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丙辰,伯颜指挥将领们急速攻破阳罗堡,王达多有拘谨,屡次陷入生死,张世杰得张贵嘱托,屡次救王达于军中,阳逻城堡军民一致,誓死抗敌,阳逻城堡内外尸体堆积如山,杀戮声远传数里之外。
已末,伯颜派吕文焕、杨任风等去汉阳、德安等城招降城内诸将。庚午,知岳州张晏然、知汉阳军王仪,知德安府来兴国都以城投降,城内有百姓、士卒不降,被屠。
壬戌.伯颜制定新投降官员的品级,撤消宋军编制,分别隶属于诸将。原来失陷于宋朝境内的边民和戍边的士兵,不降者,被屠。
伯颜招其中精锐,立新军,设万户,新任万户任宁、王仪从参政吕文焕。吕文焕率领新军沿大江北岸驻守,扫除北岸大小城堡,招降宋军将士。
大江沿岸将领多受吕家恩义,吕文焕招降大小城堡无数。
鞑子将士越大越多,士兵越战越勇,阳逻城堡死伤无数,数十万军民危在旦夕,又数日,宣抚制使朱汜孙率领将领援兵到达阳逻城堡,张世杰派出供圣军副都统领持皇上圣旨,令朱汜孙率领援兵进城,城内士气大振。
有一日,朝廷送来圣旨,褒奖夏贵抗敌,迁四川安抚制置使、淮西安抚制置使。又令孙虎臣率领七万大军出京城,前往丁家洲接应。
扬州李庭芝又派出苗再成率领水师前往接应,夏贵这才安下心来。
夏贵军士气大振,水师拼命堵住鞑子水师,与元朝水师战于沙芜口,两军战舰覆盖了大江,又有均州军“水鬼”,在两军对垒期间,以火油、火药袭击元朝舟师,元朝水师总管李虎被烧死,水师最终退回沦河湾。
元军只好加大攻城的力度,一面向大都忽必烈大汗请求援兵,如此相持半个月。
伯颜的眉头皱得更加紧了,从突破鄂州、沙洋堡、新城积累起来的信心,也逐渐变得飘渺起来,阿术苦恼道:“据探子所报,此人不但没有在阳逻城堡出现,反而消失了。”
“消失了,怎么会?”伯颜奇怪的看了阿术一眼,问道:“吕文焕的蒙古汉军呢?也没有此人的消息吗?”
“都没有,都没有。”阿术摇头道:“现在宋军越打越多,再这样打下去,恐怕大汗会不高兴了。”
“人越多越好。”伯颜毫无意识的笑道:“史天泽这个老贼死了,大汗迁阿里海牙为左丞相,已命阿里海牙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那襄樊?”阿术不敢相信的看着伯颜:“襄樊不管了吗?”
“张弘范迁汉军总管统领,率领大军围困襄樊,襄樊有此人,足已。”伯颜对张弘范显然是信心十足,摊开地图,道:“董文炳已攻下正阳,朝廷后勤大部已转移到汉阳,襄樊即使出了问题也不用担心。”
“再者攻下阳逻城堡,宋朝就是我大元朝将士嘴边的肉,随手可得、襄樊、鄂州孤军难撑,城内将领迟早会弃城而逃。”
“董文炳刚取正阳,汉阳局势不稳,难道朝廷不担心宋军反攻汉阳吗?”阿术真的木鸡了。
“夏贵被牵制在阳逻城堡,有东路军的威胁,扬州的李庭芝又分身乏术,大人认为宋军还有谁有胆子去取正阳?”
“这个,这个。”阿术哑口无言,心底暗中说了一句: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但想到此子不外数千人,难道还真有这个胆子敢攻城。
董家是大元朝三大汉族世家之一,董文炳又是家族的佼佼者,阿术即使有意见,也不愿意说出来。
“阳逻城堡。”伯颜用力敲了敲地图,道:“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攻下阳逻城堡,阳逻城堡下,则整个大江中流就是我大元朝的了。”
“宋朝没有了大江天险,拿什么来抵御我大军南下?”
