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上次在扬州游玩,李恪前脚离开了扬州,武媚娘和阿史那云等后脚就回到了长安。

    “媚娘,本王没胃口,你们去吃吧!”李恪轻叹道。

    “殿下哥哥有心事?”武媚娘关切的问道。

    “恩——”李恪答应一声便不在言语。

    “殿下哥哥可是为了父皇亲征之事苦恼?”武媚娘继续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李恪突然抬头,凌厉的目光盯在了武媚娘的脸上。

    “殿下哥哥——”武媚娘看到李恪冰冷的目光,怯生生的说道,“你不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才回到长安的吗?现在局势不明朗,你发愁也是很正常的。媚娘什么都没打听,只是看到殿下愁眉苦脸的样子,做的猜测而已。”

    “媚娘,那你倒是说说,你对这件事情判断呢?”李恪语气缓和的说道,对于武媚娘的政治嗅觉,他一点都不怀疑,就然她能根据只言片语就能猜出自己的心事,李恪也想听听她的见解,顺便看看武媚娘的政治嗅觉究竟到底了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程度。

    “媚娘知道的不多,说的不对之处还望殿下哥哥不要生气呢!”武媚娘道。

    “你坐下说吧!”李恪淡淡一笑道。

    “恩——”武媚娘落座,这才开口说道,“殿下哥哥,皇上在下旨北征高丽之前,大唐只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洛阳下大雨,洛河之水淹没了洛阳宫。我们先不说这里面的蹊跷之处,单就说洛阳宫,那是父皇在东都洛阳的行宫,可比长安城的太极殿,可因为一场大雨就被洛水淹没,这本身就预告了不吉之兆,父皇作为大唐的皇帝,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想法吗?”

    “你继续——”李恪点头道。

    “而在这种情况下父皇会怎么做呢?肯定要询问洛水淹没洛阳宫的吉凶之兆,这就给了别人有机可趁的机会。”

    李恪没有说话,继续听武媚娘的分析。

    妩媚娘见李恪听的认真,便继续说道,“还有,洛水淹没洛阳宫和占卜之术,这只是一个引子,魏征的上书才是父皇决定东征的最后一剂猛药。”

    “恩?”李恪惊讶道,“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魏征的上书告诉父皇,大唐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做,可现在的大唐已经一步一步走向了繁荣,需要的只是时间,父皇想要勤勉,想要名留青史,他还能做什么?唯一的缺点就是功勋。”武媚娘说道这里,目视李恪,似乎还有隐情不敢细说。

    “你继续吧!”李恪淡淡的道。

    “还有,父皇作为大唐的皇上,可现在殿下哥哥你的功勋已经超越了父皇伟业,你说父皇心里会怎么想?”武媚娘见李恪想要开口说话,便抢着说道,“是的,父皇不会妒忌你的功劳,他相信,信任你,可那都是在平常情况下,但要出现像这次洛水淹没了洛阳宫的事情呢?在加上占卜师的妖言惑众和别有用心的大臣旁敲侧击,说这是皇权旁落的迹象和征兆呢?你认为父皇还会无动于衷吗?”

    李恪没有说话,他的额头流下了冷汗,他很清楚武媚娘说的话对他而言分量有多重,这也是武媚娘作为他的妻子才敢说,要放在别人身上,估计谁都没有这样的胆量敢猜忌李世民的用意。

    武媚娘见李恪沉默,她也闭口不语,静静等到李恪。

    半响,李恪回过神来向武媚娘问道,“华姑,那你觉得本王该怎么办?”

