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夜行 (1-1016章)-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帮他们打退官兵,编一个身份打入他们内部?也不成,这么容易就混进黑帮也太扯淡了,就算他们真的信了,万一让自己递个投名状怎么办?又或者把我裹挟到海上,过个一年半载才能随他们上岸活动,岂不是黄瓜菜都凉了?
这片刻之间,夏浔心里急急转了几个念头,都觉得不妥,正犹豫间,一队官兵脚步声如雷,已轰然而至,其中一个小校隔着窗子看见端然而坐的许浒,立即向他一指道:“就是他!”
小旗官立即把手一挥,威风凛凛地喝道:“把他拿下!”
官兵立即舞刀弄枪地扑了过来,那身怀六甲的妇人慌张退后,老汉急急地道:“莫要伤了我的女儿。”便护着那妇人退向墙角。
许浒笑吟吟地唤道:“老雷,看你的了!”
雷姓大汉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屁股底下的条凳便已到了他的手中,只见他暴喝一声:“开!”
咔嚓一声暴响,一条极结实的凳子居然像朽柴似的被他掰成了两断,雷姓大汉双手各持一截断凳,大吼一声,像一阵黑旋风似的卷了出去。
那长廊极窄,士兵拥挤在一起,本就施展不开,再有一些使长枪的,更是碍手碍脚,黑大汉手执两截条凳,叱喝如雷地一路打将过去,如同风卷残云一般,不少士兵根本没有机会出手,就被急急退避闪让的自己人给挤下河去。
有那勉强招架几招的,也禁不住这姓雷的风车般舞动的两截条凳,被打得东倒西歪,黑大汉杀得性起,双臂舞得风车一般一路杀将过去,所过之处当真是波分浪裂,哀鸿遍野。一旁那个报信的大汉捡起条枪来,跃跃欲试的,竟然连出手相助的机会都没有。
夏浔见此情景不由暗吃一惊,这个姓雷的大汉倒有几分蛮力,此处狭窄,施展不得身法,就算是我出手,怕也讨不了便宜。再看那沉稳端坐的许浒,不知他功夫深浅如何,恐怕轻易拿他不得,一念至此,夏浔便沉住了气,也装作慌张食客,退向一角……
第205章 着落
雷姓大汉挥舞着两截板凳,好像打通关的喷火龙一般,一往无前,一直向前杀去,整条长廊被他闹得鸡飞狗跳,乱做一退。许浒仍然好整以暇地坐在那儿,挟一箸菜,吃一口酒,淡定自若,不慌不忙。
忽然,那报信的汉子叫道:“大哥,又有许多官兵过来了。”
许浒微微一笑,将最后一杯酒饮尽,这才起身,走到掌柜的身边,从怀中摸出一串钱来丢到桌上,笑道:“店家,这是给你的酒菜和赔你的板凳钱。”
掌柜的提着笔,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许浒哈哈一笑,顺手从他手中夺过笔来,又饱饱地蘸了蘸墨,举步走到墙角,举手挥毫,笔走龙蛇,一首五言绝句须臾而就,他把笔往桌上一掷,双手往身后一背,沿着长廊另一侧哈哈大笑而去,旁若无人,一派狷狂。
墙上墨迹淋漓,夏浔定睛看去,只见上边写着:“丛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宽。明朝晴更好,飞翠泼征鞍。”
夏浔大吃一惊,且不说人家这龙飞凤舞的书法,就这须臾而就的一首五言诗,换了自己就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想不到这样一个粗犷豪迈的海上大盗,居然满腹文才。
这时那雷姓大汉也甩开大脚丫子蹬蹬蹬地跑过来,大叫道:“大队官兵来了。”说着将手中破破烂烂的凳腿向追兵狠狠掷去。
一名紧追上来的士兵立即举刀格架,这凳腿被姓雷的大汉一通劈砸,已经有了裂隙,再被钢刀一劈,嚓地一声断为两半,半截削得尖尖的凳腿斜斜飞入店中,向那孕妇高耸的腹部飞去。
老汉“啊!”地一声惊叫,可他老迈,手脚不灵便,想要去挡如何来得及,夏浔本来正要出店去追那三个海盗,见此情景大吃一惊,顺手抄起桌上酒壶狠狠砸去。
那酒壶是锡制的,装了酒后也有一斤多重,被夏浔奋力一掷,准准地砸中那削尖的凳腿,紧贴着孕妇的裙裾下摆砸到地上,那妇人受这一吓,几乎晕厥过去,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流下来,脸色已变得蜡黄。
老汉赶紧扶住女儿,惊慌道:“天啊,这可如何是好?”
