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潘石屹的博客-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真实的感受,没有别的任何教条和说教比自己的亲身体验更真实可靠。
  教条常常使我们迷失方向,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真切感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相信别人的说法。如果我们的生命像水杯一样,已经盛满自我,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偏见、教条和迷信,我们就不能够接受任何新的思想,生命之杯再也没有盛其他东西的空间了。“自我”是自己对自己的偏见,导致自己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不对的,而这往往就是战争的根源、争吵的根源,是团结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如何才能消除自我?我看到了许多与精神灵魂有关的书;基本上都是在讲消除自我,因为只有在消除自我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够变得强大,不可战胜。人的脆弱都是来自于自我。
  《黑客帝国》中有一个镜头,男主角尼奥最后要战胜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就是尼奥自我的复制,要战胜机器人,就要牺牲自己,只有牺牲自己才是战胜敌人最好的办法。我常会想到这个镜头,也经常在想,自我可能就是人生的一个症结,放弃自我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评论///
  深潜小白
  /// 2005/12/07 /// 23:25:44
  喜欢黑客帝国的人或多或少对世界都有点持唯心的态度——这是一部越想越有意思的片子,说不定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无法证实而已;一闭上眼,世界与我无关;消除自我,也是忘记人我之偏见,在一心为别人做点事情的时候,反而成全了自我。这也是佛法宣传的为众生,拔苦与乐,谓之慈悲。
  潘石屹
  /// 2005/12/09 /// 17:16:13
  深潜小白:
  我和你一样是《黑客帝国》的发烧友,《黑客帝国》的三部片子,我反复看了许多遍,也推荐给了许多朋友,还写了有关《黑客帝国》的观后感。我记得去年,有位记者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说我在三联书店买了一本《黑客帝国发烧友手册》,从他的表情看,似乎是觉得我很可笑,但我确实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把Internet未来的发展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描写到了极致。
  琼子
  /// 2005/12/08 /// 23:05:50
  消解自我的心怀在佛教中十分推崇,想来自古伟大的作家在观察世界时都空缺了自我,将“我”一并放入观察的视野中去,看自己的故事亦如别人,因此能透彻地洞悉世事,并扩充心智。
  香芋
  /// 2005/12/08 /// 23:05:50
  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阿哈!灵机一动》在讲成人的定性思维,会让很多人做他所有事情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加上一个前提。
  本来事情的要求也并没有让人加上这个前提,但大部分成年人都是下意识自动地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加上。非常奇怪。而只有孩子才没有这些前提。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但已经发现在读书过程中给自己加了很多前提了。于是在以后的岁月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是不是变成这种有“思维定势”的成年人。思维定势有时候很好,有时候也抹杀了人的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智慧,抹杀了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80年代的中西教育对比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的,中国人的创造力比较差,中国人的开放性思维的水平差。记得有一篇文章,讲到一个人在美国学习的经历中提到,教授安排大家表达“一万”这个概念,留给那个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回答,那个人用了一个箱子装满了爆米花,一打开箱子,爆米花从头上掉下来,落了一地。这是怎样的“作业”,怎样的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我当时看完了这篇文章,很悲哀地想,中国是不会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教学气氛了。我注定在这样毫无生机的学校里面学习。
   。 想看书来

感觉韩流
  //blog。sina。/u/4679dbbf010000lq
  我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不是非常的多,去过几次韩国也都是走马观花。看过几部韩国的电视剧,尤其是把韩语翻译成普通话的电视剧,看不出韩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有什么大的区别,人的长相也差不了多少。
  与韩国人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给LG做形象代言人期间。大前年,LG公司要推他们的等离子彩电,在中国选中了我和陈逸飞做他们的代言人。两三天的拍摄完成之后,LG公司邀请我和陈逸飞到韩国的济洲岛度假,陈逸飞可能是工作太忙没有去成。我和LG的朋友一起住进了济洲岛的乐天大酒店。到济洲岛的当天,参加了LG公司新产品的发布会,新产品发布会与我们不同的是,参加发布会的绝大多数都是公司的员工。董事长在上面讲话,也没有媒体记者的参加,董事长的讲话常常被下面一阵阵高呼的口号打断,喊的什么我不太清楚。我问LG的韩国的朋友,他们说就是重复董事长讲话的后面几个词,我想大体的意思是在喊“等离子,等离子”,或者是“大彩电,大彩电”。我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在这几千人的高喊中我有点不知所措。这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在法国南部度假的情形:我们住在一家高级饭店,饭店的沙滩是私家的,男男女女在沙滩上全都脱光了衣服,只有我一个人穿着衣服在看着一本书。老婆张欣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看到这张照片上,觉得在沙滩的阳光下大家都很放松,只有我像一棵弯曲的豆芽菜一样很拘谨,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等到新闻发布会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就这种高喊的口号声,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也常在电视上看到韩国人在街上喊口号,但亲历现场时才体会到这种口号的威力。中国人在”文革“期间喊口号喊伤了,现在再也没有人喊口号了,这点可能是今天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地方。
