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妹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是住在一条街上,这条街上的生活是相当开放的,几乎是可窥见日常起居,所以,他就常常能看见她相当生活化的形态。早上端着豆浆锅,锅盖反过来扣在锅上,上面放了几根油条,就这样,匆匆地走着。有一次,她摊平了手掌,掌上并排托了两块奶白蛋糕。这姿势难免有些僵,可在她却并不,她依然仪态万方地走着。这些琐碎的日常的细节一点没有侵蚀她的美丽,相反,她使得这些细节变得优雅了。这种优雅并不是出于某一种特殊的认识,仅止是因为,这不过是一些很正常的小事。这条街上的女孩多少都有些这样的素养,她们能够很自然地将浮华与家常调和起来。但是,别人不能够像她,七○届的拉三那样,将这素养变得那么富有审美性。
那时候,还有一个切口样的词,也和拉三一样在学校里流传开了,就是敲定。敲字,在沪语里念拷的音,这词就有了一股粗鄙气。敲定指的是恋爱关系中的男女,由于这词的粗鄙,这里的谈恋爱就成了一件不规矩的行为。这种切口,一律都有着狎邪的暗示,刺激着少年人的好奇心。班上的同学,主要是女生,交头接耳着,传说某某人有敲定了。他耳朵边吹到一句,七○届的拉三也在谈敲定。他们班的男女是不说话的,进来出去,犹如陌路人,彼此视而不见。但是,女生们比较地不那么避讳他。他的大头,还有肥白,都使人不太在意他的性别。也不是不以为他是男生,而是更觉得他是一个好玩的孩子。不像班上那两个,小学里留过级,所以年龄就要大几岁,又发育得早的大男生,他们在教室里,女生们便明显地要拘束得多。而对他却不,他在他的,她们说她们的。虽然也是不说话,可她们的态度就比较随便了。这时,她们与他隔着一条走廊,将头簇到一起,很神秘地说着,其中的一句,就这么吹到他的耳朵:七○届的拉三有敲定了。下一回,他再看见七○届的拉三,竟然生出一股膜拜的心情:她已经有了新鲜的,根本不为他所能体验的经验。她的美丽变得具有涵义,她大大地超越了她的同龄以及同性的人。
学校里进驻着一支工宣队,来自城市边缘的一个重型工业厂。其中有一部分是老工人,说着苏北方言。另一部分是新进厂不久的青工,他们多半都是从中专或者技校毕业以后,分去那家大厂的,其实也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但却走进了领导阶级。他们因为有文化,也因为年轻,要比那些老工人更热衷于学校里的派系斗争,在三结合的领导班子里,占据了位置。当他们这些七○届学生进校的时候,学校里的运动局势已经稳定,高年级的学生又陆续分配离校,或去农村,或去工厂,校园里尽是他们这些新生。没有经历过文化革命的洗礼,又没有正经地读什么书,都有些浑浑噩噩的。工宣队这时候的工作,就有些失去方向,不晓得该往哪里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定在了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运动上。他们今天大会,明天小会,然后又定出一批重点冲击对象,将他们召集一处开办学习班。这些冲击对象,都是依着校园里的风言风语所定,于是,那些被称作拉三的女生,无一遗漏的全算作内。这样,学习班里除了两三个男生,以打群架为由进来,其余全是女生。七○届的拉三也在其中。
第四章
第四章
学习班是吃住都在学校,每天早上有早训练,晚上有晚点名,吃在教工食堂,住是从家搬来行李,集中在教学楼的三楼,走廊尽头的两间,分别为男女生宿舍。这一周内,学校里充斥了一股莫名的紧张空气,女生们不那么聒噪,男生们就更为沉默了。大家都不愿意多在学校逗留,下了学便匆匆地走过操场,走出校门,操场上也空寂了。学校里,就在他们的身边,某一个地方,正在发生不幸的可怖的事情。这一个念头压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上。此时,学校很造作地在一早一晚吹起了军号,是工宣队里一名从部队复员的号兵担任吹号。学生是按地段分进校的,就住在学校的附近,所以都能从家里听到号声。军号声横亘在这昔日繁闹,如今已清寂下来的人口密集的街市上空,带着一股粗暴之气。它就像一个凶蛮的外族人,侵入了安宁祥和的友邦。
