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极崛起-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军用于远东作战的雅克9性能是不逊于蒙疆的飞鹰2的,在速度上还微微超出,航程则占据绝对优势,唯一的缺点是防护力太弱,这也是苏联够用就好,以及人命不值钱理念的展现。
苏联飞行员也正是在这种理念下熬成高手,双方这一打,算是势均力敌,两边每天都有飞机被击落,轰炸机暂时成了看客,等待双方决出制空权,不过蒙疆在一件事上占了便宜,双方各自落在本防区和对方防区的跳伞飞行员结局基本一样,但落在防区外的,就不同了,蒙疆飞行员几乎都被金斗奉的人救走,而苏联飞行员多数命丧荒野。
拼消耗,纽科提金是招架不住的,这就导致了清津地区的战斗必将早于其他任何地区,苏军需要打通这条生命线。
五月八日,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指挥的二十五集团军率先发动了图们江一线的进攻,蒙疆第十四新编机械化步兵师依托图们江边的永备工事,顽强的抵挡着二十五集团军莫洛佐夫指挥的三十九步兵军,第四十、三八四、三八六、三九三步兵师的猛烈攻击,双方大口径重炮来来回回对轰,苏军火箭弹也向联合军展示着巨大威力,一**苏军士兵吼着乌拉强渡图们江,堪比日本人的玉碎攻击。
二十五集团军拥有三十九、八十七两个步兵军,兵力占优,但渡江强攻限制了其攻击的速度,双方战机在空中厮杀,总体来说,有些旗鼓相当,不过联合军空军对进攻的苏军威胁更大,尤其是第一航空军林峰第一战术联队的天火2对地攻击机,其突然的出击让苏军的强渡难以大规模展开。
第一波强渡进抵滩头的部队遭遇了十四师的强力压制,轻重迫击炮准确的覆盖了滩头,经历过卫国战争的苏联士兵遇到了比德国人还要凶狠的军队,每一波乌拉式的冲锋,都意味着一群人躺在土地上。
董升堂手下只有一个步兵旅,三个步兵团,兵力四千五,长达十多里的防御区以一个师防守相当稀疏,董升堂采取的是以营为单位进行点面结合防守,各点之间的结合部并不刻意完善,而是以快速突击团分成多个连,以反击对各点结合部进行反击防御,让董升堂不用操心的,是他的两翼,装甲师替他解决了被迂回的难题。
漫长的防线,加上纵深保护,十四师一二线阵地兵力很稀疏,弥补兵力不足的,则是装备,十四师一个班有五支四五式突击步枪,其中两支加挂了榴弹发射器,两挺采用五点八毫米口径的四五式班用机枪,并有两人携带火箭筒,分成两个战斗小组,每个排除了三个步兵班外,还有一个火力班,一挺七点六二毫米的四五式重机枪,两门六零迫击炮,额外装备四五式冲锋枪,整个排加上通讯员,卫生员和正副排长,共有三十四人,到连一级,多一个火力支援排,装备有四门六零迫击炮,两门七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四具火箭筒,加上连部直属人员,全连人数一百三十五人。
连一级除了运输驾驶员、卫生员,几乎全为战斗兵力,没有炊事班,战时吃野战食品,平时在营一级的食堂吃饭,野外则靠营部的野战餐车提供食品。
强横的火力让十四师一个连能够挡住苏军至少一个营以上的攻击,经历过战火熏陶,加上裁军缩编和人员大整合,十四师现在都是一等一的精兵,百米射击靶下九环的几乎没有,其各项指标已经超过了楚峰最早的突击队。
第1030章 开打()
在经历第一天的战斗后,董升堂彻底放下心来,他估计自己一个连,就能和苏军一个营对攻,何况还是依托防御工事防守,而苏军几个师长也对对方的强悍感到吃惊,任凭炮火怎么轰击,看似对方没多少人的一线阵地都轻易的挡住了己方的决死冲锋,伤亡直线上升,从结合部突入的试探也被对方快速机动部队反击围歼,比正面攻击伤亡还要惨重。
第一天带给苏军麻烦的还有东北军区集中在清津的二百多门重炮,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重炮已经不再是早期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把江对岸的苏军集结地炸了个遍,加上晚上解放者的肆意轰炸,让苏军既无法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又无法在江边集结,发动持续进攻。两天下来,契斯季亚科夫没能突破图们江,四个师拿对方一个师毫无办法,他大发雷霆,莫洛佐夫和手下几个师长和参谋都低头不语,谁都知道,这种进攻伤亡极大,而且无法发挥诸兵种合成的二十五集团军最大威力,坦克旅就成了摆设。
