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足迹-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域名总数已经达到900万。此外,钱天白也领导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从此,中国的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大大得益于风险投资。在正式推出搜狐之前,张朝阳是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在那里,他结识了互联网的鼓吹者尼葛洛庞蒂。尼葛洛庞蒂联合另一位教授和另一名学生为张朝阳提供了一笔风险投资。张随之将风险投资的概念第一次带入了中国。
互联中国(2)
此后,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纷纷涌入,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今,尼葛洛庞蒂已经撤出了一部分对搜狐的投资。但是,“他说在他这么多年的投资中,搜狐是给他回报最好的”,张朝阳说。
###互联网先行者的故事
北京瀛海威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树新
1991年,张树新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先后做过演唱会策划和传呼机等生意。1994年,电子邮件使她的职业生涯完全转变了方向。当时,张树新去美国。在与人交换名片的时候,她发现上面赫然印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电子邮件地址。
2001年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张树新回忆说,“当时,我就觉着这是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会改变通信行业的未来”。
1995年,张树新毅然决定向银行抵押所有财产,随后用1500万元成立了北京瀛海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后来瀛海威甚至将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电脑和调制解调器捆绑销售。
1996年,张树新在中关村竖起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当时,这个充满霸气的广告曾让不少司机迷惑,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路。实际上,向北1500米正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这个广告牌使张树新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1997年,瀛海威占据了中国80%的互联网接入市场。瀛海威=网络=Internet,这是当时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理解,而瀛海威的网站则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门户网站。
但是自1996年###开通ChinaNet之后,瀛海威面临了极大的挑战。ChinaNet收费低廉,逼得瀛海威的价格一降再降,后来颓势一发不可收拾。巨大的亏损使张树新与瀛海威的投资者产生了矛盾。1998年,她被迫离开瀛海威,宣告复制美国在线的模式在中国失败。张树新因此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位“烈士”。
但是,“张树新实际上是在中国普及互联网的第一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毛伟如是说。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
10年前,张朝阳正式推出搜狐。10年间,他已将搜狐打造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神话。
1995年,张朝阳加入一家叫做Internet Securities Inc (ISI)的美国公司并帮助这家公司进入中国。当时,他的工作其实并不复杂:每天从新华通讯社和《中国日报》上采集经济运行的数据,然后放在ISI的网站上,这样那些对中国经济有兴趣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上网看到这些消息。然而,这份工作却让张朝阳较早地理解了互联网的本质。“后来我们意识到互联网就是一个用于分享的开放的平台,但实际上很多人那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说。
1998年,张朝阳推出了搜狐。网民可以在搜狐上查阅和分享各类信息。2002年,搜狐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且第一个季度就已赢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然而很多当时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公司最终都倒下了。瀛海威曾在中国复制美国在线的模式,但由于这种模式不符合当时的国情,瀛海威最终淡出业界。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亚信由于错误地转向了系统集成领域后来也以失败告终。
“亚信本来是一个信息公司,但是最后偏要做系统集成。我们的大方向把握住了,实际上后来选择做网上信息分享平台的公司都成功了”,张朝阳说。“1997年的探索使我们走向了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消费者媒体平台。正是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触及到了互联网的本质。因此1998年搜狐一推出马上火了起来,而且流量特别大。重要的不是某一件事,而是那一年里几件重要的事把我们推向了正道上。很多企业没有把握住,就没有走向正道。”
如今,搜狐的股票价格是2000年IPO时的3倍多。2005年,搜狐更是一举拿下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权,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公司赞助商。
与喜好打高尔夫球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不同,44岁的张朝阳如今依然过问搜狐每日的运营状况。
“互联网就像攀岩,要么就是攀上去了,要么就是掉下去了,不像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可以爬斜坡”,他说。“所以互联网公司的失败率很高,小网站很难活,你必须在大网站醒过来之前迅速做大。大网站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最终胜利的唯一法宝就是创新。”
李卫涛/文
小村庄孕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1)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兴起自北京郊区的一个小村子。这里不仅诞生了联想、四通和新浪等中国顶尖高新科技企业,还培养了柳传志、段永基和王志东等第一代中国高科技精英。
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中关村是一个只有37家农户的宁静小村子。到20世纪50年代后,几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先后进驻这里。现在,位于北京西北的这个“小村子”已经是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家和专业研究机构的聚集地。中关村也已被大家公认为中国的硅谷和中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先锋。
成长