外边的官兵轰轰隆隆地追赶海盗去了,两个小童才十一二岁,哪里扶得住自家主妇,店主生怕那孕妇在自家店里出个什么意外,连忙向夏浔作揖央求:“客官,客官,快快救助一下这位大嫂,可莫出了甚么事情才好。”
夏浔一见,也怕那妇人受了惊吓导致流产,只得放弃追赶海盗的机会,一个箭步抢到老汉身旁,扶住那妇人道:“老人家,得罪了,事急从权,我扶令媛去看郎中。”
老汉连连说好,没口子的道谢,夏浔说是去扶,却是一弯腰将那妇人抱了起来,对那老汉道:“劳驾,哪儿有郎中,快快带路!”
老汉领着夏浔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一路跑一路吩咐一个小童赶紧去找姑爷,夏浔抱着那个妇人,虽然他年轻力大,这一路奔跑也是累得汗流浃背,好不容易到了一家医馆,那郎中问明情形,赶紧的号了号脉,然后叫人去煎了一服安胎定神的汤药来。
其实在店中待了一阵,妇人已经渐渐平静下来,再有这汤药服下,气急便见好转,团团乱转的老汉定下神来,这才省起恩人就在一旁,忙上来向他道谢,感激涕零地道:“小哥儿,老汉这女儿求医问药费尽周折,已近中年方才有孕,这要是有个好歹,老汉真是痛悔死了,小哥儿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请受老汉一拜!”
说着老人就要撩袍跪倒,夏浔连忙搀起道:“老人家且莫如此,任谁见了这等事都该出手相助才是。”
两个人正说着,一个小童领着一个中年儒生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那儒生一袭青衫,头束青巾,面目清瞿,颌下三绺微髯,一张脸急得白中透青,仓惶闯进医馆,看见夫人正坐在椅上,立即颤声问道:“娘子,你如今怎样了?”
妇人未及答话,老汉便迎上去,把前后情形一说,那中年人听说母子平安,不禁长长地松了口气,连忙走到夏浔身边,又是一番感激道谢。听他说话,夏浔才知道此人姓于名仁,家住钱塘太平里,此番携妻子到海宁来探望岳父的,今日岳父与妻子在街头闲走,到河边小店暂歇,他则因为会见几个旧友,不曾陪同,不想险些出了大事。
夏浔心系那几个海盗下落,想要告辞离去,于仁哪里肯放,一把攥住他手腕,定要邀他家中同坐,设酒款待恩人,夏浔百般推辞不得摆脱,想他岳父是本地居民,或可打听到一些消息,便随他一同回家。
于仁叫了一顶车轿载了妻子,请了夏浔回家,他这岳父家里在当地倒也是殷实人家,前后院落,布置雅致,三间正房,左右两间厢房,还有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儿,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院墙的正中间有一道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着一个影壁。
于仁和丈人把夏浔请进客厅坐了,马上吩咐上茶,厨下置备酒席。
两下里坐定,重新叙起来历身份,夏浔只说是到沿海来置办些海货的行商,看他打扮,于仁也不生疑。听这于仁自述身份,祖籍却是河南考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于九思曾任元朝湖广宣慰司都元帅,正三品的高官,后调任杭州路总管,遂把家迁来此处,从此长居于此。
他的父亲于文先后当过元朝的兵部和工部主事,较之祖父就逊色许多,只是正六品的官员。到了于仁这一代,也是饱读诗书,不过于仁为人方正,性情淡泊,不喜欢做官,于是考中秀才之后便再未更进一步去考举人。
他娶妻多年一直没有子嗣,如今已三十一岁,按这个时代的人成婚年龄来看,已经算是中年得子,极为难得,难怪他夫妻二人如此紧张,说至此处,他又是道谢不已,又叫夫人取出五十贯宝钞来,想要馈赠于夏浔。
夏浔婉拒不受,岔开话题问道:“于兄,小弟在店中,曾听那海盗自称许浒,还有个姓雷的大汉,还有一个什么阿妹的,这些都是甚么人啊?”
