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特战五处-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右侧竟然是条狭窄的水晶隧道,用平整的紫水晶条构成。水晶隧道上木瓦、脊兽、椽头全部坏损,地上是用水晶铺成的须弥座,上面极其细腻地雕刻着俯仰莲花的纹饰,具有浓厚的苯教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整个水晶隧道除拥有苯教原始艺术之外,还融进了佛教的风格和神韵,显得古朴典雅、华丽秀美、秘不可测。

  石壁隧道和水晶隧道的结合部,就是这两扇辉煌威武的“觉苯派”黑石门。

  我们两人对视了一眼。

  怎么办?

  正门内有秽迹金刚杵把两扇大门死死顶住,使外来的冲击力无法破门而入。

  这柄秽迹金刚杵是谁放进去的?

  放好杵后人又怎样出来的呢?

  难道这苯教之墓像汉墓那样,有殉葬的奴婢,在入葬人员撤出大墓后,她们在里面搬动秽迹金刚杵把门顶住?

  但据记载,殉葬的奴婢都是先被杀死之后,才和棺椁一起入葬。明代虽有妃嫔宫女殉葬的记载,但也只是把这些女人吊死后,另葬别处。

  是否门内还有别的秘密通道,在墓主入葬完毕,让工匠用石头把门堵死,然后再从秘密通道出来?既然要防止后人开门入宫,那么这条通道被堵死,工匠出来的秘道之门又由何人在里面封墙?假如这条秘道先被后人发现,工匠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前功尽弃吗?

  奴婢和工匠在墓内封门的假设不能成立,就只有一种可能存在——这就是在墓主人还活着,他等安葬完毕后,让活人全部撤出,自己用秽迹金刚杵将门关闭。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使活人要封闭埋葬呢?

  墓主人又是谁?

  谜团连着谜团。

  魔女思索片刻说:“这里估计是一个苯教禁地。军刀,我们分开走,你走那条石壁隧道,我走水晶隧道,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好吧。”我扭头向长方形的甬道走去。。。。。 。 想看书来




  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

  我攥紧普巴金刚杵,灯火在我左右晃动,一明一暗。

  我的目光停着一面墙壁上,两米左右高度,有一个凸出物在显露出来,不仔细看是很难发觉的。

  我盯住了那个凸出物。

  青铜制突兀的怪蟒头口中吐出一个清秀的人形脸!

  “子母皲眼!”我惊讶地看清这东西。

  它是云南大理古墓中引墓才有“外扣儿”,经常在正穴外作“四平穴”时才有的“子母皲眼”,怎么出现在这西藏甬道的墙壁上了!?

  我用普巴金刚杵敲了下它,簌簌的沙土落在手里,我闻了闻,是新土。

  难道最近还有人进过里面?

  我吁了口气,然后轻轻拉动了一下“子母皲眼”。

  “呼啦啦”,更多的土落下来。

  震动有一点厉害。

  一道石门缝隙在墙上出现,里面喷出一股携带土腥的潮气。

  我不敢贸然前进,缝隙深处的黑暗太纯粹,星点亮光都没有。

  没有一点响动……

  我一闪身;游了进去。

  油灯光下;我环目四望。

  墓道大约一米五宽,伸开双手可触及两壁。墓道壁触手冰凉,是石头做成的。伸手一摸,满手的尘与沙,找不到石块的接缝,看来这墓道是凿山而成的。

  我顺着墓道走了几步,黑暗里灯光浮起一个小小的光圈,由强至弱地往远处传送。

  墓道两壁连续绘着几十幅阴森的画面。

  我仔细一看,大吃一惊。

  这几十幅壁画描绘的竟然是——大地震!

  壁画里,一座巨型现代化城市正在一场大雾里抽搐。

  城市被漫天迷雾笼罩。石灰、黄土、煤屑、烟尘以及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了灰色的雾。浓极了的雾气弥漫着,飘浮着,一片片、一缕缕、一絮絮地升起,像缓缓地悬浮于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笼罩着这座空寂无声的末日之城。

  我看着这一幅幅壁画,似乎能听见大震时核爆炸似的巨响,以及大地颤动时发出的深沉的喘息。

  城市在狂风中簌簌抖动,它已肢残体碎,奄奄一息。灰白色的雾霭中,仅仅留下了一片神秘的、恐怖的战场,一个巨人——一个世纪的赫拉克力士奋力搏斗后留下的战场。所有的声息都消失了。

