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三生传奇-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不了一岁,就小半年嘛!”兰子转头看了看,觉得沈宸的头发好怪,不象是把辫子藏在帽子里的样子。

    沈宸把帽子一摘,冲着兰子做了个鬼脸,“看吧,精神不精神?”

    兰子傻眼了,这比小子头还短哪!

    这丫头,是越来越野了,估计孙洪山也管不住她。

    吴魁也看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暗自咧了咧嘴,心里是这样想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势,排练() 
休息之后,便是赶路,要赶在敌人调集兵力搜剿行动之前回到根据地。

    这次大行动,可以说是打破了敌人对沦陷区的巩固。虽然不能说是长期的,暂时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矿井被破坏得很严重,日本人想恢复生产,不仅需要时间、资金,还可能因为代价太大而放弃。

    如果矿井被放弃,这片地区也就失去了很大的战略价值。说不定,鬼子会再次收缩防线,甚至弃守该地区。

    当然,敌人也可能恼羞成怒,大举报复。

    可你不打敌人,他也要来扫荡、烧杀;你打了他,结果也是差不多。

    解救了将近三百名矿工,不仅会为部队增加兵员,其中还有一些人才,也将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而经过了数次作战,主力营伤亡很大,补充也很快,差不多要换一半的人员。

    但付出是值得的,首先在武器装备上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次是人员扩充,估计再增加一个连,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

    至于游击队,则在战斗中成长起来,攻打矿井便能看出,已经具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经过一天的跋涉,天擦黑的时候,人马已经进入根据地,情绪立刻松缓活跃起来。

    早得到消息的区委会,派出了干部,动员了群众,迎接得胜而归的子弟兵,以及受苦受难的同胞。

    主力部队和游击队的两个小队出山林,和矿工、群众先至村庄休息。游击队的大部人马则留下来,重新做一番布置。

    屡次从这个山崖潜入,谁敢说敌人就不会侦察得到,谁又能保证敌人不会以此为突破口,也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防御和预警体系必须完善起来,原来的少量守卫和哨兵显然是力量单薄了。

    最后的决定是留一个小队在此防卫,三十来人,算不上太强,但抵挡一下,提供预警还是够了。

    明岗、暗哨、防御工事、预警烟火都布置好,赵铁和老周才率领人马开至小榆树村进行休整。

    这次大行动,可以说间接地保护了春耕生产。

    遭到沉重打击的敌人要缓一段时间,同时也会增加兵力于防守,防备再一次被打到腹心。

    而春耕前后正是敌人发动扫荡的高发期,既能破坏根据地的生产,青纱帐还没起来,又不利于根据地军民的隐蔽。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外来的调兵,敌人想凭本县的兵力发动进攻,已经是力不从心。

    尽管扫荡的时间要大大推后了,可春天却也是难熬的时候。没有战斗,可肚皮问题也不好解决。

    原野已经脱去枯黄的外套,各种植物吐出绿色的嫩芽。对春意反应最敏锐的,是杨柳。那一溜溜随风摆荡的枝条,露着淡绿,变得柔韧了。

    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春的气息。

    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潮润的微风吹来,野花青草的气息,直向人心里钻。让人情不自禁地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呼吸,象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在远处田野里跑着几个孩子,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

    每年春季,粮食很缺,为了渡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光,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

    在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鸹锦的野菜。孩子们带着一把小刀,提着小篮,成群结队到野外去,寻觅剜取象铜钱大小的这种野菜的幼苗。

    这种野菜,回家用开水一泼,搀上糠面蒸食,很有韧性。

    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苣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

