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规划大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泉涌而出,泉水自石上涌出,清冽甘甜,无论旱涝,不干不溢,故而得名。”
小绿听他说得口沫横飞,不以为然道:“一个破泉有什么好看的!”
钟凤娇见她处处针对阿三,笑道:“泉水清甜可口,正好给我们的小绿姐降降火。”
小绿岂能听不出她的打趣之意,不依道:“小姐啊!”
三人逗逗笑笑,倒解了不少旅途寂寥。
马车转过玉女峰罗汉岩下的陡峭石崖,但见一口花岗岩石砌成的六角井沿,宽约两尺,深尺许,旁有九孔以通泉脉。这就是被誉为“岭外诸泉之冠”的卓锡泉。
四人走至泉边,舀了碗清泉水,慢慢喝下,果然觉得甘甜解渴,清澈润嗓。
阿三像水牛一样贪婪地喝了三碗,用衣袖抹了抹嘴,笑道:“怎么样,小绿姐,这泉水还可以吧?你喝过之后,应该相信咱阿三没有吹牛了吧?”
小绿没有说话,但她连喝两碗的举动,无疑是对阿三最好的褒奖。
喝过水之后,林星见卓锡泉附近绿草幽幽,古树参天,植被青葱,鲜花飘香,好一派山林胜景,不由想和钟凤娇进去浪漫一番,道:“阿三,你和小绿在这里看着马车,我和阿娇进去采几朵山花,一会就回来。”
说罢牵着钟凤娇的手,缓步走向树林深处。
阿三不明就里,还以为林星真的是进去采山花,忙道:“公子,采花这种事情,让我去好了!我对采花最在行了!”
小绿见他欲跟上去,连忙一把拉住他的手,斥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人家公子和小姐去暧昧,你跟着去凑什么热闹啊?这种大煞风景的事你也做得出来么!”
“去暧昧?”阿三一愣,随即哦了一声,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林星和钟凤娇沿着曲径通幽的山路蜿蜒前行,果见密林深处景色怡人,鸟语花香,确是一个不错的谈情之地。两人一路说笑,倾谈儿女私情,林星顺手采下几朵小花,戴在钟凤娇发上。钟凤娇站在他身前,温柔地垂下头,任凭爱郎将鲜花插在自己发鬓上。
林星再看此时的钟凤娇,只觉人比花娇,美艳不可方物。
此时此景,面对如此绝色,纵是神仙也动心,林星正要暧昧一番,忽然看见密林旁边的小溪旁,坐着一位峨冠博带的老人,面容古雅朴实,此刻正凝神垂钓,颇有出尘飘逸的隐士风范。
林星苦然一笑,这老者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自己和阿娇暧昧的时候出现,充当了一个超级电灯泡。不过这老者身上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让林星很是欣赏,当下走了过去。
“青山绿水来垂钓,老先生好雅兴啊!”林星挽着钟凤娇的手道。
那老者听得有人走近,并不回头,左手握住钓竿,右手从身旁的竹篮中撤出一串水果,熟练地剥了果皮,笑道:“独钓无趣,须有荔枝相伴。”
说罢一边吃荔枝,一边吟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首诗是苏轼的《惠州一绝》,林星当然听过,想不到这老者居然也会吟诵,当下笑道:“老先生果是高雅之人,一边垂钓,一边吟诗,苏东坡的这首惠州一绝,从老先生的口中念出,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老者闻言奇道:“哦!你竟听过苏东坡的这首惠州一绝?”
林星笑道:“当然听过,这首诗我五岁就会背了。”
那老者摇头笑道:“小兄弟说大话哩!”
林星实话实话,不解道:“老先生何出此言?”
那老者说道:“这首诗是苏轼近年新作,你五岁之时,他尚未写,你如何听过?不是说大话是什么?”
林星一愣,这首诗是苏轼什么时候写的,他还真不知道。只知道小学课本中就有这首诗,所以从小就会背诵。
那老者见他不作声,道:“小兄弟,无话可说了吧!”
林星歉然笑道:“看来老先生对苏轼挺了解的,连这首诗是苏轼近年新作都知道。”
那老者收了钓竿,转过身来,微微一笑道:“老夫正是苏轼!”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章 东坡居士
(今天第二更,书生会辛勤码字,加快更新速度的)
书接上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书用笔丰腴跌宕,天真浩瀚;其画简劲掀舞,意境高远。在人才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轼二十一岁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由于考卷无记名,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苏轼只得了第二名,屈居榜眼。此后苏轼曾官至凤翔府判官。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因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从此辗转流放。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正因如此,林星此次道惠州游玩,才有机会碰上苏轼。
林星万万想不到居然在这种情形之下见到苏轼,此时他心中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表。
苏轼见林星呆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笑道:“小兄弟,你为何这般情态?是否不相信老夫就是苏轼?抑或是见了老夫之后觉得失望?”
林星回过神来,连忙道:“不不不!先生仙风道骨,高雅飘逸,晚辈岂会不相信。不瞒先生,其实您一直是我的偶像,身为您的粉丝,见了先生本人,晚辈难免有点小激动!”
