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养生就靠好习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 散步需量力而行
  偶尔步欲少远,须自揣足力,毋勉强。更命小舟相随,步出可以舟回,或舟出而步回,随其意之所便。既回,即就便榻眠少顷,并进汤饮以和其气。元微之诗云:僶俯还移步,持疑又省躬。即未免涉于勉强矣。
  春探梅,秋访菊,最是雅事。风日晴和时,偕二三老友,支筇里许,安步亦可当车。所戒者,乘兴纵步,一时客气为主,相忘疲困,坐定始觉受伤,悔已无及。
  散步是一种不拘形式,闲散、从容踱步的形式,因此,很多人都会因这种太过于舒服的运动方式,而让自己过度疲累。尽管散步很舒服,但老人还应该根据自己体力,决定散步的路程,毋须勉强。在外面散步回来后,也应喝点儿水,坐下或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以调整呼吸。
  另外,散步也应注意环境。春天探访梅花,秋天观赏*,都是极雅、极愉悦心情的事情,但亦应注意劳逸结合。
  养生课堂
  老人最怕疲累,一旦疲累,则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休息过来。因此,在散步时,老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最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散步,这样对路程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离家也比较近,累了可以很快回家休息。
  ◇散步时,可以随手带着垫子,走累时,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
  ◇步履应轻松和缓,不宜匆忙,更不宜被琐事所累,这样有助于周身气血达到平和,解除大脑疲劳,使内外协调。
  ◇散步宜循序渐进,最好做到形劳而不倦,切勿令自己疲累,尤其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更应注意。
  散步对健康的好处与散步的速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每分钟60~70步速率的散步,比较适合年老体弱以及饭后运动;每分钟120步左右速度,较轻快,长期坚持可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而走走停停的逍遥走方式,比较适合病后康复和体弱多病的人。
  好习惯小结:走走更健康
  1、散步衣物鞋袜要舒适。
  2、饭后休息半个小时后再漫步。
  3、散步可按照“3、5、7”的原则,即每天在30分钟内走3000米,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
  4、走走停停的逍遥走方式,适合体弱多病的老人。
  

第五章 燕居:闲居在家要养心(1)
【燕居】
  闲居在家要养心
  随着头上的发逐渐变白,年纪的增大,人们开始慢慢步入老年生活。此时身体开始走向衰弱,曾经繁忙的生活也顿时变得闲暇起来,日日闲居在家,最好的方法便是调养身体,颐养天年。
  1。 养静是养生关健
  养静为摄生首务。五官之司,俱属阳火,精髓血脉,则*也,阴足乃克济阳。《内经》曰:*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降者降服之降,阴不足而受阳制,立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
  “养静”是以清净的心,来调养一种淡泊宁静的状态,因心无杂念,神气亦可内存,以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在古人看来,阴阳平衡才是身体健康之本,“阳”主动,具有刚强、兴奋、积极、进取、阳性等特性;“阴”主静,具有柔弱、抑制、消极、退守、阴性等特性。一般说来,身体的外在表现,如五官、皮肤等都是阳火,而精气、骨髓、血脉等才是*,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如果精血旺盛,则代表阴气盛,会影响阳气的上升与挥发,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养静”是培养一种安静的心情,将“稳”、“静”的心理状态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一种彻底放松的心情,只有让自己静得下来的人,才能不被外界环境所动,隐忍地守住自己的内心,进入“定”的状态,增强身体抵御变化的能力,身体才能变得更强。
  养生课堂
  内心平和的人,身体往往健康。因为身体上的病痛会影响人的心情,相反,心情的变换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养静是养生的首要任务。通常,养生中的“静”既包括外静,也包括内静,只有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身体才会康健。养静主要是个人修行,具体做法如下:
  ◇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尽量保持安静  居所的安静是保持“外静”的重要方法,这对刚刚开始养静的人非常有效。
  ◇正确认识静与动的关系  虽然养生需要养静,但静并不排斥动,而且养静的目的正是为需要动时,择机而动。认识到这一点,心中便又多了一层洒脱,又多了一分静。
  ◇要培养内心的静,就要学会调整情绪  养静就是要薄嗜欲、戒喜怒、勿忧愁、少思虑、绝烦躁,当遇到让自己烦闷、忧郁的事时,首先应放宽心胸,然后寻找解决办法,而不应通过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
  总之,一个人既要善于安排自己所处的环境,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情,并使二者和谐地保持宁静一致的气氛。
  2。 饮食滋养精气
  《显道经》曰:骨涌面白,血涌面赤,髓涌面黄,肌涌面黑,精涌面光,气涌面泽。光泽必根乎精气,所谓啐然见于面也。按“精气”二字俱从米,是精气又必资乎米。调停粥饭,饥饱适时,生精益气之功孰大焉?
