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极崛起-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赟也不在意:“老师,我就一条,逼急了我就赖账,和日本人讲道理不是有病吗?”

    看他铁了心要这么做,王颂是相当的无奈,他心里还是希望弟子成为一代英雄人物,名流千古。

    “赵家已经有人成神了,我就做些别人不齿的事吧!”仿佛听到老师的心声,赵子赟不经意的说了一句。

    不在乎外界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评价可是要付出代价的,赵子赟当然知道,只是有些人做文章的本领超乎他的想象,几乎让他一度要挑头打内战!

    外部的事情可以放放,内部就不能大意,核心领导层的几位左右都是难,打同盟军从察哈尔的角度说没问题,但道义上是欠缺的,最关键的是几人没想到同盟军居然如此快的崩溃!

    陈淑珍感觉舆论对赵子赟相当不利,她必须做些引导,至少在察哈尔必须这样,为此,她找来察哈尔日报主编,第一次要求他必须发表一些东西,这让主编李再兴非常不满,政府干预舆论的事是不能开这个头的。

    “陈秘书长,你想让我报道什么?”他冷冷问道,前段时间在报纸上刊登宣战文章,已经让他很不满。

    陈淑珍毫不在意,文人总是有些脾气的,她可以理解。

    “李主编,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我想,你应该同意察哈尔一旦乱起来,对所有人都没好处吧?”

    李再兴不做声,这点他同意,而且从他的经验来看,赵子赟很多事也是被夸大的,从心底讲,他更喜欢有血有肉的赵子赟,而不是像省外那些带着面具的政客。

    “我们察哈尔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打着借口粉饰自己的行为,我想请李主编客观评价一些事,比如赵主席在上海遇刺,比如同盟军不宣而战占领龙关这些。”

    客观评价?这个李再兴能够接受,只要陈淑珍不要求他捂着心瞎说就行,从省府出来,他一路都在想这切入点在哪?

    路过察哈尔特别安全局门口,李再兴看着门口站立的黑衣人,脑海中浮起上海报纸上的照片,赵子赟怀抱方小文的那一幕,他为什么愿意替赵子赟挡子弹?李再兴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有人能够替他死,这是什么内在的精神动力?

    经过申请,李再兴如愿以偿拿到了省府文书,可以正式采访特别安全局,董虎在听完他的来意后,静静坐了好一会,“这事我说不清楚,我建议李主编问问他们这些保卫人员。”

    经过大量访谈,保卫人员零零星星的话语中表达出一个意思,那天不管换做任何人,都会如同方小文一般挡在赵子赟面前。

    是钱?是命令?是报恩?李再兴没有得到这方面的答案,在分析各种谈话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是信念,为家、为所爱的人的信念。这种说法在军中也听闻过,民众也有不少赞同的,李再兴以前有些自作主张的认为不过是口号和宣传,他们这些文人也没有深究,这一次他听到保卫人员口中的为家,还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家,等发现多数保卫人员根本就没成家,纳闷之余,问了才知道他们说的家是察哈尔千千万万个家!

    为别人的家?不可思议,李再兴不相信,可再问,保卫人员说的他震撼了,“既然为家、为所爱的人,总有人要做出牺牲,军长做到了,我们还做不到?”

    李再兴知道他们口中的军长指的是赵子梧,这没有可反驳的,赵子梧战死之时,年仅三十五岁,没成亲没后代,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一个存在。

    “如果赵主席有事,察哈尔将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存在,而且。。,主席都还没成亲。”再次理解这句话,李再兴明白了,保卫人员敢去挡子弹,就是因为他们想的不复杂,赵子梧战死后,赵子赟是察哈尔唯一的希望,为了替千万个家保住这个希望,也为了赵家能有后代延续,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献出生命!这是他们最崇高的使命。

    “赵主席从未让我们失望过,不管他现在做什么,我们都相信他!何况外人逼到头上,不反抗么?”当问到保卫人员对赵子赟和日本人有来往,逼得抗日同盟军瓦解,他们几乎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当所有这些年来赵家兄弟所作所为摆在面前,李再兴仿佛读懂了赵子赟这个人,他不在乎名望,但只要有人逼他,他一定会反抗!对错先不说,李再兴是很欣赏这种骨气的。

    在精心组织得力人手撰写文章,多次修改后,察哈尔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牺牲背后的故事的文章,文章先重现了方小文的最后时刻,然后用对答的方式写了报社主编和察哈尔保卫人员的对话,进行了些艺术加工,但总的意思没变,文章多角度阐述了普通保卫人员的想法,真实可靠,让人产生共鸣,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了赵子赟,察哈尔还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应该不遗余力的支持他?