这一天下午,他和他的好友,阿五头,相约要去人民广场。这一阵子,他和阿五头越来越亲密。阿五头个子比他还要矮,也戴一副近视眼镜,但同样不是会被人叫做四眼狗的类型。他住在这街上的一条公寓弄堂内,有着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出身。他家一共有兄弟五个,一律戴着瓶底厚的近视眼镜,他排第五,所以叫阿五头。他虽然矮,而且瘦,但他却有着一股沉着大度的气质,很成熟老练的样子,这未免就有点滑稽。人们并不给他起绰号,而是直接以阿五头的昵称来称他,这就有一些戏谑的意思了,但却是友善的。因为阿五头看起来真的很好玩。他爱到阿五头家里去,阿五头家的书多,他看的书大多是从阿五头家借来的。他父亲学校里的红卫兵已经给他家的书橱打了封条,可他们全有办法从打了封条的书橱里拿书看。怎么样把书橱的门卸下来,再装回去,他们都有一套了。是哲学和政治的话题,将他们结合起来的。阿五头也喜欢到他家去。他家是宁波人,家中长年飘散着一股咸鲞的气味。他们俩人就像旧时代里的人物一样,相对半卧在一张老式宁波眠床上谈话,看书。这张宁波眠床不论冬夏,都挂一顶夏布帐子,布质很粗,经纬又很稀疏,光亮透进来,有一点昏暗,很幽静。眠床的靠墙的一面,是一个镶着一排小抽屉的架子,小抽屉原是为放吃食零嘴,现在则放了他小时候玩过的,玻璃弹子,香烟牌子,蛐蛐罐,缺了口的喂鸟食的小磁碗,是有着家世背景的男孩子的玩意儿。他们头枕着被子卷,将男孩子的不爱清洁的头油味染在上面,有些腻歪,却不在乎,还觉得很自在。未长成的小男生,都是有些像小女孩子的,喜欢挤在一块。嘴也是碎的,只是自觉得是个男生,不能像女生那样家长里短,就找些比较硬气的话来说:黑格尔,中途岛战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等等。光是在宁波眠床上,或者阿五头家四壁书架的书房里,谈着这些,还嫌不够享受他们的友情似的,他们有时候还需出去。比如,去人民广场谈话。
这天下午,他俩说好了,放学后去人民广场,临要走时,阿五头被班主任老师叫去办什么事了。阿五头把书包交给他拿着,让他等着。他先是在教室里等,后来教室里的同学都走空了,只剩他一个人,便站到教室门外走廊上等着。阿五头还没回来。整幢大楼都很寂静,最后一些学生也陆续下楼走了。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在二楼,接近走廊的顶端。两边教室的门一关,走廊上的光线就暗了,而前方楼梯口那一块,则显得亮起来,但印变得幽远。偶尔有几条小小的人影从那里掠过,响着脚步的空空的回声,随即又安静了。这所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女子大学,欧式的老建筑,十分森严。他觉得付间已经不早了,是傍晚的天光了,可是阿五头还没有来,就决定去找他,看他到底在做什么,到底还去不去人民广场了。班主任办公室是在另一幢楼,与这幢楼成直角的,高中部的楼。现在,高中生都毕业高校,初中又暂时停止了升高,就只剩一些教师办公室了。他回到教室拿了自己和阿五头的书包,向楼梯口走去。楼梯口有着几扇玻璃长窗,正对外面的校园,原来,阳光还相当明亮,他的心安定了一下,正要下楼,忽然有人叫他名字,这声音好像是从上一层楼梯朝下喊的,声音在空廓的楼道里回荡,有些可怖似的。他抬起头向上看,没有人。停了一时,他决定不去理睬。再要下楼,那声音又响了,并且比方才更接近了一些,好像是走下几级楼梯再喊的。他立即返身向上追去,想当场抓住那人。这时,他听见了脚步声,还有咯咯的笑声,是阿五头!他心里认定就是阿五头,虽然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楼道里,变得一点不像了。他追上一层,那脚步又上了一层,他就再追一层,一边兴奋地喊着:你往哪里逃!他听见自己的声音也变得不像了,好像是另一个人的声音。他直追上四楼,楼梯到此为止,可是阿五头不见了,脚步声也消失了。他疑惑地左右望望,走廊两边的教室都锁着门,没有人,悄无声息。门上方的玻璃窗上,透出一块一块模糊的光线,有一些灰尘在光里打着旋。