于仁道:“啊!那盗首是许浒么,此人名声倒还不错。在这沿海,大大小小的海盗帮派数以百计,其中许多都是入海为盗,上岸为民,身份隐秘,不易确认的,不过这样的海盗帮其实势力都小的很,这离海宁最近的外海岛上,真正的大股海盗,只有两支,贤弟方才所说的许浒就是其中一支人马了。
据说这许浒的父亲曾是张士诚旧部,张士诚兵败自杀后,他麾下的一位苏将军便领兵出海做了海盗。这位苏将军还有两个副将,一个姓许,一个姓雷。那位阿妹就是苏将军的女儿,名叫苏颖,只是大家都这么叫她罢了,并不是那许浒的妹子。
苏将军率军出海为盗,自己做了大头领,两个副将便做了二头领、三头领。如今老一辈儿的都已死去,因那苏将军只有一女,大头领的位子便传给了许将军的儿子许浒,雷将军的儿子雷晓曦则做了二头领,阿妹是三头领。这支海盗,说他们是海盗,其实还是很规矩的,有时候他们生计困难,也会劫掠商船,不过只劫官府的商船或者扶桑、吕宋等国走私的货船,并不骚扰沿海百姓。
他们劫了商船,最终还是要拿到岸上来卖的,他们的货物卖的便宜,本地不少商家其实暗中都与他们有所往来,说他们是海盗,其实平日大模大样行于街头也不会有人去理会,今日也不知是什么人告发,官兵竟来捉他。”
夏浔心道:“他们是张士诚的遗部?虽说他们在此地名声很好,似乎还算安份,可是既有这层关系在,那么他们会不会受凌破天那个一门心思想要造反的家伙怂恿,意图揭竿造反呢?”
于仁又道:“另外一支人马,也居于外岛,原来却是方国珍的旧部,方国珍、张士诚旧部中许多人都是熟悉水路、精于海战的渔家子弟。后来方国珍和张士诚先后败于我大明皇帝之手,他们的一些残部便逃到了海上,成为出没无常的海盗。
这支海盗的首领是一对夫妻,丈夫姓楚,妻子姓米,以小楚、小米称之而不名,比起许浒那支人马,他们的行径便凶残很多了,他们负固海岛,吞并了一些沿海的小股海盗,还招揽了些东瀛倭寇,只做无本买卖,北起辽东、山东,南抵闽浙,广东,焚烧民舍,掳掠财物,我大明海岸漫长,防不胜防,是以滨海之区,无不受其所害。
何况他们还投靠了南洋第一大盗,号称海王的陈祖义,那陈祖义盘踞满喇加(马六甲)多年,手下海盗万人,战船百艘,东瀛、琉球乃至我大明海域俱受其害,许多沿海小国甚至要向他纳贡以保平安,我大明皇帝曾悬赏五十万贯捉拿陈祖义,迄今他仍逍遥海上,有此人做靠山,我大明水师曾数度出海围剿,却也无功而返。”
夏浔暗道:“看来,这凌破天的下落,十有八九要着落在这两股海盗身上了,可是,我要如何才能与他们接触,一探究竟呢?”
第206章 露馅
夏浔从于仁那里了解到本地两股最大的海盗基本情况,想要再问得细些,于仁却也不知道了。不一时,酒菜上来,于仁和丈人陪着夏浔吃酒,于仁问道:“贤弟此番到海宁来,想要做些什么生意?”
夏浔道:“小弟想买一批折扇,再买几十口日本刀,这些东西易于脱手,利润也大,只可惜从商不久,更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在这里转悠了半天了,却未在哪家店铺里看到。”
于仁听了为难地道:“这个……恐怕有些不易,若是贤弟此来,只为买些海味水货,或者本地特产,为兄倒可帮你。可是你所要的这些东西,在市面上恐怕很难买到的。朝廷规定,没有国书、没有勘合、不到贡期,概不许日本商船靠岸经商,如此,要想买到这些东西唯有走私商的门路,可为兄不认得这方面的人。”
夏浔听于仁这么说,知道这个方正君子的确不晓得这些旁门左道的关系,想从他这儿和那些海盗搭上线是指望不了的,不禁大失所望,不料于仁的丈人黄老汉听了却道:“夏小哥儿是我家恩人,这件事儿就让老汉来想办法吧。”
夏浔喜出望外:“老人家认得他们?”