    这个问题报纸没有回答,留给民众去想,李再兴认为也许会造成很多人的争论,但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几乎报社在街头随机采访的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赵子赟是察哈尔能够存在的最大保障!他们不相信外来的人能够做得比他更好。

    随即,察哈尔女子骑警队送来了声明,以队长萨仁为首,女子骑警队全体效忠赵子赟,不管他是不是卖国贼!这可能是女子特有的性格,只要认准了,绝不回头。

    第一支官方人马表态,三十一军坐不住了,他们可是嫡系,各师都有不少呼声,阳高二十师率先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二十师全体将士遵从军长赵子赟的一切命令,任何时候绝不违背。这个声明让宣化二十二师王贵大惑不解,他的印象中,张煜最有想法,这种无条件遵循军长任何命令的声明他应该是不会轻易说的,难道军长下令投靠日本人,张煜也服从?

    “我给张师长打个电话。”吴增隆也觉得奇怪,起身来到电话前,要通了二十师师部。

    没多久,吴增隆放下电话。

    “他怎么说?”王贵急问。

    “张师长说,只要想起多伦整兵和云门山脚军长说的话,他就没有理由不跟随军长。这云门山说的我知道,多伦军长说了什么?”

    王贵将当年赵子赟所说大致说了,吴增隆沉默良久:“军长的想法和心思我猜不透,但我觉得张师长是对的,作为军人,我们必须是军长坚实的后盾,政事上的事情不要过多去想,也想不明白,军长现在做的也许很让人猜疑,但我相信有一天,他会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那我们的声明。。”

    “照发。”

    在战乱年代,军队是最大的基石,三十一军上下都发了相同的声明后,整个察哈尔大定,直到后来爆发更大的事件,都将波涛汹涌中上下颠簸的察哈尔这条大船稳稳的行驶在它的前进方向上。

    内部的稳固不代表外部没事,幸好三十一军稳定了,才将随后到来的宋哲元、商震联手发难应付下来。

第233章 各有各的想法() 
起因还是铁路,宋哲元改编同盟军后,被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命为河北省省主席,他算是比历史早得多进入华北,断了平绥铁路他倒是不太敢,但他也知道由于察哈尔的崛起,平绥铁路已经成为北方相当繁忙的一条铁路,货流比以前不知大了多少倍!多年征战,宋哲元对钱的**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这倒不是他贪,而是从西北军多年的征途中总结出来的,没钱就没有强大的军队,他不认为西北军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内部问题,而是钱的问题,发展农业、商业他没本,也没那个时间耗,目光一转,他就盯上平绥铁路了。

    在他河北境内,平绥铁路有几个大站,一番周折,他搞定了平绥路局,有了盟友,随后,他又和平津警备司令商震挂上钩,一同从平绥铁路上抹油。

    抹油要有理由,这理由还真有些啼笑皆非,估计也是有高手从中谋划,拿赵子赟做文章,既然这厮和日本人勾勾搭搭,凭什么赚咱们中国人的钱?于是乎,平绥铁路河北及平津段,统一对察哈尔的货物加征一成的捐,称为卖国捐,这是即打脸又搜刮啊,赵子赟得知后,当真呆了半响。

    对此,察哈尔省府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并上报南京省府,三方文书打来打去,每个结果,倒是把民众的兴趣逗了起来,平津各大报都报道了此事,不少地方激进报纸连连夸赞着卖国捐起得好!

