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养生就靠好习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1)
【安寝】
  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
  睡眠一直是身体最好的休息方式。无论你是繁忙,还是悠闲,在24小时的一天中,你总是需要几个小时,闭上双眼,停止思考,让自己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只有这样,人体才能得到修整,恢复活力。
  1。 睡前清心才有好睡眠
  少寐乃老年大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载有方药,罕闻奏效。《邵子》曰: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又曰: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七情火动,辗转牵怀,欲其一时消释得乎!
  睡眠少是老年人的大问题。《黄帝内经》中说,人体是阴阳调和的结果,而卫气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通常夜晚来临时,卫气入阴,体表温度降低,人开始进入了睡眠状态。但如果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变虚,神不易守静,不易入眠。
  从现代观点来看,卫气是指人体的免疫功能。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亦开始下降,如此,神思易动,不易静,因此,不易入眠。睡眠是恢复体力,使各系统得到休息的最好方法,如果睡眠不好,则会给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加速器官老化、使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等。
  由古至今,老人们寻求各种治疗少眠的方法,而医书上也有些药方,但却很少听到有良好效用的方法。《邵子》说:人在醒着的时候,神采栖息于眼睛,睡眠时,神采则栖息于心。又说,神采统领于心,大多数应以清心为切要。然而,心是最难把握的,一定要先平居静养,入寝时,也要放下一切心思、顾虑,避免胡思乱想,才可以安然入睡。如果终日被思虑困扰,有喜、乐、悲、哀、怒等情绪牵绕,自然难以入睡。
  相关链接
  老人睡眠少的原因
  经常听老人说失眠,多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使得大家都忽略了老人的需求。事实上,老人失眠并不是正常的,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如:
  ◆脑部器质性疾病  大脑是身体协调的总司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减慢,血液中的杂质无法尽快排出体外,血液黏稠,运动舒缓,则导致大脑血流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形成老人睡眠不安定、易醒的睡眠状况。
  ◆全身性疾病  大部分人步入老年后,都伴随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类疾病,同时也会增加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全身瘙痒等疾病的患病概率,这些疾病,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老人的失眠症状。
  ◆外界环境的改变  对老人来说,外界环境的变化是造成他们失眠的重要原因。这些外界环境包括,退休后生活重点的改变、经济收入的减少、身体的衰退,甚至是退休后一时的失落,都会导致老人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加重失眠。生活中,老人往往是早眠的,入睡时间延长了,但睡眠却不安定,容易醒,醒后不容易快速入睡,这一般是身体、心情改变的结果。
  养生课堂
  曹老先生说“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要想有一个好的睡眠,睡前一定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杜绝思虑,让大脑渐进休息,具体做法可如下:
  ◇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身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只有阴阳平衡,卫气和顺,才能保证合理的睡眠。

第一章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2)
◇坚持适宜的锻炼  锻炼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锻炼可以减轻疾病对睡眠的影响。
  ◇要注意心理调整  生活就像花瓶中的水,而人心就像花瓶中被滋养的花,不是没有烦恼、郁闷,只是要学会调节自己。老人要提醒自己,抛却白日的烦恼,即使不能完全抛弃,也可以在睡前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以便于尽快进入睡眠。
  当然,还有很多老人夜晚睡眠不佳是因为总是为儿孙之事操心,家庭的变故,孙辈的成长和学习,都挂在心上,不肯放下。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的这份心虽然可以理解,但实属多余。不如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情绪调整好,每日健健康康就是对儿孙最大的支持。
  2。 快速入睡好方法
  《南华经》曰:其寐也魂交;养生家曰:先睡心,后睡目。俱空言拟议而已。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反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
