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日。太子以天子诏令,尊燕王李诚中为皇叔祖。

    东都洛阳为之震动!

    随同梁王入东都的文武们个个惊诧不已,尤其是梁王心腹,个个都早已猜到了梁王下一步的谋划。在这些心腹文武们的心中,早就把自己视为开国功勋了,可幽州这么一搞,下面的事情还怎么继续?

    其中尤数朱友恭最为愤怒

    。朱友恭本来姓李,打小就跟随梁王身边,后为梁王收为义子,更改了自家名姓。在梁王的心腹大将里。朱友恭地位很高,几乎快赶上朱友宁和朱友伦这两个梁王亲侄儿了。朱友恭现在是武宁军留后,本来梁王想让他当武宁军节度使的,可天子迁都这件事情把他的正式晋升给耽搁了,等天子迁都完成后。梁王改了主意。

    天子身边需要有梁王的忠心之人看护,本来应该是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的,但是朱友伦死了,于是梁王奏请天子,让他担任龙虎军统制,职责还是宿卫禁中,相当于接朱友伦的班。

    朱友恭除了能领兵作战外,最大的长处还在于能体贴上意,说白了,揣摩梁王的心思很到位,很多梁王想干却说不出口的事情,他都能提前领会到。这次同样如此。

    愤怒的朱友恭见梁王同样心绪寡欢,立刻提点龙虎军入宫。龙虎军现为禁军,顶替的是神策军番号,其实没什么区别,仍然是宣武军充任。

    朱友恭直接闯入天子寝殿,质问天子关于幽州的事情。现在天子无法再抵赖下去了,他索性很光棍的告诉朱友恭,没错,这是朕干的。

    朱友恭立刻威逼天子,让他赶快下罪己诏,废掉幽州的太子李祯。

    这件事情关系到天子和整个皇室最后的安危,此刻的天子极为强项,硬着脖子就是不肯。天子说,这是不可能的,朕就是要立李祯为太子,要么你们今日就杀了朕,否则绝不更改!

    朱友恭气得跳脚,拔剑就要去刺天子,何皇后冲上来阻挡,被朱友恭顺手推到一边摔倒在地上。天子吓得魂不附体,绕樑而走,朱友恭在后面紧追不舍,昭仪李渐荣也上来阻挡,却被朱友恭一脚踢开。

    若不是闻讯赶到的敬翔阻止,恐怕天子就祸在今日了。朱友恭暴跳如雷,说敬相你为何要阻止我?

    敬翔也很生气,说你就是个蠢货,赶紧滚出去,别在这里坏了梁王大事!天子真要被你杀了,梁王就背上了弑君的罪名,到时候幽州太子即位,大义便不在洛阳了!

    朱友恭辩解说,今日杀了皇帝,明日就让梁王登基,不一样有大义么?再说了,狗屁大义有什么好的?照我说,直接起兵,谁不服就打谁!

    敬翔大怒,说你这不是为主分忧,你这是害主!天下那么多藩镇未平,真要让咱们宣武成了孤家寡人,祸不久矣!

    梁王其实已经赶到了天子寝殿外,他知道真要弑君的话,现在还不是时候,可他本人也很犹豫,对朱友恭的举动有这一种下意识的放纵。现在听了敬翔的话,只得长叹一声,进入寝殿之内,板着脸大声呵斥朱友恭,将朱友恭赶走了。

    梁王又上前好言抚慰天子,说这都是手下人自作主张,让天子受惊了,自己有罪,任凭天子惩处。

    天子这才从惊骇中缓过劲来,他怎么敢指责梁王有罪,只是安慰梁王说,朕知道这不是爱卿的本意,朕是知道爱卿忠心的,不然朕今日就死在这里了。他边说边后怕不已,但也知道自己性命算是保住了。

    梁王没有得逞,宣武众文武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在天祐元年的春天,大唐帝国的幽州和洛阳同时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以黄河为界,北方尊太子之令,南方奉洛阳为主。当然,在藩镇诸侯们的心中,这种尊奉仅仅存在于表面之上,真要谈论谁听从谁,还是要在战场上决定。

    自天祐元年开始,大唐翻开了史书上全新的一页。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ps:感谢茗香四溢的月票。话说老饭明天又去顺义培训,年底了,没办法。尽量抽时间码字吧。可能更新会晚一点时间了。