要想限制对方的火炮和天火2见缝插针的空中攻击,空军是唯一选择,尤其是天火2,契斯季亚科夫想不明白,为何对方的对地攻击机总能恰到好处的在空军攻击间隙之间出现,天火2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地面进攻大打折扣,而且直接宣告后续强渡的无疾而终。
接下来几天,为确保地面进攻的连续性,在契斯季亚科夫的要求下,空军第十集团军司令日加列夫上将加大了战机支援,采取多批次出动,只是出动的第八十二轰炸机师、第一八八、二五三混成航空师战机数量不如北方联合军多,这样一来,反而在局部空战中遭遇联合军强势空军压制,还被对方击败其空军后,趁势强行轰炸了二一四、二二一炮兵旅阵地,损失了一百多门火炮,不得已,契斯季亚科夫上报方面军司令部,希望方面军远东空军能够彻底摧毁敌方空军。
二十五集团军在图们江一线未能取得突破,三十五集团军强攻汉城的作战也差强人意,扎赫瓦塔耶夫中将面临的是防御滴水不漏的冯钦哉四个师,武士敏第二十一师驻守北汉山一线,刘奉滨第二十二师和柳彦彪第二十三师沿着汉江防御,黄守汉第二十四师驻守仁川到汉城一线,形成了一个从仁川延伸到汉城的拳头。
这个四个师兵员裁撤之后,因驻守汉城,还未完成机械化的整编,其坦克装甲车装备并未配备,人员并不满编,四个师总共只有不到三万五千人,在整个战局中处于最危险的境地。
不过冯钦哉手上有六个炮兵团,这原本是卖给李青山光复军的装备,运抵汉城,在训练朝鲜人期间,朝鲜危机爆发,也就滞留在此。六个炮兵团中,有两个一零五自行火炮团,是赵子赟淘汰装备卖给朝鲜人的,其余四个,则是牵引式七五火炮团,也属于库存翻新的东西,但不管怎样,除了师属炮兵,冯钦哉手上有不弱的炮兵。
虽然处于最危险的境地,但冯钦哉却信心十足,给予他信心的,除了空军遏制了苏联重炮的威胁外,还有两点。
第一是汉城朝鲜人的全力支持,汉城地区是金斗奉花费力气最大的地方,他的人手也以汉城为大本营,向南开展工作,苏联突然翻脸,一度造成汉城人心惶惶,也是金斗奉的人出面安抚,眼见冯钦哉大军未撤离,人心渐渐安定。
在金斗奉的指示下,汉城人民党的人员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其主要核心就是,不能让苏联人攻占汉城,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苏军入朝后的一些举动,让这种宣传相当有市场,很多汉城朝鲜人都把冯钦哉当做唯一的依靠,不管怎样,这里的中国人是战争期间最能给他们安全感的军队。
有民众支持,带来的助力是巨大的,汉城层层布置的防御工事,百分之七十都是民众完成修建的,除此之外,这些朝鲜人还替冯钦哉完成了他最需要的事情,监视苏军和胡宗南大军,随时提供其动向信息,这就能让冯钦哉能够组建机动部队,不必全部顶在一线,一些防守上的漏洞也就消失了。
第二点是汉城地区的苏军日子并不好过,三十五集团军下有机械化第十军,第六十六、二六四、三六三、三三五、二五五步兵师,共有九万多人,但能投入到汉城攻击的人数不到五万,不是扎赫瓦塔耶夫不想全力进攻,尽早解决汉城问题,而是他腾不出手。
二战结束后,汉城一带是金斗奉人马的天下,金泽民、武亭的人马正准备改编为光复军第九、第十师,李青山原本是打算将这两个师整编后派往北面盖马高原驻守,有种让其远离核心城市的意味,金斗奉并未反对这种安排,他觉得,盖马高原距离清津地区非常近,靠近蒙疆控制区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够确保两师的安全。
苏军突然动手,让金泽民、武亭都陷在汉城地区,当时的情况是,这两个师和汉城之间隔着苏军三十五集团军步兵第六十六师,冲破阻挡,进入汉城难度不算太大,不过二人担心冯钦哉撤离,那么他们将被围困在汉城,而且金九、金斗奉都没有消息,生死未仆,因此,二人最终选择还是进入山区,等待局势明朗。
金九重新竖起大旗,冯钦哉没有退出汉城,给金泽民、武亭带来曙光,尤其是蒙疆军队不放弃清津,不承认李东宁的消息让二人兴奋,光复军不是苏军的对手,但蒙疆军队就不一样了!
