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极崛起-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成训练任务,并将此作为能否参加军中高等教育的门槛之一,如此一来,造成各师官兵玩命训练,希望能够挤出更多时间去参加学习,这也间接堵住了军中的一些陋习,什么结队外出、喝酒、耍点小钱的事情少了很多,大家都知道这是竞赛,不能指望一直有这种好事,一旦有战事,那就别想了。

    何况私下里还有不少低级军官有传言,这坝上新兵基地可是也一样在弄学习,那些新兵可没有作战任务,如此一来,不要几年,恐怕全军不识字的人不会太多,那个什么初等教育恐怕会取消,到时候就是想学都没地方了!

    这个传言不得不说很有前瞻性,在陈振林的想法中,他分为初等和高等就是有这个打算的,不过不是几年,也许是十几年罢了,只是官兵兴起学习热潮,确实让陈振林这个想法提前了很多年实现。

    这个举动三十一军并没有保守秘密,而是通过察哈尔日报对外进行了报道,如此引发了一波参军潮,很多读过小学的年轻人本来是不吧军队当第一选择的,在他们的脑海里,走投无路才去当兵,反正有些文化,在军中也好混,可三十一军的教育计划一启动,不少人就敏锐发现,只要拖几年,再参加三十一军,恐怕中学毕业才会受到上级军官的注意,有心的开始思考着赶最后一班船。

    而推动这一股潮流的还有察哈尔工业集团,吴伯琴可不傻,军队下来的人本来就守纪律,体格也不差,如果经过察哈尔职业学校的培训学习,那拿来就是很有潜力的工人,他忙不迭的和职业学院及三十一军军部联合签署了协议,在军中高等教育中为他培养一批潜在的工人,尤其以这一次即将进入退役名单的人为主。

    这一手一下子将军人的地位抬高了不少,不过即将退役的也是绝大多数不识字,陈振林还头痛这事咋办,张北、兴和两位县长前后来找他,两地应公路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两县县府名下也有大量的土地,他们倾向于引入一些退役士兵来耕种,对稳定地方是有好处的。

    种地也要培训么?陈振林不解。

    还是赵子赟解释了其中奥妙,如今种地也是要些技能的,何况两地在塞外,除了本地人,外地人来此,可不能照搬以前在家里的做法。

    头一批进入退役名单的五千多人没想到自己成了香饽饽,在接受培训之余,心里感激,也更舍不得离开,私下哀求上级军官,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让他们留下来。

    陈振林得知后,趁机发动了一次宣传,他让名单上的五千多人齐聚阳高云门山,和军长赵子梧告别,在这个聚会上,他说道:“军长希望你们有个家,有爱的人,他更希望你们明白,我们拿起武器战斗,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明天。”

    “。今天你们离开,并不代表你们永远离开三十一军,你们的战友还在,你们的花名册还在,你们的功绩还在,我只要求一点,不在军中,胜在军中,不要给三十一军摸黑!”

    “。,最后在多说一句,你们退役后,依然要定期参加训练,也许有一天,三十一军还将重新征召你们!”

    最后的话包含了多层意思,但这足够了,随后不知是谁提议,在这云门山种一棵树,代表他们陪着赵子梧,这个提议获得全体响应,很多年后,别说云门山,阳高所有的山都被密密麻麻种上树。

    一个念头,一番对话,成就了三十一军特立独行的治军模式,在后来陈振林的回忆录中,用了很大篇幅来写他和张煜对话和由此引发的变革,最终,他写道:“强军,有些时候不是训练,不是更换装备,而是给官兵一个可以企及的希望和道路,我们不能忽视,普通的官兵也有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一个士兵,当他有自己的光荣和梦想时,他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退役,也会将这一切带走,并传递下去。”

第161章 合同() 
茫茫大海,德国客轮威廉王子号冒着滚滚浓烟正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上,这趟旅程可谓长途跋涉,陈娇儿、李良等从未出过这么远门的人早已抵挡不住,晕得天昏地暗,到后来算是晕过了,反而渐渐好了起来。

    赵子玉的气质和她流利的德语算是彻底征服了随行的德国官员,按照赵美凤调笑的话,这些德国人都拜倒在赵子玉石榴裙下了。

    陈娇儿独自站在船舷,吹着海风,她没想到距离越远,她对赵子赟的思念就越深。无意中看到赵振彪也是独自一人站在不远处,望着远方不知想着什么,她心中一动,走了过去。

    “你喜欢我姐姐?”陈娇儿和他并排站着,也看着远处突然问道。

    赵振彪明显被吓了一跳,扭头看了她一眼,“没有!”

