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身奇才李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熊的烈火时刻在李宁的心中燃烧。
因此,当2004年,北京奥组委宣布开始奥运赞助商招标工作时,当时少有公司创始人亲自去奥组委递送标书,而李宁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阿迪达斯凭借雄厚的财力胜出,但这次挫折并不意味着李宁的奥运战略走进了死局,事实上,他在后来使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
其实,早在2006年,李宁便与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签约,为所有主持人、记者量身打造专业服装。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这种合作便已出现。因此,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李宁牌”的Logo再一次通过奥运频道出现在了亿万电视屏幕中。
这是一个精彩的擦边球……
又一次,李宁打破了中国纪录,成为了进入哈佛商学院课堂的第一家国内体育用品公司。
激情仍在继续。2008年3月20日,一辆黑色奔驰拉动着一个足有600平米的黑色车厢从北京朝阳公园出发,开始了穿越中国版图的奥运旅行。这个庞然大物的名字叫“李宁大篷车”,它是李宁奥运营销创意的一部分,在沿途90多个城市中,人们可以看到体操运动员上场前用的绑带,可以知道足球项目是在哪一年才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甚至还可以亲自走上平衡木。
这辆承载着李宁“运动文化”的大篷车在中国的土地上穿越了4万公里,正如李宁和他的品牌一直所信奉的“一切皆有可能”。这4万公里的里程更像是李宁所走过的24年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
而这些努力的完美结果,是一串让人备感欣慰的记录:
点火后一周内,“英雄”李宁个人财富在股价上涨后飙升了逾1亿元;
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一个月后,市场调研公司胜三(R3)公布了全球品牌北京奥运营销排行,“李宁”位列前5强……是其中惟一一个“非官方赞助商”,更是惟一的运动品牌;
另一家调研公司盖索普的调查则显示,认为“李宁”是奥运赞助商的消费者,与知道阿迪达斯是奥运赞助商的消费者,数量在伯仲之间;
2009年1月1日,“李宁”品牌更是入选“2008年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排行榜”;
……
李宁,再次给了全世界一个机会,一个能看到充满智慧的“点火英雄”征服世界的机会!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1)
第二章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一句话:“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颗热忱的心。”李宁的人生腾飞来源于一种对体操的梦想与热爱。
发迹体坛,这位广西壮族小伙子的故事连同那个时代的躁动、激情与理想一并成为不朽的传奇。
纵横全球,106块金牌的闪耀,更是让他足以在上世纪的最后一天,被世界最权威的体育新闻组织送上“20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的宝座!
这一切,来得是那样的意料之外,又是那么的意料之中……
第一节 壮乡童年:一路歌声一路梦
壮乡的儿子,忆童年,难忘故园情。故园忆,最忆是那歌声与梦想!
歌声传递梦想,梦想执着体操。
于是,一路歌声一路梦,李宁飞向了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1。小顽童,天生天养
说李宁,广西人最骄傲。他们会翘起大拇指大声告诉你:李宁是我们广西人!在他们心中,无论李宁走多远,永远都是壮乡的儿子!