    这一声“华姑”李恪很久没有这样称呼了,这时喊出,倒是体现出了他对武媚娘的信任。

    “殿下哥哥,父皇北征高丽,这不是什么问题,以高丽现在的国力和战斗力,大唐绝对不可能战败,可问题的关键是,这次留守长安城的人有问题。”武媚娘很认真的说道。

    “父皇难道看不出来吗?”李恪反问道。

    “就是因为父皇看得出来才这么安排的?”武媚娘掷地有声的回答道。

    “为什么?”李恪吃惊的问道。

    “因为有你!”武媚娘的不暇思索的说道。

    她的答案使李恪打了个冷战。

    “因为有我?”李恪反问道。

    “对,殿下哥哥,你难道看不清楚父皇收留在长安城的诸位大臣都是太子一党的人吗?”武媚娘反问道,“在长安,除了太子党谁还能牵制你呢?”

    “——”李恪没有说话。

    “而且,让父皇北征高丽,让你留守长安,这才是长孙无忌真正的目的。只要父皇北征高丽,京畿兵马空虚,而他又统领着东宫六率,长孙顺德又是左金吾卫大将军。这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要再想出点什么对策,利用皇上的猜忌加害于你,你认为自己还有反击的机会吗?到时候父皇北征高丽,很难长安,肯定将你的事情交给魏征和长孙无忌两人处理,可魏征是个直肠子,他之前就被长孙无忌当枪使,难不保这次又被长孙无忌利用。”武媚娘冷静的分析道。

    李恪没有说话,他沉默了,他没有想到问题会这么复杂,简直是一环扣一环,长孙无忌还真阴毒,不出招则已,一出招必要见血。

    “那要是本王闭门不出,让他们难以栽赃嫁祸呢?”沉默了半响,李恪又问道。

    “难道以长孙无忌才智,他就只想出了这么一条策略吗?”武媚娘反问道。

    “你是谁——”李恪没有说话,但他已经很清楚了武媚娘话中的含义。

    书房中的气氛很凝重,虽然只有自己和武媚娘两个人,但压抑的气氛依旧让李恪难以适应。他突然间觉得,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使得对政治方面有所懈怠,敏锐力也不够高,连这样关系到自己性命的重大问题都没有分析清楚。

    果然,征战沙场的将才是政治上的白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啊,难怪历朝历代的名将都难以善终,就是因为征战觉悟不高,对政治的把握不清楚。

    “那你的意思是本王该怎么办?”李恪问道。

    武媚娘见李恪认真的样子,淡淡一笑,“殿下哥哥,咱们去西北玩吧!”

    “恩——”李恪一惊,随即恍然大悟,大笑道,“好,咱就去西北,明天本王进宫就跟父皇请旨!”

    “恩——媚娘好想去西北玩啊!”武媚娘撒娇似的说道。

    李恪很爱怜将武媚娘拦在了怀里,他清楚的知道武媚娘已经告诉了到底要怎么做,只是作为自己的妻子,她说的很委婉,没有向一个谋士一样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说出的。

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皇你要保重啊

    第二天,李世民正在跟房玄龄和岑文本和侯君集、薛万彻等都讨论具体的行军路线,他这次御驾亲征目的是想通过一战而解决高丽,最不济也想将高丽赶回到他们领地。所以,在行军路线方面,李世民跟众人商讨了一次又一次,想做到万无一失。在这期间,房玄龄和魏征两人都提到了将北王李恪召进皇宫听听他的意见,都被李世民所拒绝。而两人见皇帝的态度这么坚决也就不再提这事。

    等到众人商讨了将近两个时辰,这才确定了行军路线。

    这时,就见王德快步走进两仪殿。

    “皇上,北王殿下求见!”王德汇报道。

    以往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觐见李世民,估计王德都不愿意去通传,毕竟皇上在商议军国大事,要不是边关六百里加急,谁还有比军国大事更重要的事情吗?可李恪是个例外,特别是李世民在大臣们商议军务而拒绝了相召李恪的时候,李恪这时的殿外求见,让王德心思活络,他认为李恪的到来可以解决更多军务方面的问题。

    “你让他在殿外等候吧,等待会商议完军务,再让他进来!”