他顺了走廊走去,从门上方的玻璃窗望进去,看阿五头有没有躲在里面。他从来没有上这层楼来过,从玻璃窗里看进去,里面早已不是教室的样子。课桌椅都堆着,直堆到天花板下。还有的房间,则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他想,阿五头躲到哪里去了呢?这时候,他来到了走廊尽头的房间前边,他看见这一间教室的地板上,铺着床单,就像他们下乡劳动时的宿舍,各种颜色花样的床单一条一条地挨着,铺了有半间房间。靠墙的一头都放着被子,也是各种颜色花样的。有几个女生在屋里,手里托着饭盒,在吃饭。他这才想起,这就是学校里开办的学习班,她们在吃晚饭。教工食堂下午很早就开饭了,好让食堂的阿姨五点钟准时下班回家。那几个女生有的站着,有的坐在房间另一半的一排课桌前,有一个已经吃好了,正竭起脚扯铁丝上挂着的毛巾擦嘴。七○届的拉三是坐在地铺的一头,她的侧面正对着他。她屈起腿,膝盖并拢着,勺子在铝制的饭盒里舀着,一勺一勺送进嘴里,她也吃完了,正喝水。她的席地而坐的姿势,将身体形成几个曲度,某些部位特别地突出了。她的形态,以及房间里的情景,带有着一股逼人的私密的气息,他从这气息里,感受到受虐的猬亵的性质,他忽然感到极其的嫌恶。这时候,阿五头出现了,在他肩膀上重重地一拍。这是所有这种年纪的男女孩子,恶作剧的一贯程序,尽管由于无数次的重复而变成单调,却依然能够激起强烈的效果。但是这一次,他本能地唬了一跳以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震惊,使得阿五头也有些呆。两人没再说什么,一起转身走出走廊,下了楼。
很多很多年以后,他已经和妹头离婚,有一次,他和朋友约定,在一家老酒店的咖啡室见面。这家老酒店就在和淮海路相交的茂名路上,而此时他也离开了淮海路多年。老酒店是旧时代里沪上一家著名公寓,虽然经过几代改建,客房已标准化,但餐厅,酒吧,咖啡室,等等设施,依然透露出旧时的家居的痕迹,有着隐秘的私人气氛。他正和朋友聊天,看见邻桌来了一批客人,显然是海外与沪上的亲属关系,有老有少,亲近又生分的一伙,其中就有七○届的拉三。她一点都没有改变,以至他一眼便认出了她。她甚至还变得小了一些,而不是更加的成熟。她依然穿着玫瑰色调的衣服,由于是留着中长发,束起在脑后,所以看起来连发型似乎都还是原来的。她看上去是个时髦的小女人,一点不是他印象中的年长的大女生。他想那时候,他把她看得多么大啊,大到了嫌恶的程度。真的,那一个时期里,他憎恶大女生,大女生散发着一种受虐待的,猥亵的气息。而妹头,妹头却是他的小朋友。这城市里,小学生称自己的同学或者伙伴,是称为小朋友的,妹头就是这样的小朋友。
就像方才说过的,班上的男女生是不说话的,完全是陌路人。但事实上,彼此之间是有着一定的了解。谁住哪爿店面楼上,谁又住哪条弄堂里面,他们的母亲或者祖母也许就是熟人,在一个菜场买菜,在一个公园里早锻炼,或者在一个居委会里供职。甚至你很难断言,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是否也是这样互不理睬。总之,他们这样完全不说话,是有些装样的,有些故作姿态,但也是不得已。没有谁敢在学校里搭讪,这样,他们的名誉就算完了。但是,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很咋的女生,她们大多有些没心少肺的,长的呢,又不那么具有女性的特质,就容易使人们放松警惕。有时候,当男生们在说着什么——当男生们说着什么,女生们并不是完全不听的,某些时候,她们会听得相当专心,教室里就有了一股凝神屏息的空气——这时候,那些很咋的女生竟会忘乎所以地,发问一声,或者搭上一句。这真是骇世惊俗的一刻,男女生双方都傻了眼,笑也不好,不笑也不好。由于她们搭话搭得那么自然,就使有的男生也昏了头,接口令很快地也对上一句,这可不就说上话了吗?这可不就犯了大规了吗?于是,教室里终于轰然起来,森严的对垒局势便有些松动了。她们是班级里少不了的宝贝,而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女生来担任这样调和气氛的角色。有了她们,男女生之间的对话,就变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
