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狂士-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将军;内卫李将军派人有急事禀报。”
    李多祚一怔;这是怎么回事?他立刻令道:“请报信人进来”
    片刻;报信斥候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一礼道:“奉我家将军之令;前来送一份紧急情报。”
    报信斥候将信递了上去;李多祚接过信;并不急着打开;又问道:“请问你们将军现在在哪里?”
    “我们将军现在在白狼谷内”
    李多祚心中愈发惊讶;他立刻打开信匆匆看了一遍;他顿时大吃一惊;不由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
    夜幕悄然落下;李臻率领五百名精锐士兵开始向裂谷入口处悄悄靠近;为防止惊动对方;其余大部队则在三里外悄悄跟随。
    “将军;契丹军已经进入裂谷一个多时辰了。”斥候队正杨洪烈在李臻身边低声道。
    李臻点了点头;月光下他看得很清楚;对方也留下了三百余人守卫这边的谷口;其中在三块大石上各站着一名哨兵;距离他们约三百余步。
    李臻目光又落在裂谷旁一条长七十余步的天然石壕上;如果契丹军依靠这条石壕抵抗;也会给唐军带来重大损失;必须要抢在敌军发现唐军前抢先占领这道石壕。
    李臻又看了看大石上三名哨兵;于掉这三名哨兵就成了重中之重;他沉思片刻;低声叫来三名内卫神箭手。
    这三人是内卫箭术最高的武士;虽然不能和李臻高明骑射相比;但也能做到百发百中;定点射箭从无失手。
    李臻对他们三人嘱咐几句;三人会意;各带一副弩箭;从地上向裂谷口慢慢爬去;又借助地面灌木的掩护;渐渐向大石上的三名哨兵靠拢。
    三名箭手各对付一名哨兵;三名哨兵间距约三十步;而唐军的三名箭手则从正南、正东和正北三个方向向哨塔摸进;这三名箭手;任何一人被发现;都将引发契丹军的警报。
    三名哨兵中;要以中间的哨兵最难收拾;他不仅是坐在大石上;而且距离他不远还有十名正在休息聊天的士兵;只要被这些士兵任何一人发现;都会功亏一篑。
    人要精而不要多;这三人是内卫最精锐;为首之人是一名队正;名叫莫廷宗;洛阳人;定位箭法在羽林军中排名第一;尤其他的弩箭可谓百发百中;百步外基本上能做到一箭毙命;几乎要追上他们将军李臻的箭术;当初为招募他;李臻费了很大的口舌才说服羽林军放人。
    五名神箭手如幽灵一般慢慢地向裂谷靠拢;他们非常小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在奔出五十步后;他们跳进了一条被雨水冲出的排水沟;迅速向裂谷疾奔。
    排水沟深约五尺;宽三尺;一直通向裂谷入口;正是这条壕沟使三名神箭手得以迅速靠近敌军哨兵;三人在离哨兵约六十步外时停下了;再向前走;就很可能会被发现。
    莫廷宗眯着眼睛观察着岗哨和他背后不远处的士兵;事实上他刚才一边奔跑便一边观察了;他刚才发现了小小的特别处;似乎其他两名哨兵背后并没有士兵;他又仔细地看了片刻;终于看出了端倪;不是没有士兵;而是其余士兵都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
    这也难怪;连他们主将都没有意识到唐军会从南面过来;更何况这些士兵。
    莫廷宗又观察了片刻;只见两名契丹士兵起身去小解;很快又回来睡觉了;裂谷口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裂谷内似乎有士兵在低声聊天。
    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三名哨兵;中间那么哨兵似乎快睡着了;背靠在大石上打盹;而左边一人则懒精无神地靠在石头上;在他头顶上挂了一口铁钟;发现敌情时;他将敲响铁钟报警。
    莫廷宗观察了片刻;他向其他两名唐军箭手指指自己的喉咙;又指指弩箭;就是在问他们;“六十步外射穿他的喉咙;可能办到?”
