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0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不仅武器装备还保持与步兵相同,对这支部队的训练方式,也不过是普通侦察部队训练方式上只做了少量的改动。重点放在了化妆侦察上,至于其他的方面并未比普通的侦察部队,有什么根本性的提高。

    关东军虽然组建了同样的部队,也采取了一些类似针对性的训练。但没有掌握特种作战体系,选拔的时候也只是从各个搜索联队抽调普通部队官兵,并未进行特殊选拔和训练的关东军,搞出的这支部队是画虎不成,连猫画的都不像,整个一个不伦不类。

    倒不是日军在步兵火力上,不想压制不住当面的对手。在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对武器装备的压制和选择,也没有少折腾,而且进行了大量的新武器研制。但纠结于多方面的原因,最终配备的武器还是普通的步兵武器。

    日本大本营的观念实在是有些过于保守,虽然在战场上缴获了不少抗联的四零式步枪,以及两支抗联直属侦察旅装备的全自动步枪。尽管他们也承认这些轻武器的射速惊人,精度也很理想。

    但却对这些武器,使用有效射程只有四百米的短步枪弹很是不屑一顾。认为其有效射程太短,无法进行远距离的狙杀,并不符合日军一向的作战习惯。虽然射速高提高了单兵作战火力,而且因为弹药长度缩短,可以提供携带的弹药数量。可这一个缺点,却将所有的优点统统的抵消。

    虽然日军也曾经尝试仿制了一些这种武器,却依旧固执的使用了日军制式的六五和七七口径全装药子弹。结果却发现,这两种原本性能优良的武器,在换上他们印象中本应该更具威力的这两种子弹之后,根本就无法使用。

    即便三发点射的时候,其也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精度。经常第一发子弹射击精度还可以,但后续的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而且换装日军制式弹药之后,连射产生巨大的后坐力也让矮小的日本士兵承受不了。这种精度,是一向讲究射击精度的日军无法接受的。

    但是如果连弹药都换掉,这让一向精打细算的日本人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支抠门的连冲锋枪都不愿意大量装备的军队,那里还会量产这种高射速,又是人手一支,射程近,又不能使用日军制式弹药的全自动步枪?

    正像杨震所说的,即便少量生产给特种部队使用,他们也不情愿。而且对于日军来说四零式步枪虽有一定的拼刺能力,其装备的三棱刺刀杀伤力,也要高于日军装备的剑式三零刺刀。在战场上被捅上,就基本上已经无法救治。

    但是缺点是枪身太短,拼刺刀的时候很吃亏。也同样很难满足日军对白刃战的要求。即便是与日军制式骑枪相比,也差的太多了。其高射速在战斗之中弹药的消耗量,在日军高级将领看来,也是日本国力难以承担的。

    尽管下面的基层军官对研制和配发自动步枪,以便在步兵火力上能与抗联相抗衡的呼声很高。甚至很大一部分军官,要求直接仿制抗联这种制式步枪。但对于日军高层来说,射程近、浪费子弹,拼刺刀又吃亏的四零式自动步枪,除了射速高之外,总体来说就是一种垃圾。

    虽然在下面强烈呼吁之下,日本大本营也通过潜艇运输的方式,从德国搞来了g四一式半自动步枪以及图纸。并根据这些图纸,试图在不大量调整,还是使用日军制式弹药的情况之下,对三八和九九式步枪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但出于节约子弹的目的,日军高层依旧不愿意将这种改良型的步枪,投入一线作战部队。再加上经过改进后的步枪,性能也实在不咋地,根本就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制式六五步枪子弹,根本就承受不了自动射击方式,一旦连射很容易出现在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身上出现的弹壳断裂毛病。

    三八式步枪的撞针和枪身强度,也难以承受高射速带来的考验。几天下来,撞针就被打成了秃子,或是干脆断裂。对枪身造成的损害,也相当的大。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弹药,倒是可以。

    但对于日军来说,步枪不能使用步枪弹,只能使用机枪弹,那还叫做步枪吗?而且即便使用专用轻机枪弹,可子弹如果在射击的时候如果不涂油,一样也经常出现卡壳的情况。甚至比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卡壳的频率还要高。

    可要是像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一样,在步枪上再安装一个油壶,那结构又太过于复杂不说,也不是一回事。机枪装油壶,在世界上也有先例,这不是日军的特例。但步枪上也装油壶,那可就是让人笑掉大牙了。谁见过步枪上,还装一个专门为子弹涂油的油壶?