经过消息打探和分析,金泽民认为,胡宗南虽然有近十万大军,但其给汉城的威胁是有限的,汉江成为汉城南面防御的天然屏障,而且有李青山在南部牵制,胡宗南难有作为,相比之下,北面的苏联三十五集团军才是威胁。
汉城不能丢失,否则蒙疆有可能妥协,撤出朝鲜,这是武亭的判断,政治上、军事上,那一方面都要求他们必须帮冯钦哉,两个师有着和日本人游击作战的经验,地形人头熟,当然要玩骚扰战。
二人手下有近三万人,这频繁出击,让扎赫瓦塔耶夫相当头痛,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以瓦西列夫中将机械化第十军为主,巩固控制区,这就极大的削弱了他攻击汉城的力量。为此,他很恼火汉城南部的胡宗南不强力攻击汉城。
双方开战,朝鲜战区秘密成立,胡宗南就想开打了,四个军对四个师,还会拿不下汉城?不过丁德隆几人建议再看看,三十四集团军最大的问题是弹药就那么多,和苏联人的又不通用,除非日本的美国人给他们运送,或者等英国人消灭了蒙疆海军,控制了渤海。
扎赫瓦塔耶夫因空军不占上风,以及金泽民、武亭的骚扰无法全力攻击汉城的情况胡宗南等人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苏联三十五集团军仅有两个师在进攻汉城,力度一般,丁德隆的意思是要打,也得苏军大举进攻再说,否则打下汉城,没了弹药,也就成立苏联人的鱼肉。
胡宗南是咬牙忍了忍,忍得眼睛都酸了,英国人迟迟不来,苏联人迟迟不强攻汉城。汉城地区,意外没有爆发大规模决战的情况。
在了解了朝鲜战况后,朱老总既感到振奋,又有不少担心,他问道:“苏军无法攻破图们江防线,就有可能打其他主意,老弟现在的主力都在清津地区,吉林和苏联接壤一线防务非常空虚,要防止苏军从这一线攻入。”
赵子赟将前期判断的一些情况告知朱老总,“玉阶兄,东北的危险我也清楚,现在只能判断苏联目前只想在朝鲜打一场局部战争,我也不能不在清津集结兵力,目前整个吉林防务,都是由武装警察吉林支队来完成,征召士兵还需要一段时间,好在双方联合后,国内局势大为改观,我们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确保吉林。”
朱老总点点头,从他掌握的黑省诡异情况和得到的消息看,莫斯科有扶持东北局那些人,替代延安,这说明斯大林依然想采取朝鲜和蒙北的做法,扶持一个傀儡,来和南京讨价还价,以确保他无法吞并中国东北时,能控制这一地区,当前莫斯科不能给黑省义勇军过大的压力,现在黑省很多党员也许能够接受苏联在朝鲜动武,甚至在蒙北攻击,但当苏军从黑省攻击吉林时,这是否会被接受,就非常不好判断了。因此,他断定,在东北局的那些人没有掌控整个义勇军前,莫斯科不敢冒这个险。
“老弟战略眼光果然不同凡响。”朱老总心里燃起一丝希望,义勇军会怎样抉择?
第1031章 北方联合政府()
周公在南京发出的呼吁和声音彻底让老蒋撕下脸,既然不听话,那就消灭!他所作出的回应是宣布**为匪患,没有资格提出任何条件,他要求**无条件投降,否则,将毫不留情剿灭!
和平大门彻底关闭,周公愤然离开南京,老蒋倒是很想扣住他,不过仔细想想,还是算了,任由**人员全部撤离梅园。
西安、晋南、石门、徐州,南京大军源源不断进入,老蒋着急进展,可也没办法,撕破脸之前,无法太明目张胆的准备,陈诚估计,全面进攻怎么也得十五天之后,让老蒋失望的另外一件事是,英国特混舰队到了上海外海,就有些拖延不前了,理由是物资跟不上,谁让你南京没有充足油料和英国弹药呢?
