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那些事儿-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大寿在大凌河筑城,被人围攻,朝廷四处调援兵,孙元化归孙承宗管,孙承宗找他要兵,他就把孔有德派去了。

孔有德很听命,立马就出发,前去拯救祖大寿。

走到半路,意外的意外发生了。

因为此时已经是十月份(阴历),天开始下雪,孔有德估计是走得急了点,不知是粮食没带够,还是当兵的想开小灶,反正是几个人私自到老百姓家打猎,把人家里的鸡给吃了。

吃完了,被人发现了。

吃了就吃了吧,并非什么大事,大不了赔几只。

可问题是,当地的老百姓比较彪悍,且没说赔鸡,把人抓住以后,先修理了一顿,打得很惨。

消息传上去,当即炸锅,孔有德怒了,这还了得,后金军老子都没怕过,怕老百姓?二话不说,索性抢你娘的。

问题是,抢完了怎么办,毕竟大明是法制社会,犯了法,是要杀头的,所以孔有德破罐子破摔,反了。

孔有德同志原本是挖矿的,也没什么政治目标,更不打算替天行道,但既然反了,替天抢一把还是要的。

他带领部队,开始沿路抢劫。

此时,得到消息的孙元化急得不行,连忙找来山东巡抚余大成商量对策,谈来谈去,谈出一个结果——招安。

想出这么个招,原因在于他们认定,孔有德的反叛是出于误会,只要把他拉回来,安慰安慰,没准再给几只鸡,就能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如果追究起来,黑锅就背定了,趁着现在事情还不大,瞒报情况拉人回来,还能保住官位,所以不能动武,只能招安。

事实证明,瞒报注定是要穿帮的。

孙元化派出使者,找到孔有德,告诉他,赶紧归队投降,否则就什么什么。

孔有德很害怕,当即表示愿意投降,前往登州接受整编。

孙元化很满意,坐在城里等着孔有德,几天后,孔有德顺利到达登州,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城。

孙元化同志毕竟是知识分子,他并不知道,像孔有德这种兵油子,本没有道德观念,算是无赖,而能镇得住他的,也只有更无赖的无赖,比如毛文龙。

而孙专家最多也就是个技术员,对孔有德而言,不欺负是白不欺负。

还好守军反应快,立即出城迎敌。

但就战斗力而言,双方差距实在太大,登州城里的部队,平时最多也就打打土匪,跟从皮岛来的孔有德相比,只能算仪仗。

所以没过多久,部队就被孔有德军击溃,退回城内。

虽然失利,但大体还算不错,因为登州城有大炮,据城坚守,应该没有问题。

可惜孙元化同志疏忽了极为重要的一点——他忘记了一个人:耿仲明。

耿仲明还在城内,作为孔有德的铁杆、老乡、战友兼同事,如果不拉兄弟一把,是不地道的。

耿仲明很地道,所以他连夜打开了城门,放孔有德进城,登州沦陷了。

孙元化很有点骨气,听说叛军入城,就准备自杀,但手慢了点,导致自杀未遂,被俘。

孔有德到底是混社会的,讲点江湖道义,没有杀孙元化,只是把他扣作人质,同时,他又致信山东巡抚余大成,要求和谈。

好在余大成还比较清醒,知道事情闹大了,当即上报朝廷,登州失陷。

崇祯大怒,搞这么大的事,现在才来汇报,干什么吃的!

他马上下令,免去孙元化、余大成的职务,委派谢涟为新任登莱巡抚,接替孙元化,平定叛乱。

很快,孔有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明白,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但他对孙元化似乎很有感情,到这份上,都没动他一根指头,竟然给放了。

但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难得干了件好事,也能把孙专家害死。

因为这事从头到尾,孙专家的责任太大,所以孙元化千里迢迢投奔朝廷后,就被朝廷逮了,送到京城,审讯完毕,竟然判了死刑,拉出去砍了。

现在的孔有德很麻烦,他虽然占据了登州,但也就是个县城,且还在明朝腹地,上天没路,下地没门,渡海没船,基本是歇菜了。

但非常难得,孔有德同志很乐观,他非但没有走,还干起了大买卖,找来了当年的同事李九成、耿仲明、陈友时,还拉上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并广泛招募各地犯罪分子,扩编军队。