    以后,田野里的生机多了,野菜的品种,也就多了。

    有黄须菜,有扫帚苗,都可以吃。到树叶发芽,孩子们就脱光了脚,在手心吐些唾沫,上到树上去搞榆叶和榆钱,那是最好的菜。

    清晨,还有露水,还有霜冷。孩子们的小手冻得通红,但不久,太阳出来,就感到很暖和。

    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的,也就只有童年了。

    沈宸无奈地咧了咧嘴,把枪放下来,那只被瞄准的野兔子还不知道捡了条命,在田野中离得老远地支起腿向这边张望。

    倒不是有多馋,而是看着这家伙有些手痒。沈宸也知道子弹宝贵,又是在根据地里,随便放枪的不行。

    在游击队里,沈宸过得挺舒坦。大运量的训练他都不参加,射击训练时指导一下,吃的伙食也比别人好。

    现在,他就在村外闲逛,顺便思考下人生。

    王营长起了心思,便开始拐弯抹角地做沈宸的工作,希望他能主动参军。

    可沈宸一直没有明确表示,送他的罐头、饼干倒是全部笑纳。

    加入主力部队,沈宸一是担心得不到现在这样的自由;其二则是要远离家人,也让他有些犹豫。

    主力部队嘛,早晚是要开拔的,天南地北走到哪里也不好说。就算是还在山东打转,几时能够回来也是没准的事情。

    沈宸边走边想着,直到大道上传来了响鞭,才收起思绪,抬头观瞧。

    等看清楚来人,沈宸才笑着扬手打着招呼。

    车老板勒住了牲口,妇救会、区演出队的几个年轻女子叽叽喳喳地跳下了车。

    沈宸不知道这些女子要到哪里去,便走近过去,笑着问道:“你们这是上哪呀?”

    李金秀笑着说道:“主力部队回来休整,区上组织慰劳演出,我们先去榆树庄准备一下。”

    “主力部队?”沈宸愣了一下,随即知道不是指的王营长他们,“这回来了多少啊,是不是要打大仗了?”

    孙连英抢着说道:“是第五团,一年前在咱们这里呆过一段时间呢!”

    “你们游击队也应该会去的。”李金秀笑道:“看大戏啊,愿意不愿意?”

    “愿意,愿意。”沈宸笑着连连点头。

    沈宸这个位置,消息是比较闭塞的。

    他并不知道鬼子在山东搞了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各抗日根据地的蚕食越来越厉害。

    而在反蚕食的斗争中,各主力部队的伤亡都比较大,逐渐被迫向山区撤退。

    现在已经是一九四二年的四月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来临了。

    当然,山东的抗战形势要比华北好,主要是地形的关系。但在日军逐渐加强的扫荡合围蚕食下,平原地区丢失,慢慢地转向山区、半山区。

    而在山岳地带张网前进,却令日军感到十分困难。不能形成厚重的包围网,被合围的抗日武装就能从其薄弱之处突破。

    即便如此,根据地在不断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海陵区,六个区已经被蚕食得只剩两个半。

    沈宸自然不知道这些,他其实也不太关心。因为,关心也无法扭转,无法改变。

    就在这个局部的小地区,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个人的力量也只尽于此。

    李金秀等人停下来招呼沈宸,可并不是只告诉他这个消息,而是觉得演出的阵容不够强大,想把游击队的几个女队员也拉上。

    “那我就问问她们啊!”沈宸听了来意,便转身要走。

    “大梅,你先答应啊!”孙连英一把拉住了沈宸,笑道:“我上回慰问演出时,可是听别人说了,你唱歌很厉害的。”

    沈宸嘿嘿一笑,说道:“哪有,我杀敌人厉害,唱歌可是五音不全。”

    “《长城谣》不是你唱的?”孙连英撇嘴道:“装得还挺象,要不是他们说啊,还真被你给蒙了。”

    李金秀也想起来了,说道:“对啊,战士们要听,可我们都不会唱,可丢人啦!”

    沈宸赶忙敷衍道:“杨叶她们会唱,你们找赵队长和周指导,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那你也甭想跑。”李金秀说道:“上次你就没去,这次可不许再编理由。”

    沈宸笑而不语,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其实是也没最后决定。

    “这样,你们先去找场地排练,我和连英去找赵队长和周指导。”李金秀觉得自己作为妇救会主任,又是为了欢迎主力部队,赵铁和老周答应的概论是非常高的。

    而且,在慰问演出时,游击队也应该出个节目不是。

    沈宸无可奈何地领着李金秀和孙连英去了训练场地,找到了赵铁和老周。

    果不其然,赵铁和老周很痛快地答应下来,并把表演的任务交给了沈宸等四位女队员。

    领导答应了,沈宸倒变得无所谓了。不就是唱个歌嘛,还是好几个人合唱,混就行了呗!

