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权将-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赶着时间去江陵,家里现在的情况,能早一天找到活,就能多活一天。

山路不好走,山中野兽也不少,马良铁提了一条棍子,就是要预防山中的野兽,这些野兽凶狠得很,三下两下就可以撕裂一个人,啃掉一个人,连骨头也不剩。

马良铁打小做事就非常仔细,非常谨慎,这也是他和相依无靠的弟弟一直能活到今日的原因,这也是他在前两次打斗中没有任何伤痕的原因,他对自己很满意,而且也一直遵守这个让他活下来的准侧。

天很黑,但马良铁走得很熟悉,这条路马良铁一年总要走好几回,杜老爷是方圆百里的大地主,每年农忙或秋收时,家里的长工是远远不够的,马良铁仗着自己的一身力气,在陆老爷家里帮闲,每次也能混一些粮食,混一顿饱饭。

对于这些,马良铁心中是非常感激的,不但是他,就算是这方圆百里,陆老爷依然是出了名的大善人,这方圆百里,哪家哪户不欠老爷子一份人情呢?

马良铁走得很急,借了粮食回家,然后吃一顿饱饭,再赶去江陵,他身上没有一分钱,他到了江陵之后只有挨饿的份,如果今天不吃一顿饱饭,明天他力气将会减少一半,这样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

陆府非常容易辨认,方圆百里最大一处庄园,高高的墙壁,高耸的屋顶都是这百里的最大标志,据说陆老爷以前是朝廷上的大官,只是年老之后请辞归老还乡,买下了大片的土地,舒舒服服的当起大老爷来,可是他又不愿意空闲下来,哪里有不平之事总热心过去帮忙,所以这方圆百里的百姓,受陆老爷的恩惠可真不少。

马良铁走得很快,来到陆府时天还是和已经放亮,平地里的稻田早已平好,现在是放水泡田的时候,等田泡好了就要插秧,可是马家寨的百姓,还在为了水源而拼得你死我活,要不是有张大人的强势介入,马家寨又不知道将要添多少寡妇和孤儿。

“陆管家。”马良铁还不知道怎样敲门,却听到“吱唔”一声,门已经打开,年迈的陆管家有几分吃力的打开了大门。

“哦,是小马。” 陆管家咧嘴笑了笑,嘴里也没有几颗牙齿,听说陆管家跟了陆老爷数十年,陆老爷也一直不舍得换人。马良铁一年里也要过来帮忙几次,力气出了名的大,是干活的一把好手,陆管家虽然年老记忆力衰退,可还是认得他,:“找我们老爷有事吗?”

老管家很自然问道,因为马良铁一大早过来总不会是找自己的吧。

马良铁有些不好意思当着老管家的面说,他还年轻,虽然已是三个孩子的爹爹,但是他从来没有开这个口,所以他不知道怎样说,听说现在官府收购粮食都已值三两银子了,陆老爷会借给自己吗?

“小马,你进来坐一下吧,老头去看一下老爷醒来了没有?”陆管家看出了马良铁的犹疑,也不点破。

老头子一辈子为人,知道莫欺少年穷的道理。

马良铁自然满心感激,虽然有几分不好意思,但想到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饿得面如菜色的婆娘,马良铁一咬牙,也跟着老管家走了进去。

老管家先是把马良铁带到偏房安坐,不一会儿笑嘻嘻的走过来,邀请道:“我们老爷已经睡醒了,让小马你过去一趟。”

马良铁突然有几分感动,能遇到这样的地主老爷,也算是自己的福气吧。心怀感激的马良铁拉后跟在老管家身后,不一会儿竟然来到陆老爷的书房,书房摆了一张桌子,陆老爷正在吃早饭。

老管家把马良铁带到,自己告辞走了。

马良铁连忙说道:“陆老爷,在下不知陆老爷正在吃饭,在下待会再来求见陆老爷。”

陆老爷子连忙喊住马良铁,笑道:“小马,你进来陪老头吃点早饭,老头年纪大了,胃口不好,没有看到旁人吃饭,自己也吃不下去。”

“这个,这个……”马良铁看着热腾腾的汤饼,还有香喷喷的胡饼,说不饿那绝对是谎话,但是却怎么也迈不进这一步。

“小马,是不是老夫的忙也不帮了。”老爷子有点不开心:“老头子只不过是想你赔老夫吃一顿早饭,这样也没耽搁你小子的时间吧。”

