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手上带个小鱼塘-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就算水空间现在消失,李永的生活也未必会受到多少影响,但他还是想做一些事情,倒不是完全冲着功利性的目的,而是内心深处,确实有一种感恩,以及回馈的想法。
  搜寻白鳍豚,就是这些想法当中的一个,世界上每天都会灭绝那么多的物种,李永很难去改变,只是水空间既然模拟出白鳍豚,就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让这种生物,继续在地球上存活下去!
  他一定要找到白鳍豚,并且让这个种群继续繁衍!

'156'第二百五十八章 梦中的雪域高原

  事实上,李永对白宁先他们,能不能找到幸存的白鳍豚,也并不是很有把握,长江中存在白鳍豚是一回事,能不能够找到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要想在滚滚长江中,找到本来就不多的小小白鳍豚,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有同样的顾虑和想法,不过在这个时候,都显得兴高采烈,充满斗志,这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只要做好准备,多做努力,无论是成或不成,都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
  婚礼结束以后,李永和宁小雪就开始准备他们的蜜月旅行,应该说他们为了这一天,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度蜜月的地方,也是两个人商量好的,就在雪域高原的俊龙村。
  重新回到曾经生活、奋斗过,对自己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或许要比这个世界上,任何美丽的风景,都能够让人感到兴奋。
  公司那边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大旗退出去以后,绿洲迅速进入,因为之前大家都已经安排好,所以动作衔接都很迅速。
  李永平常就不怎么管公司的事情,说是安排,其实也没什么好安排的,正好让他有借口,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至于说这次长途旅行,并且可能会在俊龙村住上一段时间,李永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反正需要有的东西,水空间里大都已经有了。
  李永和宁小雪平常经常在水空间里生活,里面就有木屋、小船,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说是将房子带着旅行,甚至是院子带着旅行都可以,当然就不用另外再准备什么了。
  就算是随身带着一些东西,也只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李永和宁小雪并没有选择随同大队一起前往西藏,其他的人也都表示理解,毕竟是新婚燕尔,最想要的无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
  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还是坐了火车,本打算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游玩一天,然后再坐二天的车次,继续前行。
  不过上了车以后,前面的几站他们都没有停,本打算到了西北以后,再下车去欣赏西北风光,没想到随着列车的前行,他们的心也飞到了雪域高原,飞到了那曾经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竟然一路坐了下去,直到拉萨才下车,甚至在拉萨也不愿意停留,直接坐车前往日喀则。
  这一次高原之行,要比上次来得时间更早,差不多就是出了正月不久,这个时候的雪域,天气还比较寒冷,看到的积雪也更多。
  上了高原,李永和宁小雪也没有怎么停留,甚至是当初流连往返的杨卓雍湖畔,也只是停留了一天,拍了些照片,就一路风尘,直接赶往日喀则。
  到了日喀则,会合前期已经到的工作人员,就一起前往俊龙村,没有继续停留。
  本来计划中的蜜月之旅,完全泡汤,不过李永和宁小雪都没有觉得很遗憾,反而是都很想快一点回到,那个曾经生活了半年的地方。
  在他们的人生当中,除了水空间,俊龙村应该是最特殊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不同于往常的淳朴、自然,也看到了不同于平常的贫穷、封闭。
  他们这一次来,就是想要改变这里的贫穷、封闭,而在李永的内心深处,却也担心,他今日所做的事情,怕是也会改变这里的淳朴、自然。
  不过有些事情,有得必然有失,历史的滚滚车轮,也不是谁都能够阻挡的,就算李永不把陶然鱼引到俊龙村,不去帮助俊龙村改变现状,俊龙村的村民,也不会愿意一直过着这种封闭、贫穷的生活,终有一天,他们还是会走出大山,过上不一样的生活,或者改变俊龙村的面貌。
  如果说以保护环境,或者什么文化为由,剥夺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那显然是不合理的。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俊龙村的村民生活在这样一种山清水秀的环境当中,应该很幸福,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想要的。
  但是对俊龙村的村民来说,他们想要的,却是外面世界那种物质极大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的追求,是不可能阻挡的。
  李永能做的,也只是希望俊龙村的村民,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会保留更多的传统和自然,而不是一下子就变得跟外面的物欲世界一个样。
  李永他们的到来,受到了俊龙村的热烈欢迎,村民们都已经从老村长那里,得到了这个好消息,知道这一行人,或许将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都积极配合,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
  俊龙村所谓最好的条件,在李永他们看来,自然什么都算不上,不过李永、宁小雪,还有专家组的孙海宁,还有公司的唐晓勇等人,都感受到了村民们的那份热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几个老教授,在来俊龙村的路上,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路上用脚就走了三天,虽然走得慢,但还算顺利。用欧阳教授的话来说,这里的空气清新,比申城不知道好多少倍。
  要说起来,老教授们的年纪都不小了,最小的孙海宁也五十了,多数是五十几快六十的样子,这样的岁数,本来是不能上高原的,学校里,家里都很不放心,有的人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只有欧阳教授他们几个年纪相对来说小一点,身体也好一点的,坚持要来,最终才得以成行。
  原本以为,高原之行会比较吃力,毕竟高原反应还是很厉害的,所以他们几个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在拉萨停留了几天,作为适应。没想到上了高原以后,虽然有些小反应,却没有什么大的不适,竟然就坚持下来了,甚至直接跟着大队人马,一起来到了俊龙村。
  前往俊龙村的道路难行,远远超出众人的意料之外,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几个老教授竟然都坚持了下来,体力之好,甚至连队伍中的一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要知道,他们中好几个都因为高原反应,被扔在了拉萨、日喀则,一路上也累得够呛,所以对几天老头的表现,都敬佩不已。
  只有孙海宁、欧阳教授他们心里清楚:这都是长期食用陶然鱼的原因。
  同时也都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让陶然鱼苗繁殖成功,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157'第二百五十九章 变化中的俊龙村

