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求实养虚不生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曾经诊治过一位常年带高三考生的中学男教师。他告诉我说自己睡不好觉,天天梦到学生上考场的情景,而且最近记忆力也大大不如以前,原来一道题在课本的哪一页、哪个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被学生们称为“活字典”,现在却常常丢三落四。
我诊脉、看舌之后,知道这位老师的病根儿在于耗神过度,血虚气也虚。就给他开了补血补气的方子。他却问我,由于经常要加班,煎服中药不是很方便,能不能开点中成药?不用煎药就能服用?
因为他的这种症状,非常适合用针对“血气两虚”症状的乌鸡白凤丸来进行调理,但是,这种中成药已经被人们普遍当成女性专用药了,直接开给病人往往会引起误会甚至笑话,我就想换个角度跟他解释。于是,我问这位老师:“我亲戚家有个男孩,今年非想报考幼师专业,您说幼儿园老师都是阿姨,哪有小伙子进幼师的啊?”
这位老师对我说:“您这个观念就不对了,现在最先进的幼儿园都讲求男女老师比例的平衡,防止孩子们阴柔性格太过、阳刚之气不足。即便是女娃娃,也要弥补身上的阳刚性格啊……”听老师说到这里,我心里释然了,便对这位老师说:“我给您开的这味中成药,既适合大补女人的血气不足,也适合大补男人的血气不足,虽然名字叫做‘乌鸡白凤丸’,但绝对不是专门给女人们吃的,也很适合像您这样因为操劳过度而导致的血气两虚症状。记住每天早晚吃2次,每次1粒。”这个老师哈哈大笑,连说“我明白了”,闹了半天,刚才给我讲的道理,最终是讲给自己的。
过了两周,这位老师前来复诊,看气色好了很多,说是自己睡眠好多了,而且曾经“活字典”般的记忆力开始有所恢复。他还把他的爱人也带来了一起看病。很巧的是,他爱人也属于“血虚”,不过症状表现却有很大差别。这位中年女性时常感觉有些头晕、眼花、两眼干涩,有时候还心悸、手脚发麻。我特地问了一下她的月经情况,说是月经量少、颜色淡。这些都不难解释:血虚当然血就少,血少了人体的器官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像花草没有水分的滋润会出现枯萎现象。心脏少了滋养就会心悸;四肢少了滋养就会手脚发麻;眼部少了滋养,就会眼花、两眼干涩;头部少了滋养,就会头晕,也可能健旺,还可能睡眠不好……
“看来我也该吃乌鸡白凤丸了。”那位中年女性笑着对我说。她丈夫上次来看病的经历,估计都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自己的老婆。
血虚是常见的疾病,时常和气虚、血淤等交织在一起。如果患者是年轻的女孩,我会建议她们多吃大枣、桂圆、葡萄、荔枝,这些都是补血的妙药,而且又让女孩子们过足嘴瘾,岂不妙哉。
而像这对夫妻,已经人到中年,就需要比食疗药力更猛的处方。我想起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上的一张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我告诉这位女士,只需要到药房购买“当归”这一味中药就可以了,生姜和羊肉自己到菜市场购买,按照当归20克、生姜12克、羊肉300克的比例炖肉汤,自己做既是药方、又是美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方子是大补气血的千古名方:当归补血,羊肉补气,生姜驱寒,所以,对于平素血虚、气也虚的人大有裨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张药食同源的补血方子偏热,所以适合寒性体质的人,而不适合于热性体质的人。
几个月后,这对夫妻来到我的诊室专程道谢。我看他们两人脸上有了明显的红润,人也显得精神了很多。我知道,做妻子的经常为丈夫、也为自己炖上一锅芳香扑鼻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其实,便是把自己的浓浓爱意也融进了其中。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药物固然重要,而亲人的关怀、爱心,何尝不是疗效更佳的灵丹妙药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每天一杯姜橘饮,郁闷之气影无踪
平日吃桔子的时候,把桔子皮留下,晒干后就是一味治疗气郁的特效中药——陈皮。把陈皮和两倍重量的生姜泡在一起喝,就是一剂治疗气郁的药方——清气姜橘饮。这个药方,很多人都评价说:“每天一杯姜橘饮,郁闷之气影无踪”。
由于工作压力大,“郁闷”这个词已经成为很多白领职员的口头禅,而郁闷就是气郁的前奏,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很多公司职员在工作状态也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虽然他们并不时常叹气,还不至于“态生两靥之愁”,但这种不能形诸于外的气郁,会悄悄埋伏在人体而形成亚健康状态。
