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极崛起-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萨本铁笑着应了下来,马君武提醒道:“子高,你知道规定,虽然还没有宣布,不过你要提前进来,我也就破个例,但这个月的房租可不能免。”

    “知道!”张子高白了他一眼,“我虽说不管事,可这察哈尔的规定可是记得牢牢的!”

    说话间,几名司机走了出来,朝马君武行礼道:“马先生,都弄好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等下,拿了车费再走。”马君武急忙往怀里掏。

    司机并没有停留,一边走一边道:“马先生,不用了,主席已经给过了。”

    两人对话让萨本铁惊讶,他扯了扯张子高,低声问道:“怎么回事?”

    此时张子高已经明白,他笑了笑道:“我还说北方大学什么时候有这些车,原来是省府派来的,必得,你不知道,这察省的有些规矩怪得很,比如这车,只要不是公事,就得付钱。。”

    “马老德高望重,他的钱也收?”黄子卿不满了。

    “那当然了,就是赵主席赵军长一样得交!碧帆,不瞒你说,才来的时候我也有些不习惯,不过时间一长,却觉得这样才对。我提醒你们两个,在这里可是有好多规矩的,千万别大意,不然出丑就不好了。”

    萨本铁、黄子卿的到来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马君武见挖人很顺利,直接以北方大学的名义向北平研究院的几位知名学者发出邀请,共建察哈尔化学工业,附在这信后的,便是察哈尔日报对萨本铁、黄子卿的访谈,二人对北方大学的化学院可谓溢美之词,称之为国内最好的学院,可媲美欧美。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必须有非常完备的研究设备,还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国内各地的化学系和研究所无不受这两条限制,不过,关有这个还是不行的,真正让学者们为之心动的是赵子玉从美国发来的无价之宝,数以十万计的各种期刊、书籍,这是赵子玉初到美国后就开始陆续进行的工作,前些年为了赚钱,她关注的不是很多,只是闲下来弄一弄,自经济危机后,机会来了,美国不少研究机构也倒闭,加上美国很多企业也有部分期刊,除了娱乐类的,赵子玉可谓放开来收。安良堂在这方面给了大力支持,很多都是直接从垃圾里淘出来,对于安良堂怎么做,赵子玉不关心,她只是付钱,一本期刊半美元。

    随着部分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不出售书籍来维持生计,赵子玉手里的期刊和书籍成几何级数增长,她从欧洲回到美国后,直接就将这一大批期刊运送回国,抵达天津入关时,还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未有人从国外弄这么多旧书籍来,很多人认为,纯粹是傻子干得事情。

    北方大学图书馆可谓一夜之间填满了三分之一,这种事情只有科学界的人才真正明白其中的价值,马君武心尖都在颤,他无法理解赵家人的这种独到眼光,光从这一点,他认为直呼赵子赟为当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一点不为过!

    在这其中,化学类的期刊有何价值,张子高、萨本铁、黄子卿等人太清楚了,尤其是包含一九零七年创刊时第一期完整的美国化学文摘,让三人泪流满面,这个可是化学界的无上瑰宝,如果有可能,三人都愿意拿生命去交换。

    一个化学院、一堆实验室,已经让北平研究院化学所的人心动,当马君武的邀请信里出现全套美国化学文摘几个字时,连所长刘为涛都彻夜难眠,药物所所长赵承嘏当天就买了车票前往张家口,他也是最看中国外期刊的人,费尽心机多年,没想到,在他眼中,国内化学期刊最完整的药物所居然一夜之间被别人抛得远远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响,知音,他找到知音了。

    下了火车,赵承嘏面对张子高的欢迎一言不发,直奔北方大学图书馆,进去后就不理任何人,一直在书架前盘桓,低头翻书,从早到晚,就这么泡在里面,张子高见状无奈,只得请示马君武后,让人给他送吃的喝的,任由他折腾。

    这一夜,图书馆灯光彻夜未熄,赵承嘏创造了一个北方大学的纪录,整个图书馆为他一人而开。

    天亮十分,拖着疲惫的身躯,赵承嘏请人带他去找张子高,见面后十分干脆的说道:“我来北方大学,还请子高兄给予安排。”

