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可以随意宴乐。某再邀约几位好友,大伙儿热闹热闹。”

    李存勖年轻,心性还未修练到家。听了景进的话后大为心动,当即点头答允。郭崇韬略觉不妥,但李存勖已经答应了,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幽州城内的繁华更甚于外,这里不再细表,河东一行晕晕乎乎跟着李怠墨而行,不知何时到了馆驿。李怠墨又道:“城中馆驿狭小,亚子将军和郭典谒将就则个,等越了明年,条件便好多了。”

    李怠墨又向二人解释了一番,说城北已经开始动工,正在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和官署,等建好之后,卢龙节度府便要整体迁移过去。兴建的诸多房舍间便有招待贵客的专门馆驿,名曰钓鱼台。

    “钓鱼台?”李存勖大为好奇。

    “这名字是父王起的,工匠们按照这个名字画了图样,某看过,池塘勾连、亭**立,美轮美奂!到时候亚子将军和郭典谒再来,便可垂钓其间,逍遥如怡!”李怠墨向往着,啧啧称道。

    且不言李诚中的恶趣味,当夜,李怠墨在仙露坊自家开设的雅居设宴为河东一行洗尘。被李怠墨拉来作陪的是两个年轻子弟,岁数与李存勖差相仿佛。一个叫周明静,字志远,一个叫郭如诲,字达乐。

    两人都无官职,却有散阶,俱受封为“太保”,与李存勖倒是相似。

    李存勖和郭崇韬开始还没太在意,景进附耳悄声一解释,二人才对周明静和郭如诲上了心。周明静是周知裕的亲侄儿,郭如诲是郭炳呈家长子,周知裕如今官拜营州都督,郭炳呈为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官职且不去说,单是凭“燕王视如家中长辈”这一条,就不由人不重视。

    李怠墨在自家青楼设宴招待贵客,自然不遗余力,陈设最豪华的包轩是必然的,酒水菜肴都要最好的,十多位美人环伺左右,莺莺燕燕间便使人沉溺。

    和周明静、郭如诲这两个幽州官二相比,李存勖这个河东官二就显得土鳖得多了,吟诗虽然不比周、郭二人稍差,但弄月一举却直接打成原形。说到底,就是风月间的见识太差了,比不得周、郭二人那等老辣潇洒,被女伎们调笑戏弄间,立刻丑态百出。就连郭崇韬这个年岁增倍的长者,表现同样不堪。

    直到舞伎、乐伎上场,李存勖才找到机会一振雄风——别看他是武将,但自幼便爱好曲乐音律,造诣竟然还不浅。李存勖当场合着曲牌填了半阙词,让周明静和郭如诲不觉自惭形秽。

    热闹的宴席气氛上来之后,周明静手持一柄玉如意不停勾搭着女伎的胸襟,一边玩乐一边向李存勖和郭崇韬提了个建议——合股做生意。

    “……在河东开设作坊,炼制焦炭。听说河东石墨满山都是,成色也极好,本钱应当不高。但某要专营权,除了某的作坊,河东不许其他任何商家炼制和经营焦炭——包括河北商户

    。只要做到这点,作坊便算亚子将军和郭典谒三成股,每年分润不低于三千贯,若是作坊盈余不足,某从幽州本柜补足三千贯,如何?”周明静风轻云淡的谈着这桩数千上万贯的买卖,尽显纨绔本色。

    李存勖其实对“三千贯”这个概念不甚了了,他犹豫着望向郭崇韬,郭崇韬脸上变色,紧张的盯着周明静,连怀里的美人口中渡来的酒水都忘了去接,他望了望一旁的李怠墨和郭如诲,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周明静笑道:“作坊有李郎的股子,这个不需你们考量,至于达乐,他不作这生意,他贩军甲的。”

    郭崇韬咬了咬牙道:“说话算话?不过某等不要这三千贯,是否可以换作水泥?”

    周明静潇洒的挥手道:“水泥另算,只要允了这条,某可以低价将水泥出让给亚子将军和郭典谒,一贯七车。二位在河东以何价贩卖,某不管。”

    郭崇韬立刻点头:“成交!”旋即又疑惑道:“不是说水泥不可外泄么?”

    周明静笑道:“秘方不可外泄,但成品则无此虑,没有方子,给你们水泥你们也仿不出来。”

    郭崇韬深感遗憾,忽然想起一事,又转头向郭如诲道:“适才听周太保云,贵户贩售军甲?”