2007年年初,出身于记者、有十几年高新产业报道经历的凌志军推出了《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一书。此书以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个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为蓝本,以中国企业成长的历史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为切入点,解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
在书的前言中说,“中国的第一个高新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无形知识变为有形金钱的试验田”。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知识分子应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工作,远离商业圈子和商业活动。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发现科研和经济关系紧密。没有钱就无法从事科研工作,而科技成果产业化可以帮助他们挣到钱,从事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前研究员陈春先是第一个将科研与商业结合的中国新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后,陈和他的同事们是第一批由国家派往美国考察的科学家。受到硅谷的启发,陈决定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的科技辐射区,探索创立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并赢利的有效机制。
不论是对中关村还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1980年10月23日都是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天,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诞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高新技术公司。
现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戴卫说,“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服务部只是高新技术公司的一个雏形,但是它成为科技与商业结合的一个尝试,并在80年代引起了关于科研与商业之间关系的热烈讨论”。
从1980年到1984年,一些研究机构中胆大的技术人员开始试水中关村,其中包括当时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柳传志。后来,柳传志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家跨国计算机企业联想集团的奠基人。
1984年,联想起家于一个仅20平方米的破旧办公室,房间里并无电脑。启动资金是来自柳传志原来所在研究所的20万元。包括柳在内的员工共有11人,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
与联想同步起飞的还有40余家小型高科技公司,其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初具规模,形形色色的小贩出售由这些小科技公司生产的各种电子零件和产品。在这条街上,新兴高科技与乡野小贩、简陋摊位、混乱环境及超低价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样鲜明的对照也让这条街远近闻名。
1986年12月,《人民日报》以“北京中关村一场悄悄的变革,中国硅谷正在这里孕育”为题,向社会各界报道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这篇报道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来自7个城市的百余名专家开始对中关村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对中关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个规定肯定了建立在中关村内的诸多科技公司的合法性,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土地、税收、及人员任用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它的出台大大激励了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区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段永基和一些科学家每人集资2万元创办了四通。在其后的20多年中,四通成为一个工业集团,旗下拥有一批上市的IT、物流、房地产和金融公司。段永基不仅担任这个民营工业集团的董事长,还兼任国有企业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1988年,王志东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门户网站新浪网。当时,他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后来,新浪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IT公司。
小村庄孕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2)
到2000年年末,中关村有近千家高科技公司,其2000年总营业额超过2400亿元。从1986年到200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总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兴建高科技园区的热潮。据科技部统计,1999年全国共有53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科技、工业和贸易产业的总收入达到6560亿元。这些园区的万家企业的总赢利达到356亿元,为国家纳税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创收达106亿美元。
由于地方的各类优惠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鼓励,到1999年年底,全国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目接近4000个。
成熟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热潮在本世纪初引起了各界的热烈争论。
虽然一些开发区成为华为、TCL以及中芯国际等中国顶尖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地,但是也有一些开发区大面积闲置或成为非高新技术企业的避税天堂。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高国力说,“一些地方政府建立高科技园区意在吸引投资或是把它当成一项政绩工程,这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滥用土地、重复开发、投资过热、产业结构混乱”。
本世纪初,国家对全国的高科技开发区进行整顿,一批小型的开发区被勒令撤销。与此同时,中关村以及中国高新科技产业正在整体快速地发展。
到2005年年末,中关村内的高新科技企业共有约万家,园区收入达到4800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收入的七分之一。
同时,中关村企业的工业附加值为960亿元,占北京市当年全部工业附加值的。
科技部的数字表明,在中国“十五计划”发展期间(2001—2005),高新技术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7%。
