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极崛起-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天色不早,蒋先云起身道:“子悟,和你谈话颇有收获,今天晚了,希望以后你我多交流。”

    “我也想向学长多请教些军事知识,还望到时候学长不吝赐教。”

    谈话不顺,不过蒋先云对他还说颇有好感,点头答应了,和贺衷寒出了宿舍门,贺衷寒回头望了眼,“巫山,这小子有意思。”

    “何止有意思,我看三期生中他最有见识,你绝不觉得他说的话和他的年纪不符?”

    贺衷寒想了想,“确实有这种感觉,太稳了,他可以同意你的说法,但绝不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很难cāo控。”

    二人不说话,继续走着,良久,蒋先云道:“我倒是觉得他提的多组织些军事讨论是个不错的想法,也许要不了多久,你我都要上战场,多掌握些总是好的。”

    “行啊,别整天你我辩来辩去,找些战史,好好研究下,我们在战场上辩辩!”

    ;

第10章 初露锋芒() 
赵子梧依然我行我素,二杰没能搞定他,其他人自然不来触这个霉头,弄得他在三期生中知名度直线上升,没见过他的多了,没听过他名字的几乎没有。手下有这么个争议之人,总队长张治中自然也时常听到,他先是要来入伍生的训练成绩排名,从前往后看没有,从后往前看,也没有!往中间看,有了,张治中微笑着摇摇头,他心里有数,要想把各项训练成绩卡在中间其实挺难的,要么是这人真的实力很均衡,要么就是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而且清楚整个入伍生的成绩分布,张治中相信是后一种,只是他怎么做到的?

    就这一点,就勾起了总队长的兴趣,他派人去找赵子梧,没多久赵子梧到了,“报告!”

    “进来。”

    一个年轻人步伐坚定的走了进来,随即一个立正,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总队长,赵子梧奉令来见!”,张治中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浓眉大眼,看着还有些秀气,长相没任何特别之处。

    “赵子梧,我找你来没什么事,我只是很好奇,你的训练成绩为何都在全队的中间些,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赵子梧脊背一阵发凉,这样的事总队长都能知道?编肯定是编不圆的,他再次一个立正,“报告总队长,是我刻意为之。”

    “哦?”猜测证实,张治中有些心惊,“那你怎么做的?你怎么知道别人的训练成绩?要知道各班的平均成绩也是有差异的。”

    “是的,总队长,可各班谁的成绩最好这很容易打听到,我将这些成绩平均,然后在算这些人在总人数中占的比例”一番解释,张治中听得云山雾绕,老实说他没听懂,但明白这是深奥的数学,手下有如此人才让他不由得刮目相看。

    “好了,我大概明白了,可还有一个问题,训练是持续的,你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成绩提高同时还保持在中间呢?”

    “总队长,我经常看二期的训练,就会记录他们的成绩,这和我们的成绩有个差值,二期来了多长时间这谁都知道,我再大致算出每隔十天应该进步多少,自己照着增加的这个数来做就行了。”

    张治中无语了,这什么学生啊,随即他想到个问题:“你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问完他就笑了:“不用答了,我知道,你不想让教官们注意到你。”

    “可总队长还是发现了。”

    这话张治中还是受用的,不露痕迹的吹捧任谁也招架不住,他哈哈大笑,“你很奇怪,教官注意到不好吗?”

    “差的要加练,好的怕被赶上,也要加练,我不想这样。”

    “这是为何?”

    “总队长,我来黄埔是学军事的,不是来当超级士兵的,再厉害的士兵,上了战场也挨不住一颗子弹!”

    张治中不由得起身来到他面前,围着他转了好几圈,弄得赵子梧浑身发毛。

    “你很特别,看一二期的训练不光是计算成绩吧?说说,你为何要看?”

    “一期已经成了党军,二期也掌握了不少知识,他们很多训练都是有针对性的,我自己在看教材,有些不明白的,看了他们的训练就知道了。”

    “你很着急嘛,来了军校就安下心来,你们这一期安排的时间会长些,你有时间慢慢学的。”

    赵子梧苦笑了下,又是东征又是北伐的,一二三期在老师口中就是个半成品,不抓紧时间怎么能行?

