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户部侍郎,署理户部尚书,原翰林院侍读罗翰林罗木生接掌户部尚书位。

    兵部尚书李源,因为招募操练新军有功,加太子少保衔。

    都察院肖道宗上奏,晋王图谋不轨,在山西操练私军,暗藏兵器,私做龙袍,有谋反嫌疑。

    晋王意图谋反,罪大恶极,但念及兄弟之情,天佑不忍诛杀,赐白绫一丈,令其自尽。

    楚王跟晋王素来交好,对晋王谋反知情不举,本应与晋王同罪,念及兄弟之情,着削去楚王封号,贬为庶民。禁足宅中,交宗人府严加管束。

    一个月后,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联名上奏,请求撤除三藩,天佑天子不准,对三王温言慰勉,令其永镇西南,终其一生,不得再上奏请求撤藩。

    十天后,都察院肖道宗上奏,接江西道检举,驻扎在九江的王子腾京营,几年无战事,在九江空耗军饷,部分兵卒时常外出,骚扰当地百姓。

    兵部尚书李源,户部尚书罗木生出奏,目前朝廷税赋吃紧,京营在九江驻扎,耗费巨大。应将京营调回帝都,重行拱卫帝都职责。

    军机处罗大学士出奏,念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忠心可嘉,屡立奇功,应擢升军机处,任内阁大学士。

    忠顺亲王,顺天府尹贾雨村等附议,天佑天子准奏。令京营回京,王子腾即刻启程回朝,就任大学士。

    原顺天府尹修同贵,查证贪污属实,流放卜奎。

    北静王水溶,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停止巡查操练兵马事宜,念其祖上功劳,令其回家反省,无诏不得离开帝都。

    锦衣军统领孙同仁,当年在北温都拉护驾有功,升为将军,兼九门提督。

    原京营参将何佳林,调任榆林知府。

    原京营参将骆凤山,调任大同知府。

    京营九江大营撤离一个月后,广西,湖南,江西,广东各地再起匪患。

    天佑命三藩出兵剿匪。三藩因为出兵耗费巨大,请求朝廷拨付饷银一百万两。

    经军机处廷议,天佑天子准奏,拨银一百万两。

    户部出奏,因直隶和江南水灾,部分水灾地区,原来减免了部分税赋。因岁入不足,请求将原来水灾地区减免税赋政策停止,照常例征收税赋。

    经军机处廷议,天佑天子准奏。

    为稳定北部边疆,卜奎重新划归宁古塔将军节制。

    北温都拉各部落,拖欠朝廷七十年贡赋,令其限期上交。逾期不交,即由宁古塔将军讨伐。

    三藩接到饷银后出兵,开赴广西、湖南、江西、广东,开始剿匪。

    天佑元年腊月,东平王韩天斗率五万大军进入广东,进驻光州。

    光州是广东首府,已经开埠几十年,朝廷御准的十三行商行,已经在此经营几十年,是大德帝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中心。

    十三行交上的税银,占朝廷岁入的四分之一,仅次于江南地区。

    至此,三藩控制了第一个重要的财源。

    新皇登基,大臣们一个个的都很勤快。该上朝的,没有一个落下的。

    即使有些身体不佳,也拖着病体来了,没有一个告假的。

    这个帐,谁都会算。如果这个时候不表现的积极一些,被皇上认为是有意怠慢,今后可就不好混了。

    但是,上朝的滋味似乎也不好受。因为现在一上朝,议论的几乎就没有什么好消息。

    今天早朝议论的中心,就是一个字:“钱”。

    朝廷如今非常缺钱。

    南方剿匪,银子花的像流水似的。尽管已经花了很多钱,但是匪患似乎没有清除,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原来还只是两广,湖南和江西闹匪患,现在匪患已经开始向湖北和安徽蔓延。昨天兵部接到报告,福建也出现了匪患。

    在江苏和浙江,也有红莲教的匪众,开始聚集。

    如今,三藩四十多万兵马,已经有三十多万人开始出击,四处剿匪。

    这些匪患出现得很奇怪,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各地同时出现的,而且越是剿匪,匪患就越严重。

    蔓延的速度也很快,地域上也很广阔。

    各地官府的军队,对于本地出现的匪患,基本上都是束手无策。只有三藩的兵马到了,才能稍微控制形势。

    “众爱卿,匪患之事,如今你们都知道了,都说说,如何解决饷银的事儿吧?”