更搞笑的是,他们还组织政府,开始封官,封到一半,发现没有官印,还专门抓了几个刻印章的,帮他们刻印,很有点过日子的意思。

当然,他们在百忙之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抢劫,原先只抢个把县,现在牛了,统筹抢劫,分兵几路,从登州开始,奇Qisuu。сom书沿着山东半岛去抢,搞得民不聊生。

崇祯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但新任巡抚谢涟刚到任,就发现,在围剿孔有德之前,他必须先突围。

孔有德同志手下这帮兵,打后金军,只能算是凑合,但打关内这帮人,实在是绰绰有余,谢涟到达莱州之后,就被围了。

但孔有德攻城的水平明显是差点,双方陷入僵持,你进不来,我出不去。

朝廷倒真急眼了,听说新到的巡抚又被围住,立即增兵,两万多人,直奔莱州。

孔有德听说朝廷援兵到了,也不含糊,加班加点地攻城,现炒现卖,拉出了登州城里的大炮,猛轰城头,竟然轰死了新到任的山东巡抚(谢涟是登莱巡抚)。

谢涟虽说打仗没谱,还是比较硬的,死撑,等援兵来。

他等来的不是援兵,而是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消息。

围城的孔有德派出了使者,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表示,希望谢大人开恩,愿意投降。

听明白了,不是要谢大人投降,而是要谢大人接受投降。

这是个比较搞笑的事,深陷重围还没投降,包围的人倒要投降了,鬼才信。

谢涟信了,因为形势摆在眼前,朝廷援兵即刻就到,孔有德是聪明人,投降是他仅存选择。

他决定亲自出城,接受投降。

谢大人到底还是知识分子,他不知道,孔有德同志虽然是个聪明人,却是个聪明的坏人,从他反叛那天起,就没打算回头。

时候到了,孔有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亲自在城门迎接。谢巡抚很受感动,带着几个随从出城受降。

为示庄重,他还去找莱州总兵,让他一起出城。

总兵不去。

不但不去,还劝谢巡抚,最好别去。

跟谢涟不同,这位总兵,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比较了解兵油子的特点,认定有诈,坚持不去。

保住莱州,就此一举。

接下来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谢涟出城后,受到了孔有德的热情接待,手下纷纷上前,亲密地围住了谢巡抚,把他直接拉到了大营。

一进去,就变脸了。

孔有德的打算是,先把谢巡抚绑起来,当作人质,然后又把随同的一个知府拉到城下,逼他传话,让里面的人投降。

这位知府表示配合,到城下,让喊话,就真喊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好守城(汝等固守)!”

按常规,此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贼兵极其愤怒,残忍地杀害了知府大人。

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知府大人固然有种,但更有种的,是那位不肯出城的总兵。

他听说巡抚被人劫了,知府在下面喊话,二话不说,就让人装炮弹,看准敌人密集地区,开炮。

敌人的密集地,也就是知府大人所在地,几炮打下去,叛军死伤惨重,知府大人也在其中,壮烈捐躯。

虽然巡抚够傻,好在知府够硬,总兵够狠,莱州终究守住。

但孔有德还是溜了,赶在援军到来之前。

这么闹下去,就没完了,崇祯随即下令,出狠招,调兵。

…*奇*…照目前情况看,要收拾这帮人,随便找人没有效果,要整,就必须恶整。

…*书*…所以,他调来了两个猛人。

…*网*…第一个,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坚毅,饱读兵书,很有军事才能。

但更猛的,是第二个。

此时的山东半岛,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抚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么来怎么来,看样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时他的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且很有战斗经验,对付一般部队,绰绰有余。

所以派来打他的,是特种部队。

崇祯五年(1632)七月,明军先锋抵达莱州近郊,与孔有德军相遇,大败之。

孔有德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出马,在沙河附近布下阵势,迎战明军。

他迎战的,是明军先锋。明军先锋,是关宁铁骑,统领关宁铁骑的,是吴三桂。

猛胜朱大典者,吴三桂也。

虽然按年龄推算,此时的吴三桂,还不到二十,但已经很猛,只要开战就往前冲,连他爹都没法管,对付孔有德之流,是比较合适的。

战斗的进程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杀鸡焉用牛刀。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已经讲过了,这么多年来,能跟皇太极打几场的,也就这支部队。