    可是,王德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的态度真冷淡,敢冷冷的目视了自己一眼,眼中竟露责备之意。王德身居皇宫数十年,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岂能不知皇帝这样对待北王的原因,也就只能躬身退下。

    等到李世民有更大家讨论完了粮草辎重方面的细节问题,大家依次退出了两仪殿,李世民这才让李恪面见他。

    “儿臣参见父皇!”李恪恭敬的给李世民行礼道。

    “你有什么事吗?”李世民开口淡淡的问道。

    “父皇,你要亲自北征高丽,让儿臣留守长安,儿臣觉得自己不孝啊!”李恪低声哭泣道,他这招是跟历史上的李治学的,历史上的李治用这招对付李世民,那可是百试不爽啊。

    “你——”李世民被李恪的孝心所感动,语气缓和的说道,“你哭什么,堂堂的大唐北王,你也是战场老将了,还哭哭啼啼的,你起来说吧!”

    “多谢父皇——”李恪应了李世民的话,起身恭敬的站在他的面前。

    “不想留守在长安,那你想干什么?”李世民问道。

    “父皇,你北上辽东,而西北刚经历大战,吐蕃残余势力还没有被消灭,新吐蕃国人心不稳,西域诸国也对大唐戒备森严,儿臣怕会出什么问题。”李恪说道这里,看了李世民一眼,见他正在认真的倾听,便大声说道,“儿臣想请旨去西北巡边!”

    “恩——”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朕倒是疏忽西北问题,朕北上辽东跟高丽作战,西域诸国和吐蕃余孽倒是会借此兴风作浪,这个不能不防,也好,那你就去西北吧,这样朕北上征讨高丽也比较放心。”

    “多谢父皇——”李恪谢恩道,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答应的这么痛快,他认为李世民既然已经在猜忌自己,那就肯定不会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离开长安,自己想要离开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没想到李世民一口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恪儿,你对父皇北征高丽作何感想?”李世民突然向李恪询问道。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突然之间会跟自己问这个问题,尽一时不知道该怎说。但他反应奇快,思量一番便答道,“父皇,高丽自隋时便已经开始侵占了我华夏土地,到大唐立国至今,他们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大唐,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时刻窥视着大唐的万里河山,大唐绝不能容忍这样的附庸之国的存在。现在,大唐既然有能力平定高丽,夺取当年失去的土地,我们就不能将这个问题留给自己的子孙。”

    李恪的话不是很慷慨激昂,但依旧让李世民很满意,他不断的频频点头。

    “那你说,朕该怎么灭掉高丽呢?”李世民又问道。

    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李恪,在李恪的心里,大唐现在还不是灭高丽的时候。因为,他的计划中,等到高丽因为鸦片而国内打乱的时候才是大唐出兵的最佳时机。所以,对于怎么样一战灭高丽,他还没有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可今天李世民开口询问自己,自己又不能信口开河的回答。

    所以,李恪开始眉头紧皱,立即在头脑中思量当年李世民征讨高丽时遇到的问题,想给他点提醒,免得他犯错。

    李世民见李恪苦苦思索也没有打扰他,而是静静的等待李恪。

    半响,就见李恪回道,“父皇,首要便是粮草辎重,高丽复员辽阔,大唐北征高丽,想必高丽国内已经知晓,他们没有派出使者,可见已经做好了跟大唐一战的准备,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坚壁清野,全面死守,我军想要取胜,粮草必须要跟上,要在高丽国内就地取粮,这恐怕很难。”

    “第二,就是不能分散兵力。父皇这是亲帅二十大军北征高丽,可高丽城池过多,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就派兵把守,这样不但会减少主力大军的人数,攻下的城池要防守,还会给高丽大军反攻的机会。”李恪继续说道。

    “不守城池,那你的意思呢?”李世民反问道。

    “歼敌为上,占城次之!”李恪一字一句的答道。

    “杀俘?”李世民眼中射出一丝寒光。

    “父皇,有的时候不能不这么做啊!”李恪看到李世民的冰冷目光,就知道他不赞成自己的建议,可他还是劝谏道。因为,他很清楚高丽人的丑陋面目,这是一支你打他他就投降,你放他他就继续打你的国家。他不希望李世民犯这样的错误,让自己的仁慈断送了大唐将士的性命。