    如果使用九九式步枪改装,虽说没有这么多的毛病。但是枪械明显超重,连续射击的精度不理想,后坐力大的难以承受不说。对枪身结构带来的损失,也没有比使用三八式步枪改进好到那里去。最关键的是这种改造,并未比新造一支步枪的消耗少到那里去。

    想要走捷径的日本人,只想着事半功倍,却忽视了枪身结构不同,对改造带来的影响。况且德军的这种半自动步枪,本身就是为了应对战场急需的应急产物,在德军之中都不受自己人的欢迎。

    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德国人那里搞来了所谓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试图借鉴德国人的经验,在自己制式步枪身上改进出一种半自动步枪而搞出来的这种步枪。与他们的原型枪在德军之中受到的评价一样,都是相当的低。甚至在日本人这里,因为枪身结构的不同,造成使用上的不足,在实验的时候就没有通过。

    原本想要走捷径,又不甘心去仿制一个原来自己一直瞧不起对手武器,直接仿制原厂货又感觉丢面子的日军,花了不小的代价,搞来了一堆的却是废品。最终进口的一千支德制自动步枪,被丢给了比较容易获得七九子弹的中国派遣军驻扎在华中的部队。

    后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缴获了部分美军使用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则干脆将口径改为日军制式的七七口径子弹之后,仿制了一部分这种发射全装药子弹的半自动步枪。至于美制的m一式卡宾枪,虽说射速更高,也更加的轻便。但被认为还不如抗联的自动步枪,不仅高层人物嗤之以鼻,下面的部队也没有人喜欢。

    只是这种半自动步枪相对抗联来说,只能是一般的射速。虽说比较受日军一线官兵的喜欢,但却依旧被日军高层之中某些掌握实权的人士认为弹药消耗过高,日本国力难以承受而没有大量的生产。

    最终这种本身因为生产工艺低下,比缴获的美制原厂装备性能降低很多。改为七七口径弹药之后,虽说质量更加下降的仿制品,但依旧可以称得上性能不错的武器。至少在火力密度上,要远远的高于手动步枪。

    如果真的投产,并装备到一线作战部队。至少部分可以勉强和抗联装备的四零式步枪抗衡,并完全可以与美军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抗衡的轻武器。在已经无力大量增加轻机枪配置的情况之下,只生产了一部分配属给了中国派遣军。作为步兵小队加强火力,配属给各个据点以抵抗共产军没完没了的骚扰。

    在屡次实验都不成功之后的日军,好不容易找到一支勉强适合自己的。却因为自身高层很是有一些能量大的人,死抱着老观念不放。依旧固执的认为自动武器精度差,浪费弹药,是日本国力难以承受的。满嘴还是装备一支百发不中的步枪,不如装备一百支百发百中的步枪老观念。

    面对几乎所有对手装备的轻武器,都超过自己的现状。始终在强调以战术上的调整,来面对优势火力的敌军。大本营以那位前参谋总长为代表的诸多元帅级人物,一直在强调以武士道的精神,去和对手拼所谓的意志和精神。而不是从根子上,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百二十章 过于保守的日本人() 
这就造成了日军虽说在东北战场遭遇到抗联四零式自动步枪,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到美军的m一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一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他们的盟友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大量在使用g四三半自动步枪和g四四自动步枪。自己却依旧只能使用老式的栓动步枪,来面对敌军铺天盖地的步兵火力。

    即便到了四三年,在各个战场上大量消耗了巨大兵力,已经无法像战争之初那样保证新兵的训练。兵员素质下降也相当快,甚至出现了老头兵和少年兵的日军。也没有在其精兵政策已经无法保持下去的情况之下,给部队大量配备自动武器,以火力密度来弥补训练不足。

