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狙击南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狄烈微微一笑:“谁说我们要用箭矢防御?我们用的是火铳……嗯,或者应该叫火枪吧。”
    关忠勇与高亮相互看了一眼,眼睛越来越亮:“寨主所说的火枪,难道是……”
    狄烈拍了拍后背须臾不离身的枪盒:“没错,就是这个东西。当然,远远不能跟我的狙击步枪相比,顶多只能算是原始的雏形而已……”
    狄烈话没说完,关、高二人已跳了起来,ji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如此利器……若是能制造出来……这天底下……这个天下,谁人能挡……”
    狄烈摇头:“不要那么乐观,我这样一把枪,再过一千年,也不一定能造得出来。但是前膛枪嘛,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再加上我的指点,应该不成问题……”
    关、高二人压根搞不清狙击步枪与前膛枪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只知道,类似于寨主手上那样的恐怖杀器就要批量出世。此等物事一出,天下战场,必将风云变sè。
    “寨主,此利器一旦制成,一定要给俺们一支,还要给俺们手下的营装备……”
    狄烈哈哈大笑:“会有的,每一个营都会有装备的……嗯,火枪、**包、霹雳弹加碉堡……我倒想看看,是那一方的人马,先来第一个吃螃蟹……”

第八十六章 研发火枪
    火器出来了!好像有点超前,琢磨再三,感觉以宋朝的技术也还是能制造出来的吧。
    狄烈从苇泽关返回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关忠勇与高亮的第二步兵营调去苇泽关驻守,同时也是监督那些工匠及筑关民夫。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关城修好之前,禁止任何人靠近或者从意图此关通过。
    狄烈按田老重的用工要求,批给了他二千青壮,做为筑关的劳力;同时,也大方地给了一批粳米,再加上少量糯米、蛋清什么的,当做粘合剂,用来浇筑石块间的缝隙。反正狄烈手头上粮多,而且只修筑一个不到两百平方的关城,这点粮食还出得起。
    把这件事丢给专业人员去做之后,狄烈找来了三个人:周德旺、鲁大成、阿吉。随后,将两份图纸摆放在三人面前。
    阿吉看到其中一份图纸时,便失声叫道:“咦,这不是霹雳弹吗?又有点不像……怎么上面划着那么多的棱棱道道?”
    狄烈赞许地屈指在图纸上敲了敲,道:“没错,这就是霹雳弹,准确地说,是霹雳弹第二代。之前我们的霹雳弹,受当时不稳定的环境限制,是铁制及石制的,而且火药没有颗粒化,威力有限。现在,我们要制造生铁霹雳弹。这些铁壳上的棱棱道道就是预制破片,爆炸后,可以有效地以破片杀伤敌人。这种一次xìng的军用消耗武器,不需要太好的铁料,用一些废铁料或边角料来铸造就行了。诸君有问题吗?”
    目前火药制做是由阿吉主管,火药颗粒化方面没有什么难题,就是将配制好的火药粉末加水及少量粘合剂。用筛子筛成大小均匀的颗粒状,然后yīn干密封保存就好。
    而铸造铁壳则是归鲁大成管,这家伙脾气虽有些爆。却是一等一的好铁匠。对于这种低水平的铸造要求,鲁大成只回答了简单的一个字:“可!”
    狄烈更进一步指出:“那些石弹制造也不必停工,但是要将弹体加大。最少要增大五倍,做成圆形,这个东西,就叫地雷。”
    这当然也不是问题,反正狄烈手下石匠多多,他们在开山采石之余,凿刻上几百个地雷外壳,小事一桩。
    此时,两名顶尖大匠及一名极具灵xìng及潜力的未来名匠,六道目光。齐刷刷地盯住第二张图纸。
    “这……这物事好生奇怪,好似……”三人边说边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注向狄烈背上的枪盒。
    狄烈含笑点头:“没错,这就是我这把狙击步枪的原始版,我们估且称为火枪。虽然它的威力远远不能与我这把狙击步枪相比,但是。应该不比这个时代的弓弩差。弓弩这种兵器,成本高、维护难、制造费时、而且箭矢的消耗量太大,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很难保证长期供应。但火枪就不同了,它的制造成本不会比一张弓弩高多少,而且也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它的子弹。可方便携带并支持长时间作战……”
    狄烈还没说完这火枪的优劣,阿吉已叫了起来:“不管它叫狙击步枪还是叫火枪,一定要把它制造出来!”