    两名手下点了点头;莫廷宗又比个手势;意思是一起放箭。
    三人端起了弩箭;他们的弩箭皆是内卫专门特制;体积小巧;便携易带;但它的劲力却很强大;可将一支五寸长的铁弩箭射出两百五十步外。
    而且弩箭也很特别;只有正常的弩箭的一半长;箭头上开有出血槽;并在槽内涂有剧毒;这种剧毒来自公孙大娘;只需一点点药末进入人体;瞬间便可致命。
    这时;三人的弩箭都慢慢瞄准了大石上的士兵;莫廷宗模仿夜枭叫了一声;这就是信号;三人同时扣动了弩机悬刀;‘咔咔;三声轻响;三支毒箭闪电般地射向哨兵。
    中间那名哨兵被夜枭叫声惊醒;刚好打了一个哈欠;还没有反应过来;毒箭‘噗;地射中了他的咽喉;他痛苦地扼住喉咙;想喊却喊不出来;手在空中抓了抓;便缓缓地瘫倒了。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哨兵也被射倒;都是咽喉中箭没有能发出声音。
    莫廷宗大喜;回头向远处唐军挥手;他率领两名唐军率先冲上石壕;此时十几步外的数十名契丹军士兵依旧在沉睡之中。
    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长途跋涉;都十分疲惫了;三名哨兵被杀;根本没有惊醒他们;更没有惊动谷口内的士兵。
    李臻一直在注视着裂谷口的三名契丹哨兵;他看见三名哨兵同时倒下;便知道三名手下成功了;李臻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立刻回头下令道:“冲上去”
    五百士兵战刀出鞘;长矛冲刺;奋力向三百步外的石壕疾奔而去。
    
 。。。  

第327章 武氏争功
    李尽忠经常做同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占领了河北全境,率领着数十万大军列阵在黄河北岸。
    唐军数千战船,船帆铺天盖地,浩浩荡荡从黄河南岸杀来,忽然黑云蔽日,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唐军的战船在江中剧烈摇晃,纷纷倾覆了,唐军竖起了白旗,唐朝皇帝向他请降,答应将黄河北岸划给他,让他建立契丹王朝。
    很多时候李尽忠从梦中醒来,他依旧不肯睁开眼睛,久久回味他的美梦,如今这个美梦似乎离他并不遥远了。
    只要他能彻底击败这支贸然北上的唐军,他的契丹铁骑就能席卷河北,那时突厥在西北,吐蕃在西南同时响应,以复兴李氏为借口,全面进攻大唐。
    届时唐朝内忧外患,他们只能在自己的铁蹄下屈服,他可以不要河北全境,但要把幽州和辽东划给自己,关键是幽州,只有契丹军占据幽州,他就有了席卷大唐北方的根基,占领黄河以北是迟早之事。
    此时李尽忠率领五千契丹军已经快要走出裂谷,根据他探子得到的最新情报,唐军后勤辎重的大营就在森林外官道上驻扎,他们连营栅也没有围上,明显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军队的到来。
    李尽忠简直快要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和激动,低声令道:“加快速度,立刻出山谷。”
    他的军队已经有一半出了裂谷,就在这时,裂谷忽然传来一片喊杀声,李尽忠愣住了,急问左右,“是哪里的厮杀声?”
    这时喊杀声已经到了距离他们不远处,李尽忠的亲兵们急得推着他便跑,这时,李尽忠已经反应过来,他猛地推开亲兵,催马冲出裂谷,只见裂谷外面火光冲天,不知多少大树被火点着了,整个天空都被映红,
    一队队唐军从四面八方杀来,刀光闪亮,喊杀声震天,他的士兵没有任何阵型,脱去了盔甲,手中也丢弃了武器,他们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四散奔跑,大营内混乱成一团。
    一些契丹士兵不甘受戮,奋起和唐军拼杀,他们却无法和事先埋伏的唐军对抗,李多祚手执一柄大刀,凶猛无比,他如一头下山猛虎,刀光闪过,人头滚滚落地。
    李尽忠被裂谷外惨烈的情形惊呆了,以至于亲兵们拉着他向后逃跑,他都没有半点挣扎,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唐军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计划。
    武攸宜不是率大军去了营州吗?这支唐军又怎么会从天而降?
    这时,李尽忠终于醒悟过来了,他挣扎着要下地,“快放我下来!”
    亲兵们已经顾不上他的反抗了,七手八脚给他套上一身士兵的衣甲,将他推上一匹战马,战马载着李尽忠向裂谷西面逃去。
    裂谷内乱作一团,李尽忠的亲兵们用刀砍矛刺,将挡路的契丹士兵悉数杀死,冲开一条血路,几十名骑兵簇拥着李尽忠迅速向裂谷西面奔逃。
    可他们刚奔出裂谷只有数十步时,只见火光大作,四周一片呐喊,数千名唐军从四面将他们团团围住,张弓搭箭,长矛锋利,箭头和矛头都对准了李尽忠和他的亲兵。
    为首的十几名亲兵急得大吼一声,催马突围,只见一阵乱箭射来,十几名士兵全部被射死。
    李尽忠急得大喊一声,“全部住手!”
