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福-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感谢hi~可可、吹一个糖人儿、了了轻烟、pkcdcshy、冰玥冥、汉墨堂、ann_、美灵123、柳暗花溟^…^、adingweiqin、亮丽家园、嗷嗷费、倚风听剑的粉红票~~~~~~~~~~~~感谢白鹭梅同学的平安符~~~~~~~~~
客户端似乎可以投粉红票了,大家可以看看票夹~~~~~~~~~ 许夫人早从丫鬟嘴里知道了来龙去脉,闻说蔡氏走了也只是微微冷笑了下,便就笑眯眯拉着沈雁近前,顺手抓了把麻糖给她,赞道:“这孩子来日定是个有出息的。”
沈雁也不知道这浑身透着睿智的许夫人是从哪里看出来她会有出息的,这种话她可从来没从华氏嘴里听到过,但是老人家既然夸赞她,她当然也只能一面害着并不存在的羞,一面生受了。
这边厢余二奶奶瞅空使了个眼色给陈大奶奶,到了外头,说道:“方才那事儿可要捂下来?”
为防荣国公府误会,自然是不让他们知道有这回事为上。
陈大奶奶默了默,却说道:“那么多人瞧见,便是咱们捂住了,也难保沈家那边不会传出去。若是咱们捂住了话最终又还是传到了荣国公府,反倒弄得咱们里外不是人。——罢了,也不用管它,让他们传去吧,也好让外人知道咱们对这事是个什么态度。”
余二奶奶略想,点点头。
这里蔡氏在许家不顾身份轻狂行事、最后被许家大奶奶臊出来的事儿便就悄悄传出去了街不提。
没有了蔡氏在,接下来的气氛十分融洽。
直到饭后又用过了茶,许夫人才让陈余二位送华氏她们出来。
沈雁仍惦记着小陈王妃,在马车上她问华氏:“陈王如果现在在世的话,很老了吗?”
华氏睁开眼睛:“忽然提起他做什么?”
沈雁便把方才从蔡氏那里听来的话跟她说了,“我在想陈王的两个儿子那会儿都已经能随军打仗了,可见年纪不小,小陈王妃嫁过去。不是要被继子们欺负么?”不能怪她太八卦,实在是作为一个内宅女子,对这些事情有着本能的兴趣。
华氏慢腾腾地抻了抻身子,叹道:“才不会呢,陈王妃是个巾帼女雄。她曾是陈王手下的女将。不但长得美,而且聪明善良。她对萧柯他们几个都很好。战场上哪里来的那么多明争暗斗?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打赢这场仗,建立新的王朝,根本没有如今这些人的心思复杂。”
“萧柯?”沈雁念着这个名字,“陈王姓萧么?”
“姓萧。”华氏点头。目光忽而变得有些幽远,“陈王的女儿跟我同岁,叫做萧瑜,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那时我们还偷偷说过长大了要嫁到同一户人家里做妯娌。没想到还没等到长大,她就随着陈王府一道被毁了。”
说到这里她看着沈雁,“陈王妃虽然是继母,但因为从战争过来,见过了太多流离失所的人民,还有数不清无家可归的孩子,所以她对三个继子女都很疼爱,他们也都把她当生母一样对待。因为她的美丽善良。所以当时也有很多将军暗地里喜欢她。”
沈雁立即被她的描述吸引住了,“那老陈王比她大那么多,还带着拖油瓶。又怎么会娶到她?”
华氏顿了片刻,说道:“三言两语可说不清。”她再顿了会儿,接着道:“我那时候也还小,不大清楚,很多都是后来听来的只字片语,你舅舅舅母却比我清楚得多。”
沈雁有略略的失望。舅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京呢。
蔡氏回到府里,安宁侯听说她回来便立刻进了内院。
“怎么样?”他略带急切地问。
蔡氏抿了抿辰。遂把事情始末尽都跟他说了。
安宁侯听完先是一愣,而后不由暴躁起来:“你怎么会连个小丫头都拿捏不住?在人家府上当着别家丫头的面说出这样的话。你这是嫌日子过得太太平了?!那许老头儿日后见了我不把我撕了才怪,还有那顾家,这话传到荣国公府,往后咱们可就跟顾家成世仇了!你怎么出门也不带点脑子!”