而孔有德的军队,虽然也在辽东转悠,但基本算是游击队,逢年过节跟毛文龙出来打黑枪,实在没法比。

反映在战斗力上,效果非常明显。

孔有德的军队一触即溃,被吴三桂赶着跑了几十里,死了近万人,才算成功逃走。

原本孔有德的战术,是围城打援,围着莱州,援军来一个打一个。

但这批援军实在太狠,别说打援,城都别围了,立马就撤。

莱州成功解围,但吴三桂的使命并未结束,他接下来的目标,是登州。

被彻底打怕的孔有德退回登州,在那里,他纠集了耿仲明、李九成、毛承禄的所有军力,共计三万余人固守城池,他坚信,必定能够守住。

其实朱大典也这么想,倒不是孔有德那三万人太多,而是因为登州城太厚。

登州,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基地,往宁远、锦州送粮食,大都由此地起航,所以防御极其坚固。

更要命的是,后来孙元化来了,这位兄弟是搞大炮的,所以他修城墙的时候,是按炮弹破坏力来算。

换句话说,平常的城墙,也就能抗凿子凿,而登州的城墙,是能扛大炮的,抗击打能力很强。

更麻烦的是,孙巡抚是搞理科的,比较较真,把城墙修得贼厚且不说,还充分利用了地形,把登州城扩建到海边,还专门开了个门,即使在城内支持不住,只要打开此门,就能立刻乘船溜号,万无一失。

所以朱大典很担心,凭借目前手中的兵力,如果要硬攻,没准一年半载还打不下来。

按朱大典的想法,这是一场持久战,所以他筹集了三个月的粮食,准备在登州城过年。

到了登州,就后悔了,不用三个月,三天就行。

孔有德到底还是文化低,对于登州城的技术含量,完全无知。听说明军到来,跟耿仲明一商量,认为如果龟缩城内,太过认怂,索性出城迎战,以示顽抗到底之决心。

这个决心,只维持了一天。

率军出城作战的,是跟孔有德共同叛乱的李九成,他威风凛凛地列队出城,摆好阵势,随即,就被干掉了。

明军出战的,依然是关宁铁骑,来去如风,管你什么阵势不阵势,就怕你没出来,出来就好办,骑兵反复冲锋,见人就打,叛军四散奔逃,鉴于李九成站在队伍最前面(最威风),所以最快被干掉,没跑掉的全数被歼。

此时城里的叛军,还有上万人,但孔有德明显对手下缺乏信心,晚上找耿仲明、毛承禄谈话,经过短时间磋商,决定跑路。

说跑就跑,三个人带着部分手下、家属,沿路抢劫成果,连夜坐船,从海边跑了。

按孔有德的想法,跑他个冷不防,这里这帮傻人不知道,还能顶会,为自己争取跑路时间。

然而意外发生了,他过高估计了自己手下的道德水准,毕竟谁都不傻,孔有德刚跑,消息就传了出去,而类似孔有德这类黑社会团伙,只要打掉领头的,剩下的人用扫把都能干掉。

于是还没等城外明军动手,城里就先乱了,登州城门洞开,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跳海的跳海,朱大典随即率军进城,收复登州。

事情算是结了,但孔有德这帮人在山东乱搞了半年,不抓回来修理修理太不像话,所以将领们纷纷提议,要率军追击孔有德。

但朱大典没有同意。

不同意出兵,是因为不需要出兵。

逃到海上的孔有德很得意,虽说登州丢了,但半年来东西也没少抢,地主当不成,还能当财主。

得意到半路,遇上个人,消停了。

他遇上的这个人,名叫黄龙。

孔有德跟黄龙算是老熟人,因为黄龙曾经当过皮岛总兵,还管过孔有德。

孔有德怕的人比较少,而黄龙就属于少数派之一,孔有德之所以投孙元化,就是因为黄龙太厉害,在他手下太难混。

在最不想见人的地方,最不想见人的时候,遇上了最不想见的人,孔有德很伤心。

老领导黄龙见到了老部下孔有德,倒也没客气,上去就打,孔先生当即被打懵,部下伤亡过半,连他的亲人都没幸免(他抢劫是带家属的),纷纷堕海而亡。

但最不幸的还不是他,而是毛承禄。

这位仁兄先是老爹(毛文龙)被杀,朝廷给了个官,也不好好干,被孔有德拉下水搞叛乱,落到这般地步,而关键时刻,孔有德不负众望,毅然抛弃了这位老上级的公子,把他丢给了黄龙。