    “总队长,我不觉得我有很多时间,总理北上,战争一触即发。。”

    “别乱说!”张治中脸色一变,厉声打断他。

    “是,总队长!”

    望着笔直站立一言不发的赵子梧,张治中面色缓和了,好学总不是坏事,“你回去吧,想看书别四处借了,来我这,你尽管拿。”

    赵子梧闻言大喜,四处张望着就是不肯走,张治中见状哈哈大笑:“行了,别磨了,自己看,想要就拿。”

    这一通搜刮,张治中才发现自己的话说大了,那赵子梧就是前世没吃饱的饿死鬼,凡和军事沾边的几乎被他一网打尽,连英文的教材都没放过,连捆带扛,足足被他弄走两大摞,张治中望着空空如也的书架一时哭笑不得。

    有了这些书籍,赵子梧算是彻底沉沦了,他全部业余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本班同学见他捧着英文书籍彻夜不眠的看,那个震惊可想而知。蒋先云又来找过他两次,一进门就陷入了赵子梧喋喋不休的问题之中,两次之后,蒋先云就招架不住,只得拉人来抵挡,随即便是教官也被扯了进来。

    “步兵冲锋从何距离最佳?”

    “冲锋时如何分配体力?”

    “冲锋时何种队形伤亡最小还不减少太多攻击力?”

    “冲锋时的火力压制如何配备最佳?没有重火力时怎么办?”

    这些问题别说蒋先云,就是教官也难以招架,于是,赵子梧的宿舍变成了大讨论室,翻书的翻书,找依据的找依据,争论不下就直接到训练场摆开架势试一试,几天下来一二三期都被惊动了,心里坦荡的知道这会减少士兵的伤亡,心怀私念的也知道这和今后的官职有关系,上过战场的教官最受欢迎,只有他们知道理论和实际中的差距。

    赵子梧引起的这场风波如果持续下去,那他一定会被很多人关注,不过此时的头面人物,包括那位未来叱咤风云的蒋校长心思都不在这里,只商团之乱后,广州的局势一直很微妙,陈炯明在汕头一直叫嚣着反攻广州,广州方面又想极力缓和,以免影响本就强行为之的北伐。等孙总理北上běi精后,北伐已经暂时不可能进行,解决陈炯明再次提上了议案,作为以一期学员为连以下军官的教导一、二团进入到备战之中,二期也成立了学生总队,部分教官则担任了中高级军官,军校一下子空旷了许多,连还未正式入学的三期学员都坐着后勤准备工作,学习也好,辩论也罢,几乎全部停顿。

    到běi精没多久,那位孙总理便一病不起,随即就查出是肝癌,这几乎是晴天霹雳,别说北伐统一全国,就是广州能不能维持住都是问题。这种情况下,东征解决陈炯明,巩固后方是唯一选择。一月三十一日,蒋校长下令大军开拔,第一次东征拉开帷幕。

    淡水城、锦湖,一场场大战,东征军所向披靡,尤其是锦湖之战,当赵子梧得知教导一团以一千人抵挡住林虎部近两万人的进攻时,第一次被震撼了,也第一次理解了兵不在多在于精的含义。

    “子悟,这是家修给你的。”

    在营部,教官朱堂将一叠皱巴巴的纸递给赵子梧,上面写了不少字,有些很潦草,看起来是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写的。

    “朱教官,家修怎么想起给我这个?”

    “子悟,家修牺牲了。”朱堂并没有直接回答。

    赵子梧身子晃了晃,他从未想过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上战场具有巨大危险。

    “牺牲了?”他喃喃道,“怎么会?”

