考地都是一些实务,让不少读死书的人当即再次晕菜!

折腾一天之后,初试结束,马哲立即投入了阅卷之中,反正一切从简,他也没空去仔细看,只要字体漂亮的,卷子答的差不多的,一概通过,只将那些憋了一天下来,屁也没憋出来几个的人的卷子,给摘出来丢掉,然后剩下的人只要答出了一些问题的都算是通过。

一千多张卷子,这厮居然一天一夜便审阅完毕,可见粗糙到了什么程度了,即便如此,最后还是刷掉了好几百个士子,只通过了七百多人参加复试。

一些被刷掉的士子不服,纷纷聚在榜单前面吆喝,说这不公平,要讨一个说法,结果徐毅亲自出面,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靖海国要的是懂实务的官员,会干实事的官员,而不是要的只会之乎者也的先生,希望今年落选的诸位,回去之后加紧多学一些实务,明年可以再来应试,至于不想回去接着等的人,也可以到吏部(临时安排地)报名,靖海国会给他们安排实习的地方,供你们学习实务,以备来年考出更好的成绩!”

结果此话一出,这些落选士子们大多都选择了留下报名实习,徐毅这一招更狠,一下子将所有士子都圈到

手下。

不过他没有安排这些士子在本地实习,而是将他们一股脑装船,都运到了流求岛去,那里经过他这么多年的打理之后,在贾钱和高旭等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并且形成了相对清廉的官风,让这帮人去那里实习,到时候省的他们在这里什么也学不到,或者净学一些邪门歪道。

而今年第一次科举,招录的官员其实是一个应急地办法,徐毅没指望这批人能当好官,只是让他们这些人先顶一下,待到自己收拾了局面之后,又腾出手之后,便用那批在流求岛实习过地士子,来接替他们,再将这批士子,送去接着培训,直至这些人都达到他的要求之后,才算是合格,要不然的话,这帮旧制度教育出来的北方士子,到时候肯定替他打理不好地方政务。

徐毅以前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事情,提前也做过一些准备工作,但是当初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么短时间内,便打下这么大的地盘,当初储备地人才实在满足不了需要,故此才和马哲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也是新旧交替所遇到问题,算得上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了。

复试在初试结束后第五天便开始,这一次地考题还是以实务为主,加上了治国的策论,将数百名士子,都安排到了王宫里面的武功殿前面的广场上进行露天考试,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却是徐毅这个国王陛下亲自主考,这让士子们很是兴奋了一把,不管自己本事多大,起码这辈子有可以吹嘘的资本了,好歹他们也算是参加过殿试的人了,这要是传给后代地话,那可是能光耀门楣的事情。

所以他们也不在乎条件好不好了,纷纷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将他们地见解写出来,而监考的人员则大多都是一些武将们,这帮武夫今天也倍有面子,各个都顶盔贯甲,把盔甲打磨地铮明洼亮,腰杆挺直的站在广场四周,眼睛瞪地老大,盯着这帮士子们考试。

要知道这帮人以前都没什么地位,而大宋那边又历来都重文轻武,历来都是文官掌权,欺负的武官们没一点脾气,同级的武官的地位,要比文官低的可怜,被文官们呼来喝去的,跟奴才一般,今天他们算是扬眉吐气到了极点了,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们居然能当上监考,来盯着一帮文人考试,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是无比荣耀的事情。

所以这帮武夫们各个都把眼睛瞪得老大,想在这帮文人之中抓到一些作弊的小人,好好羞辱一番他们,但是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这样的考试,对于这帮文人来说,也是第一次,根本就没有多少书上的东西可以去抄袭的,所以作弊也没地方作弊,凭的都是真才实学,临场发挥,故此这帮武将们把眼珠都瞪酸了,也没能在这帮参加考试的士子们中间揪出几个作弊之人,半天之后,实在眼酸的实在受不了,各自找凉快地方喝茶去了,这活儿干起来实在没劲,还不如上阵砍人来的痛快呢!刚开始那种兴奋劲一下子就没了。