    前期不换是因为对于日军大本营来说,只要不能使用自己制式弹药的轻武器,无论性能再优良,他们也不会装备的。而依靠射速而不是射击精度压制敌军,也是相当的可耻的。哪怕是下面的部队吃亏不小,他们也一样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高层认为射速比不过,那完全可以和他们拼刺刀,比远射精度吗。四百米之内压制不住,可以利用日军普遍射击技术精良的特点,从四百米之外以精确射击压制住他们吗。实在不行,可以为一线作战部队增加一部分狙击步枪的编制,帝国又不是没有狙击步枪。

    利用普通步枪就可以改进的狙击步枪制造,可比生产自动步枪容易的多了,在成本上也合算的多。以日军的单兵素质,大批量培养可以四百米外精确射击的战地狙击手,还是很轻松的。

    至于日军士兵之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达到四百米之外精确射击,这种几乎已经达到专业狙击手水平。而且配备少量的狙击手,在四百米外能不能压制住敌军铺天盖地的轻武器火力,那就不是日军高层可以考虑的了。

    在部分日军高层看来他们有自动步枪,帝国陆军不是也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吗?如果步枪都有机枪的射速,那么还要机枪干什么?都装备步枪得了。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在面对机枪的时候,不是一样没有用?

    实在不行可以增加轻机枪的编制,以轻机枪对付他们所谓的自动步枪吗。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无法压制住这些自动火器,轻重机枪还是可以的。无论是比射程和杀伤力,这些自动步枪还能比的过轻重机枪?

    对半自动步枪都是这个态度,对于更加浪费子弹的全自动步枪,日本人更加不会仿制。除了射程比较近,以及射速快、有些浪费弹药两个日军眼中的缺点之外,其余的无论是精度还是一定的拼刺能力,都符合日军标准的抗联制式四零式步枪,日本人都顽固的拒绝了。

    更何况直属侦察旅装备的这种短的多,又无法拼刺刀的自动步枪?这支枪在日军高层的眼中,除了射速快、精度还算可以之外,就没有任何的有点。开玩笑,不能拼刺刀的步枪还叫做步枪吗?只有高射速又有什么用?

    不能拼刺刀,等子弹在短时间打光了,难道让帝人举手投降吗?白刃战,可是帝人在战场上决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能拼刺刀,就是卸掉了帝国陆军作战之中一种重要的战术。敌后作战,更要讲究对弹药的珍惜和节省。

    所以在改型不成功,再加上高层保守的观念。几经折腾之后,即便在日军有学有样的也组建了特种作战部队,却依旧装备的是三八和九九式步骑枪,九九式轻机枪、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甚至是九二式步兵炮。

    除了少量的手枪和轻武器之外,日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少量抗联六零迫击炮和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仿制品,也没有配备给这些部队。而宁愿让这支部队去扛着九二重机枪和九二步兵炮,去执行这种作战任务。

    因为日军的作战参谋认为,这些武器的确有一定的作用和威力,也很轻便。但是在发射的时候会有火光,这会暴露自己部队的行踪。所以虽说日军仿制了一部分无后坐力炮,配发给各地的日军。但日军组建的特种部队,装备的还是日军制式轻武器。

    至于各种战术训练,主要还是采取了日军在做战之中惯用偷袭作战时候的作战方式,也就是化妆敌后侦察,这种二战之中最标准的传统侦察作战模式。再加上与抗联这支部队多次交手之中,学来的一鳞半爪的技战术。

    其大体上的思路,依旧没有改变日军固有的侦察思路。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好好的一个特种作战部队,被他们用东北话来说,搞的连二八颤子都算不上。照猫画虎的结果,日本人和关东军却是打造了一群瞎猫。

    当然在偷袭抗联的时候,也装备了一些战场上缴获的抗联制式武器。但主要的武器,尤其是压制武器,却选择的还是深得日军信赖的掷弹筒和九二重机枪。在关键的时刻,还会扛上一门九二步兵炮。而且军刀也是必须佩带的,这一点更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