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工业附加值分别为万亿和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和。
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化也是体现中关村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标志。
2005年5月2日,联想以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一个年营业额130亿美元、占世界个人电脑市场8%份额的巨头企业。这一天,61岁的柳传志步下公司董事长的位置,40岁的杨元庆走马上任。中国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带领联想继续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004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激起了中国网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潮。此后,百度、搜狐、携程和网易先后上市。
但是,中关村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2006年12月,原北京市副市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志华由于收受贿赂入狱。2007年4月,海淀区区长###洛因为类似的罪名遭到起诉(中关村位于海淀区)。
但是高研究员指出,“这只是个别案例。考虑到中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状况,中关村的发展不会受阻”。
在国内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一批国际高新技术巨擘看到中关村在高科技产业链、研发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将总部或是研发中心落户于此。这其中包括微软、Sun、AMD、NEC、英特尔和甲骨文。
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科技部预测,在未来10年里,中国将在8个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包括集成电路、3G、生物疫苗等,其中的7项突破都将在中关村实现。
凌志军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关村代表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刘洁/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深圳的纽约梦
如果炫目的纽约不是一日而就,那假以50年如何?
无论答案是什么,30年前还是个小渔村的深圳如今已发展成中国南方一颗耀眼的明星。它正在把自己的宏伟梦想一步步实现。
这些年,深圳飞速发展。以人均GDP计算,如今它已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在未来10年内,它计划与香港、新加坡及韩国的首尔比肩。在和香港一体化之后,深圳计划在2030年前发展成能够和纽约、伦敦及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相媲美的城市。
当中国准备总结过去30年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时,深圳这座蓬勃向上的城市最近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深圳的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的结果。“深圳需要在国际社会背景中考虑自己的位置”,汪洋说。
深圳虽然目标已定,而且过去也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但是和这些标杆城市的差距还很悬殊。深圳2007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但这仅仅是排名世界第21位的新加坡的1/3,是美国纽约的1/4(2007年人均GDP为40272美元)。因此在先前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大多已成为普惠制的情况下,深圳的要务还是依托香港,把蛋糕做大,把经济做强。
为了加快深圳和香港之间的人流、物流和资本流,深圳将加速建设机场、港口、铁路及海关等重要的基础设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也迅速作出了反应。最近,港府做了一个可行性研究,准备建设铁路将深圳和香港的机场连接起来。如果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那么在2011年前后,深圳的乘客花12分钟就可以到达香港国际机场。
为使深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扮演试点的角色,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教授认为深圳应该更加积极地发展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合作。
“为使蓝图变成现实,深圳应恢复改革之初时那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李教授在接受《中国商业周刊》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们现在缺乏那种试错的精神。”
经济特区的诞生
深圳原为广东省宝安县。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个县的人口还不到3万,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人均GDP不到100美元。
多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打算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而领导层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第一块石头在哪里?
1980年5月,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决定将包括深圳在内的4个沿海城市划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毗邻香港。作为自由港的香港可以为深圳提供市场经济知识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人才。
选择深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特区设立前,两地通过秘密的渠道已经有频繁往来和沟通。“这就会为说服第一批香港投资者到深圳创业投资提供方便”,李教授说。
不仅仅是深圳,整个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都遵循着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致富光荣”等政策,开风气之先。而让深圳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如1980年至1985年,深圳在全国首先倡导了融资、价格、投资、工资以及用工制度改革。
1983年7月8日,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在宝安县成立。10年后该公司成为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
1985年,中国大陆第一个地方外汇管理机构也在深圳成立。
中央政府赋予深圳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很快就转化为资源优势。深圳有优惠的地价和低廉的劳动力,于是外国公司在港资的带动下开始涌入深圳特区。
然而当时的深圳只有3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