    “承嘏兄,不看看其他的再做决定?北方大学图书馆可是对外开放的。”张子高吃不准他是不是一是兴起。

    “期刊都能做到这个程度,其他不用看了。”赵承嘏淡淡道:“还有一事请子高兄帮忙。”

    北平研究院可是国立,精英云集,连所长都动了来察哈尔的心思,张子高喜出望外,急忙道:“承嘏兄请说。”

    “我是不回北平了,其余事还请子高兄帮忙处理一下。”说罢,赵承嘏便转身出门,张子高知道他肯定是回图书馆,不由得苦笑一声,不用这么急吧?

    居然这一去就不再折返,别说刘为涛不解,赵承嘏的家人也是急的直哭,找刘为涛诉说着是不是察哈尔扣留了赵承嘏,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没有的,刘为涛只得好言相劝,请他们稍安勿躁。

    没两天,北方大学的人来到北平,说是受赵承嘏的委托,一来是递交辞呈,二来是接家人。刘为涛大惊失色,细细一问,来人也说不清赵承嘏是如何想的,只是告诉刘为涛和赵承嘏的家人,赵先生一直待在图书馆,基本没出来过!

    一句话让赵承嘏的家人再次慌乱起来,而刘为涛却猫抓心痒,到底察哈尔有多少期刊资料,逗得赵承嘏连家都不回了?

    出于朋友交情,也好奇,刘为涛亲自送赵承嘏的家人前往察哈尔,这下好了,刘为涛也没回北平!没多久,北平研究院化学所几乎全体人员都陆续辞职前往北方大学。

    一时间化学界哗然,从未见过挖人挖得如此彻底的,察哈尔瞬间成为国内化学第一强省,赵子赟为此乐得合不拢嘴,在与马君武的交谈中提出以后就这么挖!

    短时间可能看不出效果,但马君武知道,这样下去,北方大学将远超国内其他大学,如此良好局面,他心里却不安起来,说实话,他心里害怕,害怕这一切如同昙花一般。

第208章 察哈尔元() 
化学家的聚集为察哈尔带来的第一份红利便是解决了已经摆在案头上,即将发行的察哈尔元的印刷问题,赵子玉已经从美国运来最好的印刷机器,但纸张和印刷油墨一直困扰察哈尔,按照巩天亮的意思,可以从国外购入原料,赵子赟却是不同意,他希望能够自己解决,未来世界大战,他不希望因为原料的问题,造成察哈尔元的无疾而终,再说老师一再强调,千万要防着小日本印刷**。

    其实要避免这些问题,不过就是特殊原料特殊配方罢了,张子高等人不到两月就攻克这些问题,在常用的原料里面添加察哈尔有的一些材料,经过一年前开始的准备,察哈尔元问世!

    在综合考虑之后,察元印刷最终放在了三十一军军部,完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面积不算太大,连上库房不过一千多平方米,没窗户,只有两到厚重的全钢大门,一两个人是无法打开的。

    赵子赟如此小心是有原因的,察元发行后,一年印制不了几次,这玩意要是被人钻了空子,那可比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还要麻烦,完全能够兵不血刃置他于死地。

    除了设施让人头晕,管理也异常苛刻,察元印刷铅板单独保管在察哈尔银行的地下银库中,巩天民每天要临时安排不同的人去查验,并登记在案,需要印制察元时,由楚峰派遣宪兵进行押运,到了军部,印刷车间大门需要在银行、财政厅和军部指定的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也只有这些人同时在场,才能领取到原料。

    印刷的工人并不固定,每次都有察哈尔工业集团临时安排,唯一有些不人道的地方是这些工人进入车间必须**身体,好在每次工钱给得高,工人也知道这是钞票,开不得玩笑,也就默认了。

    印刷好的察元在裁切前还要经过查验,确认印刷没有纰漏,并且和原料消耗相符,工人才能进行裁切,经过三次清点,无误后方可用铁箱封装,再由宪兵押运回察哈尔银行,通过再次清点,入库封存。