广西柳州,又称龙城。1963年3月10日晚间,李宁就诞生在这里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兄妹3人,李宁排行老二,上有哥,下有妹。父母都是柳州太东小学的老师。在李宁不满周岁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家中孩子多,照顾不过来,父母决定把小李宁送回乡下来宾县南泗村,让爷爷奶奶照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柳州相比,来宾县南泗村是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然而,“乡下虽穷,但空气新鲜,瓜果新鲜。在那里,还可以让孩子自幼磨炼,对培养他的意志品德也有好处。”不舍的父母在心中默默地说服着自己。
来宾的10月,本来是盛产柑橘和梨子的季节。但是在3年经济困难时期,果树大部分被毁,李宁来到南泗村的那个10月,更是萧条。
初来乍到的李宁,好奇地打量着那间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邻居的婶婶按照壮族的习惯,已为小李宁烧好一大锅用青艾和柚子叶合煮的清汤。爷爷奶奶把李宁放在香汤里沐浴一番,算是为这位小客人接风洗尘,然后大家欢笑着围坐到大八仙桌旁吃晚饭。
俗话说,天生天养。从柳州带来的一罐奶粉和两瓶白糖很快就被李宁吃完了。乡下日子清苦,实在没办法,周围的邻居叔伯就不时找一挂香蕉,几个柿饼喂他。一段时间后,李宁已经不用吃米糊了,爷爷奶奶就在他碗里放玉米、南瓜和蔬菜。出人意料的是,粗杂食物让李宁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李宁长得非常健壮,胳膊腿儿像小棒槌一样结实。
李宁曾说:“在南泗村的那几年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你可以用心去亲近自然,感知自然,体验真实活泼健康的生活。”在李宁心中,那段快乐的时光已成为永恒的美好回忆。
时间眨眼过去,李宁已经长成小顽童。爷爷给李宁剃了个小光头,奶奶给他缝了条牛头短裤衩。小李宁每天满村子跑跳,浑身上下晒得像炭一样黑。
整天活蹦乱跳的小李宁和奶奶满院子追大公鸡,拔毛做毽子踢;和爷爷挖青蛙洞,做小皮鼓敲;拿根竹竿到凉棚底下,敲打上面没熟透的木瓜。
一到夏天,李宁最喜欢的就是打壁虎。打落的壁虎,李宁把它们放到了一个小玻璃瓶里。等晚上爷爷在院子里点起竹筒灯,小李宁便将玻璃瓶拿到灯旁,用丝线绑一只小虫儿,吊玩瓶里钓壁虎。
爷爷奶奶家所在的村边,蜿蜒盘旋着一条清澈的小河,这儿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泳乐园。看到在小河里撒欢儿扑腾的小朋友,在爸爸有空来南泗村看自己的日子里,小李宁便会吵着要学游泳。父亲拗不过,便带他来到村边的小河,使劲抱着他,怕他淹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2)
在父亲的保护下,小李宁学会了“狗爬式”,前扒后蹬,水花四溅,很快就能浮在水面上了。然而,小小的成就并没让好胜的小李宁感到满足,他便想挣脱父亲的双手,单独去游。父亲担心他太小,有危险,就使劲抓住他。
一个疏忽,小李宁挣脱了出去,抡起胳膊,“哗啦哗啦”地向前游去,没游几尺,便沉了下去。紧张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张开怀抱,小李宁呛了几口水,又浮了出来,“哗啦哗啦”又开始向前游。几个反复,光着小屁股的李宁从水中站起来,欢呼雀跃地喊道:“我学会游泳了,我学会游泳了!”
其实,游泳只是李宁童年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已经显示出了他那执着的劲头。就这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过乡下艰苦生活的磨炼,小李宁养成了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性格,也炼就了一颗宽容、欣悦的心。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李宁快乐地成长着。
时间一晃而过,小李宁6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于是,他告别了南泗村,回到了柳州。
2。好苗子,歌声传递梦想
柳州,那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嘿……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哎……
嘿……鸭子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嘿……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脍炙人口的刘三姐山歌在柳州传唱百年,见证了柳州山歌的历史,也让从小就受山歌熏陶的李宁,对唱歌有着特殊的天赋。
在乡下,小李宁躺在奶奶为他编的竹筐摇篮里睡。奶奶用壮语唱着一支又一支欢快的儿歌。李宁从小就习惯了奶奶的歌声,慢慢地他也会说壮语,会唱壮歌了。
南泗不仅是壮族聚居之乡,也是壮歌盛行之乡,李宁的父亲李世波也受家乡气氛的熏陶,自幼喜爱弹琴吟唱。15岁时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名列前茅,报考的老师对他印象很深。后来,由于经济困难,李世波改投了师范,可在教书之余,他还是酷爱音乐,一架手风琴放在屋角,郁闷的时候就用它排忧解难。