复试也是一天时间,一些有本事的人不到结束,便主动交了卷子,白卷的直接拍死,这些提前交卷的人都立即被暗中记录下来,带到了宫外的别院之中安排,这些人基本上已经内定为第一批录用之人了。

而剩下的人在宣布结束之后,有得人如丧考妣,一看就知道这些人被考策给难住了,而另外也有一些人兴高采烈的,这些人也是比较有本事的人,总之大部分人都还算是没有交白卷,这比预料的情况要好一点。

阅卷的事情这一次徐毅亲自主持,马哲已经被累趴下了,徐毅看他几乎要累的吐血,干脆将怡庆和翠玉也叫过来,帮着自己阅卷,她们两个初审,抽选出有点见解的卷子给徐毅,徐毅把关一下,然后就定名次,总之一切都进行地速度超快。

两天时间,复试的结果便公布了出去,参加复试的人员总共七百多人,一下就录用了五百人,这个比例实在高的吓人,可把这帮士子们给乐坏了,他们这五百多人,等于是一步登天了,从平民一下摇身变为了靖海国的官员,成了有身份的人。

但是剩下的那二百多人,也没有等于被扫地出门,直接还是给了个实习名额,拉到流求岛去,充入备选人员之中,总之一下便解决了伏波军长久以来缺乏文人的困扰,徐毅相信,经过一年时间的培养之后,这些读过书的人,会很好地接受伏波军在流求岛建立起来地制度,以后会更好的服务于靖海国的管理。

对于这五百多录用的士子们的安排,徐毅没有让他们一步登天,而是每个人都给了个低级地官职,直接放到了他们辖地之内的地方,让他们去管理地方事务,并告诉他们,每半年会考核他们地政绩,对于那些无能之人,会立即解除职务,打回原形,至于贪墨之辈,就等着靖海国的酷刑伺候吧!

这帮人刚刚出仕,各个都雄心勃勃,于是接到了自己的任命之后,领了印绶,立即便分赴到了各自辖区之内,开始干活去了。

至于管理他们的人,徐毅交给了自己在流求岛培养的一些士子,让他们当一些中高级的官员,来管理这帮新任官员,真正掌权地,还是他的亲信手下,所以对于掌控自己地领地,徐毅还是有信心的。

这帮录用地读书人可比军汉要阴的多,也更有手腕,下狠心地时候,比那些军汉们还狠十倍,所以他们一接手地方事务,便让徐毅手下的那些将领们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之中脱身了出来,一头扎到了练兵的事情上。

而靖海国这么一搞,便立即尽收北方士子之心,直到结束科举考试之后,还在有一些士子源源不断的赶到大定府,这些人大多是因为各种缘故,被耽搁在了路上,没有能赶上这次科举考试

们到了这里之后,听闻考试已经结束,各个都遗憾的又没有办法。

徐毅也不可能再单独给他们开一科了,于是便设了个书院,将这帮子错过机会的士子,先给收容起来,让他们在大定府读书,顺便找了个亲信手下,管理他们,平日里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还有言谈,从中发现一些能人,随时补充到官吏之中,总之现在他是要抓人才,先吧人才抓到手再说,不能让人才溜掉了。

而科举考试刚刚结束,秋收的时间便到了,因为徐毅拿下中京道一带,速度很快,而且这一带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事,所以对当地的农业摧毁不是很严重,所以中京道一带的粮田里面大多数粮食作物,还留在田中,只是多了一些无主的公田,这样便给靖海国解决了大问题,相比一下大宋河北一带,这里算是情况好到了天上了,起码只要抢收了这些粮食,今年的军粮就有了初步的保障。

而一般老百姓们也都开始回到自家的田地之中忙活起了收割,各军都抽出了大批人手,投入到了抢收抢种之中,他们必须要赶在金军大举对靖海国用兵之前,将田里面已经成熟的粮食给抢收上来,要不然的话,单靠大定府那些存粮,是应付不了这一场大战的。