    狄烈所画的这把前膛枪的原型,就是十九世纪初,英军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全枪长一百四十八厘米,外形简练,由枪管、枪托、枪击构件三大部分组成。管身长一百零七厘米,口径十九毫米,枪管用扣环固定以便于更换,无刺刀,全枪重四点五公斤。
    狄烈之所以选择这种枪型,并不是因为他对“褐贝丝”有什么特别的喜好,而是因为这种枪是他唯一熟悉的滑膛枪。
    狄烈虽然是名特种jīng英,熟悉各国现代化枪械,但这并不表示,他对原始的火枪同样了解——这就像一个计算机高手,并不见得就会使用算盘一样。
    狄烈之所以对“褐贝丝”特别了解,还得感谢一位叫托尼的英国维和士兵。托尼与他同样在“星海号”上执行任务,两人交情不错。当他们完成了八周封闭式强化训练之后,托尼邀请狄烈到他在曼切斯特的家中聚会。狄烈就是在托尼的家中,看到这把“褐贝丝”仿一八零九年款的。
    据托尼说,这把枪是他祖父的收藏品,是七零年代的仿品,绝对是真家伙,他小时候还亲手shè击过。可惜没备有黑火药及弹丸,否则可以让狄烈试试手。
    狄烈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古老的燧发滑膛枪实物,出于职业习惯,他忍不住手痒之下,将这把“褐贝丝”里里外外拆了个遍。相对于现代枪械而言,老式燧发滑膛枪结构实在简单。枪管就是一根空心铁管,没什么技术含量,稍微复杂点的,或者说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就是它的枪机构件。
    做为十八至十九世纪,英军生产及装备最多且技术最为成熟的实战型兵器,“褐贝丝”采用了全新的新式制动器设计。枪机取消了大型后卫保险扣,而改用制轮楔机心设计,这种新装置也是后期所有各国燧发枪的标准设计。
    “褐贝丝”枪机制轮楔有两个卡榫沟槽的固定机心与制动阻尼形成两道保险,第一道就是装填黑火药至引药盆的机动待发状态,第二道就是shè击待发状态,制动阻铁连动扳机构造可上下滑动,使之闭锁与击发。而且此枪还取消了发火石,改以击锤敲击钢片刮擦出火星而点燃引药。彻底将燧发枪从频繁更换火石的不便中解脱出来。这些改进无不大大提高了前装滑膛枪的xìng能,使之成为了前装滑膛枪发展的最高峰。
    以狄烈对枪械的熟悉程度,拆解过一遍之后,自然就清清楚楚地记了下来。只是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就是自己这无意间一摸,生生地把几百年后发展得相当成熟的“褐贝丝”前装滑膛燧发枪,提前催生到了中国的宋代。
    周德旺与鲁大成脑袋碰脑袋地对着图纸看了半天,凭着他们的专业素养,很快提出两点看法:一、枪管使用铁皮卷筒冷锻制取,没有太大的难度,在铁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名熟手铁匠一天就可以锻打出一根符合要求的枪管;二、枪击构件的铸造难度较大,需要分解成多个零部件,做多个模子反复对比测试,可能要多花一些时间。
    得到了专业看法的肯定,狄烈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大宋的技术还真不是盖的,七百年后的枪也能造得出来。不过想来也不奇怪,明朝的技术也不见得比宋朝强多少,还不是照样能制造出燧发枪。尽管那被称之为鲁密枪的早期燧发枪,xìng能远不能与“褐贝丝”相比,但其构件铸造成之复杂,只怕比“褐贝丝”尤有过之。大明的工匠们,还不是一样弄出来了。
    狄烈很是满意道:“你们近段时间就主抓这个事,尽快把样品弄出来。但有几点要注意,一、枪管内壁一定要保证平直光滑,不可有半点砂眼裂隙等瑕疵。二、枪击构件中,除了击锤与钢片需要用上好镔铁铸造之外,其余构件及板机不要用铁,要用黄铜铸造,这样不易锈蚀,可提高并延长其使用xìng能。三、严格保密。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及有关人员,一律实行严格的编号管制。研制地点,就定在西山半山腰的那个山洞里。你们将一应所需的器物原料全部运到山洞里安放好,我会派重兵把守山道,那里将成为我们一号军事重地……阿吉,你的火药制造所也是同样处理,明白吗?”