  大地震。。。。。。我仿佛还能听到几声孩子细弱的哭声,也像是从遥远的地心深处传来,那般深幽,那般细长,像幻觉中一根飘飘欲断的白色的线。

  天空凝视着城市,城市不再合拢眼睛,不再发出音响,城市耷拉着它流血的头颅,昏迷不醒。淡淡的死光中,细微的尘末,一粒粒、一粒粒缓慢地飘移,使我想起濒死者唇边那一丝悠悠的活气。

  一切音响都被窒息了,一切生命都被这死一般的雾裹藏了。二十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摩天大楼整个儿向西剪切滑动,建筑像被地壳吞没了一层,凭空矮了一截;被扭曲的高速火车站铁轨呈蛇行弯曲,俯瞰,其轮廓像一只扁平的铁葫芦;硕大的医院大楼成了一座坟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顶部仅剩两间病房大小的建筑,颤巍巍地斜搭在一堵随时可能塌落的残壁上。

  大片居民小区阳台全部震塌,五层阳台垂直地砸在四层楼的阳台上,欲落未落;三楼的一扇墙面整个儿被推倒,二楼侧面暴露出黑色开放小空间,一切家庭所用的设备都还在,完整的电脑,家庭影院,桌子、床铺,甚至一盏小小的手机,餐厅仅剩下一个空空的框架,在没有塌尽的墙壁上,华丽的壁灯还依稀可见。。。。。。

  震撼!

  城市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十几米之多;路两侧的树木,在大地震动的那一瞬间,似乎曾想躲而避之,有的树已“逃”离树行,却又被死死地扯住,错位的树与树行相距数米。证券交易所大楼一侧门整个儿向南滑去,斜倚在另一个大厦上,而贸易中心的高大底商在地震的那一刻,也仿佛被一双巨手扭断,成左旋而倾斜;……更为惊心的是,无数小区和商场都像被一双巨手抹去了似的不见了。

  我边走边看,触目惊心。

  壁画里,仿佛有一个黑色的妖魔在这城市里肆虐,是它踏平了街巷,折断了桥梁,掐灭了烟囱,将列车横推出轨。一场大自然的恶作剧使得城市面目全非,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冰冷的机器残骸,斜矗着的电线杆,半截的水塔,东倒西歪,横躺竖倚,像万人坑里根根支棱的白骨。欲落而未落的楼板,悬挂在空中的一两根弯曲的钢筋,白色其外而被震裂的公路内里泛黄色的土墙断壁,仿佛是在把一具具皮开肉绽的形容可怖的死亡的躯体推出迷雾,推向清晰。

  浓浓的雾气中,听不见呻吟,听不见呼喊,只有机械的脚步声,沉重的喘息声,来不及思索的匆匆对话,和路边越堆越高、越堆越高的尸体山!头颅被挤碎的,双脚被砸烂的,身体被压扁的……壁画是连贯性的,惨不忍睹。

  真会有这样的大地震么?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走了约摸五十米,壁画却断了。

  此刻墓道却变得宽阔,我扫视四周……

  突然,正前方现出半张脸,只有鼻子以下部分,眼睛隐在暗影里阴恻恻地看着我。

  我的普巴金刚杵迅速扬起,再定睛一看,那人脸容惨白,眼眶干枯,原来是干尸,与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干尸很相似。

  我继续用油灯扫视着,搜寻着余下的壁画。

  隔着原先的干尸约两米多,平排站着另外一具干尸,披散着长发。两具干尸都是微垂着头,双手交握放在身前,看起来很是谦卑。在两具的干尸之间,是一座高大的黑石门,泛着自然的玉石光泽。

  黑石门周边镂着一圈相接的蛇,中间素白镂刻着那个奇怪的标识“噐”(上面两个方框为圆),门腰处挂着两个巨大的蛇形铜门环,环上之蛇昂首扬尾,毒牙森然。整扇门肃穆大气,令人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怎么又很像印度的“蛇魇墓”?