朱汜孙的到来,不但带来了江陵的援兵,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数不清的火药和火油,张世杰根据张贵留下的法子,用罐子装火药,用皮囊装火油,每次城墙遇险,就派死士携带火药罐子冲向鞑子将领身边,与鞑子共存亡。又用投石机,把火油皮囊投到鞑子后军中,引发战马慌乱,鞑子防不胜防,将领死伤不少,就连万户阿刺罕也受了重伤。
“大人,好法子。”朱汜孙刚开始时被张世杰强令进入阳逻城堡,自然满肚子怨言,不过张世杰此人还真有一套,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征服了包括王达等一众阳逻城堡将领。
张世杰有点不忍,道:“法子虽好,不过可惜了那些好儿郎。”
“儿郎们死得其所。”朱汜孙反倒比张世杰看得开,道:“他们为朝廷而战,为朝廷而亡,某自然会上奏朝廷,言其功,赏此后人。”
“让他们走得放心,让他们名留青史。”
“均州有纪念堂。”张世杰也点头,道:“某一定让他们在纪念堂中留下名字,让他们真正的名留青史,让后世缅怀。”
“大人,鞑子像是拼了老命。”王达受了重伤,现在还没有好的透彻,他倒是光棍,干脆把阳逻城堡的指挥权都交给了张世杰,张世杰是京官,地位比他高了一大截,再说要是没有张世杰三番四次救他,说不定早已报效朝廷去了。
“莫不是鞑子有所顾忌?”张世杰灵犀一动,道。
“鞑子能有什么顾忌?”朱汜孙不明白,道:“夏大人目前虽还能堵住鞑子水师,不过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保上可以,但想威胁到鞑子并不容易。”
“况且,探子传过来的消息,言鞑子的援兵已到,恐怕夏大人也吃力了。”
“阳逻城堡就更不用说了,能保住现在的样子已很不错了,鞑子再攻下去,恐怕阳逻城堡也受不住了。”
“有一个人。”张世杰微笑,道:“半个月前,鞑子强攻青山矶,被程大人和张大人杀了一个大败而逃,诸位难道忘记了吗?”
“程鹏飞要守住诸渡口已不容易,哪里还有余力?”王达疑惑的看着张世杰,突然灵犀一动,道:“难道张大人说的是张贵?”
“呵呵,不是此人又是何人?”张世杰抚掌大笑,道:“奶奶的,老子当初还以为这小子不想留在阳逻城堡,不愿意为朝廷出力,想不到这小子还敢专门去找鞑子下手。”
“干得漂亮啊,干得漂亮啊。”
“大人说的是保卫襄樊的张贵?均州节度使?”朱汜孙大惊,道:“朝廷并没有命令让均州出兵,难道张贵还敢私自出兵?”
张世杰一时失言,笑道:“老子也是猜测而已,猜测而已。”
朱汜孙看着张世杰的表情,哪里还有猜测之言,不过还是配合,道:“唉,可惜了,如果此人出兵,倒是不少助力,老子倒有点嫉妒此人。”
“不过听说均州军不过万人而已,骑兵不过三千,张大人就有如此能耐,逼得鞑子数十万大军强攻阳逻城堡?”
“唉,谁知道呢?”张世杰摇头,道:“鞑子怕夜长梦多,再者攻城之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势如虎,鞑子一旦力衰,再想攻城就不容易了。”
“所以,诸位同僚,熬过这段时间,鞑子就算想攻城,也是有心无力罢了。”
第二卷 正阳 第七十一章 阳逻城堡(4)
第七十一章 阳逻城堡(4)
夜,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此时已入冬,百姓无分贵贱,都已入睡,破旧的小茅屋抑或是豪华的大庄园,只余下匀称的呼吸。
即使是被寒风刮得哇哇作响的烂草屋,在土地上劳碌了一天的贫苦百姓,也卷着破烂的棉絮入睡。
就连山村的小狗,也迷糊入睡,在这冷冬,一切都是无精打采,就连天上的月华,也只是露出小半个脸蛋,想必是不愿意看到这万籁皆静的夜。
崎岖的小山村,在战争的暴怒之下,依然保持了往昔的宁静。张贵有点吝惜的看着这份宁静,看着这份安详,等到南方变成杀戮的世界,这里还依然有这份安宁吗?