    对于钱的事儿,天佑天子也比较头疼。

    众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吱声。

    “户部,你说说怎么办才好?”

    天佑开始点户部尚书罗木生了。

    “回禀皇上,臣为此日思夜想,想出了两个主意。”

    “哦,有主意?好好好,快说说。”

    “其一,如今朝廷岁入不足,各地剿匪耗资巨大,但帝都以及各地,多有富商巨贾,豪族世家,累世经营,积攒下巨大财富。这些人,世受皇恩,如今朝廷危难之际,理应效力。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皇上可下旨叫这些人家,献上财物,以解燃眉之急。”

    罗翰林这一说,大臣们就是私下一阵议论。太和殿内,顿时嗡嗡一片。

    “嗯,此举倒也是个办法,众爱卿,谁有异议么?”

    谁有异议?很多人都有异议,但是谁能在这个时候出头反对。

    “众爱卿都是识大体之人,此举合乎天理,顺乎民意,准了。不过,罗爱卿,你出的主意,你准备出多少啊?”

    “回皇上,臣虽然家徒四壁,但也愿意为皇上出力。臣打算把几个祖传的宅子和一些土地典当出卖,出一万两。”

    “好,罗爱卿如此高风亮节,他人必将群起而效之,就照着你这个数,每家一万两,就是如此了。你的第二个主意呢。”

    “回皇上,这第二个主意,就是臣听说,有的世家大族,累受皇恩,不思报效皇恩,反倒是仗势欺人,多行不法之事,贪赃枉法,搜刮钱财。如此之人,辜负圣恩,民愤极大,理应查处。一来可以匡扶正义,二来可以查抄他们的不法之才,弥补军费之不足。”

    “嗯,准了。都察院、刑部、大理寺、顺天府,此事你们要多多用心。众爱卿,谁有异议么?”

    这一回,会有人有异议么?

    谁有异议?你有异议?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害怕了?是不是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害怕人家查你啊?

    这个时候谁敢跳出来反对,兴许就第一个拿你开刀了。

    “皇上,臣有异议。”

    咦?竟然还有人敢出来反对,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原来是都察院御史杨奎。

    “哦,杨爱卿,你为何反对?”

    “回皇上,富商巨贾,世家豪族,是有一些很有钱。但是,有些家族早已没落,只是勉强维持生计和体面而已,再叫他们交出钱财,实在是勉为其难。”

    “况且,如今是非常时期,若是有人真有不法之事,自该查办。但是就怕有人借此机会,排斥异己,公报私仇。若有冤枉之处,未免就寒了人心。此时正该同心同德,共赴危难之计,如此恐动摇根本,皇上不可不深思。”

    “嗯,这个么,朕倒是想过了。此为救急之策,只此一回,想必各家都是愿意的,难道朕的这点儿面子,他们都不给么?”

    “皇上,军饷之事,并非就没有办法。如今光州的十三行,每年的税银,占了朝廷的四分之一。韩天斗如今已在光州,皇上可下旨,叫他把那里的税银,用于军费。不必另开财源。”

    “皇上,臣不同意杨御史的见解。光州税银是有一些,但如今已经很少,那里的银子,已经归三藩剿匪开支,仍不敷军费消耗。杨御史忠心可嘉,但此议为空谈。”

    罗木生站出来,反对杨奎。

    他的意思是,杨奎虽然是御史,但是对于朝廷经济事务并不明白,如此说,只是外行在说空话而已。

    “罗木生,你休要花言巧语,蒙骗圣上。三藩屡向朝廷索要饷银,朝廷给了他们那么多钱剿匪,可是匪患越来越多,这个剿匪究竟是怎么剿的?”