    “你骗不了我的,每次我看到你偷偷看我姐姐的眼神,我就知道你喜欢她。”

    “真的没有。”

    “你知道吗?我也像你那样一直看着一个人。”陈娇儿淡淡道。

    沉默,良久,赵振彪说:“别告诉你姐姐。”

    “我姐姐知道吗?美凤姐知道吗?”

    “子玉我不知道,美凤是知道的。”

    “你喜欢她,为什么不和她说?”她扭头问道。

    “怎么说?她有喜欢的人。”

    “是威廉吧,我听美凤姐提起过。”

    “嗯。”

    “你可以去争啊?至少你应该试试和我姐姐说你喜欢她。”陈娇儿不解道。

    赵振彪摇摇头,“她总是那么高高在上,又聪明,我怎么配得上她?我只要能守住她身边,能看到她就心满意足了。要是说破了,不能待在她身边,那还不如不说。”

    “可你这么做,不会难受吗?”陈娇儿很难理解他想的。

    “一开始是难受,后来也想开了,只要她好,她开心,我就满足了。”

    陈娇儿不做声,她在思索赵振彪所说的,也许自己放开些,会不一样?毕竟自己比他好多了,二哥从未说过不喜欢她,也没有其他喜欢的女子,二哥事情那么多,没考虑儿女私情也很正常。

    “振彪哥,我觉得你还是应该让姐姐知道你的心意。”

    “也许有一天我会说的。”赵振彪依然望着远方说道。

    这之后,陈娇儿仔细观察了姐姐,她发现其实姐姐已经察觉了赵振彪的心思,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但从姐姐的态度,她认为姐姐也不讨厌赵振彪。

    四月底,船抵达了德国不莱梅港,外交部派人来港口迎接了赵子玉一行,这让罗尔夫喜出望外,他低声告诉赵子玉,这回有戏。

    自经济危机后,德国也是一片萧条,无数人失业,德国政府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们毕竟是战败国,还有大批赔款需要支付,要是以往,一个察哈尔还不会引起德国的重视,但现在不同了。

    谈判意想不到的顺利,这也和同行的德国驻北平领事馆人员对赵子玉大为倾倒,自愿帮忙有关,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察哈尔不是独立的国家,上面还有德国政府承认的南京,绕过南京肯定是不行的。

    为此,德国外交部提议照会中国驻德国全权公使刘文岛,通过他和南京方面沟通。

    沟通算是客套话,刘文岛心里知道这其实是威逼,他心里有些悲哀,一个察哈尔居然能让德国人忙前忙后,反过来还照会他,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赵子玉深知刘文岛的重要性,他如果带有一些色彩上报南京,就算南京同意,对弟弟以后也会有巨大影响,要争取刘文岛为自己说话,于是,她单独请了刘文岛吃饭。

    “刘公使,我首先要表示歉意,按理说我一到德国就该来拜会公使先生,并请公使先生出面来和德国人谈。”

    都是马后炮,刘文岛心里很不爽,表面上还是面带笑容:“那里那里,子玉小姐能让德国人俯首帖耳,我自叹不如。”

    赵子玉脸微微变色,强笑道:“其实事情不像公使先生想的那样,我弟弟一直和德国在天津的康利洋行有生意往来,这次也只是受康利洋行副总经理罗尔夫之邀来德国谈点小生意,没想到会惊动了公使先生。”

    刘文岛一阵恶寒,都谈到坦克了,还是小生意?