  生命活动的源泉来源于水谷精微之气,只有充足的水谷滋养,人的生命活力才能显现出昌盛的面貌,而得不到水谷的滋养,人的生命便会衰亡。因此,曹老先生说,“精气”两字都把“米”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说明了人的精、气都依赖于米,来源于米,而粥饭适度,饥饱适时,定然能生精益气。
  其实,无论是曹老先生的观点,还是古代其他养生家的“精气”之说,都说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是人们不可一日或缺的物质,它对健康的益处非常广,但也因为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饮食所带来的伤害也是最大的。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祸根。一方面,食物种类繁多,在进行搭配时难免出现冲突、禁忌,而食人不知,长年积累必然会在体内沉积下毒素,多年成病;另一方面,寝食有时,没有按时吃饭,或者没有根据自己脾胃情况,调整食物种类,都会引起疾病。在食物的两种危害中,后者的危害往往要比前者大很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燕居:闲居在家要养心(2)
养生课堂
  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饮食对健康有重要影响。老人多有脾胃失调之症,这多是年轻时不注意饮食造成的,而年老时才显现出来。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体质下降,脾胃开始走向衰弱,如果不注意饮食,更容易影响健康。平日里,老人应注意以下饮食方面:
  ◇按时进食  生理的运行是有周期的,通常早上7点~9点是肠胃运行时间,应该吃早饭,而经过一上午的活动,到中午11点~13点时,肚子会感到饥饿,也应进食。晚饭可在18点到19点之间解决,不可过晚,以免影响睡眠时胃肠的消化。
  ◇多喝小米粥  老人肠胃衰弱,最好多吃一些软烂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小米粥是最佳之选。
  ◇饮食多以清淡为主  人们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对老人来说,尤其如此。
  ◇多吃温补食物  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多吃温补食物有助于调节肠胃,促进身体健康。
  ◇吃饭不宜过饱  吃得过饱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还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因此,每次保持八分饱即可。
  ◇注意慢饮慢食  老人牙齿松动,吃饭过快容易造成咀嚼不烂,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因此应慢饮慢食。
  另外,老人还因注意食物搭配,避免饮食搭配相克。
  相关链接
  老人饮食六不贪
  ◆不贪精  一般说来,精米细面中维生素和纤维大多流失,营养不及粗米粗面,因此老人应适当多吃一些粗粮,如玉米、红薯等。
  ◆不贪肉  肉类不易消化,而且容易提高患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的危险,老人应尽量少吃。
  ◆不贪咸  老人过多地摄入钠盐,容易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类疾病,宜少吃。
  ◆不贪硬  老人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如果多吃坚硬或未熟烂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胃肠疾病。
  ◆不贪甜  甜类食物不利于健康,尤其不适合代谢不强的老人,如果老人摄入了过多的甜食,可造成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糖尿病、瘙痒症等。
  ◆不贪热  老年人的饮食宜温不宜烫,过烫的饮食易烫伤口腔、食管和胃的黏膜。
  3。 家中起居多养神
  《记·王制》云:九十饮食不离寝。寝谓寝处之所,乃起居卧室之意。如年未九十,精力衰颓者,起居卧室,似亦无不可。少视听,寡言笑,俱足宁心养神,即却病良方也。《广成子》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礼记·王制》中记载,90岁的老人饮食可以不用离开卧室了。90岁的老人,即使身体再棒,精力也衰颓了,而多动容易惊扰元气,因此,起居均在卧室亦无可厚非。古人曾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养生的重点应放在守静固元上,60岁老人的日子应以年岁而计,70岁老人的生活则应以四季计算,80岁老人的日子就要以月计算,到了90岁,则是以日而修。
  按照统计结果,90岁的人生,生命的长度已经接近极限,不宜再“大动干戈”。此时,老人最宜做的就是闭目养神,尽量少看、少听,不要大声谈笑,适当散步,以固本守元。或许曹老先生的观点与现代观点不同,但从某个层面上看,这亦不失为一个好的养生方法。老人年龄增大,腿脚不再像从前一般灵敏、有力,运动时容易磕、碰,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曹老先生建议老人,少运动,多养神。
  养生课堂
  养神是指通过睡眠,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减少身体各部位的负荷,进而积蓄精力,复苏体力。医学研究表明,老人应在保持少量运动的基础上,加强养神,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具体做法如下: 。。

第五章 燕居:闲居在家要养心(3)
◇寻找自己的爱好,尽情地投入其中  这样可以调动某些休止或不常运动的神经,代替操劳疲惫的神经工作,进而调节各路神经的“积极性”,以达到“换脑筋”的目的。
  ◇难得糊涂  老人可有意识地躲避那些伤神的事情,不去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让脑筋和心情松弛、安静下来。随时随地坚持“糊涂”养神,可以使人心胸开阔,也能减轻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
  ◇学会调节自己情绪  在郁闷的时候,应多想想长处,安慰一下自己。
  另外,除了养神外,老人还应做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活络筋骨。当然,如果身体机能不能允许,最好还是以养神为主。
  4。 养生心养最重要
  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阴符经》曰:机在目。《道德经》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平居无事时,一室默坐,常以目视鼻,以鼻对脐,调匀呼吸,毋间断,毋矜持,降心火入于气海,自觉遍体和畅。