    幽州西南,百余里,范阳,古之涿郡,向为幽州屏藩,南北通会之所。

    自安禄山时代,范阳便是重要的屯兵之地,修筑着大大小小十多处军营。河北三镇与朝廷对峙的百余年间,历代卢龙节度使便十分重视扼守范阳之冲,以遮蔽幽州,向西抵挡素有“朝廷忠犬”之称的义武军,向南与心怀叵测的成德、魏博一争河北雄长。

    老帅刘仁恭主政幽州期间,穷卢龙之力以治范阳,先后数年间增修了数十处堡寨,形成极为稳固的范阳——大安山防线,抵挡宣武魏博联军的攻伐。如今是李诚中时代,范阳仍然依靠着它成型的军事要塞群,成为了幽州的屏障,卢龙军在这里驻扎着新立之定州军、妫州军。

    绵延覆盖大安山、范阳、胡良水、固安数十里的堡寨群中,环绕着一处田园胜地,名卢氏场村,是为五姓七望之范阳卢氏旧地。范阳卢氏自汉以降,以儒传家,六百年经久不衰,族中高官辈出、勋业灿灿,名望显于天下,是有朝廷旌表、世间公认的门阀豪族,本朝便有“八相佐唐”之美誉。

    随着中枢威权的衰竭,名望贵族成为了武人们口中的美餐,如今的卢氏也已经没落,族人亡居四地。卢氏场村随之日渐萧条。

    去年冬,卢龙节度府军事参谋总署相中了这片为范阳堡寨群环伺的庄园

    。后勤司拨付相关军资,用了三个月时间修缮完毕,划转作训司使用。元宵之后,李诚中亲自来到这片庄园,给庄园的正门挂上他手书的牌匾——范阳军校。

    李诚中入主幽州之后,卢龙军军事重心南移,再将军中营级以上军官弄到遥远的关外白狼山整训已经不合时宜。军校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除了让军官们学习、熟悉和掌握卢龙军事体系这一任务外。培养军官们的忠心也是目标之一,而且是头等目标。亲任校长的李诚中不可能常常往关外跑,与高级军官们的疏离后果也会相当严重,故此,将白狼山军校的教学任务重新分离,成为必然之势。

    范阳军校的培养对象是营级以上实职,或挂致果校尉(正七品)以上衔级的高级军官。这与白狼山军校培养基层军官的任务划分非常明确,所以白狼山军校现在于军内又称初级军校,范阳军校则称为高级军校。

    在作训司的培训大纲中,范阳军校继续沿用之前的统一培训批号,天祐元年的第一期高级军官培训在编号中归档于“新八期”,与白狼山军校相同。编号虽然沿用。但天佑元年开始的军校培训与之前相比,有了重大革新。

    从天佑元年开始,卢龙军的军事体系终于完整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九军已经成型,是为卢龙军野战集团。其中沧州军、魏州军屯集于大河之东的缁青,莫州军、营州军驻于河北西南的相卫。幽州军卫戍幽州治所,上述五军为常年战备值星军团。装备、钱饷、日用等均列后勤司头等供给名录,又称甲种军。定州军、妫州军、赵州军和怀约联军为乙种军,装备次之、钱饷和日用均减三成,训练强度和实战任务也少许多。

    二十二支预备旅、计七十七个预备营也已经初步建成,用于驻守重要州县及关隘。戍守关隘的预备旅、营按乙种军标准供应,居于腹地者则再减三成。

    此外,鉴于天复二年到天复三年之间,幽燕、辽东两大保安总公司所发挥的特殊效用,经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同意,正式给予两大保安公司番号,分别为幽燕保安军和辽东保安军。

    幽燕保安军设三旅九营、辽东保安军设两旅六营,营级以上军官纳入教化司考功录名册,正式在卢龙军事体系中定编,衔级待遇比照预备旅营军官例,晋升和奖赏纳入教化司管辖,可于自愿的原则下申请,教化司批准后调入正规军事部队。营级以下军官自行委任、都队伙编制自定、军员自募、装备辎重和军饷自备、军费自收自支,以上各项分别报教化司、后勤司备案即可。