    “在锦湖,这是他参加战斗前就交待其他人,说带给你,他说你就想要这些,子悟,记住,这些心得是他用鲜血来验证的。”朱堂的话语中带着一份淡淡的哀伤,作为教官,他知道面前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迟早要上战场,也许噩耗会一个接一个来。

    双手微微颤抖,赵子梧知道手中这几页纸的分量,他仿佛看见王家修在油灯下费力的写着,在战斗间隙中费力的写着,字里行间都诉说着他对残酷战斗的解读。

    这是宝贵的战场实践经验,赵子梧如获至宝,闲暇时间全部用在理解上,他没想到,随后这样的心得越来越多,同期战友的牺牲,让更多人提前将一些心得让人带回来给赵子梧。

    转眼三个月过去,入伍生的过程结束了,赵子梧以不算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成为步兵科第二大队,第四队的学员,只是眼下军校全部注意力都在东征上面,入学仪式推后了。

    赵子梧所在的大队留守黄埔,主要负责黄埔一地的精戒和治安,这段时期训练和学习几乎都停顿下来,赵子梧唯一能做的便是读书和消化越来越多的战场心得,第一期的学员们渐渐已经将这件事当做一件平常需要做的事。张治中依然在关注着赵子梧,他心里有些喜爱。

    如果没有变故,赵子梧也许会成为黄埔三期生中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这不仅仅是同学的想法,也是不少教官的判断,这小子太者迷军事了,而且非常注重经验的收集。

    在三月底,孙总理离世后,唐继尧便想篡夺权利,这进而引发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赵子梧还以为这次三期学员也可以参加战斗,他渴望在战场上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

    没想到命令还没接到,便接到了上海来的电报,五卅惨案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六月二日,父亲被刺杀,生命垂危,妹妹让他尽快赶回上海。

    这封电报如晴天霹雳,将赵子梧彻底打懵了,直到区队长陈言提醒他是不是尽快向总队长请假,赶回上海,赵子梧才从失神状态中恢复过来。

    五卅惨案在广州也引起巨大反响,如今赵子梧也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同学、教官都非常同情,建议他还是回去一趟,张治中对此没有做阻扰,他知道赵子梧家的基本情况,一旦赵子梧父亲走了,这个家庭将面临灭顶之灾。

    收拾好一些必备的东西,赵子梧准备返回上海,望着一大摞战场心得,他突然有种失落感,“求剑,这些”

    吴求剑摆了摆手道:“就这么放着,我等你回来一起在研讨,这些是你的。”

    同学们都认为赵子梧回去处理好家事还会回来,却没料到从此后,很多人都没再见过他。

    ;

第11章 惊变() 
夜色已经笼罩着上海,华灯初上,歌声、笑声从一个个欢场中传出,黑暗中,也有一些身影在从事着见不得人的事,宣告一个和平日一样,又不一样的夜晚来临。

    医院病床边,赵家姐弟趴在父亲身旁早已哭得不成样子,王颂看着这一切,心中划过一丝凄凉,他没想到,今生还要经历一次这种生离死别,医生已经宣告了赵海成的命运,今晚也许将是他最后一个夜晚,赵海成将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阳。

    赵海成苍白的脸上冒出一丝红润,呼吸平稳,根本看不出他一时弥留之际,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吧,王颂暗自想到。

    也许为了印证王颂的想法,也许是还有心事未了,赵海成眼睫毛微微晃动,在王颂的注视下,他居然睁开了眼睛。

    “爸!”见父亲睁开了眼睛,赵子玉惊喜的叫道,随即转身跑出病房,呼唤着医生去了。

    没多久,医生带着护士匆匆而来,一番检查后,摇了摇头,轻声对王颂和赵子玉说道:“还是准备后事吧。”

    “哇!”赵子玉再次哭出声来。

    “子玉,子赟”病床上,赵海成发出微弱的呼声。

    “爸!”“爸!”赵子玉和赵子赟分别在两边握住了父亲的手。

    先是看了看左边的赵子赟,赵海成又扭头看向右边的赵子玉,“别哭。”

    两人眼泪如雨下,咬着呀将哭声咽下。

    “子玉,我知道我好不了啦,就是对你们放心不下。”

    “爸,你别这么说,你会好的。”赵子玉哭道。

    “傻孩子,娇儿呢,我想见见她。”

    “杨三去接她了,一会就来。”赵子玉答道。

    赵海成使劲抬起手,轻轻在赵子玉脸上滑过,眼中有着怜爱,更多的是不舍。然后他抬头望着王颂,“王先生。”

    王颂走了几步,来到床边,弯腰说道:“海成,你需要休息。”