  对陶然鱼虾二代苗的检测和研究,一直都在进行,所得到的结果非常理想,这些数据表明,在俊龙村的水体环境当中,这些鱼虾的性状保持得很稳定。
  孙海宁、欧阳教授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实地的考察研究,找到陶然鱼虾生长的秘密,并实现规模化的繁殖。
  具体的研究工作,李永并没有怎么过问,他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大家能注意环境的保护,孙海宁他们对这个要求有点不以为然,倒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环境保护,而是和李永这种环保主义者的环保要求相比,想要保持陶然鱼原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标准更高,就算是李永不说,他们也会严格要求的。
  知道了这个情况,李永也就放心了,具体的工作,他也不能帮上什么,还容易给扯着东问西问的,容易露馅。
  对于宁小雪来说,这一次回到俊龙村,她并不关心陶然鱼繁殖的项目进行的如何,当然这么说也不对,毕竟这个项目如何,会影响到俊龙村以后的发展,但是她最关心的,还是俊龙村的那些孩子。
  让李永和宁小雪惊讶,甚至感到有一点点歉疚的,就是自从他们走了以后,这里很快就没有了支教的老师,孩子们只能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来补充文化知识。
  本来,李永他们当初走的时候,日喀则市里已经向这边安排了两位支教的大学生,只不过那两个年轻人,还没走到俊龙村,就坚持不下来了,竟然就放弃了来这边支教,孩子们一直就没有新的老师。
  再看到这些孩子,还没有能够实现教师梦想的宁小雪,鼻子一酸,就流下两行眼泪,很快又抄起教鞭,开始代课的工作。
  于是,李永计划中的蜜月,就这样成为了泡影,村里的孩子,还会经常缠着他,让他讲自然,讲地理,还有历史等课程。
  这一次,李永倒没有感到有什么不耐烦,一则结婚以后,似乎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看到小孩子,会觉得比较亲切。
  二则这次来的还有不少教授,以及工作人员,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但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忙着,有些事情着急也急不来,需要慢慢来。这样就不是李永和宁小雪两个人面对这么多孩子,这些老教授,还是工作人员,都可以抽时间客串老师。
  不说教学水平如何,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讲课风格,这段日子以来,可谓是俊龙村的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光,因为他们不用再担心没有老师了,现在他们不是没有老师,而是有很多老师。
  孩子们能学到东西,村里的人也都感到很高兴,招待起来更是热情,工作上更加配合,只是偶尔地,也会担心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多久。
  好在,专家们研究得出的情况很好,云梦生物科技也按照计划,开始在这里建设陶然鱼苗的繁殖基地。
  按照计划,他们将会在这里建立一个基地,利用俊龙村附近的水泡,养殖陶然鱼的种鱼,并进行可持续的养殖、繁殖。在规模化繁殖陶然鱼苗以后,向外输送,主要是输送到东部的养殖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孙海宁、欧阳教授他们的分析,俊龙村附近水资源丰富,可以用来养殖的地方很多,事实上只是用来繁殖鱼苗的话,需要的地方并不是很多,重要的是环境状态的保护,以及鱼苗的优化培育,避免出现一代一代的繁殖退化。
  有孙海宁、欧阳教授他们这些专家,还有云梦科技的专业工作人员,这些事情,并不需要李永过问,就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概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边的情况已经差不多稳定下来,实际上因为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来的环境,所以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反而是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多。
  除了养殖和繁殖,最重要的却是鱼苗的输出,虽然说云梦科技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输方案,但是执行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说鱼苗比较细小,运输起来要比成鱼更方便一些,但是鱼苗也同样比较娇贵,作为**,要保持活力地输送到东部的养殖基地,其难度自然也不小。
  特别是要从俊龙村运出大山,然后还要运往最近的机场,通过空运,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出去。
  云梦科技对此有大致的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输送,云梦鱼苗的价格显然会比较昂贵,好在因为是独一无二,市场也足以支撑这样的价格。
  前提是云梦鱼苗能够顺利养殖为成鱼,要知道,云梦鱼苗的养殖,同样是高标准、高要求的,成本也还是比较高昂。
  “看来,想要让天下人都吃上陶然鱼,短期之内,还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在来到俊龙村以后,孙海宁他们也知道,如果只是在俊龙村繁殖鱼苗的话,因为高昂的运输、养殖成本,陶然鱼的价格根本就不会降下来,倒是产量可能提升。
  如果说之前是有钱也吃不到,那么现在,至多也只是有钱人能够吃上罢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非他们能够研究出,在普通水环境中,还能够保持性状的陶然鱼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或者,就是让普通的水环境,都像俊龙村一样,纯净没有污染,这似乎是更加不可能。
  所以眼下这种做法,或许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鱼虾成长的周期性,虽然整个体系很容易建立起来,但是要实现顺畅的运转,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一批的云梦鱼苗,这个时候也已经能够运往申城,进行规模化的养殖试验。
  前期的一些小规模试验的情况还算不错,但只有规模化取得成果,才算取得成功。
  即便如此,整个项目开始运营,也给俊龙村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只要有足够的产出,这里或许会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片奇迹!