  我贴近石门,缓缓地伸手抚摸着石门。

  那蛇形门环在地底千年依然锃锃发亮,用手轻轻地拨弄一下,门环撞在石门上,发出一声悦耳的“叮”。

  究竟里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握住门把,开始用力。

  地面一阵轻晃,轰隆隆的响声传到这里已经很闷。估计因为是从凿山而成的墓室,气流不是很通畅。扑簌簌落下的沙尘也够叫我吃不消。

  我握紧门把,轻轻地推了一下。石门很沉,纹丝不动。

  我用点力气推,还是不动。

  嘿!我于是嘴咬着酥油灯座,双手握住门把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推。

  门环相撞发出叮叮铛铛的声响,跟着一阵晃动,响起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一股阴阴的风扑到我面上,让我打了个寒颤。

  门缓缓地开启,非常慢,非常慢,慢的似乎时间停顿。随着两扇石门的徐徐打开,黑沉沉的世界暴露在我眼前。

  我扬起酥油灯,注视着黑暗以及黑暗里潜伏的一切。

  突然,灯花一颤,好像遇到了什么……在向我示警。

  直觉,有些不对……可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我吸了口气,再一推。

  石门完全敞开,四周重新恢复了沉寂,我怎么觉得自己的呼吸很困难?心跳出奇地慢,咚,咚,相隔良久。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抬脚往里走。

  手电筒一晃,几个昂首吐信的蛇头跃入眼帘,我脚步一滞。片刻才看清楚这是树状结构的青铜鼎,是九头蛇造型,九根卷曲的尾巴形成花瓣状地座,每个蛇头高高仰起朝着天空,叶出的红信就像是花芯。

  青铜鼎保存完好,接缝处积满灰尘,但其他地方光泽晰然,看来铸造工艺也是一流。

  这好东西,我慨叹着不由伸出手,痴痴地摸了一下那鼎,继续往里走。

  墓室似乎是圆形的,有一定的弧形,隔着两米,又立着一个九头蛇青铜鼎。

  墓室的墙壁上也绘着壁画,似乎是描述一场大瘟疫,但已经斑驳不清了,我沿着整个墓室走了一圈,每隔两米就有九头蛇青铜鼎,不知道它有何用途。

  我转身,灯光照着墓室正中,不由自主地倒抽了一口长气。

  一丈外赫然出现一个女人,手指着我,深黑的眸子里尽是不怒而威。

  “你是谁?”我在一秒内迅速倒退一步。

  那女人没有回答,依然一动不动地怒视着我。

  我慢慢靠近她,原来是一个雕像。她赤脚站在一个半米高的平台上,容颜极美,脸面漆成金色,长眉入鬓,凤眼双瞳,眉宇间有四海为空的傲慢。她身上披着V领银色长袍,中间束着白色腰带,都是由银丝织成的,看来这件衣服更像是巫师服。

  这装束我从没见过。

  苯教黑巫师么?

  她长发委地,历经千年的墓封,依然乌黑光泽。两只手也涂着金漆,一只手握着黄金权杖,光芒闪闪,蛇眼镶嵌着两颗红宝石,血红欲滴。蛇头对着我,像是怒视我的不请自入。另一只手拿着一个面具,面具上似乎缕着一些古怪符号,与“噐”(上面两圆)这个符号相似。

  这面容,很像一个人?

  我的大脑迅速过滤着,得出的结果;竟然是——魔女格桑梅朵!

  啊!格桑梅朵……想到这里;我的心一惊。

  这;这墓里的女像,魔女;这一切;竟然如此巧合?

  她的手上;那个面具;又会是什么东西?

  光里,我伸出了手,一点点伸向面具。

  手刚触及它,眼前寒光一闪,跟着手指剧痛。

  我迅速地缩回手,低头一看,手心开始沁出鲜血,珍珠大小的一滴,吧哒一声掉在地上,顷刻被地上的积尘吸收了。

  地面的尘很厚,隐隐露出地上的线条。

  我用脚轻轻地扫去灰尖,几道线条呈现出来,拼接紧凑,纵横交错,似是一个图案,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意。

  看来这里处处都是别具匠心,连雕像手腕都藏着刀片。

  什么鬼墓!

  我收摄心神,不敢乱碰乱摸。

  雕像脚下的平台呈长方形,大概有一米二宽的床的大小,是由五块石头拼凑而成的,石与石的拼接处都雕着“噐”(上面是两个圆圈)的标识。平台露在地面部分大概半米高,最下边雕着飘曳的钩云纹,盖在最上面的石头很厚,大约一指厚度。

  平台朝着我那面镂刻着几列字,弯下腰凑近看了一眼,似乎是墓志铭一类的东西。

  我恍然大悟,原来平台才是墓棺所在。

  只是不知道这个墓棺里究竟葬着何人?