而孔有德和耿仲明不愧干过海盗,虽说打海战差点,但逃命还凑合,拼死杀出血路,保住了性命。

毛承禄就不行了,被抓住后送到了京城,被人千刀万剐。

黄龙的战役基本上彻底摧毁了叛军,孔有德和耿仲明逃上岸的时候,已经是光杆司令了。山东叛乱就此结束。

这次叛乱历时半年,破坏很大,而最关键的是,叛乱造成了两个极为重要的结果——足以影响历史的结果。

第一个是坏结果:鉴于生意赔得太大,既没钱,也没人了,回本都回不了。孔有德、耿仲明经过短时间思想斗争,决定去当汉奸,投靠皇太极。

其实这两个人投降,倒也没什么,关键在于他们曾在孙元化手下混过,对火炮技术比较了解,且由于一贯打劫,却在海上被人给劫了,很是气愤,不顾知识产权,无私地把技术转让给了皇太极。从此火炮部队成为了后金的固定组成部分,虽说孔有德、耿仲明文化不高,学得不地道,造出来的大炮准头也差点,但好歹是弄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辛苦折腾半年,弄回来的本钱,连同家属,都被明军赶进海里喂鱼,亏了老本,所以全心全意给后金打工,向明朝复仇。

一年后,他们找到了复仇的机会。

除锦州、宁远外,明朝在关外的重要据点,大都是海岛,这些海岛有重兵驻守,时不时出来打个游击,是后金的心腹大患,其中实力最强的守岛人,叫做尚可喜。

之前我说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是山东老乡,且全都是挖矿的,现在孔有德决定改行挖人,劝降尚可喜。

一边是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一边是老乡、老同事,尚可喜毫不为难地做出了抉择——当汉奸。

当英雄很累,当汉奸很轻松。

第二个是好结果,经过这件事,崇祯清楚地认识到,关内的军队,是很废的,关外的军队,是很强的,所以有什么麻烦事,可以找关外军队解决(比如打农民军)。

偶然的偶然

山东的叛乱是个麻烦事,但要看跟谁比,要跟西北比,就不算个事。

据说朱元璋当年建都的时候,曾经找人算过一卦,大致内容跟现在做生意的差不多,比如这笔生意能做多少年,有什么忌讳等等。

据说那位算卦的半仙想了很久,说了八个字:

始于东南,终于西北。

朱元璋建都南京,就是东南,按照这句话的指示,最后收拾他的人,是从西北过来的。

这句话看起来很玄,实际上倒未必。这位半仙懂不懂算卦我不知道,但他肯定是懂历史的,自古以来,中原政权完蛋,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除外,大多数外来的什么匈奴、蒙古,都在西北一带。

但就崇祯而言,肯定是不信的。因为对明朝威胁最大的,是后金。而后金的位置是东北,就算是被灭了,也是始于东南,终于东北。

但事实告诉我们,算卦这种事,有时是很准的。

西北很早就有人闹事了,但原先并不大,最多就是几十个人,抢个商铺,拿几把菜刀,闹完后上山当匪,杀掉的最高官员,也就是个知县,如果混得好,没准将来还能招安,当正规军。

到崇祯元年,事情闹大了。

整个陕西、甘肃一带,民变四起,杀掉知县,只能算起步了。个别地方还干掉了巡抚,而且杀完抢完且不散伙,经常到处流窜,到哪抢哪。

这种团伙,史书上称之为流贼。

流贼的特点是,四处跑,抢完就走,打一枪换个地方。组织性不强。昨天抢完,今天就走,可以,昨天被抢,今天加入抢别人,也可以。成员流动性很大,但都有固定领导团队。

当时的西北,类似这种团队有很多,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也很多。但久而久之,问题出现了,由于成员流动性太大,且没有固定办公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