  《南华经》中记载说:睡眠之时是魂魄相交之时,其中“魂”为神,“魄”为气,只有神气相交,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如果睡不好,人就会出现疲惫以及精神萎靡的情况。有些养生家还说,睡眠应该先让心入睡,然后再让眼睛入睡。曹老先生说,不管是《南华经》,还是“睡心,睡目”的养生,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没有提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帮助睡眠的方法。曹老先生对入眠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可以用“操”、“纵”来帮助老人入眠。“操”即是操纵自己的意念,把意念集中于自己的头顶,然后默数自己的呼吸,再反观丹田,让自己的心有所思,不胡思乱想,然后可渐渐进入梦乡。“纵”是任由心思往远处、往不着边际的虚幻里想,甚至于忘却自己,这样也可以渐入蒙眬睡境之中。
  曹老先生还认为,在自我催眠的各种方法中,最忌讳难以入睡时,一心想入睡,这样往往会使人更加焦虑。因为在醒与睡的交界关头,并非是意念所能达到的地方。相反,只有忘记一心求眠,让心有所附着或任意驰骋,才是通往睡乡之路。
  曹老先生的话非常准确。事实上,失眠多是由神经过于兴奋而导致的,而神经的兴奋除与心态有关外,也与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以及适应过程有关,因此,并不是单独凭借意念就可以控制的。不妨使用“操”、“纵”两法,扩大意念影响神经的能力,使神经逐渐平复,渐渐入眠。如今,人们最熟悉的数绵羊、数星星或者冥想等方法,亦是由“操”、“纵”两法发展而来。
  养生课堂
  老人需要一个好的睡眠,除了在思想上放松自己,拥有清净的心和睡眠环境外,还需要掌握几种能够帮助快速入眠的平定思绪的方法。
  ◇掩耳弹首法  临睡前,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10个手指头同时弹击抬起的后脑勺,使自己听到“咚咚”的响声。弹击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后,头睡枕上,两手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进入睡眠。
  ◇听轻柔的音乐  音乐具有放松神经、帮助冥想的作用,临睡前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
  ◇快乐的冥想  睡前想想自己所希望发生的快乐的事,没有任何局限,任由思绪飘飞,可帮助入眠。但在冥想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去回忆曾经的往事,也不要去想使人过于兴奋的事情,无论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平静中带些温馨的事最好。。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3)
另外,在临睡前,也可以用30℃~40℃的热水泡脚或饮用一杯热牛奶,也有助于睡眠。
  3。 卧姿以舒服为准
  《语》曰:寝不尸。谓不仰卧也。相传希夷安睡诀:左侧卧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半山翁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此果其睡方耶?依此而卧,似较稳适,然亦不得太泥,但勿仰卧可也。
  《记·玉藻》曰: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保生心鉴》曰: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向西。愚谓寝处必安其常,《记》所云恒也,四时更变,反致不安。又曰:首勿北卧。谓避阴气。《云笈七签》曰:冬卧宜向北。又谓乘旺气矣。按:《家语》曰:生者南向,死者北首,皆从其初也。则凡东西设床者者,卧以南首为当。
  卧不安,宜多反侧,卧即安,醒时亦当转动,使络脉流通,否则半身板重,或腰肋痛,或肢节酸者有之。按:释氏戒律,卧惟右侧,不得转动,名吉祥睡。此乃戒其酣寐,速之醒也,与老年安寝之道正相反。
  睡姿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良的睡姿不仅无法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且还会引起身体的酸痛。生活中,最常见的睡姿有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几种。《论语》说,睡觉不能像死尸那样僵直,不合礼法。因此,古时睡眠养生多研究侧卧和俯卧,以比较哪种睡眠方式对身体最好。
  相传五代时,有一个叫陈抟的隐士,非常爱睡,经常百余日不醒。他安睡的秘诀是,左侧卧时屈着左腿,右腿伸直,屈着左臂,并以左手撑着头,而右手则放在右腿间;右侧卧时,则相反。据说,陈抟的这种睡功秘诀是得传于五龙,对安睡有非常好的作用。但后来《半山翁诗》中又对陈抟的卧姿说法提出了质疑:这难道真的是睡觉的好方法吗?如果按照这种方法睡觉,虽然比较稳妥舒适,但又太拘泥了,只要不仰卧,任何一种舒服的卧姿都可以。
  于是,曹老先生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那就是老年人睡眠,不管侧卧,还是俯卧,都不必固定于一种姿势,只要老人自己感觉舒服即可。另外,曹老先生还提醒大家,卧姿不舒服时,可多翻身,翻身可使经络通畅,有益睡眠,而长时间保持同一种睡姿,则会使筋骨僵硬、经络不通,影响睡眠。
  当然,对于某些有具体情况的老年人,如果翻身不是特别方便,入睡时的姿势还是要注意,最好采取右侧卧位。尤其是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的现象,而重度打鼾是指出现大声的鼾声和鼻息声,不仅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可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而出现低氧血症。此外,心脏不好的老人,可能会出现心肌缺氧诱发心绞痛,若心脏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和供血不足,便会加重病情。
  养生课堂
  人的一生与睡眠关系紧密,据统计,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或许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早早的准备睡眠,却一直睡不好,意识总在似有似无之间,稍微一些响动就会被吵醒,而且不容易再次入睡。或许这与你的睡姿有关,不同的睡眠姿势对身体不同器官的放松程度不同。