蔡氏被骂得面红耳赤,忿忿站起身道:“我哪里想到那丫头竟是我的煞星!挡了我的路不说,还把我带到了沟里!便是没有这层,你以为顾家就会把咱们当回事不成?顾至诚在外头怎么骂咱们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偏你还怕得罪他!”
“你懂个屁!”安宁侯禁不住火冒三丈,“顾家虽与咱们有嫌隙,可这种时候是你该背地里讥讽人的时候吗?我与皇后正忙着跟大臣交好,你倒好,生怕人家跟咱们成不了仇似的,不过是瞅个空子跟华氏说几句话而已,办不到也就罢了,你还要拖老子的后腿!”
蔡氏早揣着一肚子窝囊气,再被他这么一骂,顿时发了飚:“几句话而已,说得容易!那可是在许敬芳的家里,你以为是在大街上?许家老两口看着和气实则却精明似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好歹是个勋贵夫人,你是要我去拖着人华氏说还是求着人华氏说话?!”
安宁侯气结,哼哧了半日怒指她道:“你这个泼妇!”而后掉头往外,怒出了厅门。
进了书房将门一踹,他又唤了下人过来:“把刘括给我叫过来!”
下人才走到庑廊下,一四十上下的文士就快步进来了:“刘括在此,小弟正有事寻侯爷呢!”
想来是已经知道了方才之事,刘括说着到了安宁侯跟前,揖首道:“侯爷勿躁,小弟方才正好听得一个消息,小弟听说前几日沈宓在内阁大放谬论,与许敬芳郭云泽二人谈论东辽战局,听说还得到了许郭二人大加赞赏。”
刘括是刘皇后的族弟,幼时也读过几年书,属族中墨水较多的人之一,因着脑子还算好使,建国时便被刘皇后提到了吏部任郎中。当年依附着刘皇后及废太子的当然还有许多人,但废太子一倒,那些人都跟着倒了,刘括因是族亲,倒是幸存了下来。
“沈宓谈论东辽战局?”安宁侯凝眉望着他,“这跟我要拉拢沈宓又有什么关系?”
刘括顿了下,说道:“侯爷不妨想想,沈宓不过是个五品官,他哪有什么资格议论邻国战局?且不说他够不够得上妄议之罪。只说他之所以如此,正是许敬芳给拉过去的,侯爷只要想想眼下的朝局,再把这事儿捅到皇上那里,皇上能不往他们俩中间插一杠子?”
安宁侯听到这话,不由怔住了。
眼下朝局面上看着一派祥和,实则除了后戚与勋贵的矛盾,以及勋贵对皇帝的提防,还有一股暗潮隐约有成气侯的趋势,这暗潮便是内阁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开国时内阁里六位阁老皆是与周高祖共打天下的元老,经过十三年的更迭,如今还剩下以首辅诸志飞为首、房文正、许敬芳以及郭云泽这四位,这几位都是为大周立过丰功伟绩的,当初高祖在世时,他们几个但凡进宫高祖都得起身相迎,在赵氏子孙乃至宫里太后面前都相当有份量。
他们几个功劳甚大,皇帝却手无寸功,在功臣们眼里,一个对社稷没有过什么建树的皇帝难免有些坐享其成的嫌疑。元老们在皇帝面前傲慢些便就顺理成章了,平日里在皇帝面前规矩还是守着,但每到决策之时,也时常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怠慢。
身为皇帝上行而无法下效,对这样的内阁究竟有没有那么敬重便见仁见智。
这些人都是赵氏嫡系,又权倾朝野,皇帝虽然拿他们无可奈何,但也不见得会听之任之。
比如说许敬芳,他为许家挣下的祖荫足够子孙消耗到三代以外了,可是三代以后呢?许家两个儿子一个在外任封疆大吏,一个在大理寺任少卿,按说品阶不低了,可品阶再高也抵不住皇帝对元老们的忌恨,等到许敬芳死后,许家两个儿子还想再往上爬简直绝无可能。
按照皇帝这般狭隘的心思,只怕到时寻个由子打压打压以固皇权也有可能。
这种情况下,许敬芳自然希望能寻求些外援,以协助子孙后代维护门庭。
皇帝若是知道他瞧中了沈宓,自然会竭力阻止。
安宁侯想到这里,忽觉心头阴霾开阔了些,他说道:“你的意思是,我把这消息送到皇上跟前,再借皇上的手阻断许敬芳与沈宓的联系,只要他们俩联不成手,我就还有机会?”