同时经过一年时间的经营,薛屠主持的辽东一带,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辽东北部因为年前防范金人反攻,盖州、辽阳府、复州一带的百姓被大举南迁到了辽东南方,所以北方是没指望了,但是南方的大片农田都被充分的利用了起来,播种上了粮食,现在辽东南方的土地,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所以整个靖海国控制的范围之内,都投入到了抢收抢种的这件事情上。

这一批新任的官员,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因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自己的辖地里面,便立即开始督促百姓加快收割,然后又开始收购老百姓手中的余粮,虽然徐毅在大典上宣布了,今年免去这一带百姓的赋税,但是却不能让粮食都屯在老百姓的手中。

反正现在他们也不差钱,手里面掌握了大批钱财,故此干脆就用这些钱财,将老百姓手中的余粮给换取过来,这样便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粮食储备,为接下来的长期战争,打好基础。

而老百姓们感念靖海国的宽容,在地方官府宣布收购他们手中的余粮的时候,也大多数都踊跃将粮食卖给了官府,即便是还没有分到田产的无地流民们,也被官府收拢起来,让他们以劳力,换取吃饭的粮食,去帮官府,收割播种那些公田,起码先保证他们的生存,不让他们继续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以此安抚这些人,使他们归心于靖海国,现在徐毅不但要钱要粮,还要人来支撑起他的靖海国,以后靖海国的兵,还有赋税可是就指望这些人了!

随着粮食的收割,不断从金国辖地那边,也传来了大量的消息,如果按照以前的情况,金国现在定会在收割粮食的时候,大举发兵来攻靖海国的,他们会以军就食,靠着大军所过之地,大肆劫掠粮食,以充军需,但是这一次,他们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他们这段时间,实在是被伏波军给打怕了,怕准备不足的时候,出兵来攻靖海国,别没有抢到粮食,先被人家给撞了回去,那样的话,他们便落得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大军一旦缺粮,下场将会很惨,最终只能因为这个,而导致彻底的崩溃。

所以这一次虽然明知道中京道一带的粮食已经成熟,但是金军还是选择了先等候自己国内的粮食收割之后,备足军粮之后,再发兵攻打靖海国。

这么一来,就给徐毅的靖海国留出了比较充分的抢收抢种的时间,在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徐毅算是彻底放心了下来,本来他最担心的事情便是金军趁着他们抢收的时间,来攻打自己,这样的话,他的靖海国就不得在边境一带分兵对抗金军的进攻,那样的话,会对他的兵力造成很大的分散,难保什么地方不会被金人突破,然后长驱直入,将他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面给彻底破坏。

现在他却可以放心这个事情了,这一年多来,看来金人真的被自己的伏波军给打怕了,居然眼睁睁看着自己辖地之内的粮食成熟,还不敢悍然来攻,自己先前的担忧,还真是有些高看了金人了。

在地方忙于秋收的时候,徐毅却不再关注这个事情,放手让地方官员们去主持做这些事情,而他将杨再兴、肖剑锋、李波等一众将领,召集到了大定府的王宫之中,开始商议起了下一步如何对付金军的事情去了。

通过一年多的战争,伏波军……现在应该说是靖海**实力膨胀到了空前的地步,他现在麾下已经形成了三个主力作战兵团,精锐兵将达到了将近九万人,每个兵团精锐兵将都基本上达到了三万人的满编状态,这还不算地方守备军的数量,如果加上各地的守备军的话,人数还要翻上一番,可以说在兵将数量上,虽然和金国还相差不少,但是已经有了正面抗衡金国的实力了。

而且在装备方面,他们也获取了大批战利品,让他的军队装备也十分精良,不算他们独门兵器,单是器甲方面,就比金军还要有一些优势,如果算上他们的火炮之类的武器,现在可以说他们的战斗力可以全面压倒金军,这一仗如果打的话,上下人等,无不信心十足,想当初他们刚来的时候,一万多人,便连败金军,现在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兵将,再败给金军的话,就真的该由徐毅领着集体投海自尽拉倒了。