    “也许公使先生不明白我弟弟为何要买这些,不瞒公使先生,确实有些原因的。”

    刘文岛仔细听着,他也纳闷赵子赟买坦克干嘛。

    “赤峰一战,子赟吃了东北军坦克的大亏,从那时起,他就想也弄一些,眼下子赟倒是和张学良和解了,可公使先生别忘了,他还有个仇人,日本人,日本人占了东三省,迟早会找子赟报沈阳之仇的,要是不做些准备,察哈尔怕是要丢给日本人去了。”

    就算不喜欢赵子赟,刘文岛依然还是佩服他敢在沈阳给日本人一棒,闻言他沉默了,赵子玉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东北军那么多人都望风而逃,小小察哈尔能抵挡多久?

    “好吧,我如实向南京汇报就是,现在我们和德国的关系也还可以,不少装备也是购买德国的,国内对德国并不排斥。”

    “不,公使先生,你要想法促使此事能成,我可以保证子赟绝不会和南京作对,我希望你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事,这是国战,不是争权夺利的军阀时代。”

    刘文岛心中一震,国战啊,他有些理解赵子赟不顾一切冲进沈阳的举动,在国家民族大义之下,谁不支持他?明知他抢了张学良不少东西,后来的舆论也是一边倒的支持他。

    “好吧,我试试。”

    见说通了刘文岛,赵子玉心里松了口气,“其实,公使先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此事,虽然我只是代表了察哈尔和德国人谈,但我也是中国人,德国人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这说明他们很重视中国,我想公使先生为何不从这个突破口,加强南京和德国的合作,蒋主席应该是乐于看到这个的吧?”

    咦,确实有些道理,察哈尔怎么说也是中国的,“子玉小姐可有什么建议?”

    “我购买德国人的装备,必然要涉及到后续的训练、维修这些,我想公使先生可以以南京的名义和德国达成协议,比如在察哈尔建立装甲训练学校,南京也可以让人来学习,钱自然是察哈尔出,有了第一步,那后面的合作就能更多。”

    “不错,不错,这是个好办法,子玉小姐真聪明,我为刚才的怠慢表示歉意。”

    说服了刘文岛,在向南京汇报,得到一些授权后,后续的谈判他也加入了进来,这回,他才算知道了赵子玉和德国人的大订单,一个轻型坦克团,含两个坦克营,每个营三个连,共有一百九十二辆,两个装甲团,每团三个营,配备轻型装甲汽车九十五辆,重型装甲汽车四十六辆,总的合同价格为一千三百万马克。

    刘文岛有些吃惊赵子玉居然能谈到这个价格,他却不知道赵子赟只听老师说德国坦克厉害,可此时德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很多还在秘密研制阶段,赵子玉没看到样车就心知肚明,心里暗怪弟弟给自己挖了个坑,不过在美国经历这么多,她也明白这里面就有巨大机会了,于是她提出不在乎德国人一时半会交不出东西来,但价格要降,同时她还提出了一些设计上的要求,比如要装三十七毫米的坦克炮,装甲汽车按照弟弟的一些想法改进,德国人自然一口答应,还有些诧异赵子玉居然懂的不少。

    其实这次德国人能同意这笔订单,也确实如赵子玉判断的,德*器局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研究经费匮乏,各大工厂的坦克的研制也陷于停顿当中,此次谈判,没有任何工厂参与,也是德*器局玩的小九九,他们准备商谈后以此为诱惑,让各大工厂恢复坦克的研究,因此,他们更看重的是赵子玉的订单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不但解决后续研发的费用,将设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还给了一个实验的平台,能够在产品生产中逐步完善设计,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重视此事。

    后续的服务也敲定了,本来想着就此签订协议,赵子玉眼睛一转,将罗尔夫绕了进来,提出将新订购的化工厂和炼油厂一起纳入合同中,这些本来是民事方面的,罗尔夫有些埋怨赵子玉自作主张,赵子玉低声告诉他,价格他来谈,好处自然少不了,罗尔夫大喜,极力将这些纳入总合同,理由也充分,这样整个合同就不完全是军火合同,各方面都好交代。

    于是乎,罗尔夫算是抛开了康利洋行,站在了赵子玉一边,不管怎样,这也是钱,外交部考虑到这对德国势力彻底进入察哈尔也是有好处的,也极力推动此事,于是乎,七百万拿下了化工厂和炼油厂,并由德国方提供勘探设备,这样一来,连同军火的后续服务和化工厂、炼油厂一起捆绑了,两千万的大合同不但让德国人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借此扩大中国的市场,那里可是战火纷飞呢。