    郭如诲轻轻摇着团扇道:“确然如此,但河东接受军甲数目皆有定额,超出定额之外,还需节度府批文。”

    郭崇韬便开始默默思索该如何获得劳什子的“节度府批文”。

    ……

    同为“太保”,又同为“官二”,不用多久,年轻的李存勖便被拉上了“贼床”,一夜冰肌玉骨、美颜相伴,快活无比。

    第二日日上三竿,李存勖缓缓醒来,枕边美人已不知何处,倒令他怅然若失。以李存勖的身份,其实放之天下都绝少不了富贵,但河东却稍显不同。

    李克用喜爱收子,只要是年少的河东俊杰,他都会收为义子多加培养,光是有“太保”衔的义子便有许多,默默无闻者不知凡几,李存勖虽为李克用亲子,却也压力颇大,其中尤以李嗣昭、李嗣源二人声名最显、功勋最著。在河东素重军功的风气下,众义子之间竞争极为激烈,人人以上阵厮杀为荣耀,从不追求安逸享乐。李存勖幼时便从军出征,十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军营之中,虽然谈不上“守身如玉”,却压根儿没见过这般温柔光景。

    简短洗漱,用了些餐饭,李怠墨已经回来接他了,李存勖听说是燕王见召,连忙重新回屋整理一番。他是十一岁便入长安觐见过皇帝的,自然谈不上诚惶诚恐,但燕王征渤海、新罗,平定草原的成就却令他素日里便高山仰止,此刻能够见到燕王当面,还是有些小小的紧张。

    郭崇韬也刚好从不知哪间闺房中出来,两人合在一处,出门上马,随李怠墨向燕王府赶去。

    李诚中大开王府中门相迎,亲自来接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待遇却有些破格了。此刻的李存勖虽然已在天下武将中有了名气,但毕竟远远不到如此礼遇的地步,郭崇韬就更加不堪了,一个小小典谒尔,开侧门着人引入候见才是整理。

    就连李诚中自己也没搞明白状况,在他心里,将要见到的可是中国历史上书写过浓重一笔的勇将皇帝李存勖,不开中门怎么说得过去?(。。。)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ps:感谢eagle周、清茶待客的打赏,感谢三台真人和臭狗zj的月票鼓励。明天去郊区开会,也不知有没有时间码字,更不知道那边能不能上网,老饭尽力就是。

    远远就看见王府阶下人群涌动,李怠墨目光凝聚,忙向李存勖和郭崇韬肃然道:“父王亲自出门迎候,咱们还是下马吧。”

    李、郭二人也吃了一惊,连忙下马,牵着马缰步行跟随。

    来到近前,李怠墨刚刚躬身道:“父王……”还没引荐,李存勖已经一头拜倒在地,郑重其事行礼:“侄儿存勖,叩见叔王!”

    李诚中连忙上前搀起李存勖,口中笑道:“何须如此,何须如此。”他远远就看见高大的李存勖,此刻亲手将李存勖扶起来,很惊讶的发现竟然比自己还高、还壮。李诚中个子本来就在这个时代属于高大的,以后世尺寸衡量,有一米八五,可李存勖比他还高不少,李诚中目测至少一米九十,或许一米九十三、四也有可能。至于肩膀,更是宽阔一些,将李诚中整个包进去绝不会露出半分来。

    这种人型铁塔可是李诚中穿越以来仅见,不由多看了几眼。

    李诚中挽着李存勖入王府,直进二堂,众人跟随在后,鱼贯而入。

    李诚中居主位落座,冯道、张兴重序右列相陪,李存勖和郭崇韬入宾位。

    稍稍嘘寒问暖了几句,又让李存勖代转对晋王李克用的问候,李诚中笑道:“亚子将军天下知名,今日一见,见面更甚于闻名啊。”

    李存勖有些不好意思:“存勖自幼相貌奇异,倒让叔王见笑了。”

    李诚中诧异道:“说什么奇异?这是雄伟之姿,虎将之貌!我一见亚子,便心中欢喜!”