苏轼只觉眼前这小伙子说话新奇古怪,用词闻所未闻,倒是有些意思,道:“老夫一介寒儒,被贬惠州,小兄弟见了我这个落拓之人,还有什么好激动的。”
这番话并非黯然嗟叹,更像是自嘲一般,看来苏轼来惠数年,早已习惯被贬的感觉。
林星的尊敬之情丝毫不减,道:“先生文坛巨擘,纵是虎落平阳,仍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苏轼见他言语之间甚是仰慕,而且出言不俗,看来是个斯文之人,心中也很想和林星畅谈一番,当下收拾钓竿,邀请道:“我就住在前面草堂,小兄弟若是不介意的话,何不到草堂歇息一番,你我把酒言欢,岂不痛快?”
林星正有此意,闻言大喜,道:“既如此,就叨扰先生了。”
说罢牵着钟凤娇,跟随苏轼,朝着前面的草堂而去。
草堂位于竹林深处,四周繁树茂密,绿竹拔节,最是风景宜人,舒适惬意。
苏轼进了草堂,放下渔具,看着简陋的草堂,笑道:“小兄弟,我这草堂只有几张桌椅,没有名贵摆设,可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陋室,哈!”
林星打量这大文豪居住的草堂,虽是简陋,但却整洁,虽无名贵摆设,但却挂满书画,显得墨香萦屋,书卷气十足,道:“先生说笑了!陋与不陋,不在于摆设,而在于居室的主人。前唐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觉得用这番话来形容先生的草堂,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轼听他用《陋室铭》来赞扬草堂,甚是高兴,又经他提醒,微笑颔首道:“刘禹锡这篇《陋室铭》,我年少时十分喜欢。今日多得小兄弟提醒,且让我来写下这篇好文。”
说罢铺开文房四宝,就在草堂之中,挥毫而作,一边书写,一边念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苏轼朗诵之时声情并茂,全神贯注,不多时已将这篇八十一字的铭文书写完毕,林星站在旁边,看见苏轼的字苍劲有力,大气磅礴,果然是名不虚传。
当下拜服道:“常言道看字如看人,只有先生这种高尚之人,才能写出这般刚健之字。”
苏轼写完之后,感觉还不错,便将字画悬于竹壁之上,林星再看之时,发现墙壁上悬挂得大多是前人作品,有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词,苏轼本人的作品倒是较少,于是问道:“先生喜欢李白和白居易么?”
苏轼点点头,道:“李白豪放洒脱,其诗不拘一格,意境浪漫深远,是我平生最爱。白居易亦是我很欣赏的诗人,昔年我在杭州为官之时,生活惬意,尝自比白居易,但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
林星心道原来如此,想不到这享誉文坛的诗词巨匠,也有自己的偶像。
苏轼将字画悬挂完毕,招呼林星和钟凤娇坐下,道:“两位来到惠州,一定要尝一尝惠州的荔枝,否则定是憾事一件。惠州荔枝远近闻名,我常常称之为惠州一绝。”
林星此行的本意正是为了品尝惠州荔枝,但一路赶路,至此竟尚未有机会采摘荔枝,如今得这荔枝食客的推荐,更觉嘴馋,道:“先生言之有理。事实上我们正是慕惠州荔枝之名而来,只因一路赶路,尚未有时间品尝这人间妙物。”
苏轼笑道:“既如此,小兄弟,你有口福了!我最喜吃荔枝,不可一日无荔枝,因此家中常备新鲜荔枝,今日你造访寒舍,且让我用荔枝来招待你,以尽地主之谊!”
说罢从内堂端出几盘荔枝,置于桌上。林星初看之时,只见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光是看看已令人食欲大增。
苏轼微笑着剥了两颗荔枝,递到林星和钟凤娇手中,道:“来,尝尝看!”
林星拿着“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荔枝,轻咬了一口,只觉“浆液甘甜如醴酪”,味道甘美,甜滋滋的,果然是果中珍品,不由赞道:“前唐宰相张九龄曾说过,南海郡荔枝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现在吃过荔枝之后,果觉此言不假!”
苏轼显然听过这段典故,续道:“唐玄宗正因听见此话,才不惜民力,诏令岭南特供,令驿马飞驰传递京师,这才有了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钟凤娇熟读诗书,文采不菲,在这诗文巨匠面前,亦能交谈自如,道:“这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传世,但小女子却认为,还是先生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加潇洒惬意。”
苏轼笑道:“姑娘谬赞了!”
林星吃了几串荔枝,只觉越吃越好吃,当下不再客气,风卷残云地将果盘之上的荔枝一扫而光,苏轼见他这般爱吃荔枝,高兴地笑道:“小兄弟,我看你这样子,大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架势啊!哈哈!早知你这么爱吃荔枝,我就该多采摘几篮子,让小兄弟吃个够!”
林星颇感不好意思道:“晚辈嘴馋,把先生的荔枝都吃完了。”
苏轼毫不在意道:“小兄弟哪里话!你我一见如故,吃我几篮荔枝算得了什么!看见你吃得津津有味,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此时天色渐晚,苏轼见吃完了荔枝,提议道:“荔枝是没了!小兄弟若是不介意的话,今晚就住在草堂之中,你我月下对饮,畅谈人生。”
林星大喜过望,能和这大文豪把酒言欢,是人生一大乐事,现在见苏轼开口相邀,自己岂会不答应,当下痛快道:“那晚辈就叨扰先生了!”