    从交易品种来说,这合同在刘文岛眼里就是傻子干的事,他对德国的军工生产还是有些了解的,换做是他,绝对考虑克虏伯的大口径火炮,那才是王者,但从谈判过程来看,刘文岛心里大为感叹,要是南京那些人不只盯着自己的腰包,像赵子玉这样多好。

    签订完合同,赵子玉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她计划从德国穿越大西洋回美国,罗尔夫忙前忙后大理着,他没想到赵子玉居然向德国外交部提出为加强合作,建议在察哈尔设立德国领事馆,并极力推荐罗尔夫来当领事,德国政府已将此事纳入考虑当中,罗尔夫打听到了内幕消息,他出任领事一职几乎板上钉钉,从商人摇身一变,成为外交人员,罗尔夫感觉到巨大的荣耀,他不停的向赵子玉表示感谢,并请她放心,他会协助李良办好在德国的适宜。

    而刘文岛这边也得到了南京方面的许可,指使他协助察哈尔方面做好沟通工作,并进一步加强与德国的合作。对此,刘文岛略微有些诧异,他不明白为何南京会如此爽快的答应了。

    他根本猜不到这都是由于他过于谨慎,将整个谈判过程和一些细节都如实上报了南京,老蒋得知全部细节,不由得骂了句败家子,在他看来,购买德国还不知在哪里的坦克纯属胡闹,化工厂还罢了,那炼油厂更是离谱,中国都没找到什么石油,赵子赟真是蠢到家了,既然他心底认为赵子赟买了一堆废铁,阻止意思就不大,不如借此机会和进一步德国人合作,他已经让宋子文在近期去德国,趁热打铁,商谈步枪、火炮的购买事宜,也许能拿个好价钱呢?

    四月中旬,赵子玉在赴不莱梅港,她将离开德国,陈娇儿走上船的那一刻,不由得低声说了句,我要去美国了,你还好吗?

第162章 乱(一)() 
察哈尔原都统府,所有重要人物都聚集在赵子赟的办公室,从众人脸上凝重的表情,就知道有事发生,赵子赟现在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已经焦头烂额。

    本来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三月初,滞留在多伦的沈阳大队人马开始陆续南下,多伦到张北的道路上真是滚滚人流,所有人都满怀着希望奔赴张家口。以退役老兵为主,加上一大批民工,张北到兴和的路也开始扩宽重建,北平总领事馆的重视,也让康利洋行将堆在天津码头的大批钢铁厂和发电厂设备全部转运到张家口,可谓一片欣欣向荣。民政厅经过人员调整,办事效率极大提高,各县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在省府的领导下开始工作,阳高、天镇、张北率先开始新村长管理的试点,初步反馈效果不错。

    三月中旬,开始有些不好的苗头,口外各县和阳高、天镇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春耕几乎是没有任何阻碍就实施了下去,播种面积再超上年,赵子赟当时还笑着说今年怕是要发大财了,他说这话就是因为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泛滥,江南大面积绝收,今年恐怕也难以恢复正常年景的产量,要不是察哈尔发生战乱,加上多伦滞留大批民众,去年就可以发粮食财了。

    他的笑容并没有持续多久,口内六县开始动荡,这和财政厅将口外税收政策在口内全面推行有关,各县有不少残存势力是要靠以前的附加税、厘金来维持的,比如地方的公安,而且地方豪门大户以往和政府勾结,私设关卡,大发横财,这回税收一改,算是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于是乎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同时,这也和阳高等地实行的新村长政策有关,真如阳高等地的做法,那以往村中势力将无利可图。

    赵子赟当时并没有认为事态有多严重,他那时正为另一件事烦恼着,起因就是常风突然离开了张家口,要不是赵子赟有事找他,都不知道他擅自离岗,好脾气的他当时就火冒三丈,等发现陈振林、楚峰都知道此事,他才感觉不对劲。

    “这不能怪他,你当初答应过他的。”楚峰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

    赵子赟没了气气,他隐约记得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