“自然有机会。”刘括道,“不止是有机会,假若皇上知道这件事,多半会对沈宓有几句斥责,侯爷若趁着沈宓失意之时前去接触,多半还有事半功倍之效。沈家如今才在朝廷站稳脚跟,因着许敬芳这事一受打击,他怎么可能会不希望多寻道靠山?”
安宁侯听到此处,竟有几分跃跃欲试了。
沈家因着沈观裕相让柳亚泽那回已然站稳了脚跟是不错,可沈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难道他就不需要争取前程了?他可没忘了,皇帝还心心念念惦记着华家呢。只要能够与沈宓有谋面叙话的机会,自然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以往,何愁他不到手?
他抬袖道:“我这就进宫!”
—————————————————(未完待续)
ps:看到有亲发给我的消息,说节奏有些慢,不知道亲爱的们是指的哪方面慢呢?是感情线慢,还是主线慢,抑或是女主的成长慢?大家告诉我,我能调整的就尽量调整,如果不能的我就解释一下。
另外这几章节确实涉及到朝政的地方比较多,但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点,是各路人物的走向的铺垫,如果略写,可能后面的情节看起来就会很多疑惑了,如果大家觉得慢,我会尽量加快的,么么哒。 她想起那日在永福宫外桥头上,她说到皇后说到郑王时她面色是有些晦涩,难道皇后还曾有过别的儿女?
蔡氏原是要随着许夫人和华氏去的,但沈雁是沈宓的女儿,年纪也不小了,终归不好就这么撇下她,便就停了脚,说疲乏:“小公主夭折的时候才一岁,那会儿咱们高祖才刚过黄河,还没到京城来呢,雁姑娘自然不曾听说。”
沈雁又道:“那小公主怎么夭折的呢?皇后娘娘当时不在身边么?”
“皇后娘娘当时带着大殿下和小公主。”
说到这里蔡氏才觉自己的称呼有问题,连忙略过道:“当时大军正打算北攻,陈王率领部将在沧州,高祖和皇上在泰州,那会儿也是大雪天,高祖说滞留几日才北上,但陈王却说雪天更容易攻城,他倒是先从沧州进发了,高祖这边不得不呼应,结果小公主跌进冰窟里,就这么夭折了。”
“那后来这仗打赢了不曾?”沈雁问。
“赢是赢了,可赵家终究丢了个小公主啊。”
蔡氏说这个话的时候颇有几分不以为然,似乎在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陈王杀伐果断攻下都城也没有保住个孩子的性命重要。
这就叫占了便宜还卖乖。当初若不是陈王,赵家的江山能坐得这么顺利?如今这是陈王让了皇位出来,若是当初不让,赵家如今顶多也就是个异姓王而已,战乱之中死个儿女不是很正常的吗?满朝文武里死去儿女的有多少?华氏兄弟姐妹六个,最后也只剩了华钧成与华氏。
如果要算帐,是不是都该算到你这当了皇帝的人头上?
合着赵家当了皇帝。他们的子孙就比别人的子孙格外金贵起来了,若是不愿意赔上性命,当初又何必起什么义。
沈雁原本对赵家与陈王这桩恩怨并不那么关心,但因为蔡氏的态度,倒是又有几分替陈王不值。
忠义真是害死人。陈王让了江山,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如今死后倒还得背上赵家这种莫名其妙的埋怨。不知道他在临死前看到杀他的赵阶时又是什么心情?
原是没兴趣再跟她扯下去,但又不想让她顺遂地去寻华氏,便就仍往下扯着道:“陈王这么积极,难道当初他的儿女不在身边?”