  LG的老板吃饭时对我说,韩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韩国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国才能够发展起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中国人的早餐每人吃一个鸡蛋,韩国人只要给中国人养鸡就足够了,我也不知道这个算法确切不确切,却很能反映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的依赖性。
  在我们公司聘请的设计师中,有一位韩国的设计师叫承孝相,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师。《SOHO小报》上曾刊登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叫《你知道为什么做诗?》,这事引发了我好多的思考,他是写到两个诗人的对话,一个诗人说:“我知道如何做诗。”而另一个人说:“你会做诗,但我知道为什么做诗。”可以一连串地想下去:你会盖房子,我知道为什么盖房子;你会写文章,我知道为什么写文章;你会吃饭,我知道为什么吃饭;你知道活着,我知道为什么活着;你知道的更多的是技术的、科学的、工艺的,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我知道的“为什么”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层面才能回答的问题。在汉城的大街上,在每一个街区都可以看到一些小的教堂,虽然没有欧洲的教堂那样古老,但数量却是非常多,我确实没有深入地了解韩国的宗教信仰,从这众多的小教堂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韩国与中国的不同这个社会问题。
  韩国现在更多的是向中国学习,他们拍的《商道》、《大长今》都深深地反映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崇拜和向往。《商道》中称中国是清国,《大长今》中称中国为明国,他们对清国和明国的向往在电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曾和一个“海归”谈起这两部电视剧,我说拍得不错,好看。我对别人谈起这两部电视剧时,常常得到的都是批评的声音,对方总是说,你是不是闲得没事了?看韩国的电视剧?!但这位“海归”对我说,这可以理解,因为韩国比中国开放得早,他们在中国还没有送出留学生的时候,就已经送出留学生去欧美学习了。今天韩国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最活跃的是这批“海归”,他们把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了,所以才有了他们现在的商业和电视行业的成绩。而中国现在电视剧的导演还是蓝领。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中国就可以赶上韩国了,因为一批既了解中国文化,又了解欧美文化的留学生就会做电视的导演,做各个行业的领头人。这话我一半信,一半不信。但也能看到韩国与中国的不同点是,他们的海归都五十岁了,而我们的海归绝大部分才四十岁上下。
  评论///
  边缘人
  /// 2005/12/11 /// 15:45:20
  我同意那位海龟朋友的话,现在的韩国很大原因是得益于开放得早,他们比中国早开放差不多十年,中国和韩国的差距,物质与观念的差距也就在这十年。韩国以前差不多全都是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体制行事,古老的文明由于数千年的安逸而沉沦,太需要新鲜的活力的西方文化的撞击,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我的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老师还说,四小龙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对儒家文化的历史批判,我认为不无道理,中国也需要历史批判,需要西方的现代精神。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造就的是新的中华文明而不是外黄内白的香蕉文明!
  jy
  /// 2006/01/19 /// 00:12:20
  国人老是以大国自居,其实大吗?不大!我们也并不发达,这些人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没什么区别。韩国虽小但他们有一种精神和很高的凝聚力,在韩国几乎没有日本车,其他国家的车也很少(包括奔驰、宝马等世界名车),差不多都是本国车,在韩国还有一个感受他们很节约,吃饭基本不剩,即便有剩的也要打包。在饭店吃饭很多都有纯水供应(免费),但杯子是比香烟盒小一点的纸袋,按正常饮水差不多是两袋。它就妙在你不能放在桌上,你接的水你必须喝完,否则这个杯子你没法扔掉。他们的餐具几乎全是不锈钢的,既便于清洗又便于消毒,都是可重复使用的,他们的木材并不少但不浪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死有没有灵魂
  //blog。sina。/u/4679dbbf010000hw
  记不清那是什么年份,但我清楚记得是一年冬天,一个西北黄土高坡的冬天。
  那天语文课上正好讲到一篇鲁迅的文章《祝福》,写鲁迅老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学完课文后,我情绪很低落。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村子里不时传来杀猪时猪嚎的声音,到腊月底了,西北农村的人家要杀猪准备过年了,有点像浙江人过祝福节前夕。我回到家一边吃饭,一边还想着《祝福》中的情节。
  阿毛在祥林嫂剥毛豆时,被狼叼走了,被找到时,他躺在草丛中,五脏已经被狼掏空了。那年月我们西北经常有狼出没,常常会听说狼又吃村里谁家的小猪了,倒是从没有听说有狼吃小孩的事发生,但大人骂小孩,最恶毒的话就是“狼食”、“狼吃的”。阿毛的遭遇加大了我对狼的恐惧。我弟弟妹妹都很小,大人让我看护他们,那时我时常担心真会有狼来。后来我一年年地长大了,呆过的城市也越来越大,对于狼,也只能是在动物园里看到了的,没有了狼对生命的威胁,我幼时的那种恐惧也随之消失了。
  我记得《祝福》里的另一情节是“我”(鲁迅)回到老家,遇到已经成了乞丐的祥林嫂。
  祥林嫂说:“你是识字人,又是出门人,见识多,我正有一件事要问你。”
  她走近两步,放低声音地问:“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也许有吧,我想。”“我”(鲁迅)说。
  “那么也该有地狱了?”