    三人急忙起立,肃然道:“谨遵寨主谕令。”
    狄烈目送三人身影离去,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最终能不能造出这种跨时代的前装滑膛枪,就全看这些京师军器制造业的大匠们的手艺了。
    嗯,下一步,也就是明天,就要正式练兵了。唉!草创之初,真叫一个辛苦。本来还想找机会跟叶蝶儿,还有那位柔福帝姬,好好亲近一下的……

第八十七章 军心,民心
    六月初十,辰时一刻,晴朗的阳光照耀在天平寨东南那超过两千平米的大校场上。
    大校场四周,围满着黑压压的人群,人数过万。而校场的正中,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十个营,五千人,这就是狄烈的十营马步军。只不过此时骑兵与步兵一样,都是排列成队,没有骑马。所有马步军都没有装备甲盾兵器,因为他们不是出征,而是训练。
    狄烈站在三丈高的点将台上,依然是那一身野战装束:凯夫拉头盔、迷彩军服、加陶片的防弹背心、锃亮的牛皮军靴……以及,背上永不离身的装着狙击步枪的枪盒。在他的身后,只有陈规、侯方镜、刘二平及一干新任命的文职人员。至于各营指挥使及副使等武职,全在台下带着自己的兵。
    此时,狄烈手持着一个临时赶制出来的铁皮大喇叭,迎着初升的朝阳,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整个肺部充满了一种清爽的刺痛感♀异样的刺激,使他的头脑更为清醒。俯视着这数千初成之军,狄烈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一个小小的上士班长,竟然会有如此机会,率领千军万马。
    从区区一名士官,一跃而升格为将军,这中间的跳跃实在太大。狄烈也没有把握,自己是否有指挥几千人的能力,尤其是这古代的战场,与现代战争,完全是两个概念。他所擅长的热兵器战法,在这个时代。几乎无用武之地♀也就是狄烈千方百计想搞出火枪的原因——指挥一支火器部队,这个时代无人能出其右;但指挥一支使用大刀长矛军队,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狄烈就带着这无限感慨,缓缓开口:“我知道,你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想当兵。当兵,在大宋n个贱役。除了朝廷禁军中招募的‘使臣’、‘效用’。其余军兵,都要在脸上或臂上刺字。而且,把各种罪犯、盗匪都往军队里塞。把保家卫国的军队。当成藏污纳垢的集中营,所以,当兵的又被称为‘贼配军’♀种毫无半点荣誉感,甚至带着耻辱标记的兵,换成是我,也不想当!但是……”
    狄烈陡然提高音量,近乎是吼出声来:“但是我要告诉你们,那根本就不是军人!充其量是一窝子兵痞。军人是什么?军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这个脊梁支撑住,这个国家就要软蛋;军人是一群最值得敬重的人。没有他们豁出命来在前线浴血奋战,焉有你们在后方恬然安逸的生活?军人是一种至高的荣耀,是任何一个热血男儿,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没有当过兵。你的人生永远不算完整……”
    狄烈说得激动处,热血上涌,几乎声嘶力竭:“我狄烈在此宣布,所有天平寨的士兵,不管是训练合格的战兵,还是未能完成训练而被刷下来的辅兵、辎重兵。都能优先分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标准是五亩。此为军田,不纳税。五亩以上,只纳平民一半赋税。军人眷属,供给优先。今后凡有战事,所获战利品,七成上缴,三成自留。我天平寨之军人,见官不拜、见将不跪、娶妇优先、伤残退养……自古有士、农、工、商】,不仅仅指士子,更是士兵,从我天平寨始,士兵,与士子同列!”