    “还是唱《长城谣》吧!”沈宸很懒,可也不想再弄什么说不清的事情,又觉得这首歌好学好唱,兴许都不用自己出场,有杨叶她们三个就行了。

    “好啊,你教我们吧!”杨叶等人以前也是听说,是余保根说漏了嘴,却一直没听沈宸唱过,也是十分好奇和期待。

    《长城谣》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音域不宽,听起来亲切、优美;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

    正是由于这首歌曲具有上述旋律、节奏及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又倾述了人民被迫离家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所以,这首歌曲才能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

    正因为如此,沈宸教起来也不费劲。几遍之后,杨叶等人就唱得有些模样,只是歌词还需要熟记罢了。

    “大梅,你唱歌真好听。”常春玲发自内心地赞叹,“为啥以前不唱呢?为什么要藏着掖着的?”

    沈宸耸耸肩膀,说道:“不爱唱,不想唱。你们好好练哈,我可不一定上台。”

    “那怎么行,你是主唱,全靠你带旋律呢!”杨叶首先表示反对,“没有你,我们还不唱跑调啦?”

    沈宸挠着头,这才想起没个乐器伴奏,就是干唱啊!

    想找个乐器也不是很困难,钢琴啥的就别想了,民间的锣鼓、锁呐、二胡倒是能在村子里找到。

    可再找乐师,再练曲子,还不够麻烦的呢!

    沈宸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干唱就干唱吧!就是上台演出也不算什么,就是自己这个形象……

    “看我这头发,和你们站在一起,实在是不搭。”沈宸又想到了一个理由,说道:“你们好好练,没问题的,我相信你们。”

    赵小丹从后面搂住了沈宸,笑道:“理由还不少,可就是不行。”

    “对,就是不行。”常春玲笑道:“咱们是游击队里的四姐妹,要上一起上,要么就都不上。”

    沈宸眨了眨眼睛,嗫嚅道:“三姐妹也行吧,听起来也挺顺口的嘛!”

    “爽爽快快的,别啰嗦。”杨叶瞪了瞪眼睛,又笑着哄道:“好大梅,别打退堂鼓了,咱们就一起上吧!”

    沈宸无奈地翻了翻眼睛,点头道:“好吧,我也不矫情,咱们就一起上好了。”

    本来是四个女人单独排练,可条件就那样,也没个单独的乐室啥的。在小屋里唱了一会儿,外面便挤满了偷听的队员。

    “听,俺们队长的声音。”余保根一脸的骄傲,低声提醒着别人,“多清亮,多好听。这歌呀,俺就听过一回,那是真好,太好了。”

    曹小宝马上附和道:“好听,太好听了。比唱戏的都好听,那一亮嗓子,肯定满堂彩。”

    听着这两个家伙在又吹又擂,别的队员也无话可说。

    人家的队长是厉害,打鬼子是第一,连主力部队的都服气。而说到唱歌,也真不含糊,那声音满有劲儿,比唱戏的软绵绵可好听多了。

    而且,这歌词儿也听得懂,象讲故事似的。

    既控诉日寇的暴行和大众的苦难,也号召“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表现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斗争必胜的信心,“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第一百四十四章 遇故人() 
游击队并没有全去参加慰问演出,只是由赵铁、老周带队,去了十来个人,还包括游击队的唯一表演队——四姐妹。