    鉴于卢龙军军事体系的正规化建设初步成型,军官培训也从新八期开始改革。

    白狼山军校每期招录两千人,培训一年,九个月为军校学习期、三个月为军队实习期,学习期需拿到军校毕业证,实习期则要获得实习部队的实习证明。两证到手,培训合格,由教化司统一调配,充任各军基层军官。

    两千人的招录名额有所不同,其中一千人按照各军比例和战功,由教化司分配各军名额,各军按名额推荐;另外一千人则于各军之中招考,没有获得军队推荐名额的普通士兵可以报考,作训司每年至各军中举办一次招录大比,通过后同样可以进入白狼山军校培训。

    范阳军校每期招录一百人,培训时间和毕业方式与白狼山军校相同。但招录方式则不同,全员由军事参谋总署教化司按照考功名册推荐,虞侯司、教化司、作训司、后勤司和调查统计局、中南海警卫局六大部门主官召开联席会议商定初步名单。

    初步名单下发各军征询意见,各军将否决人员和补充人选名单附后,重新报备教化司,教化司结合各军意见,重新拟定第二次推荐名单上报李诚中

    。这份名单会比最终招录人选多两成,每人之后都附有履历、考功评语以及各军主官对该员的征询意见,供李诚中参考,由李诚中裁定最后的一百人名单。

    这就是一直延续后世千年之久的“一下一上”制,只要通过了这个复杂的程序,就意味着一名军官实现了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腾飞,挤进了营级以上、致果校尉阶别的高级军官行列。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项程序,军官们将第一次进入李诚中的视野,为走向更高的舞台铺平坦途!

    范阳军校“新八期”招录就经过了这么一个程序,这些资历较浅的基层军官通过“一下一上”制后,摆上了李诚中的桌案,李诚中依据详细的履历、考功评语以及各军主官的意见,最终核定了学员名单。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名单上的人员从此算是“简在帝心”了。不仅是“简在帝心”,因为“一下一上”中的“一下”程序,这些人员同时还被各军所知,依照各军主官的喜好,他们将在毕业后为军中大将们争抢。

    但是在这份名单里,李诚中没有录满一百人,他仅仅批准了八十三人进入范阳军校学习,剩下的十七个名额,他给了非卢龙系军官。这些非卢龙系军官来自河东、凤翔、吴越和缁青,其中河东占了大头,共有九人,缁青有四人,凤翔和吴越各两人。

    自从天复三年冬天来到河北之后,李存勖就被卢龙实行的各项军事制度所深深吸引,参谋总署凌驾于军队本身、辎重后勤独立细化、考功晋升权操于上、新兵征训专司负责……这些制度让李存勖很是着迷,他越是了解得详细,越是为之倾倒不已。在李存勖的认知中,如果河东也同样实行这套制度,那么军权就能牢牢掌握于真正的李氏嫡系之手,而不用自己的父王通过不停认子的手段来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了。而自己,作为父王的嫡长子,日子过得也不会那么紧张和压抑。

    但同样的,他也明白,如果河东实行这套制度,以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论,李氏在河东的统治必将顷刻瓦解,根基不复存在,作为李氏嫡系长子,他的下场又会如何则是不言而喻的。

    李存勖在深深的纠结和矛盾之中,同郭崇韬一起,在燕王纳妃之后便回到了晋阳。回河东的时候,李怠墨、周明静、郭如诲等他在幽州结识的好友前来送行,让李存勖隐然有不舍之意。幽州的生活相当充实,在这里,他看到了很多以往不曾看到的新事物;在这里,他的诗才不会如晋阳一般曲高和寡;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上位者真正应该感受到的上流生活;在这里,他有着太多太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诗词唱和、约期相会、好友送别、佳人远望,李存勖的离别经过很值得回味,和他同行的郭崇韬则无人挂怀。不过郭崇韬也不在意这个,他的幽州之行收获同样丰足,满满的书卷装了两大车,走的时候,他手中握着一卷不知什么名字的书稿,正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李存勖提醒,他才回过神来,连忙上马相随。

    回到晋阳后,李存勖向晋王禀告此行的所见所闻。父子单独相会的一次深谈中,李存勖小心翼翼的把燕王正在实行的制度向晋王约略讲述了一番。晋王听了以后沉思良久,最后摇头长叹,让李存勖不必多说,并且要求他今后“慎言”。李存勖无奈的离开了晋王府,回到自己的军营之中,看着手下这支过去曾经引以为傲的强兵,他忽然感到索然无味,练兵的时候怎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直到十二月下旬的时候,李存勖收到了被他留在幽州的景进送来的书信。信中说,范阳军校年后即将开始招录,问李存勖是否仍旧想去,如果是的话,景进会向李怠墨求恳,为李存勖筹谋报名。