马良铁连忙道:“老爷恩义,在下不敢。”

于是道了歉,然后再挨着半张椅子坐下来,陆老爷又劝了几次,马良铁也实在是饿了,才放开肚子吃了起来,这样三下两下竟然吃了一大半。

“好,好,好。”老爷子摸了摸肚子,道:“老夫很长时间都没吃得这么开心了,后生人胃口就是好啊。”

马良铁有点不好意思,陆老爷子笑了笑,道:“小马,你陪老夫走走吧。”

马良铁看着一桌子的狼藉,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犯罪现场,于是连忙搀着陆老爷出了门,后院是一座制造精巧的小院子,清晨的空气很好,马良铁又难得吃一顿饱饭,人精神也出奇得好。

“对了,小马这次过来,可谓何事?”陆老爷子这时才问道,此时正是马良铁的警戒放得最低的时候,老头子活了一辈子,见人多,早已把马良铁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

马良铁迟疑了片刻,低声说道:“在下想去一趟江陵,只是家中没有余粮,放心不下婆娘和孩子,陆老爷,陆老爷可否,可否……”

“老夫马上人先给你一石粮食。”陆老爷爽朗笑道:“老夫还以为什么事,这是小事,这是小事,老夫早就说过了,你小马不是平常人,早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了。”

“可是,可是……”马良铁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陆老爷却挥了挥手,让人去通知了管家,不一会儿一石粮食已送到了跟前,陆老爷子笑了笑,道:“快走,快走,别让婆娘和娃娃饿坏了。”

“我……”马良铁看着粮食,忍不住泪流满面,心底却暗中发誓,若是谁敢伤了陆老爷,自己非要和他拼命。

“快去,快去。”陆老爷推了推马良铁,道:“早点闯出一个人样回来给老夫瞧一瞧。”

马良铁突然跪下去,狠狠的磕了几个响头,然后挑起粮食就走,不一会儿,后院走出了一个敦实的年轻人,抚掌笑道:“陆老爷,好算计啊,一旦粮食换一个人的忠诚,这买卖做得不错。”

马良铁回到家里,婆娘和三个娃娃已睡醒,娃娃没有东西吃,饿得哇哇大哭,婆娘手足无措的安慰。

“快,快,给老子和娃娃做一顿好饭。”马良铁擦了擦眼泪,大声笑道:“今日咱们吃饭。”

看了一旁迟疑不动的婆娘,笑道:“放心,这是陆老爷借给咱们的粮食。”

“嗯。”婆娘也笑了笑,突然低声道:“孩子他爹,真苦了你。”

马良铁愣了一下,突然笑了笑,婆娘知道自己好面子,爱尊严,自己能够落下脸去借粮食,自然是为了她及三个娃娃,所以婆娘才高兴。

马良铁在陆老爷家里吃得饱饱的,现在自然吃不了什么,不过三个娃娃一个劲儿的吃,就连婆娘也忍不住吃了三碗米饭。

马良铁等婆娘和三个娃娃吃饱,然后才收拾了几件破旧的衣服,最后才依依不舍告辞而去,反正马家寨离江陵也不算很远,大不了自己辛苦跑几趟。

等马良铁来到江陵已是申时,远远看到一面大旗帜在江陵城上飘扬,城门下挤满了人,马良铁看着热闹也赶紧上去,只见几个威武的士卒正在大声吆喝:“都过来看看,都过来瞧瞧了,每个月六两饷银,包吃包住,都过来看看,都过来瞧瞧了,好汉子就是要当兵,收拾旧河山,把鞑子杀得屁滚尿流啊。”

每个月六两银子,马良铁哪里还管得杀鞑子还是被鞑子杀,双手用力一拔,硬是从人群中挤了上来,大声道:“这位军爷,在下也要当兵。”

“好咧,这位好汉力气可真不小,大伙看着这位好汉爷当兵心切,就莫要责怪了。”吆喝的中年人轻飘飘的把马良铁得罪人的事推脱,然后坐下来,拿起笔问了几个问题,最后问道:“马壮士,你说的一切可有人可以证明。”

“这个,马家寨附近的陆老爷可以为我证明,马族长也可以为我证明。”马良铁好奇说道。

“很好,很好。”中年人笑道:“不过马壮士并不符合要求。”