  《定观经》曰:勿以涉事无厌,故求多事,勿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盖无厌无恶,事不累心也。若多事就喧,心即为事累矣。《冲虚经》曰:务外游,不如务内观。
  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道家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至于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
  俗话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其中神是精气之和,为人之灵魂,而精、气最终也必然化为神,所以养神为养身之本。很多人认为的养神,就是要保持一颗如死灰槁木的心,不为外事所影响,才算作养生之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曹老先生说“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守静的时候固然要戒除躁动,但该活动时不妄动,也算是一种守静。这里的“动”是指心动,即心不可不动,适当的心动也是“养生之道”。
  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动中也蕴涵有静的因素,即所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养生家说“心是神的居所”,而眼睛则是神的窗户,眼睛所看到的,往往也是心所能看到的。因此,眼睛也成了影响养心最大的障碍。平安无事时,在室中静坐,以目观鼻,以鼻对脐,调匀呼吸,降心火于气海,自觉身体通畅。
  人不可不心动,但亦不可杂乱无章,否则就容易感到劳累,有损健康。不如专一地从事某一种活动,专注地探索一种事物,如此,便不会感到劳累。如果你每日神清气爽,气定神凝,那么就像拥有了“不老之药”,成为一个真正的令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养生课堂
  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如果一个人心情郁闷,终日思前想后,难免会伤神,影响身体免疫力。要消除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的心变强,要学会养心。只有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要想达到心静的目的,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不苛求自己  生活不是完美的组合,凡事只要尽力即可,不必强求自己要达到某种程度。
  ◇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老年的生活安定而悠闲,但空闲的老人往往开始为儿女、子孙着急,对他们期望过高,往往就像苛求自己一样,自己给生活提出更大的压力,影响情绪、健康。
  ◇养德  生活中令人心动的东西毕竟太多了,老人要学会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

第五章 燕居:闲居在家要养心(4)
◇不要处处和人争斗  无论是口角上的争斗,还是心理的一比高下,争斗往往会造成精神紧张。其实,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岁月如梭,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争斗中,不如好好地调养身体,让自己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找人倾诉烦恼  当有烦恼时,不妨找个人倾诉一下,或许可以减轻心中的烦闷。
  总之,在生活中,没有人永远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烦心的问题,而在烦恼的事情中,寻找到快乐,达到乐心的境界,才是养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心里装着快乐,生活才会轻松,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相关链接
  五劳所伤
  中医养生讲究度,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张弛有度,太过与不及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坐立行走也是如此。过于使用眼睛,就会伤血;长时间的卧床不动则会影响气的运行;长期保持坐姿不动,会伤肉;长久站着就会伤及骨头,而走路过多会伤筋。由于视、卧、坐、行、立是人体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体态和功能,中医称之为“五劳所伤”,老人应格外注意。
  5。 遇事不要发怒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
  中医说,气是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血和顺,身体才健康、有力,因此,老人养生要注意养气。
  养气最忌发怒。《黄帝内经》中说发怒最易伤肝,使肝气郁结逆乱,以致出现急躁激动、神思烦乱等情况,危害身体健康。另外,发怒对养静破坏也很大,对健康不利。因此,曹老先生建议,即使老人遇见了令自己发怒的事情,也应注意身体健康,以理智克制脾气,平静心情。
  养生课堂
  人在生气发怒时,生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这是肝气横逆上升、气血上涌的结果,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老人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发怒,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杜绝致怒的因素  有些生理因素,如休息不好、身体不适等,也会导致发怒,因此,老人应尽量避免导致发怒的生理因素,每天按时休息,多闭目养神,参加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而对于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发怒,则应认清自己,让心适应新的状况,避免生气。
  ◇学会容忍  当愤怒来临时,生理往往产生一系列变化,即俗称的“骚乱”,进而危害身体健康。不如学会容忍,尽量学会平静地面对世事,宽厚待人,怒气自然离你而去。
  ◇学会自省  发怒往往是源于自己受辱,当生气时,不妨反过来问自己,自己确实有被侮辱的地方吗?如果是善意的,不妨就宽宏大量地原谅,因为毕竟是为自己好;而如果是恶意侮辱,则应放宽心胸,因为恶意侮辱本不值得发怒。
  除了以上三点外,要抑制怒气还应学会自解,即明智地引退或自我克制。每当发怒时,首先做10次深呼吸,再说话或发泄,气会消去大半。
  6。 着衣养生防疾病
  寒暖饥饱,起居之常。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