    这也很正常,没有去欢迎就呼呼拥拥出动大队人马的道理。几个领导去表示下意思,再出个节目热闹一下,也就够了。

    本来赵铁和老周看过预演后,要在村里给四姐妹借身比较统一的服装,可农村的女人衣服除了新嫁衣,哪还有不土气的。

    最后,沈宸提议,都穿到膝盖的鬼子黄呢子大衣,里面穿白衬衫,脚上穿皮靴。条件就是那样,赵铁和老周也就点头同意。

    沈宸是衣服是现成的,洗干净在炕上烘干也就完事。

    短发是个问题,和三个同伴不是很搭,沈宸就把那个白绒帽使劲抻长拉松,变成了很象后世的那种女式春秋套头帽。

    杨叶还不满意,不知道哪搞到的颜料,把帽子一下子染成了黑色,还不是很纯正的黑,还不均匀。

    沈宸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愣怔了片刻,觉得这样挺好,晚上潜伏或执行任务,戴上也是个伪装。

    当然,杨叶对自己的手艺十分不满,把沈宸的帽子弄成这样也很是抱歉。但时间已经不够了,容不得她再去加工。

    第五团回到根据地已经两三天了,慰问欢迎会才正式开始。总得准备一下,也得让主力团的干部战士休息休息,收拾收拾吧!

    一大早就动身,沈宸等人来到大榆树庄的时候,正赶上区委组织的群众也到了。

    锣鼓点敲得欢实,十几个壮汉抬着杀好的大肥猪,后面还牵着几只挂着红布条的肥羊,再往后则是秧歌队和儿童团的霸王鞭。

    主力团的战士们都穿上了洗净补好的衣服,在村中打谷场上集合,一个个眉开眼笑地看着。

    沈宸等人还在旁欣赏观看,孙连英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脸上带着未化完妆的油彩,上前就拉人。

    “你们还不紧不慢,可把人家急坏了,到处找呢!”孙连英急得够呛,说出的话象崩豆子。

    沈宸还是不急不忙,余保根有眼力,赶忙把他背着的长枪接过来,挎到自己肩上。

    “快走,快走。”孙连英一个劲儿地催促,“金秀姐急得够呛,不知道你们啥时来,节目都没法排。”

    沈宸等人互相看了看,有的吐舌头,有的撇小嘴,既觉得有点对不起,又觉得孙连英说得夸张。

    匆匆忙忙地赶到舞台后,几个席棚就是演员们的化妆间和准备室。人来人往,叽叽喳喳,乱得够可以。

    “哎呀,你们可来了。”李金秀一打眼看到沈宸等人,便急着跑过来,说道:“赶紧化妆,你们是排在第三个节目,再晚就来不及了。”

    化妆?!沈宸暗自撇了撇嘴,没说反对的话,可也不积极响应。

    看着同行的三个女人对着小镜子往脸上整红的黑的颜料,对,就是颜料,沈宸翻着眼睛,才不要弄得红脸蛋、黑眉毛,跟鬼似的呢!

    “大梅,你快点呀!”杨叶看沈宸也不动弹,不由得急着催促。

    沈宸伸手拿起块黑炭,咧着嘴,照着小镜子往眼圈上粗粗抹了抹,眨了下眼睛,觉得这就可以了。

    为了不让人按着乱抹,沈宸趁人不注意,转身溜到一边。

    旁边的席棚里是部队的演出人员,也在忙忙乱乱地收拾着。沈宸无聊地看着,打了个呵欠,刚要转头,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心中猛地一跳,沈宸定睛细看,果然是她。

    何晓燕?!没错,就是何晓燕。

    也许脸上承受了过多的阳光,原来的白晳变成了小麦色。她穿着一套军衣,腰里紧紧煞着皮带,情绪显得高涨而乐观。

    几个月不见,何晓燕身上的那种文弱之气已经减去了很多,透出一股洒脱和略带野性的气质。

    何晓燕大声说着话,指挥这个,指导那个,好象还是演出队的领导。

    似乎觉察到一道目光在紧盯着不放,何晓燕偏转过头,便看到了不远处的沈宸。

    身材高挑、匀称,脸色比平常所见的乡下丫头白净很多,没化妆,只是眼圈上抹了黑色,显得眼睛更大、更有神。

    一打眼就让何晓燕很是印象深刻,再仔细端详,又发现这个姑娘的脸形和五官都很端正,甚至可以说是精致,戴着个帽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