蔡氏远远地看见着沈夫人已与华氏不见了踪影。自是不方便追过去了,这沈雁不断缠着她,心下也有些着恼,没人旁人在,说话的口气也不那么随和起来:“陈王的儿女当时都大了。长子次子都在军中,只有一个女儿随着小陈王妃留在金陵。
“陈王是个逆贼,姑娘往后还是不要打听为好,也免得给令尊令祖带来麻烦。”
明明就是她先说起来的,反倒怪人家打听,但沈雁眼下却不肯计较她这个,觑了她一眼,而是讶道:“小陈王妃?”说话时不动声色地略略侧转身子。挡在她前面。
蔡氏是带着任务来的,见状便就皱了皱眉,待要轻斥她两句。却是又知得罪不得,便就耐着性子道:“陈王的原配是在嘉兴的时候过世的,小陈王妃是续弦,比陈王小了老大一截。”说到这个人物,蔡氏眼里透着不耐之余,又闪过丝隐隐的不忿。还有一丝嫉色。
嫉色,蔡氏在嫉妒小陈王妃。难道这个小陈王妃很出色?
英雄配美人。陈王那么威武,想必是出色的。
沈雁暗自点头。看到蔡氏这股不忿。她不由心情好起来。
她怎么就喜欢看到这种爱吃醋、爱嫉妒、天生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心里不痛快呢?这么阴暗也不知道好不好?
但她也知趣地不再往下问了,陈王一家已被满门抄斩,虽然不大可能有人会因为她这么个小孩子问了两句话给真拿沈宓问罪,但问多了终归不合适。
可她又舍不得放掉这个可以挤兑挤兑她的机会。
她想了想,便说道:“陈王妃我没见过,不过勋贵夫人们倒是见得多的,荣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就是个美人,笑起来的时候那真叫好看,巧笑倩兮顾盼生辉,连我每每见了都不由得动心。”
戚氏虽然小心眼儿,但真架不住人家是个美人,要不然也生不出顾颂那么俊的儿子。勋贵们都是战场上饮过血的真功臣,爵位与荣誉都是本事和性命换来的,安宁侯仅凭个国舅身份就当上了侯爷与他们平起平坐,这也罢了,偏还掌着个五城营,自然让人心里不屑。
她当着蔡氏,就是要捧着戚氏。
前次因着吴重坑沈宓那事,顾至诚在北城营把安宁侯府从里到外骂了个底朝天,这梁子早就结下了,他刘家纵容下属在外胡作非为,事后虽则假惺惺地来道歉,可假如不是皇后要倚重沈观裕,他会来道这个歉么?
如今倒又反过来想拉拢沈宓,哪有那么好的事?
退一万步说,就算沈宓不计前嫌跟刘家走近了,那曾替沈宓出头的顾至诚介时又情何以堪?
反正闲着也是无聊,硌应硌应她也是好的。
蔡氏脸色果然有些难看了。
她虽然不至于真的在个孩子面前与戚氏争高低,但也架不住被顾至诚那么骂过,听沈雁扯到荣国公府头上,便就微哼着垂下眸,一面进了水榭坐下,一面说道:“一个走镖的人家的女儿,再强又能强到哪里去?”
这口吻,竟跟当初炸了毛的华氏一模一样。
沈雁闻言冷笑。她可真没想到这蔡氏一张嘴这么松垮,戚氏可是荣国公府的世子夫人,论爵位将来人家袭了爵,还比她高了个等级。蔡氏连点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着她这个外人这么说戚氏,真不知道那安宁侯会不会跟她一样蠢。
她惊呼道:“夫人这样说世子夫人?”
陈大奶奶和余二奶奶听见动静,果然都走过来:“怎么了?”
蔡氏也察觉到自己说错话,正后悔莫及,连忙道:“没什么!”
沈雁也平静地看向余二奶奶,说道:“是啊,没什么,就是安宁侯夫人方才说荣国公世子夫人是个走镖的出身而已。少夫人,走镖的是什么意思?”
陈余二人望向蔡氏,面色腾地黑下来了。
许家虽非勋贵,但当初两家都是南征北战时结下的交情,许敬芳跟几位老国公爷和老侯爷时常拍着胳膊称兄道弟,要论起出身,那年头几户人家娶的是有名有号的大户闺秀?刘家蔡家也都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人家!
如今大家都赚下家业来了,到底也顾着几分面子,出身这种事情大家都知趣的避免提及。这蔡氏在许家作客却对着个孩子背底里嚼荣国公府的舌根,回头传出去了,荣国公府不得以为许家也跟安宁侯府一般是个卑鄙小人?
安宁侯虽是后戚,但许敬芳身为元老,连皇帝的脸也驳得,还会怕他个国舅不成?!
陈大奶奶缓缓开口了:“夫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