  ◇仰卧  在古代又称“尸卧”,是各种睡姿中最不受推崇的一种睡眠姿势。据调查,在现代生活中,有60%的人会选择仰卧,而且医生也认为,这是最佳的大众睡姿。这种仰卧的姿势,不会压迫身体的脏腑器官,对脊椎的修复非常好。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睡姿不能达到全身休息的目的,尤其不适合有心、肺类疾病的人,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的人群不宜采用仰卧的睡姿,以免产生胸闷、无法呼吸的感觉。有时,仰卧还会不自觉地将手放到胸前,容易导致做噩梦。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4)
◇左侧卧  采用此睡姿时,双腿微曲,双手自然放于胸前,有利于全身放松,消除疲劳,但单侧睡眠容易让人在睡觉时翻来覆去,产生不稳定的睡眠。而且由于人体心脏、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左侧,所以左侧卧时也可能使心脏受到挤压,使胃肠受到压迫,不适合有胃病、急性肝病、胆结石的人。
  ◇右侧卧  据说,现代社会中有25%的人会选择右侧卧的睡眠姿势,这种姿势使心脏处于高位,肝脏处于低位,有利于供血和新陈代谢,而且心脏也不会有压迫感。但这种睡姿会影响右侧肺部运动,不太适合有肺气肿症状的人。
  ◇俯卧  现代医生认为,采用俯卧的姿势睡眠,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同时对疲惫的腰椎有好处,但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因此有心血管类疾病的老人不宜选用。
  另外,在《老老恒言》中,曹老先生对睡眠提出了建议。他说:睡眠一定要遵从规律,顺应最舒服的方法,床位的方向虽然对睡眠质量的好坏有关,但也不应频繁更换,四季变更床的方位,反而会导致不安。
  相关链接
  睡眠提醒
  据研究者研究发现,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刚入睡时,往往会保持一种姿势,但不久后就会开始翻动。统计数据表明,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身体变动次数会保持在20~60次之间。另外,如果在床上躺着,而并没有睡着的话,应多转动身体,以保证脉络通顺。
  4。 饭后不能立刻入睡
  胃方纳食,脾未及化,或即倦而欲卧,须强耐之。《蠡海集》曰:眼眶属脾,眼开眶动,脾应之而动;又曰:脾闻声则动,动所以化食也。按:脾与胃,同位中州,而膜联胃左,故脉居右而气常行于左,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续博物志》云:卧不欲左胁亦此意。食远则左右胥宜。
  人们对悠闲生活的希望,总是与吃饭和睡眠分不开。相信任何一个每日为工作忙碌的人,都希望有一个悠闲的假期,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梦想着吃完饭后,悠然地躺在沙发上或床上休息,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然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却是错误的。吃饱后,身体的血液大多聚集在胃肠等消化系统,而胃肠也需要一定运动以促进消化,但此时马上进入睡眠,不仅减少了胃肠蠕动的次数,而且也影响睡眠质量。
  按照中医理论,眼眶为脾,当每天睁开眼睛后,眼开眶动,脾也应声而动,脾动则消化食物。于是,曹老先生得出结论说,刚吃完饭后,脾胃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如果此时有倦意,想要躺下,应该勉强忍耐。即使非常疲累,想要休息,也应采取右侧卧姿势。这是由于胃肠的出口在左,胃肠之气的运行也在左,因此要舒脾胃之气,应以右侧卧姿为好。
  养生课堂
  很多时候,饭后想睡觉是由于困倦或吃得过饱引起的。人们进食后,淀粉转化为糖分进入血液中,血糖的升高则抑制了大脑中保持清醒和警觉的神经元。另外,进食后,身体中大部分的血液都积存在胃肠消化系统,大脑的供血量相应减少,则会出现困倦的情况。因此,要想战胜饭后困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适当运动  谚语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通过饭后散步,适当增加胃肠蠕动,既赶走了倦意,也帮助了消化。此外,长时间地保持同一种姿势,会使循环血量减少,限制大脑以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产生疲劳,饭后散步,可以疏通关节,兴奋大脑。

第一章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5)
◇接收刺激  眼开眶动,则脾胃随之而动,饭后走到室外,看看远处的天空、山巅、大楼,有利于消除饭后困倦。如果没有时间外出,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视觉刺激效果。
  ◇触觉刺激  用凉水清洗脸部,或者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都可以提高机体系统兴奋度,以达到缓解饭后困倦的目的。
  ◇听听音乐  或许你不相信,音乐也是兴奋神经、驱除困意的良方。在《寿世保元》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养生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可见音乐的助消化功能。
  ◇刺激性气味  如果困倦感极重,但又不能睡,可以通过闻一些刺激性气味的东西,如风油精、花露水以及卫生香等,驱除困意。
  当然,如果实在很困倦,也没有必要非让自己清醒,因为对老人来说,难得有一个好眠。只不过要记住,吃完饭后立即休息,应尽量采取右侧卧的姿势,以免影响胃肠功能。
  5。 睡眠保暖的学问
  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续博物志》云:卧欲足缩是也,至冬夜愈屈缩则愈冷。《玉洞要略》曰:伸足卧,一身俱暖。试之极验。《杨诚斋雪诗》云:今宵敢叹卧如弓。所谓愈屈缩愈冷,非耶。
  人在清醒时,身体进行得更多的是分解代谢作用,因此身体燃烧能量的速度比储存的速度高很多,释放出的热量也更多,然而当人们进入睡眠期时,原本活跃的分解代谢作用逐渐被合成代谢作用所代替,释放的热量也逐渐变小。从这个层面上说,人们在睡眠时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古语说“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睡醒时人们会尽力伸长双手、双脚,来感受舒服,而睡眠时则喜欢屈缩而卧。因为睡眠时血液循环减慢,人们容易形成缩脚的习惯,尤其是寒冷的冬夜,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