    **北平市委对此事有些左右为难,中央要求他们揭露赵子赟的丑恶嘴脸,北方局也激进的认为,要在察哈尔掀起一场风暴,不排除武力夺取察哈尔的可能,要求北平市委给予配合。

    可北平方面也同样收到满洲省委的秘密电文,鉴于一直有神秘人物从察哈尔持续支援东北的抗日联军,建议北平市委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不要给赵子赟施加过大压力,北平方面的负责人也知道满洲省委这电文是私下发的,估计北方局和中央都不太清楚,这可能和赵子赟入沈阳时双方的一些合作带来的一些倾向性意见。

    其实在北方局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指出,赵子赟和日本人确实有往来,但不管怎么看这些往来都和卖国没有太大关系,相比于他入沈阳、战多伦来说,他比那些口中叫嚷着国家大义的人强多了,再者,赵子赟一直表现得很奇怪,宁可错杀一千的话他也说过,别人不知道,北方局几个负责人是清楚的,赵子赟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旗号清除异己,虽然有些事情还未查清,不过张家口市委暴露的**员却被他秘密礼送出境,只要不太明显,赵子赟几乎都不限制这边的人在察哈尔活动,购买物资也非常容易。

    但这些声音在这个非左即右的年代根本没有影响力,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同盟军中待过的人,更是对他仇恨不已,叫嚷着要发动武装暴动,这个时期正是苏联回来那些人掌握大权的时候,就算有见识的人也无法阻挡。

    平津的学生率先被动员起来,再次开始游行示威,发放传单,总结下来就是卖国捐征收得好!并号召民众抵制察哈尔的商品,那阵势,和年前的抵制日货有的一拼。

    察哈尔省也是乱了起来,大多数人对河北、平津两地的做法极为愤慨,这叫什么事!南京和日本人也签署了塘沽协定,怎么不敢封锁了南京城?也有不少人责怪赵子赟,好好的抗日英雄,为何要和日本人裹搅在一起呢?现在授人以柄,能怪谁?这里面尤其以外地学生为主流,北方大学有人退学,也有人组织起来上街游行,三十一军也有一些动荡,只是很短暂,赵子赟也知道自己的三十一军中应该有秘密党员,他确实担心了一阵子,可奇怪的是并没有武装暴动的事。

    董虎是掌握一些情况的,他认为三十一军的秘密党员应该是收到他们上级的一些命令,在他掌握的可疑名单中,一部分人倒是有所举动,但效果不大,士兵普遍在三十一军有归属感,除非事情确实不可收拾,否则他们是不愿意冒险。另一部分人却表现出很镇定的举动,董虎观察了很久,认为他们是抗令了。

    这张怀疑名单赵子赟是掌握的,他第一次看到时也是大吃一惊,这其中不但有二十师副师长傅显明,还有在多伦就跟随他,如今已经是五十旅旅长的刘刚!

    董虎曾经提出是不是清理,赵子赟想了很久,还是放弃了,嘱咐董虎,对方不动,他也不动,董虎也不傻,算是彻底明白赵子赟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至于老大到底怎么打算的,他也不想多问。

    傅显明和刘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依然按部就班的训练、制定计划,反而弄得赵子赟有种和他们去谈谈的冲动。

    确如董虎所掌握的,傅、刘二人还真是**秘密党员,二人算是潜伏在三十一军很长时间了,还在赵子梧未出阳高时就加入到这支军队,他们当初的任务是争取这支很特别的军队,后来鉴于赵子梧出乎意料的战功,二人又有着学习的任务,只是很多人都没想到,不论是赵子梧还是赵子赟,煞费苦心打造的这支军队有着特殊的魅力,反而对二人产生了潜与默化的影响,二人都是高级将领,虽不像陈振林等人知道更多的核心秘密,但也比一般人知道的要多,自多伦一战后,二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赵子赟会投靠日本人,加上上次方振武和旅一级以上将领说得模棱两可的话以及他们下来的商议的结论,他们实在搞不清赵子赟的真实意图,不过二人都有种想法,一两个人跟着赵子赟搞阴谋有可能,一群人就不太可能了,而且这里面还有非阳高嫡系的方振武!

    各种迹象表明,赵子赟是在做准备,以他们和赵子赟的接触,他们认为赵子赟的目标不会是他们这边,至于是谁,现在还搞不清楚,当年他们就不相信赵子梧会窝在阳高,现在同样不会相信赵子赟会只盯着察哈尔!