    剩下的亲兵们不敢再突围,只将李尽忠紧紧护住,这时,李臻出现在他们面前。
    李臻是从抓获的战俘口中得知,竟然是大酋长李尽忠亲自率领军队偷袭唐军后军辎重,他便改变了主意,如果能活捉李尽忠,政治利益更大。
    李臻见所有契丹士兵都护卫着一人,尽管那人穿着普通士兵的军服,但李臻还是猜到他就是契丹大酋长李尽忠。
    李臻望着他淡淡一笑道:“李尽忠,你认为自己能逃得走吗?”
    李尽忠调转马头一圈,千余唐军士兵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他的十几名亲兵又忍不住大吼一声,还准备冲上去突围,李尽忠却喝住了他们,“统统不准妄动!”
    “你是何人?”他打量一下李臻问道。
    “在下内卫李臻!”
    “原来是你!”李尽忠吓得后退几步,他没想到在榆关将他们杀得全军覆没的李臻竟然是如此年轻的将领。
    他自知自己逃不掉了,心中叹息一声,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巨响,吓得李尽忠的战马一阵嘶鸣。
    只见唐军将数十块巨石从山顶推落,将裂谷出口封死了,这时,远处又传来一阵巨石坠落的巨响,紧接着山谷内传来契丹士兵们恐惧地大喊大叫。
    李尽忠顿时明白了,李臻已将他的士兵们困死在一段很短的谷地内,如果用火攻,数千将全部被烧死。
    他一把扯掉身上士兵的盔甲,对李臻一抱拳道:“我死不足惜,请李将军放过我的士兵们。”
    他指了指裂谷内,此时数千契丹军被困在裂谷,企图爬过封谷巨石的契丹士兵立刻会被乱箭射死,谷地顿时哭喊声震天。
    李臻点了点头,这个李尽忠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过他体恤士兵,倒也难得,便道:“可以,你让士兵们全部投降,我饶过他们!”
    李尽忠调转马头大声喊道:“士兵们听着,全部投降!听我的命令,全部投降!”
    李尽忠一遍遍地大喊,山谷内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准备和唐军拼命的士兵都呆呆站住,不知所措,‘当啷!’有人丢下了刀,越来越多的士兵都放下武器。
    这时,唐军大喊:“把兵器扔出来!”
    契丹士兵们将无数的刀矛和弓箭扔过巨石,唐军士兵们上前清点,片刻,有人上前对李臻道:“兵器差不多都扔掉了。”
    李臻点点头令道:“搬去大石!”
    随着数十块巨石搬开,一队队契丹举手从山谷内出来,一队唐军骑兵从他们身边飞驰而过,高声喊道:“投降者手举过头顶,去前方空地集中!”
    不多时,一群群契丹士兵将双手举过头顶,成群结队向不远处的空地走去,李尽忠见士兵只剩下两千余人,其余士兵都在裂谷另一边被杀,他不由叹息一声,对李臻道:“可以了,你可以随意处置我,我可甘心就戮!”
    说完,他眼一闭,伸长了脖子,李臻却没有理他,冷冷命令周围士兵道:“将他带回去,交给狄相国处置!”
    一队骑兵押着李尽忠走了,李臻慢慢走上前,望着一片狼藉的谷口,心中稍稍松了口气,李尽忠的军队被全歼,契丹人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战争和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却又微妙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为政府服务,这不容置疑,但战争的结局对政治的影响却又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比如说李尽忠亲自率领精锐契丹士兵袭击唐军后勤,一旦成功,必将极大鼓舞契丹士兵的士气。
    但如果失败,也同样会严重削弱契丹军的士气,这就如加了几倍的杠杆,胜则为王,败则为寇,更重要是如果李尽忠阵亡,孙万荣就会成为契丹新主,他会以为李尽忠报仇为借口,全力进攻唐军,从而掌握契丹军权。
    而李尽忠并没有死,这就使孙万荣不敢轻举妄动,准备全力袭击唐军的契丹骑兵也不得不后撤,原本只是计策的和谈也就变成了真实的谈判。
    九月初,武攸宜率领大军进驻营州,与此同时,孙万荣派妹夫乙冤羽赶赴柳城和武攸宜商量议和。
    直到此时,武攸宜才刚刚得知他的后军大将李多祚和李臻联手击败了李尽忠的偷袭,并俘获了李尽忠。
    这无疑给了武攸宜重重一记耳光,再次证明他北上辽东的失策,令武攸宜心烦意乱,大帐内,武攸宜负手来回踱步,苦苦思索怎么向圣上解释这件事,他两次失策,岂不是让圣上对他失望之极?