    “你继续说吧——”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显然不想听李恪的劝谏之词。

    “第三,任城王叔久居长安,父皇可以带他在身边赞助军务!”李恪没有再提出什么建议,而是向李世民举荐了任城王李道宗。他认为李世民身边的武将有点过于单薄,历史有李绩和李道宗,可现在李绩守大门,李道宗又不在李世民这次征讨高丽的大将之中,李恪这才建议道。

    “恩——你说完了吗?”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儿臣说完了!”李恪答道。

    “那你就下去吧!朕让兵书给你调令,等朕离开长安,你就去西北吧!”李世民叹气道。

    “诺”李恪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只是,在退出两仪殿的时候,他不清楚李世民那一声轻微的叹息究竟的为了什么。

    李恪回到府中,傍晚时分,兵部的调令就下达。

    而过了两天,李世民在长安城外誓师北征高丽,在三军面前,他下诏布告天下,陈述了这次东征高丽的五条必胜之道:“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待劳,五曰以悦当怨”。

    等到李世民诏书读完,全体将士高呼万岁。

    随即,李世民又开始几里士气,“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李世民的话音一落,全场数万将士高呼万岁,且热血沸腾,战意高昂。

    因为,隋朝三次征高丽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

    隋亡距离贞观年间不远,很多军中将士的父辈都战死在了辽东。

    大唐的子弟岂能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仇恨?

    就在这一阵慷慨激愤的战意之中,李世民的车架缓缓的离开了长安城。

    PS:不想说太多,既然已经答应了说在二十六号的时候三更,就必须要做到。但是,白天更新出了问题,老三只能在夜上码字补上自己承诺过的章节。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回唐》,继续支持老三。

第六百七十八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李世民离开长安率军亲征,李恪便依照兵部的调令,在第二天也离开了长安。

    李恪的西北之行主要的去打酱油,目的是躲避长安城即将出现的风波而已。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自己受到李世民似有似无的猜忌的情况下,再加上长孙无忌这只老谋深算的老枭和太子党一帮老臣的攻讦,在李世民离开长安后自己还留在长安城,这是最为不智的决定。

    所以,李恪的去西北的行程倒是不快,慢慢悠悠的,花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来都了华州。

    前任的华州刺史是柴绍,因为病情的缘故已经在长安修养,现任的华州刺史是李恪的心腹孙贰朗,他是李恪绝对的心腹,李恪才将他安排在华州,而他又是军政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权势很大,不比一般的都督差多少。而李恪之所以这做也有他的目的。因为,华州是大唐经营了十数年的重镇,以前他是大唐对付吐谷浑的西北要塞,是西北大军的屯粮之地。现在,即便西北战事已经结束,可李恪也给自己安排了一条路,那就是便今后发生什么不测,他仪仗的无非就是西北大军,而只要华州刺史是自己的人,西北大军的粮道就不会断。这样即便自己跟长安发生什么龌龊之举,自己也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还有一点就是,李恪让柴哲威开通了通向西域的商道,他还给了柴哲威一个秘密的命令,那就是更多的将粮食储存在华州,以备今后的大军所需。

    李恪在西征吐蕃的时候就位自己想好了退路,那就是经营好西北,扼住长安的西北大后方,再加上并州的精骑和漠北的突厥精骑,只要长安有什么动静,并州大军五天就能杀到,而漠北突厥精骑可以长驱直下,而西北精骑也还需要十天的时间就能杀到长安城下。

    只是,起初他以为自己的这个计划部署的天衣无缝。

    但现在通过武媚娘的一系列分析,再加上李世民对他的猜忌,他发现自己的举动早已被李世民发觉。

    李恪认为李世民会猜忌自己,估计就是看穿了自己在西北的部署。可是,自己不这样部署又能怎么办?李世民在的时候自己还能活,要是死了呢?李恪没有选择,他只有这么办。

    “卑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