我仔细观察。

  平台下竟然趟着几个姿态秀美的女俑人。

  女俑。。。。。。我暗惊。

  以俑殉代替人殉现象的最早出现,当在奴隶社会后期。一些奴隶主感到用大量的奴隶和牛马殉葬未免耗费生产力,损失太大,于是便提出了这一替代的办法。

  在安阳殷墟的墓葬中,曾发现过用灰青泥质制做的带着桎梏的男女俑,但数量不多,看来这种方法在当时尚未盛行。事实上,直到孔子的时代还用活人、活兽来殉葬。

  一生呼吁仁善的孔子对人殉固然痛心疾首,对以俑代人殉的方法也不赞成。他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怕这些之乎者也的语言仍不足以引起众人的注意,干脆直言不讳地说:“为俑者不仁。”

  明朝用人殉葬和奴隶社会不同的是,不采用战俘或奴隶,而是以妃嫔宫女殉葬。其方法也不再是活埋或砍头再埋,而大多是先吊死,再埋入陵内或别处。明景泰帝时所载“唐氏等妃俱赐红帛自尽”,便是一例。

  若殉葬的妃嫔人数多,像朱元璋殉葬的四十六人就是让她们集体上吊自杀。

  临刑前还在宫内摆设宴席,请她们盛装打扮之后赴宴。可想而知,再好的盛宴恐怕也难使这些行将结束青春和生命的女人下咽,只听得哭声响彻大殿,哀泣之音弥漫深宫。宴席结束后,她们便被带到指定的殿堂内,分别站在木床之上,将头伸进预先拴好的绳套中,随后太监撤去木床,一个个年轻生命便告别尘世、芳魂远去了。

  明成祖是一个朝鲜妃子韩氏,在成祖死后被指定殉葬。她明知自己将死,但却无法抗争。当她站立木闲,将要把头伸进帛套的刹那间,却猛地回首呼唤自己的乳母金黑:“娘,吾去!娘,吾去……”其姜惨之状、悲恸之声,连监刑的官史都潸然泪下。太监将其头颅强按进帛套中,抽掉木床,韩氏挣扎了几下,就魂归地府了。金氏是韩氏从朝鲜带来的乳母,后来被放回故国,才把这段详情公之于世,并载入朝鲜文献《李朝实录》中。

  为掩人耳目,帝王常采用加封和追谥的办法安慰殉葬者的亲人,显示皇恩浩荡。为宣宗皇帝朱瞻基殉葬的宫女何氏、赵氏等十人,就分别追封为妃嫔并加谥号;对死者的父兄,也施以优恤,授给官职,子孙可以世袭,称为“朝天女户”。

  对未被封谥的宫女,朝廷实录中大都不记载她们的名字和生前的只言片语,致使后来研究者无法得知其本来面目。当然也有例外。《晚吸》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凤阳有一少女名叫郭爱,出身书香门第,天真美丽、聪颖而有文才,十四岁时被选入宫为宣宗嫔人。当她怀着满腹的希望和幸福的憧憬,离开凤阳这块大明帝国的崛起之地,欢笑着来到北京去找她的凤阳同乡时,却没有、也无法预料到,死神正向她走来。她进宫二十天,对紫禁城的一切尚未熟悉,就传来宣宗驾崩的消息,而且她已被指定为这位凤阳老乡的殉葬者。

  旨意传来,这位豆蔻年华、活泼可爱的少女悲痛欲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满怀悲愤与哀怨,写下了一首绝命诗,托一个要好的太监送出宫外,于是给世间留下了一曲深宫冤魂的千古绝唱:“修短有数兮,

  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

  死则觉也;

  失吾亲而归兮,

  惭余之不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

  是则可悼也。”

  诗中饱含血泪,哭诉了梦一般的短暂人生,未报父母养育之恩却早归黄泉的遗恨,以及对命运的哀叹,对青春的痛惜,跃然纸上。

  这真挚哀婉的情感令人肝肠寸断,真实地道出了明朝从殉女性那无声的呐喊和对封建王朝残酷野蛮制度的痛恨与诅咒。这无疑是封建帝国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而历史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地重复着一幕幕人间悲剧。

  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我从尘封的历史中感到那些女性的凄惨呼号。

  我猛然举起普巴金刚杵。

  “喀嚓!”

  金刚杵将平台撬出一个大豁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