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形隙ú簧频呐惺粢蚕喽孕纬桑峁崾遣簧啤�
所以,有和无是相互产生,难和易是相因形成,长和短是相形而见,高和下是相对而显,音和声是相配而和,先和后是相邻而随。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为无主观施为之事,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他有功不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原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释】尚:祟尚、看重。贤:贤能,贤德。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乱,紊乱。
不尚贤,并非是不任用贤能,而只是不标榜不宣扬而已。难得之货,是指难以得到的东西,凡指钱财金玉之类;倘若宝贵这些东西,则民众也爱其物而患其无,以至去盗。不见可欲:见,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引使欲望膨胀的东西;贪欲可抑而不可纵,不宣扬、不炫耀可引使人们欲望膨胀的东西,可使人们的心性不紊乱。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样人们就会身心健康,社会也就会安定。
【漫谈】老子重视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可谓是人类的普遍理性)之朴,强调保持这种真诚淳朴的必要性,认为祟尚贤能就类似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容易诱导人们去争逐名利,从而会扭曲、泯灭了人的天性自然。《淮南子》把这种原则解释为:〃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因为他怕〃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漫谈】治国之要,切莫搅扰人心、混乱人性。人心争名好胜,上尚贤贵货炫耀于前,下则趋务纷争效仿于后。人们只顾追逐这些表面的东西,争作表面文章,必定会造成:斟酌应当让位于顾虑舆论,真诚务实让位于虚假浮夸,良心的淳朴矫变为对形名的贪婪。故而得者将会骄奢淫逸、顾盼自雄,失者将会嫉妒愤恨、挺而走险。于是喜怒相疑,愚智相欺,真伪相杂,善否相非。人之淳朴的天性衰败,天下将会愈加混乱。
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九五八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也是在湖北。毛主席的一号专列停在孝感站外,他要对中央向湖北提的年产六百亿斤粮食摸个底,邀请当地的干部与农民代表上车座谈。农民代表曼桃香是个农村小姑娘,正闹感冒打喷嚏,人家怕她传染给主席,不让她进来。主席知道了即说:〃怕什么,少奇肝炎多年也没有传染给我。进来,小姑娘,请坐。〃她刚坐下,不料打了一个大喷嚏,喷得他满脸唾沫星子,在座的人都紧张起来,小姑娘也脸有惧色,他赶忙笑说:〃不要紧,我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不怕死,人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你的一个喷嚏打得死我吗?你比美帝国主义厉害?比日本侵略者厉害呀?比蒋委员长厉害吗?〃他这样一说,气氛缓和了。他又问小姑娘:〃你为什么感冒?〃曼桃香说:〃报告主席……〃他立即打断说:〃不要报告。大家平起平坐,随便谈心。〃曼桃香说:〃昨晚我通宵开夜车锄棉梗,天亮才通知我开座谈会。一直打喷嚏,来这之前我先吃了药的。〃他问她:〃你们开夜车点灯吗?〃曼桃香答:〃300瓦电灯,20盏气灯。〃〃你赞成开夜车吗?〃〃说实话不赞成,但上面要我们开夜车,我是妇联主任,不能不开。我认为开夜车划不来,花钱很多,费力很大,第二天还打不起精神,大家都不愿意。〃他又问:〃你认为你所在的生产队粮食产量能达到指标么?〃小姑娘回答得很大胆:〃差十万八千里哩!〃他又问:〃那么你想如何办呢?〃曼桃香很恳切地说:〃希望上面实事求是。〃她说这话很不简单,在座有的人鼓了掌。有人也汇报说,事实上老百姓有的已经开始饿饭了。〃
为什么虚夸?为什么做表面文章?不就是因为尚贤吗?现在还有没有虚夸?现在还有没有做表面文章的?历史的教训应该记取,但如果不去除尚贤这个元因,要想去消除这些弊病却是难之又难之事。
【漫谈】我们国家领导人,有时在强调对某一事物的重视时,总爱加上一句,“要不惜一切代价”!但这实在是句“假大空”的修饰词。你试想,如真的按“不惜一切代价”去作某件事,将会造成什么结果?当然,这种假设也实在有“凿钢眼”之嫌,但对于国家领导的指示用语,如此循名责实却很有必要。因为,既然是国家领导的指示,下级就应认真执行,但如果真的照实执行,则是大大的愚蠢。而且领导的真意,本来与其用语的词义就是不相等的。但是,此风气会在无形中漫延开来,那时就不只是表示态度用词的“假大空”问题了。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注释】治:治理。虚其心:纯洁人们的心思。实其腹:满足人民的温饱。弱其志:削弱人们的贪婪妄欲。强其骨:强健人民的体质和气骨。
在上者无所崇尚、无所宝贵,则民心不存妄想、不生贪欲,如此来虚其心;虽然人民不惟利是图,然而圣人造就的大环境却能使其丰衣足食,如此来实其腹;上怀道德,则民抱质朴,民不贪名利,不起争心,如此来弱其志;人民虽不贪于名利,然而公平的大道却能激励其勉力自强,人们又因忘怀名利则心宽体安,再加上丰衣足食,所以能使之达到身心健康。