李宁被接回柳州后,李世波无意间发现小李宁竟然喜欢唱壮歌,而且声音清脆、音域辽阔,颇有几分像自己。李世波心中燃起强烈的希望之火,他要在儿子李宁身上实现他曾经没有实现的音乐理想。
从此以后,李世波只要有空就教李宁学唱歌,壮族的、汉族的、苗族的,只要能上口的都教。在教李宁的过程中,有多少歌他好些年都没唱过了,但现在全从脑子里跳出来。李宁凭着自己那股机灵劲,不长的时间就把父亲教的歌曲背熟了。
学唱歌的时候,小李宁有一股特别的劲头,这让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父亲说:“小时候教他唱的歌他一定要学会,否则就会连觉都不睡,在床上咿呀咿呀地背,一定要把那歌词背下来。那时,他还不认识字,也不识谱,就是靠听。”从学歌的这件事上,李宁勤奋、不服输的天性显露得更加明显了。
父亲很爱音乐,父亲更爱儿子。他深知,李宁很有音乐天赋,是个好苗子,如果不早早培养,让天资荒废了,做父亲的,简直是一种罪过。李世波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他的李宁培养成音乐家,一个扬名天下的音乐家。 。 想看书来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3)
从此,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李世波都要为小李宁举行一次家庭音乐会。音乐会上,李宁唱歌,父亲奏乐,妈妈打拍子,一家人十分开心。
歌声飞出李家,也吸引了左邻右舍,家庭音乐会也越办越大。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簇拥的亲朋好友常把十余平方米的小房子挤得水泄不通。
令人惊奇的是,面对这么多的人,小李宁一点也不怕生,当众演唱不但不感到害羞,反而是围观者越多唱得越起劲。周围的邻居们都说,别小看李宁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成大器。
一年级的时候,李宁就当起了小老师,在班里教唱样板戏。面对全班同学,他常常做个鬼脸,玩个漂亮的小动作,毫不害怕。
有一次,在团结小学宣传队搭起的临时舞台上,李宁和父亲一起演出京剧《红灯记》。
父亲李世波拉一把二胡,随着一阵熟悉的京胡声,一个甜润的童音响起:“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小李宁正有模有样地扮演着《红灯记》里的李玉和。看着这个小小的演员,台下的观众禁不住发出了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和嗡嗡的议论声。
父亲担心地看了看这个小“李玉和”,生怕儿子怯场。可这孩子并不理睬这些哄闹,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继续有板有眼地唱着,台下的观众禁不住发出喝彩:“好!”
就这样,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小李宁在学唱歌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在众人面前泰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显然,这也为他以后参加国际大型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宁,在歌声传递父亲梦想的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3。编外学员:爱歌声,更爱体操
在歌声和欢笑中,正当李爸爸准备对李宁进行更专业的音乐教育时,他突然发现,李宁最爱的原来是另外一样东西。
有一天下午,李宁带着满面泥沙走进家门,身上的运动服上还有一个大破洞,鞋子也少了一只。见此情景的李世波着急地问:“看你,就像只小泥猴!是不是和同学打架了?”李宁低下头说:“没有。”李爸爸不相信:“没有?那你怎么会这样?”可不管父亲怎样追问,李宁就是低着头,不肯说出实情。
为了弄清楚李宁放学后究竟去了哪里,第二天下午,爸爸悄悄来到学校,躲到一棵大榕树后,看李宁究竟在干什么。只见他一个人跑到校体操训练房的窗下,一把抓住窗格子,爬上窗台就往里面跳。
李世波感到很奇怪,便偷偷绕到校体操训练房的另一端,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学校的体操队正在训练,李世波猛然醒悟过来:正是一个月前,学校成立了一支业余体操队,教练就是本校体育教师卢德良,这间空教室就是临时体操房。
正当李世波往练习室里探视之时,冷不防李宁从窗台上滑了下来,一溜烟地跑到学校操场的沙坑边,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弯下腰,开始做侧手翻。翻着翻着,李宁两条腿从直变成斜线形,后来还蜷着身子,在地上打滚。
南方的盛夏热得出奇,不活动都满身是汗,何况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呢?很快,李宁就汗流满面,他用沾满沙土的手不停去擦脸上的汗水。不知不觉,李宁的脸变成了京剧里的花脸,可他还在继续练。
这时,李爸爸从榕树后走了出来,一把搂住李宁,说:“这些本事,你是从哪儿学来的?”李宁死不承认:“我自己学的。”
停了停,李爸爸问道:“宁宁,你喜欢体操?”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4)
李宁认真地点点头:“爸爸,让我练体操吧!”