战马,用棉花包好,同时用马箍勒住马嘴,均州军五千余人,蹑手蹑脚的走在山村中间的唯一一条小路上,山路崎岖,只有穿过这个小山村,希望不会把他们吵醒。
领头的希奈,看着熟悉的小山村,想起了那曾经贫穷的家。自从跟姐夫走出山外,看到均州军士卒后,他就再也不能安心。偷偷瞒着姐夫黄毅报了名,并经过了严格的考验。
军事考官一致认为,他的身手敏捷,反应灵活,头脑冷静,再加上常年在山村长大,拥有成为一名出色的探子的潜力。
姐夫黄毅,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已成为均州、房州最大的山货供应商,此时黄毅的两个弟弟也开始帮忙,希奈又是耐不住的家伙,竟然瞒着黄毅报名、考核、并且通过。
大房子修葺完后,黄氏把孤零零的母亲接了出来,只有黄毅收购山货时才回到那个曾经贫瘠但现在却富裕的小山村,山货的畅销,给山村带来了从来没有的改变。
直到陈大举和张娘子亲自把均州军的军牌送到黄家,大家才发现,这个好动的孩子,已成为均州军光荣的一员。
老母亲自然不愿意希奈入伍,再加上他是家中的独子,也有资格不从军。但希奈哪里愿意,死缠烂打的,又把姐夫、姐姐拉出来做老母亲的思想动员。
姐夫黄毅在均州也算是半个小人物了,有他的保证赡养老人,均州军自然也乐意多了一个有潜力的小兵成为其中的一员,张娘子提供了祝福,并且把一张光荣的入伍状挂在大屋子的门前,又交给他一个铁牌,只要有这个铁牌,在均房两州做生意,税收免除一半。
好说歹说,希奈总算是完了自己的心愿。
“怎么了,小鬼头,想家了吧。”陈大举看到希奈举止有些异常,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家的神情,压低声音轻声问道。
“大人,没有。”希奈尴尬的揉了揉眼睛,道:“只是看到这小山村有点熟悉,一下子走了神,还请大人责怪。”
“看你还狡辩。”陈大举故意板起脸,道:“想家就想家了,这有什么大不了。咱们出来也好几个月了,别说你,老子还不是一样想家。”
“大,大人。”希奈迟疑了片刻,问道:“鞑子又不打均州,你说我们老远跑过来跟鞑子打,这究竟是为的什么?”
希奈一直在山村长大,只知道什么叫家,不知道什么叫国,只知道什么叫亲戚,不知道什么叫朋友,单纯得就像一张纸一样。
陈大举沉思了片刻,才问道:“希奈,还记得你姐夫吗?”
“那是当然,姐夫对我这么好,我要是忘了姐夫,还有人性不?”希奈肯定说道,要不是姐夫黄毅的帮忙,他能不能入伍还是两说呢?
“你姐夫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怕是做到房州了吧?还有你小子原来也是房州人吧?那鞑子要过来打房州,假如希奈你现在是军头,希奈出不出兵?”陈大举化身为思想指导工作。
“那是自然,小子就算是拼了命,也会出兵。”希奈迷糊说道。
“嗯,很好。”陈大举笑道:“老子再问你一句,老子平素待你如何?要是老子有危险,你小子会不会出兵。”
“大人对我恩重如山,大人若有危险,老子就算是拼了这个头颅,也要救大人的。”希奈胸口拍得铛铛响。
“哦,想不到你小子还这么有人性。”陈大举继续道:“听说陆大人为人有些严格,但对你小子还可以,要是陆大人有危险,你小子会不会出兵。”
“陆大人教我认字,又教我军法,小子又不是没有情义之人,陆大人若是有危险,小子还是会断头颅也不足惜。”希奈再次把胸口拍得铛铛响,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的决心。
“嗯,很好。”陈大举很欣慰,一个入伍不到半年的小兵,能有这样的想法,当初自己还这是看中人了:“郭大人箭术无双,马术也顶天,听说教了你射箭和骑马,那郭大人对你也是不错的了。若是郭大人遇到危险,你小子会不会出兵。”
“郭大人待小子如兄弟,又教小子射箭和骑马,郭大人若有危险,小子也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老子是漳州人,陆大人是楚州人,郭大人是临安人,还有很大很大将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都是我们的弟兄,现在他们遇到了危险,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兵吗?”
“我们应主动出击,要不等到鞑子杀到面前时,就已经迟了。”陈大举莫名感触说道:“当鞑子灭掉金朝时,我不是金朝人,所以我不出兵;当鞑子灭到西夏时,我不是西夏人,所以我不出兵;当鞑子占领京兆路时,我不是京兆路人,所以我不出兵;当鞑子占领山东路时,我不是山东路人,所以我不出兵;当鞑子占领我的家,抢走我的财富和女人,杀死我的父母,我想出兵,但身边已没有人为我出兵。”
“小子,你懂了吗?”陈大举慷慨说道:“有朝廷,才有我们的家,才有我们的家人,才有我们的亲人。”
希奈沉思了片刻,拱手道:“大人,小子不懂事,让大人费心了。”
陈大举笑了笑,拍了拍希奈的肩膀,点头道:“小子,注意安全。”
待得希奈走远,陈大举自言自语道:“奶奶的,当年军头不也是这样跟老子说的吗?看来军头当年忽悠了不少人。”
“看来你小子长翅膀了,会飞了,敢背后说老子的坏话了。”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带有笑意的声音。
陈大举连忙堆起笑脸,道:“军头,这是什么话,小子永远你的底下的小兵。”
“算了吧,人都会长大,都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张贵有点伤感,道:“弟兄们都有什么想法?”