【漫谈】现代社会生物学家指出:〃人类的社会进化是沿着双重继承的轨道向前发展的,那就是生物学继承和文化继承。生物的进化是达尔文式的,通常是缓慢的;而文化的进化是环境熏染式的和非常迅速的。〃人继承的这种生物学遗传,就是人类淳朴的天性。人的思想行为就是这种人类基因因素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天性本无邪,但久湛于俗则易,易则忘本。西塞罗说,习惯乃是人的第二本性。为了解释人类思想的可塑性,社会生物学家作的实验证明,假如两种感觉经常明显地重复出现,思维就会自动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
所以,左右人们的行为的不是对他们的说教,而是他经常耳濡目染的景象。智力不是文化进化的向导而是它的产物,它主要是以模仿而不是以见识和理性为基础。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人为什么提倡〃隐恶扬善〃,原因就在于此。〃隐恶〃并非是不治恶,而是治恶却少让民众见其恶。因多见恶则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扬善〃也不是用荣誉名号、金钱物质奖励这些东西来张杨标榜,而只是让民众多见其顺应人类自然本性的俭朴行为,多见其人性中慈的“利他行为”,多见其顽强奋斗的自强行为。长此以往,人们则视善行为自然。故圣人治世乃是正本清源,使风俗归于淳朴 。
解放初期,各级干部清正廉洁,但本人却都不觉得自己是品德高尚,群众也不觉得其行为值得赞誉,都认为如此作法是理所当然。为什么能这样?不就是因为上下左右整个大环境都是清廉的吗!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注释】无知无欲:〃知〃与〃智〃通,意谓无奸诈虚伪。
圣人治世,不尚贤贵货、不炫耀名利,以免让其搅扰了人们那诚实的天性。不以三者炫耀,民不知所慕,则能澹然无欲,民风淳朴。
如果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人民知贤能名誉可得以崇尚,难得之货可得以宝贵,欲望享受可得以炫耀,则必然有争有贪而造成社会混乱。
智者诈谋诡计的得逞,是利用了人们的贪欲名利,若人民心地淳朴,澹泊寡欲,故虽有智诈者也无所用其巧,巨奸大滑也不敢兴风作浪,无所逞其谋。
【漫谈】有人认为老子反对知识和文化,是〃愚民政策〃,其实这是单从字义推论而造成的曲解。老子所谓的知,并非是科技学识之知,而是诈伪尚作之智。正象现在好多人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者视为精明,将忠厚老诚、正直不欺、守正不阿、直道而行者视为愚拙一样。
人们天性良心是行为善恶最正确的判官,它在涉及道德的行为中能做出正当的选择。人的天性如果没受到严重污染,也就是说天性如没被贪欲所泯灭、没被“人妖颠倒是非淆”的歪理邪说所蒙蔽的情况下,正统的观点是:只要有两种可能的行为途径时,良心就会告诉你哪一条是正当的,哪一条是罪恶的。人天性良心的德行,主要是在于能避免罪恶,而不在于其他任何积极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比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或者一个聪明人比一个愚蠢的人,在道德上会更为优越。
【漫谈】各种文化工具的共同特点就是其内容的倾向性,其倾向可以影响人群和社会,其极端倾向的影响会扭曲人们淳朴的理念和行为,以致造成社会混乱。我们绝不可以忽略各种文化工具特别是电视等媒介对大众难于估量的的影响力,不要忽视其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的非常强大的潜移默化力量和功能。所以,怎么样才能使人们既能享受文化的娱乐,又能尽量减轻其对于人天性淳朴的搅扰,(而且也应仅限于尽量减轻对人天性淳朴的搅扰)是摆在文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当然,一定要小心,不要将这种管理演化成一种类似文革形式的思想舆论独裁,不要使之成为了上下钳口、文禁如毛的施行文化恐怖主义的理由。
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无为:无主观妄为。
上贪欲尚为,民则竭求妄作;上澹泊寡欲,民则淳朴自化。在上者如能以百姓心为心,无贵尚之迹也无贪欲,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则可纷乱不生。所有作为都是出于无主观妄为之为,则事无不成;事无不成,乃无不治。
朱熹的门生曾问〃无为而天下归之〃的说法,朱子解释说:〃只是本分做去,不以智术笼络天下,所以无为。〃学生问〃如何无为?〃他答道:〃只是不生事扰民,但为德而民自归之。〃又说:〃不是决然全无所作为,但德修于己而人自感化。〃这意思是说,若是在上者静心修德、为政以公、以简御繁、不生事扰民,民众则会各得其所。只有施行这样的无为之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漫谈】有人说,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所知觉的现象还原为基本的、可检验的原理。任何特定的科学概括的优雅或者说优美是通过其所能解释的现象多寡和其表述的简洁来衡量的。马赫用下述定义表达了这一思想:〃科学可以认为是一个最小化的问题,它包含对事实的最全面的表述和最经济的思维。〃老子在这一章里,就是把深奥复杂的社会治理工程进行了最全面的表述和最经济的思维,并阐述得如此通俗易懂。
意译