    接到信后,李存勖立刻从毡毯上一跃而起,挑开厚重的营帐,上马离开军营,向晋阳城驰去,他就连一刻也等不及了,心中的迫切,让他激动得嘴唇发颤,难以平息!(。。。)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ps:感谢leafgl的打赏,感谢爬行动物之吻、书友1022、懒残真人、云卷云舒兄的月票鼓励。今天找个网真不容易啊,拖延到现在,大家包涵。

    李存勖要求去往卢龙参加范阳军校培训的申请第一时间被晋王驳回了。虽说晋王有很多儿子,但李存勖毕竟是长子之序,是晋王属意重点栽培的接班人。这个年代里,并不是说你在血缘上有天生的优势,就可以顺利获得继承的,如果没有过硬的军功和威望,就很容易被别人取而代之。或者就算是坐上了继承者的宝座,也很容易被将领们架空而成为孤家寡人,那种日子生不如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魏博镇的这几代节度使。

    李存勖虽然有了一定名气,但毕竟太过年轻,河东军中重将如云,且个个实力不俗。比如李嗣昭,又比如李嗣源,这两人都是晋王的义子,且军功素著,随便拿一个出来就足以压过李存勖一头。

    晋王必须考虑给予李存勖更多的机会去博取战功,为李存勖将来继承王爵而铺垫道路,如果就这么放任这个长子前往卢龙,不啻于让他脱离河东核心圈子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声望和战功必定与其他将领拉开差距,到时候再追赶就会困难许多。

    除了威望的考虑外,晋王拒绝李存勖的原因中还有他晋王长子这个身份因素在内。让李存勖去河东,知道的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的人很可能会误会,认为这是晋王向燕王低头。以长子质押卢龙,晋王的面子上须过意不去。

    李存勖见晋王不允,便去求恳生母曹氏。曹氏封诰晋国夫人,雅量高洁、贤名素著,最受晋王敬爱。李存勖在母亲房中跪了一天,曹氏终是拧不过他的坚持,于是去求晋王。曹氏没有直接说让李存勖去卢龙参加军校的事情,而是提出来。希望为八郎存纪说媒。

    “夫人说的是哪家女娘?”晋王饶有兴味的问。

    “听说天子册封的唐兴公主正在幽州,年岁与八郎相仿,不若便去下聘,为八郎结一良缘

    。”

    晋王立时大为意动,但仍然犹豫着道:“吾为晋王,某家也是宗室,是否合于礼法……”

    曹氏媚眼一横。嗔道:“天子赐名而已,殿下倒是当真了。咱们本姓朱邪,如今随了皇家姓李,也不知世间怎么议论咱们攀附天家……若是八郎尚了公主,才算真个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了。”

    晋王点了点头,又考虑片刻。于是道:“也罢,这是好事,就怕燕王另有打算,到时候求聘不成,反而让人更加笑话。”

    曹氏道:“那要看遣谁去幽州了。”

    晋王问:“让张承业去?燕王对中官向来交好。张监军现在又是宣徽使,且与韩枢密、张枢密交情深厚。让他去可保必成!”

    曹氏道:“张监军去也可,但你离得开么?”

    晋王哑然,转念一想,确实须臾间离不得张承业。向皇室求媒有着一套繁琐的手续,没有三五个月是完不成的,河东、河北相隔甚远,行事很不方便。

    只听曹氏又道:“便让大郎去吧。”

    李克用手指曹氏,恍然道:“原来你是为这个逆子说项来了。”

    曹氏道:“听说燕王对大郎很是厚待,让大郎去,行事未必差于张监军。妾知道殿下顾虑什么,无非是怕他久离河东,耽搁了前程。但妾听说燕王乃太子叔祖,正儿八经的天家血脉,又据河北要地,实力卓然,若是大郎能得燕王看重,何尝就没了前程?”

    晋王陷入了深思,第二日又招李克宁、张承业和郭崇韬等人详细征询意见,最后同意遣李存勖携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