    对于日军学习特种作战战术,以及为自己特种部队配备武器装备这一点上,虽说有一定的错误,在轻武器上,日军还是没有少折腾。用后世的话来说,虽说最终失败了,但毕竟曾经努力过。

    尽管这支日军的所谓特种部队,也曾经多少给抗联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在战场上的损失,却远远超过获得的战果。而且在短时间之内,便被抗联打的损失惨重,最终无奈的撤出了战场。

    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误判,不过大体上还是按照杨震的判断来的,并没有让郭炳勋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但是有一点,却是他和郭炳勋都判断错了。那就是日军对此次战役之中被破坏的军工设备,以及南满铁路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决心判断,两个人都没有预料到日军会下这么大的血本。

    相当一部分的工厂,日本人限制与财力与设备制造和补充能力,以及战线的变化,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能够恢复。但是对于能恢复的,日本人投入了几乎是疯狂的恢复手段。在短时间之内,大部分都恢复了生产。

    特别是奉天兵工厂,这个负担了几乎整个侵华日军轻武器弹药供应,日军近一半轻武器生产的兵工厂。虽然被搬走了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尤其是新式的机器设备,被一扫而光。几乎所有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也一扫而光的全部被带走。

    只剩下的几条漏网之鱼,根本就无力承担一个兵工厂的恢复。但此战过后日军大本营从朝鲜的仁川兵工厂,乃至本土的东京兵工厂以及大阪炮工厂,招募了一批朝鲜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从平壤分厂抽调了大部分的设备,补充进这个兵工厂。

    并将关内中国派遣军设立的几个兵工厂,所有的工人和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全部合并到奉天兵工厂之内。从国内调集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抢修了被炸毁的输变电设备,以及运输体系。

    此次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奉天兵工厂就恢复了生产。虽说产量与之前可以供应整个侵华日军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轻武器弹药却可以基本满足战后关东军的需要。并能为关内日军作战,提供一部分的轻武器弹药。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抗联与美军对日本本土轰炸强度越来越大,兵工厂的产量因为猛烈轰炸而锐减,甚至在本土与朝鲜已经陷入无法开工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利用南满地处中国东北,抗联对其轰炸投鼠忌器,而始终没有遭遇到猛烈轰炸的态势。

    将东京陆军兵工厂整体,与仁川工兵厂主体,搬迁到了旅大和丹东各一部分。将小仓兵工厂、仁川兵工厂轻武器部分,搬迁到了奉天,与奉天兵工厂合并,以保证陆军武器弹药的供应。

    没办法,抗联轰炸日本本土和朝鲜的日军军工基地几乎是毫不手软。而且专门采取地毯式轰炸,对日本军工产业密集的城市进行轰炸。试图从根子上,将日本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连根的拔起。

    但对聚集了大量中国人的南满,除了旅顺海军基地挨了美国人炸之外。对整个南满地区的轰炸,却是蜻蜓点水一样。最多隔三差五过来,丢几枚小炸弹意思、意思。与被炸的一片狼藉的日本本土相比,整个南满是异常的安全加安静。

    被抗联力度越来越大的轰炸,以及随着战争发展,也投入的越来越多的轰炸机进行对日轰炸的美军狂轰滥炸之下。被轰炸的在本土几乎站不住脚的日本陆军,只能找地方给自己的兵工厂搬家。

    要不然怎么办,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该死的中国人,将兵工厂以及兵工厂所在的城市统统的炸光?该死的中国人,就像一群跗骨之蛆一样的盯上了陆军。只要有陆军兵工厂的城市,无一不被他们轰炸的底朝天。

    而近在咫尺的海军基地和兵工厂,哪怕就在其轰炸目标之内,他们也不去动一个手指头。半年的时间,本土六大兵工厂外加朝鲜仁川兵工厂的产量已经下降一半。在这么挨炸下去,前线的陆军部队所有的枪炮恐怕都要断粮了。

    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