    这一翻惊世骇俗的言论,彻底将在场近两万人给雷住了。不仅仅是狄烈大幅度提升军士的待遇,给田、减税、允许瓜分战利品,更给了军士以极高的荣誉,不用跪拜将官,优先嫁娶,伤残退伍还可以得到赡养……最最雷人的是还将士兵的社会地位,提高到了与士子相并列的地步。
    士子是什么,就是读书人。在大宋这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同时以文制武,极端鄙视武人的时代,把士兵与士子并列,这真叫一个吓人。
    校场内外,回过神来的几万人顿时炸开了锅。场面一下就乱了——当然,主要是场外乱,场内的士兵虽然也所sāo动,却被各级头头们死命压制住了。
    即便是点将台上,也是吵成了一团,那些文吏们不敢直接诘问狄烈这个“强盗头子”,只得将矛头对准了陈规,谁让他是文吏之首,天平寨的右都监呢。
    陈规能说什么?唯有苦笑。
    就在昨夜,狄烈召集了他的文武班底,开了个碰头会,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军心问题。在会上,狄烈大致了解了宋朝的军制、编成及军队的组成‖时也了解到了,虽然十营骑兵军基本扩编完成,但是有相当部分被征召的士兵并不乐意从军♀里面涉及到了这个时代从军者的社会评价、军饷及平民的畏战心理等等问题。
    对于下属提出的种种困难,狄烈只问了一句话:“我只想知道——士兵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做为一个普通的平民,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第八十八章 大练兵开始
    站在狄烈面前的五百零六人,就是他兼任指挥使的教导营全班人马。积威之下,不少士兵心下发毛,隐隐觉得接下来的特训。恐怕非同小可。蓦闻狄烈大吼:“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总教官;你们,就是我的学员。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一点,只要你们能熬得过这为期两个月的特训,我将会根据你们的综合成绩,分配到各营中担任什长(指挥十人)、队正(指挥五十人)、都头等初、中级军官。这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绝好机会。熬过去了,你们就会成为一条军中之龙,无敌可制;熬不过去,就还是一尾给人摆上砧板的鱼——我要知道——你们想成龙还是甘当鱼!”
    “成龙!成龙!成龙!”豪迈壮勇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最后汇成一阵巨大的轰鸣。回荡于山谷。
    正在忙碌的陈规停下手中正在书令之笔,抬头望向远处的校场,神情若有所思。而属下一干文吏则相顾骇然失sè。几名本是宋国官员,如今却只能充当书吏的旧官悻悻道:“这些贼配……哼哼,得了些许好处。便胆气粗壮起来。但那又如何?想当初我大宋禁军,校场演武之时,还不是一样气冲斗牛,号声震天……但一碰上金人……哼哼,土鸡瓦狗耳。”
    众文吏连连做噤声状,暗示不要多言。谨防言多有失。只有陈规暗暗点头,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军心士气提升到这个程度,这位寨主倒也是有不凡之处。却不知其亲自训练出的军队表现如何,倒还真有几分期待啊!
    六月初十,已时一刻(上午十点),全军大练兵,开始了。
    各营指挥使,都有自己的训练任务。杨奋、杨折冲、方洪、阿术(暂代杨再兴)主训骑兵;关忠勇、张立、释智和主训步兵;而左开本是辎重辅兵出身,所以由他主训后勤辎重兵。
    骑兵训练方面,既有便利之处,也有伤脑筋的地方。便利之处是,他们可以免去训马这个重要步骤。战马与普通挽马不同,那是需要训练的,不是随随便便拉一匹马就可以上战场的。*战马需经过火燎、烟熏、鼓惊、障碍物、强光刺激等等训练。拉上战场后,火矢不惊、擂鼓不惧、能跃过绊马绳、拒马等障碍物,在黑暗之中,骤见火光还不能太过于惊吓等等。如此训练数月,合格后方能成为一匹战马。这样一来,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绝对不少。
    幸好,骑兵营共有七千多匹历经战火的绝对合格的战马。所以,这个步骤基本可以省略了——当然,也不能说完全省略,至少还有一项这个时代的战马都没有经历过的训练要做,那就是爆炸。当战争进入到冷热兵器共存的时代,战马的训练也得与时俱进。
    有了大批合格的战马,固然令杨奋、杨折冲、方洪与阿术心情舒畅,但兵源不理想,这一点很让他们郁闷。骑兵营两千骑兵中,真正懂点骑术与马战技能的,只有当初方洪那二百多汉签军骑兵,还有几十名被金军所俘的原宋军各州县厢军里的中、低级军官。其余一千多人,全是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的普通平民,骑过马的十不足一。这些生手中的生手,菜鸟中的菜鸟,训练起来难度之大,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