不久前我就接诊了一位患者,来人气宇轩昂,差不多50岁左右的样子,脸上挂满了笑容,让人感觉舒坦、真诚、从容。做医生的,其实最喜欢碰到面带笑容、乐观豁达的患者,患者的笑容,比起医生的药物和手术刀具有更大的威力。
这位患者对我说,自己时常感到胀闷、胀痛,有时候痛起来还很奇怪,痛无定处,“到处流窜”。我为这位先生幽默的叙述所感染,我们一起笑了起来。我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心里有数了,从症状上来看,胀闷、胀痛,都是气太足而造成的“胀”,因为气是流动的,所以,疼痛也会随着气的流动而动。
但是,这位先生始终是满脸微笑,笑眯眯地像尊弥勒佛,按理说不该是气郁的表现啊。我踌躇了一下,问他,您是不是心里有事儿,老是憋着啊?
他愣了一下,轻轻点点头,对我说出他近来的境遇。他在一家全球著名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者,虽然权重职高、年薪丰厚,但这一年多一直和国外总部的主管副总裁有分歧、有争执,别人看到的都是他台前的风光,而没人知道他心里的苦恼和郁闷。
我知道外企的中国高管,很多都是各领*三五年。他们在台前的时候,永远呈现给客户、媒体一张不知疲倦、精力百倍的笑脸,而幕后的心酸只有自己孤独地承受。其实不单单是企业高管,很多在职场打拼的普通员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给他开了7剂逍遥散,因为这位患者气郁明显,我又在古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味陈皮来行气解郁。这个方子来源于宋代太医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疏肝解郁”的千古名方。听听“逍遥散”这个名字就应该知道它的主治范围了。
我知道气郁的毛病,不是吃一两服药能够轻易解决的,病根不除,疾病还会复发。而且想让这样满世界奔波的“空中飞人”坚持煎服中药,也很不现实,我还把治疗气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小偏方告诉了他:平日吃桔子的时候,把桔子皮留下,晒干后就是一味治疗气郁的特效中药——陈皮。把陈皮和两倍重量的生姜泡茶,就是一剂治疗气郁的药方——清气姜橘饮。“每天一杯姜橘饮,郁闷之气影无踪”,这是很多气郁病人对这个药方的评价,真是“偏方治大病”啊!
两个星期之后,这位先生又来复诊,他说效果特别好,胀闷、胀痛已经消失一半儿了。他还说自己最近买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书,外出旅行的时候就随手翻看,感觉心情好多了:“通过上次您给我的治疗,我知道,其实我的病更多是心病,所以,我要自己学会调节自己”。
碰到这样一位有灵性的患者,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我问他:“我还有个更加好的药方,既能让你养生保健,还能让你工作得更有成效、心情更加愉快……”“这么好,您快告诉我吧!”我微笑着说,“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四两拨千斤’,‘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就是太极拳。
*总理在日本访问的时候,还在公园里打太极拳呢。在西方,医生治疗压力大的方法是让人去玩电子游戏,在虚拟的时空中肆意宣泄。而东方的太极拳,不但能让人得到养生的精妙,还能在行云流水的拳中,体会‘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人生哲理。”
“我明白了,练习太极拳,一定会让郁闷之气不降而自降,让浩然正气不生而自生。”这位先生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年之后,他告诉我,他的太极拳已经打得有滋有味,每天不打上两趟就会觉得缺了什么。很多工作上的麻烦事,也能够像太极拳一样随曲就伸、四两拨千斤了。而我也发现,他脸上的笑容,少了职业感,而多了自信、从容和大度。这就是气足的力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略少饮食忌口法,多数疾病可防治(1)
时代在变,引发人们疾病的因素也在变。几十年前,营养不良是多数疾病的源泉。到现在,营养过剩成为了当代人疾病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养生应注意“补中有攻”。
常有病人在我开完药方之后,会习惯性地问我:“大夫,您看吃这药有哪些忌口?”也有人怀疑:所谓“忌口”是不是中医故弄玄虚呢?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如果不注意忌口,那么,不少看似平常的食物,就是病从口入的“毒药”!