    李存勖惭愧道:“和叔王比起来

    。侄儿算得甚?叔王征渤海、伐新罗,平定草原各部,为大唐拓疆千里,叔王才是吾辈武人之楷模,侄儿宁不愧甚。”

    李诚中笑道:“亚子过谦了……听说亚子十一岁便得了天子亲口夸赞,十一岁啊,啧啧,我十一岁在做什么?恩,满地撒泼打滚,跟母亲要糖吃呢!”李诚中自嘲的一句。引来堂上一片笑声,李存勖和郭崇韬略感松泛了许多。

    郭崇韬笑道:“王爷说笑了,某家亚子将军生得伟岸,五岁便随侍晋王出行,七岁从征,十一岁时随晋王伐王行瑜,射获三级,故此方得今上赞誉,此谓猛将之才。王爷却自不同。乃御将之帅,挥斥百将万兵,何须亲临前矢。”这话既捧了李诚中,同时自夸了一番李存勖。也算老道。

    郭崇韬说李存勖得天子赞誉,是发生在今上乾宁四年(895年)的事情,当时李存勖虚岁十一,随李克用入长安献捷。天子夸赞他“可亚其父”,意思就是武勇上把他父亲李克用都“亚”下去了,从此之后。李存勖天下驰名,世人称为“亚子”。

    李诚中注意到郭崇韬说的“七岁出征,十一岁上阵”,而且还以射技斩获三人,不禁大为惊诧。他原以为李存勖幼时跟随李克用去长安,不过是讨赏而已,天子可能也是看在李克用的面子上说了几句鼓励李存勖的话,毕竟十一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呢?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又情不自禁上下打量李存勖一番,心道也许这小子十一岁的时候就高于常人了吧?

    这次召见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不是单为说笑,更不是为了满足李诚中“英雄崇拜”的情结,否则不至于冯道和张兴重作陪,所以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正事上。

    冯道先解释了一番韩全诲等中官携端王、唐兴公主逃奔幽州的前因后果,因道:“为不致李唐断绝,天子遣端王入幽州,以图钳制梁王。某家燕王乃建贞之后……”

    李诚中老脸一红,好在没人注意。

    “某家燕王乃建贞之后,受陛下密诏所托,致力匡扶皇室,意遵陛下旨意,立端王为太子,却不知晋王何意?”

    对这个问题,李存勖和郭崇韬一路上讨论过多次,故此李存勖反问:“却不知太子建储后,河东听陛下的,还是听太子的?”

    李存勖问得相当委婉,表面上是询问天子和太子同时下诏时,究竟以哪边为尊?实际上座中之人都明白,他问的是一旦太子在幽州立东宫,河东是否要仰卢龙的鼻息?

    冯道回答:“端王年幼,虽聪慧敏捷,毕竟未达执政之才。燕王的意思,当择名师为东宫教习,待端王才具堪优时,再行秉政。”

    河东的风格一向直来直往,自晋王以下,莫不如是。李存勖和郭崇韬同时异口同声问道:“何时秉政?”

    冯道解释:“燕王拟为太子定三期之约,曰军政、训政、宪政。太子十六岁前天下行军政,若天下早平,则提前结束军政,若不可,则延续数年;天下承平之后,行训政;太子才具为天下公认后,行宪政。”

    “何为军政?何为训政?何为宪政?”郭崇韬紧追不舍。

    “军政者,军事优先,天下诸侯歃盟立约,以约定之章法为据,外行军事联合,共同对敌,内政则诸侯自理。入约者共患难、相扶持,一家受攻、其余应援。各方依歃盟之约组建虞侯联席本部,本部虞侯员额另行商榷。虞侯联席本部不侵各方兵权,仅定作战方略,各方依方略行事,不得违背。”

    冯道说得很慢,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李存勖和郭崇韬慢慢消化,隔了片刻,继续分说

    “训政者,乃天下承平、结束军政之后施行,各方依歃盟之约定,按照军政期各方建树,遣官吏组建政事堂及六部九寺,功勋卓著者官吏份额则大,功勋不显者官吏份额则小。各方诸侯入政事堂,行政事训导之责,太子可以东宫之身观政。”

    所谓“训政”的策略比“军政”要复杂,操作起来也更困难。六部九寺的官吏员额依照作战贡献来分成,那么怎么才算贡献大,怎么才算贡献小呢?大小之间如何量化,如何与官员分成份额挂钩?另外,之前的军政时期由谁领导虞侯联席本部还不是什么太关键的问题,因为冯道已经说过,联席本部不夺各方兵权,仅定作战方略,可到了训政时期就不同了,尤其是政事堂中的执政,谁为首席相公?相公之间如何排序?其中的差别相当大。