    这时,站在一旁的主簿刘孝敏低声道:“其实大将军也不必太烦恼,既然契丹人向大将军求和,那就让契丹人给一个解释。”
    这倒是个办法,武攸宜叹了口气道:“就怕圣上不相信啊!”
    刘孝敏原是同州刑曹参军,是武攸宜心腹,武攸宜这次奉命率军出征,他带来的人不多,刘孝敏就是其中之一,掌管三军文书,颇有实权,他为人十分精明,很多事情都是他替武攸宜出谋划策,他明白武攸宜的难处,便笑道:“卑职觉得一千件事就有一千种说法,大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说明大将军策略高明,有先见之明,谁敢说大将军冒进?”
    “可李尽忠准备袭击我后军之事又怎么解释呢?”
    刘孝敏微微笑道:“全歼李尽忠部又不光是李臻所为,关键还有将李多祚出战,他可是大将军的部下,凭什么他的功劳要记在李臻头上?”
    武攸宜顿时明白过来,刘孝敏的意思是让他把李多祚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这样就解决了他出兵冒进的问题,沉思良久,武攸宜问道:“李多祚来了吗?”
    “他昨天晚上到了,就在大营内,另外,李臻的军队也在二十里外扎营,大将军要见一见李臻吗?”
    原来李臻也到了,武攸宜想了想对刘孝敏道:“你替我去找李多祚,把我的意思告诉他,让他重新写一份报告。”
    “卑职怎么说呢?”
    “就说我就早料到契丹人会偷袭后军,所以将计就计,要让李多祚的报告中体现出我的意思。”
    “卑职明白了。”
    刘孝敏行一礼匆匆去了,武攸宜随即令道:“传我的命令,我要去李臻的营地!”
 。。。  

第328章 各让一步
    李臻的军队驻扎在距离柳城以南约二十里外一个叫做启明堡的小镇旁,这里也是营州南下榆关的必经之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次挫败契丹人阴谋后,逼迫契丹人不得不真正向唐军求和,那么唐军内部的矛盾也需要梳理,各司其职,各理其事,而现在的状况却恰恰相反,主管外交军政的狄仁杰参与打仗,而主管行军打仗的武攸宜却和契丹人谈判。
    这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结果,他们也无法向皇帝武则天交代,所以他们需要协调,需要互相妥协。
    李臻是在昨天下午才抵达启明堡,他原本打算今天去拜访武攸宜,却没有想到武攸宜却主动上门。
    “大将军请进!”
    李臻满脸笑容地将武攸宜请进了大帐,又令士兵上了茶,武攸宜显得有点心事重重,热腾腾的茶也无心品尝,他呆坐了半晌,这才缓缓道:“孙万荣派人和来唐军和谈之事,李将军应该知道了吧!”
    “略略有所耳闻,不知谈得如何?”李臻依然满脸笑容问道。
    武攸宜摇了摇头,“我没有和契丹来使细谈,李将军知道为什么吗?”
    “如果大将军愿意让我知晓,我洗耳恭听!”
    “我当然不会隐瞒什么,事实我告诉契丹使者,恐怕我和契丹达成协议不太妥当,我准备建议他去榆关和狄相国详谈,不知狄相国是否愿意和契丹使者协商停战和谈之事?”
    李臻听懂了武攸宜的意思,武攸宜说得很含蓄,实际上他表示愿意把与契丹和谈的主动权交给狄仁杰,但李臻也知道,武攸宜不会这么慷慨,他既然提出放弃与契丹和谈,那么他必然有条件。
    李臻略略欠身笑道:“狄相国出任观军容使,由他和契丹和谈确实更加顺利成章,我相信狄相国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不知我可以为大将军做点什么吗?”
    既然双方话已经挑明,武攸宜也就不再客气,他也坦率说道:“发生在白狼谷的战斗是李尽忠为了袭击我的后勤军队,但幸运的是,李多祚将军的反击使李尽忠遭受重挫,我需要用李尽忠来振奋唐军的士气,希望李将军能给李尽忠暂时交给我。”
    这就是武攸宜开出的条件,他把和契丹和谈的机会给了狄仁杰,但要求李臻把契丹酋长李尽忠交给他,这样一来就变成他在战场的胜利,也就洗去了他冒失北上的失察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