现在他们要考虑的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要琢磨一下,怎么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作壁上观

着秋收的尾声,靖海国和大金国之间的决战也越来越对于靖海国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编,各军兵力都已经达到了鼎盛状态。

而这一次靖海国一改往日的守势,从几个方向,主动发动了进攻,所有大军几乎都被调动了起来。

辽阳府的高俊兵团在汤州集中起了两万精兵,另外还在辽东一带征调了近两万民夫充当辅兵,完成了集结,在八月中旬,从汤州出发,步步为营,逼向了屯扎在懿州的宗翰军,以此作出威逼龙化州的态势,而高俊又命辽东各地其他兵马,移动到了沈州一带,在那里集结,对金国腹地形成了威压。

现在靖海国最放心的便是辽东一带了,高丽国在被暴揍了一顿之后,加上他们东北沿海倭寇横行,令他们自顾不暇,而朴银剑在参加了靖海国的建国大典之后,再也兴不起对辽东的觊~,所以整个辽东根本不必担心后方会再出什么麻烦,故此才会大举抽出兵力,全线集结在了北方一带,对金国形成了进攻的态势。

而萧剑锋兵团则主动出击,从大定府出发,大军直逼仪坤州,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拿下仪坤州之后,威逼旧辽上京临潢府。

而南线方向,李波兵团则集中在了河中游一带,在河上搭建起了十多座浮桥,一队队兵马,越过河,朝燕山府挺进,在那里迎击兀术大军。

就连一直处于辅助地位地伏波水军也一改常态,在锦州集结起了大批船只,从辽东和中京道一带地方征调了一万余人的兵力,扬帆启航,驶向了平州方向。

靖海国如此行动,顿时令整个中国北方战云密布,形势一下紧张到了极点,而徐毅这个时候,却悄然跟随李波兵团,离开了大定府,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而就在伏波军开始行动的时候,金国这边也没有闲着,吴乞买在金国北方征调了近二十万大军,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北方他派出完颜斜也亲率六多万大军,到临潢府一带集结,打算从临潢府方向南下,进逼大定府,而同时在通州方向,也集结起了一支五万大军,由他的三子完颜宗英率领,开始朝沈州方向移动,还有懿州的宗翰军,也得到了数万人地补充,被着令起兵攻打广宁府,共分为三路大军,开始朝靖海国进攻。

南方地兀术则受命。从燕山府出兵。过河攻入靖海国腹地。直取大定府和兴中府。就连在大同府地完颜宗隽。也被着令。抽调一万兵马。充入兀术大军一起协同出兵。

总之金国这一次基本上动用了倾国之兵。对靖海国发动了攻势。打算这一战一雪前耻。将靖海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吴乞买地如意算盘能打响吗?恐怕也只有这些主将们自己心里面清楚。

而就在北方大战将至地时候。河北和山东山西三路地宋军。却连续接到了朝廷送来地数道金牌。着令他们原地驻守。不得擅自对北方发动进攻。

这样地圣旨。顿时让各军将领们一片哗然。这段时间他们也都听说了伏波军立国地消息。虽然对于这件事众说纷纭。有人不置一词。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人心中悚然。但是整体上却有一个共识。就是金国现在已经不再可怕了。仗打到这样地地步之后。战局已经明了。他们所面对地金军现在已经彻底陷入了腹背受敌地窘境之中。金军已经没有精力。在对大宋用兵了。

只要一鼓作气。打下去地话。那么收复失地绝非是一句停留在口头地空谈了。所以诸路军将帅各个都摩拳擦掌。憋着一口气。想要趁此秋收之后。粮秣充足地机会。再一次发动对金军地猛攻。将金军夹击灭掉。驱逐鞑虏出大宋国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