    “当初王子腾一个京营在九江,才一万来人马,兵马一到,匪患即除。几年来各地安宁。怎么如今京营一撤,各地就匪患四起?三藩几十万人马剿匪,这土匪却越剿越多,如此古怪之事,岂不令人生疑?其中内幕,还请皇上明察。”

    杨奎越说越气愤,到最后几乎是声泪俱下。

    “皇上,杨奎无妄猜测,妖言惑众,有挑拨圣上和三藩之嫌,离间君臣之意,况且他年事已高,神志不清,臣请弹劾杨奎。”

    肖道宗早就看杨奎不顺眼了,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嗯,杨爱卿,你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臣今年六十有五。”

    “杨爱卿素有清名,从先皇时起,就忠心耿耿。如今虽然出言无状,但念你神志不清,年事已高。弹劾之事作罢。请乞骸骨吧。”

    “皇上……。”

    杨奎还想说,身边的工部吴尚书把他拽住了。

    “快领旨谢恩吧,难道你真要惹怒皇上,被人弹劾么?不为你的一家老小想想?”

    “臣领旨谢恩,臣告退,吾皇万岁万万岁。”

    杨奎跪下谢恩出去,出了紫禁城,在金水桥上站住,回头望望这座紫禁城,不禁连连摇头。

    该说的也都说了,也对得起先皇了。三藩的狼子野心,如今几乎路人皆知,皇上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他到底在想些什么?难道连自己的江山都不要了么?

第0511章 三藩家眷逃跑了() 
散朝后,罗翰林就直接到了大栅栏的达三江酒家。

    宋宽已经在这里等候他了。

    “罗翰林,哦,不,现在该叫罗尚书了,气色不错啊。”

    “宋老弟,不必客气,还是叫罗翰林觉得亲切些。”

    “好,那就还叫罗翰林,这个称呼,总是让我有些怀旧感,想起我们当初相交相知的时光。”

    “是啊,你我本就是情义之交,跟别人的功名利禄之交,是不同的。”

    “罗翰林是高雅之人,罗家是诗书世家,总是跟一般人不同的。今日早朝如何?”

    “幸不辱使命,皇上准了。这下子你们的军费就有了着落了。”

    “全仗罗翰林成全。”

    “宋老弟客气了,不过是为了皇上办事,为的也是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苍生。身为臣子,应该的。”

    “快请吃些茶,是否吃酒?”

    “随便吃些早点就行了,酒就免了。今儿个心情不错,顺便把杨奎那老匹夫扳倒了,倒是一件意外之喜。”

    “哦,那杨奎听说素来桀骜不驯,先皇的时候,就得罪了不少人,如今终于有了报应。”

    “实在是他说的太不像话,肖道宗才出手的,我俩联手,他就请乞骸骨,回乡养老去了。”

    “哦,他说了些什么?”

    “唉,尽是些胡说八道的话,不说也罢。”

    罗翰林虽然如此说,还是把杨奎指责三藩剿匪的话,说了一遍。

    “唉,要说人心不古,这话就是说的杨奎了。我们几家世代镇守西南,每每危难之际,总是挺身而出,也就难免招人非议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宋老弟不必对此耿耿于怀。今后有我们在朝上,诸事自会照应的。”

    “那就谢谢罗翰林了。”

    宋宽说着,掏出一沓银票,塞进罗翰林衣袖里。

    “这是一万两,不成敬意。”

    “宋老弟太客气了,筹集军费,也是为朝廷办事嘛,怎么能叫你出钱呢?”

    “是为朝廷办事,但是,若不是罗翰林在朝上发声,此事也不能如此顺利。你自己已经答应出一万两,怎么会叫你自己掏腰包呢?还请罗翰林笑纳,今后用得着罗翰林的地方,还多着呢。这一份,是罗大学士的,罗大人事务繁多,就不打扰他了,就请罗翰林一并转交给他。”

    宋宽说着,就把又一沓银票,塞进了罗翰林的袖中。

    “即是如此,我就替叔叔收下了。”

    “昨晚在美月楼吃酒,那里新来了一位邀月姑娘,生的美艳无双,才艺出众,一把琵琶,更是弹得出神入化。席间跟她谈起罗翰林,邀月姑娘非常景仰,于是我就擅自做主,说罗翰林今日散朝之后会到她那里去。不知罗翰林意下如何?”

    “嗯?这个,不太好吧?是否有些唐突了?”