他几乎是对本班女生毫不认识的,甚至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他眼睛里只有七○届的拉三。而自从他对七○届的拉三起了嫌恶心之后,她也退出了他的视野,他的视野里就再没有女生了。他只和阿五头要好,要好得有些缠绵。他们互相勾着颈脖走路。那年月里,小男孩也兴勾脖子的。他们勾着颈脖,走到人民广场,挤坐在一根水泥的隔离桩上面,讨论他们所看过的书。人民广场上方的一片天空,是少有的辽阔,心就变得十分旷远。广场四周的市声,漫到这里已经偃伏到地面上了。只看见那些甲壳虫大小的汽车往来着,悄然无声。
他们说话的声音也扩得很散,浮在他们的顶上。他们被这广阔感动了。住在城市中心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远,他们从来没有放开过视线。他俩可算是找到了个好地方,好让他们的心翱翔一回。有时,天上会有一只风筝,放飞的是一个山东老头,坐在另一根水泥桩上面,手里握着一轴线,慢慢地放着。等那风筝成了一小点,便停止了。就这么坐着。也不像他们那样仰脖子望他的放飞物,而是低着头,想着心事。等暮色起来,天黑了,才一点一点,顺了风势往回收。这时,他们也该回家了。起身走了一段,身后远远传来扑拉一声,回头看去,原来风筝落地了。那声音其实不大,但却特别清晰入耳。
()
后来,妹头进入了他的视野、星期天早上,他去买油条。油条总是最热门的,油锅前排了一长一短两条队伍,他先排短队买了筹子,再接着要去排长队领油条。这就要费些时间了,因为须等油条现做现炸,然后出锅。他正要往队尾走去,忽然,队伍里有一个人,很灵巧地一转身,从他手里夺去了筹子,这人就是妹头。她拿过他的筹子,也不看他,若无其事地,继续排队,再过两个人就要轮到她了。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排队,而他,不劳而获。倘若被人发觉,立刻就要谴责他,并且逼迫他拿回筹子,老老实实到后面去排队。可是妹头,手脚那么利落,没有人看见这一瞬间她做什么勾当。他不敢站在那里,慢慢地装作也要去排队的样子,踅到队伍后面,在一棵行道树底下站着,心却激烈地跳荡着。他认出了这个女生,正是他们班的,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没想到,她竟也认得他呢!过了一会儿,妹头走过来了,她端了一个淘箩,里面装着七八根油条,其中有一半是他的。她略有些气急,头也不回地说:快走,后面的人在骂了。他们分开着走了一段,走到路口,正对面是妹头家弄堂,而他家是要过了马路往东走,再拐弯,那一条横马路上。妹头站住了脚,将油条分在了他的钢精锅里。交割完了,两人都拘束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立刻分头,一个过马路,一个朝左转。
从此,他就认识了妹头。他发现在妹头老气的装扮底下,形容却特别的稚气。她的略分开了些的眼睛,睁大时有一种惊奇的表情,她的小样的身材有着孩子似的纤细。她的嘴里总是在吃着东西,一些女生们专爱吃的话梅,桃板,芒果干之类的零食。这种零食是需细细地含食的,所以,她的嘴便总是微微鼓着,慢慢地动着,即使上着课也是,而她又是那样完全不动声色。妹头还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她有意让头发垂下来,挡住一半脸,然后,鼓起腮,吹出一口气。吹气的同时,脸一抬,垂发就掠开了。这一串动作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却又并不匆忙,因为衔接得很紧,所以就很协调,而且自然。这些都使她显得活泼和生动。但仅此而已,自从买油条那次以后,他们再没有过别的接触,两人依然像是陌路人一样,坐在各自的阵营里。两人都是不起眼的男生和女生,也是安于本分的,无心要出风头。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
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有一段闲着的时间。他们不用每天上学去,班级就有些散了的样子,男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