看着李宁期待的眼神,李爸爸说:“练体操好啊,那唱歌呢?你还跟爸爸练唱歌吗?”
李宁一本正经地回答:“也练啊,唱歌、体操都练。”
李爸爸哈哈大笑,摸了摸小李宁的头。一路上,父子俩谈得很高兴,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协议:李宁要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一学音乐,二学体操。当然,李爸爸的意思其实是,以音乐为重,练体操不过是玩玩而已。
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来,李爸爸发现儿子对体操的热爱已经远远胜过了唱歌,他每次练唱总是敷衍应付了事,左顾右盼,想着快点结束。一跑到学校操场上那个沙坑里,便兴致勃勃、生龙活虎起来。
也罢,与其拉牛上山,不如放之河谷。既然李宁爱体操,就让他学体操吧。李妈妈也认为,孩子热爱体操,无论从事业的角度,还是从锻炼身体的角度,都很有意义。
拿定主意后,李爸爸便拉着小李宁去找学校体育老师卢德良。
李宁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天卢老师正在辅导小队员们训练,女的在练*,男的在练倒立,整个场地一片生龙活虎的样子,看得他心直痒痒。李世波走到卢老师旁边说:“卢兄,给你介绍个新队员,如何?”
卢老师笑着问:“谁呀?”
李世波朝正对着倒立男队员看得出神的李宁努了努嘴。卢老师会意了,不禁惊讶地说:“他不是才上学吗?我们这里可都是三年级的学生呢?”
“嗨,你这里又不是正规运动队,一年级和三年级还不是一个样?”李爸爸打着哈哈说。
卢老师满脸认真地说:“体操队虽不正规,可训练并不能马虎。我要对孩子和家长负责的,绝对不能收。”
不管李爸爸如何恳求,卢老师就是不同意。并不是卢老师不讲情面,体操这东西,翻来翻去,上杠下杠,对于初学的人有很大的危险性,年纪太小的孩子危险性更大,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弄不好就要出事故。
晚上,李宁不甘心,硬缠着爸爸再去求情。于是,父子俩又来到了卢老师家。李爸爸说:“卢老师,我知道您的难处。可是李宁现在已经迷上了体操,他进不了体操队也会自个儿到沙地上去乱翻,这不更危险吗?与其这样,不如放到您的体操队里更让我放心。这样吧,咱们立下军令状,要是孩子有个什么闪失,我们都不会有丝毫责怪您的意思。怎么样,卢老师?”
站在父亲身旁的李宁一直都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盯着卢老师,眼神里全是渴望。
卢老师听罢,看着小李宁,摆摆手说:“好啦,拗不过你们父子俩,就收个编外学员吧。”
李宁一听卢老师愿意收他入队,高兴得跳起来,他走上前去给卢老师鞠了一个躬,认真地说:“卢老师,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练习!”
从此,李宁每天一回家就将活动床板取下来练翻腾,又将床架竖起来练抬腿,练得不亦乐乎,总要妈妈催上好几遍才上饭桌。
甚至在学校上课,他也不忘练上一练。身为班长的他要在老师没到教室时领着全班同学早读。而他却时时情不自禁地跑到讲台上翻倒立,摆倒大字,把底下的同学逗得哈哈大笑。
看来小小的预备队员李宁还动真格的了。
第二节 广西体操队:长于斯,发迹于斯
人生巧遇伯乐,“预备队员”破格升级!
从那以后,李宁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到广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