    “罗翰林若是不去,才是唐突了美人儿。一个姑娘家,出来讨生活不易,罗翰林位高权重,也该体恤一下下情,不该高高在上的。”

    “呵呵,这话我爱听,既是如此,我就去照顾一下她的生意,也省得别人说我高高在上,不知道体恤民情。”

    “罗翰林虽处庙堂之上,却不忘民间疾苦,如此情怀,着实令人佩服。”

    “好了,我就先走了,你在自己在这里慢用吧。”

    “罗翰林何不再用些?”

    “我到美月楼那里再用,跟邀月姑娘把酒言欢,岂不是雅事一件?”

    “正该如此风花雪月,才不枉翰林之名。”

    罗翰林前脚刚走,李乾就进来了。

    “贾雨村那里如何?”

    宋宽问道。

    “银子已经收下了。这个虚伪小人,满口仁义道德,收钱倒是爽快。”

    “现在收的爽快,到时候叫他吐出来,也会爽快的。眼光放的长远些,不必计较一时得失。”

    “道理我倒是明白,只是看着他们一个个收钱的样子,心里就不爽快。”

    “要是没有他们在朝中周旋,有些事情就要难办得多,花些钱还是值得的,用不了多久,他们都得加倍地吐出来。哼,我们的钱是那么好花的?”

    “孙同仁来了,我先回避一下。”

    李乾看着孙铜仁在门口张望,就迅速向里间去了。

    宋宽起身,迎进孙同仁,两人一起到了桌前坐下。

    “孙大人来了,宋某受宠若惊,以茶代酒,略表敬意。”

    “世子不必客气,咱们在一起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以后就以兄弟相称,也免得生分了。唉。”

    “既是如此,小弟就高攀了,叫一声孙兄。只是孙兄何故如此叹息?如今孙兄位高权重,还有谁敢给孙兄气受?”

    “倒也不是谁给气受,只是如今皇上要各家捐献银两,那罗木生一开口就说他出一万两,我们若是不出这个数,倒是在皇上那里不好交代了。”

    “孙兄何必为些许小事发愁?前几日,老家送来了两万两银子来,想在帝都买些宅子店铺,找来找去也没有合适的,正准备把银子送回去呢,如今就给孙兄拿去一万两,把眼前的差事给应付了。”

    “这个……,将来归还之事……。”

    “孙兄实在太客气了,还谈什么还不还的?不过区区一万两而已,实不相瞒,小弟每年花在大金门的钱,也不止一万两呢。还请孙兄笑纳,千万不要驳了小弟的面子。”

    “既是如此,我就不客气了。宋老弟以后有什么差遣,尽管说话。”

    “嗯,倒是有一件事情,想请孙兄帮忙。”

    “什么事情?尽管说。但凡能办到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倒是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拙荆这两年一直未曾有喜,听得直隶有一个玉皇顶,那里的送子娘娘异常灵验,所以就想到那里去求子。此事她已经跟我说过多次,孙兄也是清楚的,我们家不便离开帝都,所以此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唉,如今内人每日里哭哭啼啼的,弄得我不胜其烦。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毕竟朝廷的规矩在这里,所以就一直为难,不知孙兄……。”

    宋宽说完,就盯着孙同仁看。

    “你们要去几人?”

    “不才和内子,外加仆从奴婢,一共二十余人。不才也知道此事叫孙兄为难,不如这样,孙兄派上二三十个心腹之人,随我们同去同回,如此也好叫孙兄安心。”

    宋宽说着,就又拿出一沓银票,塞进孙同仁袖口里。

    “嗯,如此就妥当了。宋老弟,不是为兄为难你,此事实在关系重大,若是叫皇上知道了,便是我也担待不起的。”

    “我跟圣上情同手足,孙兄也是知道的,自然不会叫圣上为难,更不会叫孙兄为难。此行我等低调行事,快去快回,有个两日,也就回来了。”

    “你们何时启程?”

    “若是可以,后天就是黄道吉日。”

    “好,就定在后天,到时候我派二十人护送你们前去。”

    “如此就谢谢孙兄了。还有一事,希望孙兄成全。”

    “哦?还有何事?”

    “昨日里,我和李乾等人在玉华楼吃酒,那里新来了一个冷星姑娘,生的是风情万种,绝代风华。席间谈起孙兄当年在北温都拉护驾有功之事,那冷星姑娘对孙兄好生景仰,只恨无缘相见。”

    “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