老汉笑道:“老汉有个姨表兄弟,就在本地开店经营,卖些中外漆器,其中就有些是日本货,想来一定有这方面的关系,你是老汉恩公,这个忙我一定得帮。贤婿,一会儿吃罢酒饭,你陪着一起过去,就说夏小哥儿是你的本家兄弟,他再推辞不得的。”
于仁听了连连点头,夏浔大喜,连忙举杯致谢。
三人言谈甚欢,待得酒足饭饱,于仁和黄老汉便陪着夏浔去了他那位姨表兄弟的漆器店。这个漆器店掌柜姓李,叫李唐,古色古香的名字,古色古香的小店,店里面摆着古色古香的古董架,上边放着一些洒金文台、描金粉匣、洒金手箱、抹金提铜铫、洒金木铫角盥等漆器。
店里只有一个小伙计,百无聊赖地坐在那儿,他是认得黄老丈的,一见他来,急忙起身相迎,问明来由,赶紧跑去后院儿找掌柜的,一会儿李唐就迎了出来。
这李唐四十七八岁,长得精瘦,身材仿佛一根细长的豆芽菜,微微地躬着腰,一眼看见表兄来了,清瘦的脸上才露出几分笑意,连忙叫人端茶款待,问明来意,黄老丈便把夏浔说成自家姑爷的表兄弟,请他帮忙买些货物。一听是自家亲戚,李唐立即放下了戒心。
那时候日本折扇和日本刀在中原是很受欢迎的,一把日本刀在日本只值八百到一千文钱,但是运到明朝却能卖出五千到六千文的高价,折扇也是如此,日本扇子制造精美,很有艺术价值,所以在中原也极受欢迎。当然,这时候中原货物在日本更具倾销之势。一只福建肛在日本价格值千金、鸟肛也值数百金,一部《批点通鉴节略》值四十金、《舆地记》值二十金,焰硝、铁、金皆二十倍利,尤其是生丝,更是供不应求。夏浔扮的是个小本经营的行商,只买些日本刀和折扇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李唐向夏浔随意地问了几句,夏浔是做过一阵生意的,勉强答对上来,李唐便敲着桌子沉吟道:“听你口气,倒是做过生意的,不过……恐怕以前是跑陆路的,没做过这海上的生意吧?那漆金的小扇倒也罢了,日本刀……你运得过去?”
夏浔连忙笑道:“这个不成问题,晚辈有个朋友,是在应天府当差的,这方面有他的照拂,不会出什么问题!”
李唐眉头一展:“那就成了,这么着,我今晚正要进一批货,你晚上带了钱来,与我一起去吧,记着自备一辆车子,货物到手,马上运走。若是寻常时候,不管街头交易,还是店中交易,都是堂而皇之,无须防范的,可最近不成,官府看得比较紧,还须注意一些。”
夏浔的本意是想以做买卖的名义取得他的信任,进而找机会撇开他,单独和海盗们取得联系,哪里肯这么离开,可眼下也说不得别的,只好暂且答应下来。
夏浔回到自己所住的客栈后,先将腰牌、官防等可以确定自己身份的重要物品都藏到了柜中,又去弄了辆驴车,捱到傍晚,只带了些宝钞和铜钱,再度赶到那家小店。店主李唐正在等他,等他到了,立即启程上路。李唐赶了一辆牛车,由小伙计驾着,夏浔跟在后边,一起出了盐官镇。
夏浔也不知他们往哪里走,只管跟在后边,他们拐弯他便拐弯,他们直行他便直行,路越走越偏僻,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已经听到了隐隐的涛声,夏浔心中暗暗纳罕:“莫非已经到了江边?”
果然,再往前去,就是波涛滚滚的钱塘江了,远远的,却有一处处火光,仿若沙滩上的一颗颗星辰。隐隐绰绰的还有许多车辆。夏浔随那店主到了近处,才见江上停了一艘大船,阴沉沉的仿佛一只随着波涛起伏的巨兽,又有许多小船在那大船和江岸之间奔波往复,将一船船货物卸上岸来。
岸上自有人拿着名册,旁边有人打着火把,一个个的喊着名字,便有人上前去点验货物,交付钱财或以物易物,各自装车运走,这么多人,分属不同的店铺,居然井然有序,没有半点喧哗,显得有条不紊。
夏浔看得暗暗咋舌,这才相信李唐所言以前可以在闹市街头乃至店铺之中直接与海盗交易的话确实不假,若非平日肆无忌惮,现在怎会这么多店家直接在江边交易?看这熟练情形,显然已经不是头一回了。想不到盐官镇的私商交易如此发达。
要说起来,海盗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此时的海盗这般壮大,很大原因却是因为大明的海商政策造成的。朱元璋立国之后,曾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但是朱元璋对日本国情并不了解,错把征西将军怀良亲王当成了日本国王,而当时日本怀良亲王忙于内战,对中土现状也不大了解,还以为中原仍是元朝天下,双方很是发生了些误会,到后来才勉强建立朝贡贸易,可是此时就已埋下了嫌隙。
到后来,日本浪人伙同中国海盗时常袭扰边界,朱元璋遣使赴日谴责怀良亲王,让他加强管束,怀良亲王忙于南北内战,哪有闲功夫去管那些闲散浪人,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