不崇尚贤能,以免人民争名夺利;不宝贵难得之财货,以免人民生贪心而为盗;不炫耀可以引起人们贪欲的事物,以免扰乱人民淳朴的心性。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削弱人民争逐名利的欲念,坚实人民自立自强的气骨。
常使人民没有奸诈虚伪的心智、没有贪心邪念,这样就使得机智巧诈之人也不敢胆大妄为。
以不违背客观自然的方式来治理政事,就没有天下不太平的。
原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于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于愚之。
【注释】明:谓多见巧诈。愚:谓多见淳朴。非以明民:不是使人民趋向智诈奸伪。将以愚之:将使人民趋向憨厚淳朴。
古之善于以道治国者,大而化之,不让人民多见奸巧诈伪,以免让其破坏了人民本性之淳朴。所谓愚之,并非欺骗,乃是弃智守真、正己正人,隐恶扬善为天下浑甚心,以〃道〃导民使其质朴不诈伪,使天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天下之恶亦隐。
【漫谈】老子的这种主张,与秦人的燔诗书,愚黔首根本不同。也与我们改革开放前的闭关锁国不同,当时人们诚心诚意的认为:〃虽然我们生活好了,但要时刻牢记,世界上尚有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民〃。但当我们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醒来而环视外部世界时,就不能不惊讶地为自己社会整体水平如此落后的状况而震撼。邓小平到日本参观后,也感慨言道:〃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做现代化!〃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注释】智多:诈伪智术繁多。
天下太平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大治在民趋于正。国家之所以混乱,人民之所以难以管理,就是因为百姓的淳朴天性被世间奸邪之智所败坏的缘故。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庄子说:〃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智,而百姓求竭。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范应元说:〃私意穿凿为明者,此世俗之所谓智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注释】以智治国,就是运用个人主观之智实行〃人治〃。所谓人治,就是由统治者垄断国家权力,搞专制统治;就是以一己之心或一己党派之心奴役全国人民;就是不循自然,而以主观任意来造作事端。上以智治国,则下亦以智应,上以智术诱动了民之邪心,既动又复以巧术治民伪诈,民也用智巧其术防避,相互斗巧,上下相贼,奸伪将会日益滋甚。所以老子说,以智治国乃可谓是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注释】老子之所谓愚民,是不以声色、形名、智术乱民本性,欲民愚于人世之小智私欲,欲民愚于人世之贪婪诈伪。用大道化民,是要人人从根本上用功,正本清源,使之返朴归真,以至大顺。此乃国家民众之大福。后世以愚民之术归咎老子者,非但不知老子如何愚民,亦绝不知老子愚民为何。
【漫谈】《准南子》曰:〃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迁其德。是故仁义不布而万物蕃殖,赏罚不施而天下宾服。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注释】楷式:法式、法则。玄德:玄妙的德行。
知晓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这两种治国方法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格守不渝这种法则,可谓是玄妙的德行。
【漫谈】《准南子》曰:〃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岂若能使无有盗心哉!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注释】与物反:与俗人对事物性质的表象认识相反。大顺:反朴归真,顺应自然,是最大的和顺。
圣人治世,大而化之,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民趋于功利机巧,必然损害本性之淳朴,我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求复其本性之初,这似于物反,但却能达到长治久安。
西方哲人哈伯德说:〃据说教堂可以拯救罪人,科学则是探索不再产生罪人的道路。〃而老子哲学思想的本意,却是要造就一个使人不生犯罪心念的社会。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范应元说:〃玄德深而莫测,远而无极,非以察察为明,与智故反。然德博化,乃复至于大顺也。福者,百顺之名。智诈不作,祸乱不起,福之至也,顺莫大焉。〃严复说:〃其所为若与物反,而其实以至大顺。而世之读老者,尚以愚民訾老子,真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意译
古时善于遵循道治理国家者,不是让人民趋向机伪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