比如说,前两天我就碰到这么一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脸上经常容易起痤疮,反反复复好多年了。我给她开了三叶汤,让她用枇杷叶、桑叶、竹叶各15克,水煎服,每天2次。这三味药虽少,却能够清热解毒,对痤疮的治疗很有效果。我同时叮嘱她饮食要清淡,最好以素食为主。
过了一周,病人很高兴地前来复诊,说吃药的效果很好,脸上的痤疮下去了一大半儿。“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不信呢,就这么点药,哪能有效呀?后来,抱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开始吃,没想到效果特别明显。”我也很高兴,就又给她略微调整了一下处方,估计再吃上两三个星期就差不多了。
没想到再过一周她又来复诊的时候,我差点没认出她来,满脸的痤疮比最初看的时候还严重,她哭丧着脸对我说,大夫,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吃什么辛辣、油腻的食物了,比如,四川火锅、水煮鱼、香辣虾一类的?”我问她。“没有!我吃了整整两个星期的素食了。”我觉得有些意外,就让她伸出舌头进行舌诊。看完舌头,我底气十足地对她说:最近你肯定吃过什么烧烤、辛辣之类的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她想了一会儿,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吃点瓜子、羊肉串这样的零食也算吗?”我点了点头,这当然算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忌口太素了,就买了一大袋炒瓜子解个馋,还在路边小摊吃过两次烤肉串。您怎么能看出来呢?”
她的舌苔明明白白地“写着”她的病情和饮食的秘密呢。第一次看病的时候,舌苔黄腻,黄为热,腻为湿,一派湿热之像。而湿热正是痤疮的“病根儿”,所以,我开出了祛湿热的药方。第二次复诊的时候,她的舌苔已经变得接近正常的淡红之色。而这次重新变为黄腻,肯定是吃了热性的(热辣或烧烤或煎炸等)、湿性的(油腻或酒类等)饮食,当然也包括正餐外的“零食”。
对于体质非常健康的人来说,吃什么样的美味都对身体无妨,但对体质偏弱的人来说,很多食物不亚于“毒药”,比如对这位患有痤疮的患者来说,因为本身体质偏于湿热,再吃湿热类的烧烤、煎炸食物,就相当于“火上浇油”,本来吃药快治愈的疾病,一下子变得比以前更严重,你说一大袋炒瓜子、十来根羊肉串,是不是“药效”比我开的中药还要厉害呢?
我时常听很多名老中医感慨:几十年前,人们生病多是虚病,营养不良是多数疾病的来源,很多病人甚至只需吃几只炖母鸡,好好补一下就能治好病;而当代人的疾病多是营养过剩所致,所以,应该补中有攻!我自己更是深有体会,像这位患有痤疮的患者,病根儿就是体内湿热过多,需要用清热去湿的药物去攻逐,如果用补药,只会越补越坏。老百姓都知道“病从口入”的谚语,而敢用“病从口出”法进行养生和治疗的医生却并不多见。中医让你忌口,其实就是切断进入你体内的病源,这就做不用药而胜似药!