陈大举迟疑了片刻,道:“弟兄们没什么想法,就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最近总是躲着鞑子赶路,就算是看到鞑子围攻阳逻城堡也不出兵。”
“兄弟们都说,若是像青山矶那天那样杀敌,该多好啊。”
“屁。”张贵心情有点不悦,道:“还杀敌呢?不被鞑子杀就不错了,老子费尽心机,才抓住这么一次机会,看你们都怂得怎样了。”
“人比鞑子要多,士气比鞑子要强,又是有心算无心,还死伤三百多兄弟,更加离谱的是,很多人都是被自己人刺伤。”
“他祖母的,平常训练时就撼天较地,以为自己牛得不行,想不到面对鞑子就怂了,白白放走了几条大鱼。”
“都他**的是大鱼啊,大鱼啊。老子抓住这么一次机会容易吗?容易吗?”
陈大举有点不好意思,魁字营还好一些,毕竟其中有不少老兵,但静塞骑、踏蓝军多是新兵出炉,虽有斗志,虽训练有素,但毕竟是从来没见过血,没有见过血的兵,哪里会是好兵?
再者短矛是那么好用的吗?当年鄂王岳鹏举用了三年时间,才训练出一支攻无不胜的骑兵,自己不到一年时间,有这样的效果已大出张贵意料之外。
还有踏蓝军,虽是打扫战场,但竟然也有不少人受伤,皆因为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看到鞑子受伤倒地,不是往上添一刀,而是大发善心,要救人呢?这样一来,人没救到,反而伤了自己。
但看到这些人伤在自己人手中,张贵又恨不得骂娘。
“奶奶的,日后不补一刀,也要离得远远的。你家里又不是开慈善机构。”张贵还真的骂娘了。
陈大举陪着笑,道:“军头,莫为他们生气,这些小子还不是没经过战火,没见过世面,军头再找机会,跟鞑子打几次,这不就是成了吗?”
“屁,还打几次,再打一次就完了。”张贵信心不足。
“军头,你说我们白天睡觉,夜里赶路,不会又是赶上什么大鱼了吧?”陈大举把话说了回来。
张贵笑了笑,道:“是不是大鱼老子可可不知道,不过这一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或许,这次战斗后,将会失去更多兄弟,大举,说真的,你怕吗?”张贵莫名的有点伤感:“你老爹是寨主,你叔叔是寨主,你是寨主的儿子和侄儿,老子就想不明白你怎么就不呆在家里享福。”
陈大举没心没肺的笑了笑,道:“大人,大举不怕,有大人在,大举一点也不怕。”
“在家里,可没这么好玩。”陈大举得意的笑了笑,一马当先,越行越远。
张贵看着陈大举远去的背影,心中越发安慰,背后陆秀宗颇有感触,道:“大人,大举算是长大了。”
“嗯,都长大了。”张贵提起声音,道:“咱们均州军也要长大了,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愿战火来得更加猛烈一些吧。”
第二卷 正阳 第七十二章 强攻正阳(1)
第七十二章 强攻正阳(1)
董文炳是大将董俊的长子,十六岁时丧父,少年老成。十七岁以父荫任藁城令,虽年纪尚轻,但明于听断,以恩济威,为属下折服。
董文炳此人,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投机分子,当年率部下四十六人赶赴大理从征,备尝艰辛,受到忽必烈的表彰。从此追随忽必烈,“有任使皆称旨,由是日亲贵用事”。随忽必烈中路军伐宋,他率弟文用、文忠及敢死士兵在阳逻堡抢渡长江。
忽必烈即位,他受命宣慰燕南诸道,第二年擢任山东东路宣抚使。忽必烈组建侍卫亲军,他被任命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忽必烈身边的最亲信之人也不过如此也。后来,忽必烈剥夺世侯权力,唯董氏不予触动。
此时,董文炳迁枢密院判官,行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