    上级的命令让二人左右为难,思考再三,二人决定冒险,暂时不动,此事三十一军要是乱起来,对任何一方都没好处,唯一的后果就是造成察省的真空,那样日本人也好,德王也罢,恐怕真要染指察哈尔了。

    同样忧心的还有察哈尔银行董事长巩天民,他当初来察省,确实有利用技术手段,为北方局提供经费的打算,但他真的介入后,却非常震惊,外人可能要看实际的事情,而他不同,就算不掌管财政厅,他也能够从钱的流向看出一些端倪,察元发行后,他更容易从中发行货币流动的一些蛛丝马迹。他就发现察省口外的资金流动远比口内大,口外各县的资金流动只表明了一件事,赵子赟在极力稳住蒙区,而从全省的资金流动来看,赵子赟像是在不遗余力发展农业、工商业,但这种资金使用有没有使全力,仿佛在顾忌什么。

    巩天民一直以为赵子赟是要打造一个察哈尔小王国,但军队上的资金流动却是让他大惑不解的,多伦方向采购防御用物资他可以理解,那是防范日军再次进攻,可赵子赟不是和日本人勾搭吗?为何这种情况下他还是秘密加大了多伦防御工事的投入呢?

    相反,一直以来认为山西是头号敌人的三十一军在阳高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投入,等到赵子赟明面上防二十九军,开始修建鸡鸣山防线后,巩天民算是看出一些端倪,他装作好奇,在公共场合与三十一军一些参谋们谈论察哈尔的防务后,一番分析,巩天民得出一个令他震惊的结论,赵子赟的两条防线唯一需要防止的进攻对象就是日本人!

    这个结论一出,他豁然开朗,难怪总有一个神秘的力量在采购物资,而这物资从资金流向上看就只有出没有进,物资也神秘消失,多伦方向的资金流也有些异常,以前一直想不通,现在明白了,满洲省委方面一直有传闻说接受了不明来历的物资支援,这传闻一直也无法证实,连日本人都没搞清楚,现在巩天民算是明白了,支援东北的就是赵子赟!

    看清一点,几乎就看清全局!巩天民唯一郁闷的是他不能和任何人说这事,包括北方局,他能够理解赵子赟不惜代价保住这个秘密的心理,为此,赵子赟都牺牲了个人,和日本人来往,以化解日本人对他的疑心,当然,这是巩天民自己分析的,虽不太完全,但也不远了。

    赵子赟确实也想不到巩天民居然能够通过钱的流动发现他的秘密,当真是天下没有绝对的秘密啊。

    察哈尔动荡,受益的会是谁,巩天民当然清楚,他不知道三十一军有谁是自己的同志,但肯定有,为此他忧心也很正常了,相反赵子赟却误解了他的心事,以为他对宋子安硬是霸占了察哈尔银行在龙烟铁矿的股份而耿耿于怀,几次约见他,说这个损失由他自己承担。

第234章 恐吓也是一种手段(一)() 
在经历了上海风波以及同盟军的事件后,察哈尔省失去了以往的光环,不过三四年年初的总结会上,几个主要领导者还是看到了察哈尔强劲的上升势头。

    粮食产量不出意料,首次突破一千万担,折合六千多万元,光这一项上的税收加各县政府手里经营的土地,察哈尔全省财政就能收进一千二百多万元,如果算上畜牧业上的收入,已经达到一千七百万了,光听数字就能吓死一票人。

    商业算是喜忧参半,上海交易会以前,依靠张家**易会,前八个月察哈尔商业税收就突破了九百万,很多人幻想着上海交易会难说还要增加个**百万,商业恐怕要超过农业了,不曾想形式急转直下,一场风波后,察哈尔后四个月商业税收仅达到一百多万,赵子赟为应对河北和平津两地弄出来的卖国捐,不得不临时调整了察哈尔的工商业税收,以减少商家的损失,这便造成察哈尔全省最终工商业上的岁入勉强过了一千万。

    两个陈淑珍给予大厚望的财政来源没能达到三千万以上,让她非常郁闷,相反,以三十一军为主进行的烟土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