    如此之类的问题让李存勖和郭崇韬用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却想到头痛也想不清楚。

    冯道继续解释:“回头自会有详细本章奉上,供二位参详,最后再说一下宪政。国家订立根本**,是为宪法,宪法只定国本、权责、制度等,不涉具体律令。具体律令依据宪法精神订立,不得违背宪法,否则无效。太子,或将来的天子登位后,天子及政事堂依照宪法治理国家,此为宪政。当然,这仅仅是燕王和卢龙节度府的初步考量,还不曾有具体详例,究竟如何操持,还有待将来进一步商榷。燕王的预计是,力争二十年内实现宪政。”

    李存勖和郭崇韬听得晕头胀脑,冯道也知道这些东西恐怕一时间不好消化,便不再多说,只令人取过详细本章交予二人,让他们下去自行揣摩。别说李存勖和郭崇韬晕头脑胀,当初冯道在听李诚中讲述的时候,何尝不是稀里糊涂?冯道在给李郭二人讲述的时候还算条理分明,并且方案也稍微成熟了许多,李诚中当初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塞给冯道的时候可没这么清晰,乱乱糟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冯道曾经半个月没睡好觉,人都瘦了一圈。

    不过李、郭二人虽然大体上听得糊涂,但也有少部分是明白的——燕王并没有谋求太子立储之后的主导权,而是希图通过一种商议的形式来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联合。这一部分其实是河东方面最关心的,只要能够明确这一点,看在卢龙大举援助河东各类物资的情况下,其他的东西未尝不能舍弃。

    河东方面,晋王给予李、郭二人最大的筹码就是放弃对太子的掌握,承认燕王“挟持”太子,同意太子在幽州建东宫。不同意也不行,总不可能向河北用兵强抢太子吧?因此,李、郭二人也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

    而李存勖刚开始提出的听天子令还是听太子令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按照卢龙的方略,至少七八年内太子处于“教习”期,这一处置方案成功的将“立太子”和“东宫敕令”二者分开,即将太子权力从太子身上剥离,有效地缓解了天子与太子在明面上的冲突。对此,李、郭二人还是相当佩服的。

    随后又谈了片刻,这次召见便结束了。

    李存勖和郭崇韬离开燕王府后,李诚中、冯道和张兴重留在堂上说了会儿话,张兴重道:“今日开始,咱们算是摆明了车马,就看各镇的应对了。也不知晋王是否会同意?对了,韩都虞来信说,他已经接上了凤翔使者,他们已经到了云州关外,准备沿关墙迅速东进,最迟九月二十九日前能够抵达幽州,算下来还有四天。”

    李诚中点头,出了会儿神,也不知在想什么,过了片刻忽道:“越王的使者已经在长芦弃舟登岸了,也许后日便会抵达。对于越王的来使……如何回复,判官署和参谋总署都要拿出应对方略来,尽快!”(。。)

第四十三章 双极() 
幽州南门外,距官道三里,长长的栅栏围着大片的房舍,军衙、兵舍、粮库、马厩、灶厨等等,应有尽有。房舍正北是一片足足百余亩方圆的校场,可容数千人同时点阅,至少上千人同时出cāo。

    这里便是原卢龙衙内军左厢军营,如今的卢龙四大新兵训练营之一

    校场上数十排军士正在队列训练,每排十人,由一名老军带领,或左右前后转向,或前进停止再前进……呆板而木讷,简单而枯燥。正是今年卢龙作训司征募的第四批新兵其中的一部分。

    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就站在校阅台上,眼皮都不眨一下地紧盯着这样的训练,一直看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批军士终于结束了动作单调重复的训练,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整队离场,下一批军士早已在校场外等候,立刻迅速入场,将刚刚空荡了没有片刻的校场填得满满当当,各种口令再次响起,同样的动作重复出现在了场上。

    李存勖和郭崇韬二人仿佛直到此刻才清醒过来,同时长出了一口气。简单而枯燥的动作似乎并不影响二人观阅的兴致,他们转头望向身旁陪同的卢龙军官,李存勖问:“这批兵练了多久?”

    陪同二人观阅的军官是作训司训练处都虞侯李维业,总管军中训练事宜,属于卢龙方面的高级将领,朝廷官阶为从五品游骑将军。他也是随李诚中出关的老弟兄之一,在卢龙军中资历很深。

    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