苏轼见林星答应留下,道:“好!小兄弟,你且稍坐片刻,待我烧几样小菜来下酒!”
然后故作神秘道:“我在黄州当团练之时,自创了一道菜式,取名为东坡肉。一会小兄弟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东坡肉!”林星闻言喜道,“我平时可喜欢吃了!”
苏轼一愣,问道:“怎么?小兄弟吃过东坡肉?”
林星岂止吃过,简直是经常吃,东坡肉是浙菜中的名菜,在杭州一带无人不知,就是全国也是家喻户晓,林星岂能没吃过?只不过平时都是去酒楼吃,今天却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东坡肉,难怪林星那么高兴。
但此情此景,又解释不清,林星只好说道:“先生这道菜远近驰名,晚辈只是慕名已久,尚未有机会品尝,今日终于能得偿夙愿。”
苏轼道原来如此,再不疑有它,转入厨房之中做菜去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章 把酒言欢
书接上文。
天上一轮明月高挂,圆白皎洁,月华如水,洒在婆娑的竹林之中,看起来宛若仙境。
此刻在竹林中央,摆放着一张小圆桌,苏轼和林星对坐饮酒。钟凤娇用膳完毕,见此情形,知道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畅谈,她早已知趣地去休息了。
苏轼兴致勃勃地位林星斟酒,道:“这是杭州特产桂花酒,不但酒味醇厚,柔和可口,兼且有安神活血之功效,小兄弟多饮些。”
林星瞧往杯中琥珀色的美酒,透明清亮,一阵桂花的幽香,中人欲醉,不用喝进口已是飘然云端的曼妙感觉。
苏轼又夹了几块肉放入林星碗中,道:“我这道东坡肉的诀窍是慢火、少水、多酒,出锅之后,色香味俱佳,小兄弟尝尝看。”
林星尝了一口,果觉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道:“晚辈何其幸也,能品尝先生亲手做的东坡肉,还能和先生把酒言欢。”
苏轼笑道:“说起来,我还不知道小兄弟叫什么名字?”
林星这才意识到自己尚未自我介绍,忙道:“晚辈林星。”
苏轼念了念他的名字,旋即笑道:“若我没猜错,林老弟是个当官之人。”
林星一脸错愕,不解道:“先生从哪里看出来?”
苏轼说道:“我为官多年,对官员多有了解,有时候不用别人介绍,一眼就可看出哪个是官,哪个是民,这是多年的阅历。”
林星心道原来如此,苏轼的眼光果然不是盖的,佩服道:“先生猜得很对,晚辈正是广州知州。先生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难怪有如此犀利的眼光!”
“犀利的眼光?”苏轼呵呵笑道,“林老弟真是风趣,为何我觉得你说的话新奇独特,以前闻所未闻。看来是我老了,和你们这些年轻人有代沟了!”
林星说得是现代人的话,苏轼当然没有听过,反正解释不清,便笑道:“先生说笑了!虽然说话方式有些不一样,但说到为官之道,或者是诗词之说,却是一致的。”
苏轼点头道:“不错!文学切磋是不分辈分的。我看林老弟谈吐文雅,想必是个饱读诗书之辈,我苏轼素来喜欢弄文,今日难得和林老弟把酒言欢,若不做上几首诗,未免大煞风景!”
古人素有饮酒作诗的习惯,苏轼更是精于此道,这一点倒是和诗仙李白有点像。林星虽然觉得这习惯很潇洒,但自己肚中无墨,怎敢和这大文豪拼酒拼诗,于是谦虚道:“先生文坛至尊,晚辈岂敢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苏轼岂不知他是谦虚之言,道:“林老弟过谦了!”
说罢端着酒壶,站起来仰望天上明月,只见月光灿烂,高挂中空,似能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苏轼走了几步,沉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传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是中秋望月怀人的经典佳作。这首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的旷远境界,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
林星读书时就很喜欢这首词,现在听到词的原创作者苏轼朗诵出来,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苏轼朗诵之时,似是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又像陷入了往昔的回忆,许久才解脱出来,道:“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首咏月词,今宵明月当空,正好适合吟诵。林老弟,你才华横溢,何不也即兴作一首诗词,咏叹天上圆月?”
林星心中苦笑道,我就知道躲不过,苏轼现在诗兴大发,看来自己想不露一手是不行了,偏又想不出什么咏月的好诗词,自己能记住的,大多是前唐或是前宋的,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早已是家喻户晓,苏轼又岂能不知。
看来,要想咏月咏得好,又不会出现抄袭之嫌,就只能引用苏轼以后的词人的作品了,这样才不会穿帮。于是林星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不错,于是朗声道:“我这有一首西江月,现念给先生听,先生看看可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苏轼听完当即抚掌叫好,道:“好词!此词写景入胜,动静结合,灵活多变,又清新活泼,摇曳多姿,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