  “地狱,论理,也该有。”“我”又说。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就能见面了?”
  “实在我也说不清,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我”说。
  第二天早晨,“我”听外面有人喊,“老了”,“老了”。祥林嫂在别人过节庆祝的日子里死了。
  这个情节,比阿毛被狼吃掉的情节对我的影响更深,更长远,一直到今天,我都清楚地记得。当年语文老师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对我们说,人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有,哪来的什么灵魂。这灵魂都是像鲁四老爷这样的地主、资本家麻醉和蒙骗祥林嫂这样的广大劳动妇女的精神鸦片,同学们不要相信。
  前几天,去书店,看到一本光明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小说经典》。翻到《祝福》重温了一遍,自己问自己:“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我还是不能回答。
  我实际一直在心里问,祥林嫂临死前问鲁迅的问题。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如果有灵魂,我们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的灵魂有好坏之分吗?我们的灵魂能进步吗??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灵魂进步?……
  评论///
  山水间微
  /// 2005/12/01 /// 10:57:29
  对于生者而言,灵魂之说是一种安慰与信仰吧,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你信不信。
  清风拂面
  /// 2005/12/01 /// 11:42:45
  人死后是有灵魂的,而且灵魂是物质的,有重量。自然界中有好多人类所不能解释的事情,灵魂占其一。坚信灵魂的存在,坚信人生会有轮回,坚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依然
  /// 2005/12/01 /// 11:54:52
  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爸爸不在了,推入火化炉的一刹那间,天晕地暗。后来,骨灰埋在村里山上的祖坟那,很奇怪,小时候从那经过都很害怕,但是,在爸爸那里,跟他说说话,还能感觉到他的气息。临入土时,我把自己给他选的手机号码也放进去了,刚充值的100块,还没怎么用。十分想他的时候,就拨通那个电话,在遥远的家乡,有个声音传来“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心里很温暖,感觉离父亲很近。
  情愿相信这世间已经逝去的人都拥有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过着幸福的没有痛苦的生活。
  秦岭
  /// 2005/12/01 /// 13:40:33
  我如果是上帝,我会这么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人死后应该有灵魂,主要考虑到肉体腐烂后对于死者生前思想、精神、意识、理念的传承;另一方面,人死后应该不再安排灵魂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不影响新的生命诞生后,禁锢他们生存所需要的追求、生存方式以及跋涉人生的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死后就没有灵魂了,一个新鲜的生命落地,他是混沌的、蒙昧的,如果有死者的灵魂笼罩着,那么,活着的生命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欧石楠
  /// 2005/12/02 /// 23:51:53
  没有这个疑问,就不会有宗教家、思想家、文学家、炼丹家和术士了,但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我相信人有灵魂,并且相信她不会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但我也知道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超过了人类的极限,也事关人类的存亡。试问一下,假如仁慈的造物主告诉你,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你在那里还能感知,有多少人会因为一点儿小挫折就放弃现世这个世界啊。
  人活在这个世界、忍受种种磨难的力量,正是来源于你对未知世界、对寂灭的恐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檀香刑》的第500块肉
  //blog。sina。/u/4679dbbf010001hs
  前不久读了莫言的小说《檀香刑》,这是我读过的所有书里面最残忍的一本。
  在书中,他描写刽子手实施的“檀香刑法”比他描写的另外一种刑法“凌迟”还要缓和一些,莫言手下的凌迟是最残忍的刑法。
  我记得刚读完莫言描述凌迟的这一段,正好要在西边的香格里拉饭店见客人,到了饭店的门口,已经到了与客人约会的时间,我还是花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之后,才到大堂里面去见客人。
  几个月前,与莫言一起在现代城的茶马古道吃饭,主要谈他的小说《檀香刑》,也谈到了“凌迟”。莫言谈到他写这些酷刑的初衷,实际是从鲁迅的小说中受到启发,批判一些中国人人性中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莫言说:中国人的人性中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人的人性中,也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要用绞刑处死一个犯人时,也有好多贵妇人、贵小姐买好票,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帽子去观看。当被处死的人被带上绞刑架,或者断气的时刻,这些贵妇人也会遮着眼睛去尖叫,但第二次有这样的事情她们还会去。
  吃饭间,莫言的手机响了,是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来的电话,他们正在把《檀香刑》翻译成意大利文。但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凌迟这种刑法说要从人身上割下500块肉,这个人还不能死,这是一种技术。而在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