    整个过程可以说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众人都不怕麻烦,避免任何意外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王卓然对印刷机如此闲置感到有些可惜,好在赵子赟担心机器出问题,无法修理,准许他对其中一台进行研究,在经历几十天的辛勤拆解和绘制,王卓然带领一个小组基本掌握了这几台先进印刷机的内部构造,算是小有回报。

    望着案头上的崭新察元,赵子赟和王颂都觉得纸张上散发出的油墨香气异常诱人,这也是王颂来到这个时代见到的最精致的印刷品。这套纸币共九张,银元券面值分别为十元、五元、两元、一元,辅币券为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一分。

    银元券采用玫瑰红、蓝色、绿色和茶色,图案为长城、草原、大境门和汇崇寺,辅币券也采用了五色区分,图案为麦田、羊群、机器、山林、河流,印刷非常精美。

    “子赟,察元能印刷到这个程度,我没想到。”

    “老师,印刷再好,也要有用处才行,我现在担心民众不肯接受。”赵子赟还是很清楚后续工作才是关键。

    “其实我不太担心察省,反而你要多注意周边几个省,尤其是南京方面的反应。”王颂说道。

    赵子赟闻言反而笑了起来:“老师,就这事我觉得巩经理有句话说得很好。”

    “哦?他说什么了?”

    “他说当今中国,真正能懂经济,懂得货币,并能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之人没几个,尤其是国府、各省,那些权贵之人只知道印钞票赚钱,所以他提醒我,察元在察省最关键,一定不能出错。”

    王颂愕然,想了良久,也笑了,巩天民的话有道理,现在是乱世,国家也不像个国家的样子,和平时期的一些想法并不适用。

    “巩经理是行家,你多听他的是对的。”

    察哈尔日报头版介绍了察元,并号召全体察省民众踊跃使用,四大集团率先响应,将现有的薪水发放全部改为察哈尔元,加上三十一军无条件的使用,立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有支持群体,并不代表察哈尔元畅通无阻,在察省的其他银行就没那么热情,不管察哈尔元势头如何,他们只做银元和已经发行的中、交行等纸币,这就让商家深感不便。

    除此之外,察哈尔元面临的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蒙区的乌盟、锡盟是不支持的,察哈尔八旗四群中也有几个不采用察哈尔元,其他银行没有兑换业务,新币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远没有赵子赟想象那么大。

    有些着急的他都打算来硬的,还是巩天民一番劝慰,能达到如此效果已经不错了,察元只是地方币,要依靠信誉一步步来,任何强硬的做法反而适得其反。

    说服赵子赟的还有一个理由,其他银行的不配合,也给察哈尔银行的扩张带来机会,察省的经济实力傲视北方,完全可以支撑住察元的使用。于是乎,北方其他省份的察哈尔银行分支机构顺势建立起来,和其他银行相比,察行多了察哈尔元的兑换业务,反而兴隆起来。

    对于巩天亮来说,真正的难题不在于其他行的态度,而是察元的发行量,少了流通会受到影响,多了就是超发,难保不被恶意投资,造成察元动荡。

    最先发行的察钞总计四千万元,和察哈尔银行的注册资本相比,并没有超发,随后,巩天亮就发现四大集团和军队的支持也是有弊端的,这个年代民众和士兵对银行的信任度并不高,他们宁愿把钱藏在家里,也不储蓄到银行,如此一来,大量察元沉淀下来。

    问题并不好解决,观念一时间是不好改变的,巩天亮不得不再次向陈淑珍提出超发的法子,在秘书长的位置上做了两年多,陈淑珍不懂货币但懂政治,她认为各大行不支持一定有背后的原因,超发的风险有多大她不清楚,但赌博她是不敢的,察元一旦崩溃,也代表着省府的形象崩溃,思索再三,她采取了折中的法子,将赵子赟从沈阳抢来的钱全部充入到察哈尔银行的库房,但不增加银行的资本,通过这个法子,巩天亮又发行了三千万察元,明面上是超发了,但从银行自身的储备金来看,依然没有达到一比一的发行量。

    发现市面上的货币量大幅度增加,中、交等银行联络一些钱庄和小银行,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先是从外围悄悄收入察元,然后进行集中兑换,想借此打压察元,从中牟利。

    结果不言而喻,有充足准备的巩天亮笑嘻嘻接招,中、交行还好,损失能够撑住,可钱庄就不行了,瞬间被逼的倒闭不少,钱业公会急忙与商会协商,这回燕鹤鸣可是早有安排,按照赵子赟的意图,察省的民间钱庄就不该那么多!