马良铁眼看到嘴的鸭子就要飞走了,忍不住说道:“在下力气很大,单手可以搬得动一百斤的石头。”

中年人还是笑了笑,道:“马壮士有子女有婆娘,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符合均州军的要求,不过马壮士若是心急找活干,在下倒可指明一条道路。”

说话间,中年人已明白了马良铁的来意,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多谢官爷了。”马良铁大喜,现在已是申时,自己还不知道去哪里露宿呢,再说自己现在还有力气,若是饿了一天,明日力气可不是少了很多。

“也不用谢我。”中年人笑了笑,指着城门另一旁道:“那里要找有力气的,只要你有力气,一个月赚三五俩银子也是平常事。”

马良铁道了谢,挤出人群,果然看到另一旁,好几个人正在东张西望,见马良铁也看过来,这帮人可不得了,立马挤上来,拉住马良铁大声道:“好汉子,到我们养济院的工场吧,有力气,一个月最低保你赚三两银子,还包吃包住。”

“好汉子,我看你力气不错,我们象山大学的工地正缺少这样的力气活,一个月管你至少赚四两银子,还有其他奖赏,前提是你能够搬得动那块石头。”

其他人见两家都斗上银子了,再说也是不同工种,倒是闭上了嘴,马良铁挣扎开,然后来到那块大石头旁边,看了一下,大概有两百斤重。

马良铁扎了扎腰带,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大喊一声,双手抱起石头往前面空无一人的地方扔过去。

“好”人群中停顿了半刻钟才吆喝起来,刚才说话之人连忙拉住马良铁,大声道:“五两银子,最少五两银子我们象山大学的工场要了,谁敢跟我抢。”

“一个月最低五两银子,若是有特殊安排,则另有赞赏,包吃包住,每旬还有三天假期,好汉子还有什么要求。”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马良铁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说道:“能不能,能不能给在下几个胡饼。”

第二卷 正阳 第二十九章缔造江陵(9)

第二十九章缔造江陵(9)

陆心源是陆家的后人,陆贺先生有六子: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和九渊,均学识渊博,号称“陆氏六杰”。九思,字子疆,中举后封从政郎,著有《家问》,为陆氏治家准则,也就是家规。

九叙,字子仪,善于持家,以经营药铺为业,供全家各项费用,公正通敏,时人称为五九居士。九皋,字子昭,举进士,授修职郎,文行俱优,率诸弟讲学,学者称庸斋先生。九韶、九龄、九渊并称“三陆之学”,皆导源于九皋。

而陆心源正是陆九皋的后人,陆九皋是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陆”的启蒙老师,可见陆九皋亦非平常人等。甚至可以说陆九渊日后的心学,也是起源于陆九皋。

陆心源原是朝廷户部尚书,为人忠直见不惯不平之事,后来得罪了丞相贾似道,也只好被迫辞官回乡。陆心源回到老家后,并不像其他人一般郁郁寡欢,他老人家知足常乐,买地买地,倒当起了安乐地主老爷,陆家心学在朝廷受尽排斥,但是在地方却还是颇有声势,特别是在荆湖一带,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官员都是从象山书院出来,只是这些年象山书院堕落得不成样子,有能耐的弟子更是几年没有出来。

对于张贵重修象山书院,陆心源是举双手赞成,至于改名象山大学的事,陆心源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有象山两个字,管得他是大学还是太学?

陆心源回到乡下,为了不牵连陆家,也不愿意回到江陵,就在附近买地做起了地主老爷,只是这人虽已经回到了乡下,却还是性格不改,见到不平之事还是忍不住干涉,久而久之也就得罪了不少人。

可是大伙都害怕他陆家的声势,倒让他一时横行,这方圆百里,他陆心源可以说是半个霸主,不过这个霸主恐怕也太过于善良了吧?