'158'第二百六十章 生命之源

  到了五月,俊龙村的事情都开始稳定下来,水泡、水泽中的水量,也渐渐丰沛,雪山上的积雪,快到了融化的时候。
  像俊龙村这样的地方,终年是不缺少水的,这也是水产养殖的宝地。
  与之前相比,这次有组织地进入俊龙村,并且要留人在这里常驻,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多,虽然说俊龙村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公司还是要给这里的员工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不然这样的地方,很难会有人愿意放弃申城的繁华,在这里常驻。
  在俊龙村并不缺少吃的,上次在的时候,李永就将一些水空间的蔬菜种子,选择这里比较适合种植的地方种了下去。俊龙村周围都是石头山,适合种植的地方比较少,偶尔也是土地贫瘠,只能长些低矮的荆棘或者苔藓之类的。
  不过水空间里种出来的种子,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即便是在很贫瘠的土地上,也长得很不错,这让俊龙村的人们,有史以来一次吃上了大量新鲜的蔬菜瓜果。
  当然,之前只是少量地种了一些,现在要种更多的话,这里虽然贫瘠能种东西的地方不少,但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是由专家教授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而且绝对不允许使用农药。
  当然,俊龙村本来也没有农药,加上这些新品种的抗病、抗虫能力都很强,似乎也确实不需要用什么农药。
  李永的水空间里,随着水体面积的不断扩大,水岸的面积也多出了很多,水空间不仅仅有水,有鱼虾,还种了大量的蔬菜瓜果,甚至树木、花草。
  为了改善俊龙村的生存环境,除了蔬菜瓜果,李永甚至试着将当地的各种植物,弄到水空间里进行改造,然后再拿出来,种在地里,几个月下来,长势相当不错。
  等到以后,这里的村民就不仅可以吃上瓜果蔬菜,还有他们的传统美食,各种鱼虾,甚至还可以像别处的藏民一样,放牧牛羊,吃上香喷喷的牛羊肉,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此外,俊龙村还将会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这里会有陶然鱼,作为鱼苗的繁殖基地,想要吃鱼,肯定占尽了优势,有很多选择常驻的员工,就是冲着这一点才来的。
  多多少少,对大家也是一种补偿。
  李永他们上次在俊龙村的时候,除了偶尔出去到日喀则一次,基本就是与世隔绝的状态,手机不通,电视没有,报纸更是看不到。现在要常驻这里,当然不可能还是那样,基地配备了卫星接收器和卫星电话,虽然通讯质量不是很理想,好歹算是可以跟外面联系上了,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一些大事。
  最近这段时间,外面发生大事确实不少,先是西南几省大面积的旱情,接着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五月份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申城世博会开幕。
  李永和宁小雪原本是打算回去看世博的,没想到在俊龙村停留了这么长的时间,随着基地工作逐步到位,这边的条件也改善了,云梦公司甚至还捐建了一座希望小学,并且让一些员工兼职做这里的老师,算是暂时解决了这里的师资问题,想要彻底解决的话,可能光凭外部引进是不行的,还要这里能够走出自己的老师。
  好在云梦科技的员工文化程度都很高,来教这些小孩读书,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真有小孩让他们都难教的话,就可以直接送到内地去读书了。
  这边的事情搞得差不多了,虽然宁小雪很舍不得那些孩子,好像已经爱上这里似的,不过长时间留在这里,显然也不妥当,何况李永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华夏境内的大江大河,大部分都发源于西南地区,长江、黄河,无不如此,这里有最多的河流发源地,本身也有很多大江大河,而且这里又是世界的三极,有南北极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川雪山,根本不虞干旱之忧。
  然而,如今的西南却已经连续数月不曾降雨,西南五省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持续干旱已达半年之久,据说已经有6000多万人受到影响,其中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耕地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作物受旱面积将近1亿亩,绝收超过1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