    赵海成缓缓摇摇头,“王先生,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还有事情想交付王先生。”

    “海成,你说。”王颂用手轻轻擦了擦眼睛。

    “死我不怕,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三个,我走后,请王先生替我管教他们。”

    王颂忍不住老泪纵横,“海成,都是我带来的,要不是我的出现,要不是我留在你家,你怎么会出这些事情。”

    “王先生,千万别这么说,我很庆幸能够结识先生,不但让我觉得活得有想法,还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可爱,感受到家的温暖,有这些,足够了,他们几个我交给先生放心,希望先生继续教导他们。”

    “海成,我答应你,只要我王颂活着,就绝不放弃他们。”

    “子玉、子赟。”

    “爸。。”

    “以后好好听先生的话,知道吗?”

    “知道了,爸”赵子玉边哭边答。

    “你们两个一直跟着先生,我不担心,我担心你大哥,我怕他做出不好的事来,我是等不到你大哥回来了,子玉,告诉你大哥,先生说的话就是我的话,他要是不听,我死不瞑目。”

    “爸,你别这样说,大哥很快就回来了。”

    赵海成笑了笑,又看向王颂:“先生,我在老家阳高已经做了些准备,这事杨三清楚,要是上海待不下去,请先生带他们几个回去,能成事最好,不行就想法躲过这场灾祸,我全指望先生了。”

    王颂没回答,只是点了点头,赵海成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两手分别拉着子女,安慰着他们,和他们叙说着就要见到他们的母亲了。王颂轻轻退出了房门,将这最后时刻留给他们一家人,随后,陈娇儿到了,哭喊着爷爷就跑了进去,也不知过了多久,屋中传来赵子玉撕心裂肺的喊叫,王颂推门望去,赵海成已经静静的躺在床上,面容平静,仿佛放下了一切事情,赶赴天国。

    灵堂中,赵子梧站在父亲的画像前泣不成声,短短几个月,父亲便与他yin阳两隔,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明白。

    之后好几天,赵子梧依然还不能从父亲已经去世这个现实中走出来,他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日都不出来,王颂对此非常担心。家中巨变,赵子玉也不可能完成她的学业,和王颂商议后,她暂时接手了父亲的生意,好在赵海成用人得当,平时为人处世也多得同行认可,没人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工厂的几个厂长也没因赵海成去世而离开,打理产品销售和商贸的孙经理也尽心尽责的帮忙,加上杨三对赵家整个生意都非常熟悉,赵子玉算是没费多少心。

    赵子赟也没了上学的心思,王颂知道这么下去不是事,他当初就是没法熬过这个过程,在他的坚持下,赵子赟不得不回到学校,只是变得沉默寡言,反而变成陈娇儿时不时陪他说话,陈娇儿同样经历了丧母之痛,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人都是孤儿了,渐渐的,赵子赟感受到陈娇儿的坚强,也从yin影中走了出来。

    真正一直在yin影中的是赵子梧,他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难以化解他心中的悲痛,随后,这悲痛就化为一腔怒火,经历过军校,赵子梧已经不是普通青年,他觉得不亲手手刃仇人,就无法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精察局给此事的定性是一般性社会事件,说白了就是没有任何预谋的刑事案件,几个小混混已经收监,杀人者还在逃,精察承诺会尽快捉拿归案。赵子梧深信这事拖下去就是不了了之,他不甘心,决定自己追寻凶手的足迹。

    但当他对整个案件的前后进行分析后,他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些混混并没有抢夺任何财物,也不存在精察所说的偶然发生的诱因,从过程来看,这些人就是冲着父亲来的,目的就是要父亲的命!

    混混们不可能毫无目的的杀人,赵子梧认为他们是受人指使,在这一片混,混混们必须有后台,闸北区域属于青帮顾竹轩的势力范围,赵子梧决定从这方面入手,查找真实的原因。

    赵子梧整日都来去匆匆,王颂对此很是忧心,尤其是当赵子梧让孙经理通过黑市给他搞来自来得手枪后,王颂觉得需要和赵子梧谈谈。

    结果可想而知,不管王颂如何说,赵子梧就一句话,父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