英国人有些虎头蛇尾,当然不是不想打,而是苏联突然在朝鲜动手引发了巨大的争论,首先这美国的态度就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了,从东京南下的第七舰队磨磨蹭蹭,仿佛是故意的。
利益之争必然包含政治因素,麦克阿瑟就在东京大骂老蒋勾结苏联人,他想收拾赵子赟不假,但并不代表他不考虑美国利益,苏联吞并朝鲜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
马歇尔现在的主张是,让蒙疆和苏联先火并,美国再出面调停和收拾残局,不管怎样,遏制苏联控制朝鲜已经上升到第一位,而且国内对于延安突然在最后时刻和张垣联合,彻底和莫斯科决裂,让不少美国政客欣喜若狂,**阵营出现的这一丝裂痕,有可能演变成崩塌式的瓦解,遏制苏联也有了新的声音,以其让南京和莫斯科合作,不如美国重新考虑和张垣合作。
政治的变化产生了原则性的矛盾冲突,一度支持大英帝国宣战,协助南京控制中国的人遭到质疑,看不清形式,杜鲁门也只能向英国施压,不要过早介入。
不过斯大林的决心是坚定的,拿下朝鲜,消灭蒙疆,获取最大利益,至于延安的决裂,好办,宣布延安是伪马列主义,完全违背了**的思想,解散**,手段多了去了。
南京关闭了最后的大门,磨刀霍霍,延安和张垣也不甘示弱,五月十三日,毛公和孙夫人在张恒联合发布公告,双方组建北方联合政府,北方各省及云南总动员,消灭一切来犯之敌,北方联合政府将推翻南京反动政权,并向英国宣战!
在一九四六年春夏之交,中国爆发全面内战,世界各国震惊,三方和平协议签署还还不到半年,一切和平的希望就荡然无存,连缓和、调解的余地都没有,而中国北方联合政府向英国宣战的消息,更是让西方很多政客认为,西方,即将失去中国。
南方各省巨震,张垣、延安成立联合政府,意味着江山要色变,这个联合政府恐怕是民国以来最强的联合政府,而且已经有跟随者!联合政府公告非常明确的把云南列入,任命卢汉为云南省省长,兼云南兵团司令。
而卢汉也立刻通电接受职务,并按照蒙疆军队的编制序列,将六十军、九十三军番号取消,改为联合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和五十师,在云南各地大肆清缴南京的机构。
让卢汉想不到的是,他受到云南民众的鼎力支持,各界盛赞他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捐款支持的民众络绎不绝,大批青年要求参军,保卫云南!在街头巷尾,那些激扬的演讲仿佛早已认定北方联合政府必将胜利,云南光明之路已经在眼前。
卢汉很感谢龙绳武,外甥让他做出一个至少是顺应民心的决定,在他记忆当中,云南人还从未有过这么团结。
周公安全回到张垣,让这里人都松了一口气,赵子赟心里还是佩服老蒋这个敌人,至少在这方面,他体现了大将风度。
不过周公回到张垣就提出了一个难题,在得知黑省局势更加诡异,东北局失控之后,提出亲自前往黑龙江,去传达和强调中央的指示,并说服义勇军的将领。赵子赟对此是坚决反对的,黑省情况错综复杂,**东北局明显有脱离延安中央的迹象,苏军在哈尔滨依然有大量人员驻守,要是周公出事,将极大影响双方合作的稳定。
朱老总建议直接向义勇军各军、各师传达指示,相信义勇军中,更多人会听从中央命令。其实周公没有明说,他觉得义勇军和东北局内部非常不统一,尤其是义勇军,否则无法解释作为义勇军最高指挥员的周保中会没有出现在后续的电文名单中,真正出问题的恐怕只是东北局,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支持亲苏派前往东北局,这些人出于政治上的目的,会做出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这个建议得到赵子赟认可,周公还是不甘心,本想着下来和毛公商议,找孙夫人和赵子赟再协商,如果能够说服义勇军,那东北局势会大为改观,可北方的情况变化得非常快,让周公只能放弃前往哈尔滨的想法。
联合军组建,意味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