    燕鹤鸣给出的出路只有一条,被察哈尔银行吞并,成为小股东。随着钱业公会彻底投降,察元在察省慢慢坚挺起来,在银本位的年代,储备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就这一点,察省的几大银行是无法和察哈尔银行抗衡的,在察觉察哈尔银行的实际储备远大于它的注册资本后,几大银行决定避免正面碰撞,开始有限额的汇兑业务,准备以后再找机会。

    察哈尔元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察省,平津不稳,何应钦也没什么心思关注此事,绥远傅作义有些担心,但不是很清楚影响有多大,山西老阎就知道个中厉害,他对此非常纠结。

    察省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力也许还不足以动摇山西的地位,但经济上,老阎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察元发行,必将逐步终结银元在察省的主导地位,晋钞更是将退出察省,加上中央准备发行的法币,老阎仿佛已经看到外来货币充斥山西全省的场景。

    苦心经营多年,老阎深知对付察元他是毫无办法的,民间可不管政治,那种货币不容易贬值,他们就接受那种,而贬值与否,全看经济实力,只要察元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稳稳守住和银元一比一的兑换率,晋钞就毫无还手之力。

    何况自上次他和傅作义对察省发难之后,山西商人的中心已经向察省转移,在察省经商,不用察元那简直是笑话,难道对察省省府的大笔采购和投入置之不理?

    货物流通,必将导致察元随着商人流动,除此之外,老阎也知道,包括他名下的山西商号对察省依赖度之高,难以想象,除非不和察哈尔做生意了,那和等死差不多,比如大宗的煤矿,山西不卖,赶趟子和察哈尔做生意的多了去了,比如机器、钢铁,山西不买,察哈尔同样不愁买家。

    老阎倒是有心找几个盟友,可放眼望去,居然扒拉不出一个!中央是不指望的,老阎防南京尤甚察省,绥远太弱,加上傅作义恐怕不太想和察哈尔起冲突,至于平津,老阎想想还是算了。

    也许还是赵戴文说的可行,既然不能阻挡,是不是考虑和察省合作呢?

第209章 日本人(一)() 
察哈尔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也许并不明显,在南京看来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老蒋更关心的是军事上的事,赵子赟顺利收编方振武的部队,何应钦与日本人又达成了协定,长城一线算是稳定了下来,冯玉祥闹归闹,和真实历史相比,不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小了不少,老蒋再次把目光转向南方,那片赤色区域的清剿到了关键时候,几次失败,他也找到了一些法子,准备一鼓作气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人依然还在拼命改进那该死的坦克,罗尔夫都有些羞于见赵子赟,正好张家口电厂已经建设完毕,几条主要的输电线路也已经架好,他很是热情的投入到电网规划当中,算是一种补偿。

    紧跟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又将早已撤除的察哈尔领事馆恢复起来,派出得力人手,加强与赵子赟的合作,相比之下,一直在察哈尔设置领事馆的日本则有些郁闷。

    按理说他们有先入之机,可偏偏开展工作最差的是他们,早先赵子梧对日本人是深恶痛绝,绝不来往,弄得他们根本插不进去,后来赵子赟上位,多少给了点面子,见了几面,只是礼节性的,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有了突破。领事桥本正康正想着怎么打开这个缺口,随即便爆发了热河战役,第六师团攻打多伦一举将他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眼下别说见赵子赟,就是走进察哈尔省府大门都绝无可能。

    占着人家的东四省,打不开局面也无所谓,国内向来是文的不行来武的,赵子赟见不见他,桥本正康都不操这个闲心,只要低下武官刺探各种情报的事情没有阻碍,他也懒得太巴结赵子赟。

    可眼下局势有些不一样了,前年吃了赵子赟偷袭沈阳的大亏,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