略少饮食忌口法,多数疾病可防治(2)
那么,普通人都该注意哪些饮食宜忌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句话,适合于绝大多数人:“饮食少吃一两口,少油少盐和少糖”。如果你坚持做到了,超过半数的疾病都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疗。科学家们发现:人类饮食的“鲜美感觉”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多油脂(大鱼大肉比青菜萝卜更美味);二是多盐分(口味重的饮食比素淡的要感觉好吃);三是多糖分(糖果和可乐受孩子们欢迎的理由)。而在我们中医看来,则可以合并成为“清淡”两字,“清”是少油、少脂,少吃油煎油炒、富含油脂的肥美厚味;“淡”是少盐、少糖,改变“口重”的习惯。饮食不清淡,过多的油盐糖就会造成体内湿盛、气郁、血淤,让人的“精气神”因为“太过”而失衡。
有人会说:“你说得太玄乎了吧,以前一直这样吃饭,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难道我们一日三餐里藏着这么多危害健康的‘定时炸弹’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的烹调油、食盐、糖大致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属于严重超标状况!而严重超标的后果,是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慢性病的罪魁祸首。而要改变这种容易致病的饮食习惯,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每次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对多油、多盐的食物少吃上一两口,对多糖的饮料(如可乐、果汁)少喝上一两口,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把饮食习惯调整到健康的平衡状态。
听我讲完这些并不玄奥的“略少饮食忌口法”,这位大姐终于下定决心,利用她掌管为家人做饭的“权利”,开始主动调节全家的饮食菜谱:增加了清淡爽口的素菜,减少了油盐的用量,还把儿子爱喝的可乐、爱吃的冰激凌从冰箱中清走。半年后,这位大姐一家三口人到我的诊室来报喜:老公的脂肪肝在体检中发现已经从重度变为轻度了,儿子从虚胖的小胖墩儿变得瓷瓷实实,大姐脸上的痤疮早已经一扫而光,还满脸愉悦地告诉我:她那高血压的老毛病,也已经差不多消失了。她正用全家亲身的事例,说服父母和公婆也实行“略少饮食忌口法”,希望能让老人的糖尿病、冠心病也能够“病从口出”。
没有什么比听到患者康复的消息更令我高兴的,于是,我又把“微旋养精法、微提养气法、微笑养神法”,也通通告诉这位大姐,希望这些养生方法能够给他们全家人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不过,能够像这位大姐一样,在饮食健康上改正观念并控制自己的人是比较少的。有很多人向我提出建议:“大夫,您有什么秘方,能够让我们既享受口福,又消除隐患呢?”
如果你暂时不能少吃几口美味(注意,不是不让你吃,而是让你尽量少吃而已),那么,我来给你推荐三个可以当作茶饮的“薏米荷叶茶”、“清气姜橘饮”、“三七代茶饮”,它们分别能够祛除体内的湿盛、气郁、血淤,阻止饮食中过多油盐糖造成的“三高”。既然“疾病从口而入”,那么,我们运用调精、调气、调神(活血)的中医法则,也能够“让健康从口而出”!
六味地黄丸,神通广大治“虚热”(1)
在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症等常见病中,只要有“虚热(上火)”的现象,就可以放心服用六味地黄丸。另外,对普通读者而言,与其告诉他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精”的,还不如告诉他是“治虚热”的更为准确。
人们最熟知的中成药,莫过于六味地黄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这种药是“补肾”的专用药,有点中国“伟哥”的意思。其实,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比伟哥广泛多了。只要你最近有“上火”的感觉,就可以考虑用六味地黄丸来降降“虚热”。
曾有一位老先生来诊所就诊,我见他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白须飘飘。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初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像有病的人。不过对我们医生而言,越是看起来特别健康的人,越是要加以注意,因为这些表面现象通常会蒙蔽了他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仔细为他把脉诊断,他的脉摸起来有点沉细数,舌诊是舌红少苔,这都是里有虚热的表现。近距离观察老先生,发现他满面红光的红色稍微有点儿过,也就是说两颧泛着潮红,那也是虚热的明显特征。我问老先生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老先生说自己体质一向很好,但近期有点头晕目眩、嘴里发干、腰酸腿疼的症状,就赶紧找中医调理一下。
我在心里分析老先生的病情:虚热就像是若有若无的小火苗,悄无声息地在体内燃烧,中医上叫做“虚火上炎”。这把火上扰头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