“张大人,您老说的是什么话?”陆心源并不畏惧张贵,只是昨天看他及两个部属行事果断、杀戮坚决,倒有几分佩服。

再说陆心源是早就知道张贵的了,张贵第一次私自前来江陵,陆常平就把消息告诉了他。他虽然不在江陵,但并代表他在陆家的地位不高,反而就算是当家作主的陆常平,对这个百里之外的前户部尚书也不敢忽略。

“陆老,此乃在下笑语,陆老请勿见怪。”张贵不好意思拱手作揖,陆家家教甚严,陆心源若真的有收买人心的心机,也不会当着张贵的面子做。

张贵和梁顾、大旗三人正在荆湖地区闲逛,得到消息后马上赶了过来,碰到一个正着,张贵震怒之下,带走了两个族长,此时也住在陆府,等候所谓的官府处置。

陆心源虽多听有关张贵之事,只是和张贵接触并不长,不知道张贵说的是真话还是说假话,不过想到张贵是李庭芝的亲信,现在接任的也正是李庭芝曾担任过的荆湖置大使,而李庭芝却正是贾似道的亲信,心中倒起了不愿意得罪张贵的心思。

“张大人,老夫不过是率真而为,并没有刻意为之,更没有所谓的收买人心之意。”陆心源有点辩解说道。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张贵有点感叹说道:“若天下人都愿意如陆老这样收买人心,那么天下就没有这么多事了。”

“嗯。”陆心源不愿意跟张贵谈这个问题,转移话题说道:“大人,昨天带走的吴族长、马族长现在还在府上,不知张大人打算怎样处置。”

“怎样处置?”张贵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笑道:“昨天那种情况,把两位老族长带走,他们就闹不起来了,不过张某还真想知道他们手中的武器究竟是怎么来的,如果陆老不介意,张某现在就想问一下。”

陆心源摇了摇头,道:“这是一件大事,张大人不必拘谨,老夫并不是不知轻重之人。”

很快,两位老族长被请了上来,两人昨天忐忑不安的在陆府待了一个晚上,哪里敢睡,特别是吴族长,张贵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一定要追究武器的来历,官字两个口啊,自己不在马家寨,连最后的一丝依靠也没有了,还不是任凭他们处置。

“两位老族长,辛苦了。”陆心源看着他们憔悴的样子,倒有几分不忍心,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自然知道老人的辛苦。

“吴族长,你说一下昨天是怎么一回事。”张贵皱了皱眉头,表情有点不自然,虽然宗族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化不开的矛盾之一,现在张贵也很不愿去趟这潭浑水,但是若真涉及到死人的事,张贵也看不下去。

吴族长把事情仔细说了一遍,然后才说道:“张大人,并非吴某说谎,这天气越来越坏,人口越来越多,水却远远不足,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贫穷,才是造成愚昧的最大原因。”张贵摇了摇头,叹气说道。

吴族长见张贵也真没有什么恶心,迟疑片刻,继续说道:“其实并不是马家寨,还有其他地方,这些年的斗殴也不少,死人的事也常有发生。”

“人,太多了。”张贵点了点头,南宋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六千万,仅是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每户按照五人就算,人口最少已达到了七百万。

听说福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杀婴之风就已相当严重,发展到不分男女,见于记载的就有今湖南与湖北 相邻一带、苏南、皖南、赣东北、浙江和福建各地。福建因山多地少,缺少开发余地,杀婴之风最甚,连富人和士大夫家族也都“计产育子”,“富民之家,不过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

“要使民活下去,北方,只有北方,才是我们的生存的地方。”张贵也懒得跟他们说这些大问题,建议道:“江陵正是大规模用工之事,不妨让他们出来走走。”

“不过有一件事,还请吴族长给张某一个交代。”

吴族长连忙道:“老头不敢谎言,不过这兵器真的是老头向几个逃亡的小兵买下来的。”

“逃亡的士卒?”张贵皱了皱眉头。

“正是,正是。”吴族长见张贵心动,连忙说道:“那几个小兵面黄肌瘦,看起来也怪可怜的,这些小兵需要的东西也不多,仅给点吃的和一些盘缠,然后脱下盔甲,放下兵器走人了。”

“要不然老头那里买的起。”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张贵看着吴族长,若是发现他有欺骗自己的地方,张贵也不用跟他客气,要知道宋朝对武器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有些地方一个县才有十把弩箭,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大人,小的不敢说谎。”吴族长见张贵严肃起来,有点慌张:“也就两天前的事。”

张贵皱了皱眉头,还是不说话,此时马族长插话道:“张大人,小的可以证明,吴族长为人虽然有些坏心眼,可从来也没说过谎话。”

张贵想了一下,把大旗叫过来,吩咐他跟吴族长回马寨主,然后顺路追查一下,看还能不能找到那几个小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