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手上带个小鱼塘-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就抄起凳子要打架,惊得李永连忙阻止,这也太那啥了,不仅淘气,还很彪悍。
  李永就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为了让两边和睦相处,李永索性放开课本,给两边一起上课:“今天,我们不学语文,也不学数学,咱们学地理,你们谁能把中国的地图画出来给老师看看?”
  李永没有上课教学的经验,开始还以为他的水平,教些大山都没有出过的小娃娃们,自然会非常轻松。
  没想到,小娃娃们越是无知,问的问题就越奇怪,而且胆子特别大,敢于质疑权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永刚说中国的地图像雄鸡,结果一群人叽叽喳喳询问啥是雄鸡,又吵着说不像雄鸡,纷纷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的版图像什么。
  答案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且让他们说出道理,还都说得头头是道。
  一开始,李永还能应付,结果奇怪的问题越来越多,上课的内容也变得面目全非,越扯越远。
  李永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喊了一嗓子:“下课了,课间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做做游戏,休息休息。”
  李永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心想教书育人,果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不是他不想做,实在是做不了啊!
  李永暗下决心,他还是别在这儿丢人了,赶紧去养鱼的好。
  课间,李永跟宁小雪一碰头,问问了宁小雪的情况,宁小雪带的是一、三年级,她本来就比较善解人意、性情温柔,引导教育这些孩子,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倒是听了李永的抱怨,乐得呵呵直笑。
  “小雪啊,不是偶不愿意教,实在是没那个能力,”李永双手一摊,就要撂挑子。
  “那可不行!”宁小雪马上摇了摇头:“我觉得你做得挺好,再说,这是一次啦,下回就熟悉了,知道怎么做了!”
  李永这会儿还是很犹豫,刚才给一群学生追着问的场面,实在太可怕:“学校有你,还有那个很快要回来的支教生就行了,偶还是扬长避短,研究研究俊龙村养鱼的问题。”
  “那不是还没有回来嘛,你就先顶两天嘛,再说一共四个年级呢,两个老师也不够啊!”宁小雪抱着李永的胳膊,开始撒娇。
  “四个年级,加上偶还是不够,就照老办法,两个老师各带两个年级好了,”李永还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反过来劝说宁小雪:“再说,养鱼这件事也很重要,只有俊龙村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11'第一一六章 网鱼

  李永狠狠心,拼着又坚持一节课,这回他不给小家伙们发问的机会,站在讲台上一通乱吹,从长江、黄河,说到巍巍昆仑;从沙漠戈壁,说到大海、宝岛,说得口干舌燥,也不敢停下来,只要停下来,那帮小娃子就会有无数的问题扔过来。
  就这样,李永坚持到中午,刚一宣布放学,小娃子们就从身上掏出干粮,就着水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山里的村民,往往居住得比较分散,有很多孩子家里,都离得比较远,加上交通不发达,一来一回,肯定赶不及,索性就都带了干粮,当做中午时候的吃食。
  藏民多数靠游牧为生,放牧的时候,也经常吃干粮,这些孩子倒没有什么不习惯。
  一包青稞面,用酥油茶和上,扒拉两口,填饱肚子,这就是孩子们的午餐了。
  宁小雪看得鼻子发酸:“李子,我们做饭吧?”
  有些家里宽裕些的孩子,特地多带了点干粮给他俩,李永其实挺喜欢吃这种绿色的充满民族特色的食品,不过听了宁小雪的话,也觉得不大好受。
  “今天就这样吧,等明天,明天提前给大家准备饭菜,好不好?”李永挠了挠头,对宁小雪说道。
  “嗯!”宁小雪开心地点了点头:“要做营养套餐,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呢!营养要跟上!”
  “行!”李永点头说道,又拿宁小雪开心:“看来,支教确实锻炼人啊,偶家小雪都知道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营养了。”
  “去,说什么呢!”宁小雪追着李永一阵乱打。
  吃了点干粮,李永就以准备明天的营养套餐为由,赶紧闪人。
  现在学生还没有全部上学,不过照顾三四十个人的饭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永哼着小曲,在村边走了一圈,这里群山连绵,有的山上还长了灌木和树林,有的干脆就是石山,只有一些贴地的藓类,以及低矮的灌木,山腰往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雪山的缘故,山脚、甚至半山腰,都有一串串的水泡子,好像穿起来的珠子似的,点缀山林。
  这些水泡子里的水,清澈澄明,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游鱼,俊龙村在水泡子里抓鱼,只抓个头比较大的,留下幼鱼继续长大。
  话说俊龙村这样的环境,倒不用担心挨饿没东西吃,就是里面的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弄不进来,使得村子里的生活一直比较简朴和原始。
  李永在外面转了一圈,心中有数,一路上也抓了不少鱼在水空间里。
  回村找到老村长,李永就说起自己的想法。
  听说李永要在学校给孩子们准备吃的,老村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用力跺了下脚:“行,照你说的办,就让娃他们装一袋青稞面放学校,我再找一个婆娘,给娃们弄吃的。”
  “嗯,关键是蔬菜、鱼、肉,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均衡,”李永毫不客气地将宁小雪的原话搬了过来,反正都是一家人,说话当然更不分彼此。
  “鱼倒还好办,”老村长咂吧咂吧嘴:“过几天杀一只羊,也能吃两顿,就是蔬菜不好解决,村里地少,没法长,这时候也不当季。”
  “蔬菜我来想办法!”李永想到水空间里大片大片的菜地,就是不方便弄出来。
  “就算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也要让孩子们以后能够吃上!”李永信心满满地说道。
  “行,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老村长用力拍了拍李永手臂:“要那块地的,我去给你调整。”
  俊龙村在大山中,能够种植庄稼、蔬菜的田地很少,山坡上开垦出来的一些梯田,多数用来种植青稞了,毕竟粮食要首先保证。
  李永心中已经有主意,也不急着说:“放心,不会跟大家抢地的。”
  李永笑了笑,又说起要在俊龙村搞水产养殖,特别是鱼苗培育项目。
  “咱们俊龙村的鱼那么多,都卖不出去,还要养了干什么?”虽然之前已经提过,老村长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我要养的鱼,可不一般!”李永笑着说道。
  老村长看到无法说服李永,看在他为学校出谋划策,又出力的情况下,也答应尽力配合,心中想的确实蔬菜的事情:“你真的有办法种出蔬菜?”
  “试试吧!”李永笑道。
  李永在周围看了一圈,选了几处水泡,得到老村长的同意后,就在水泡旁边插下只木牌,标明这是学校所有的水泡,就不会有人来捣乱。
  这几处水泡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半亩左右,小的就跟水塘差不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几个平方。
  水泡的条件各不相同,代表不同的类型,可以看一看云梦鱼苗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变化的情况。
  水泡里原来就有鱼,水里的鱼是俊龙村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他们家中也有渔网,虽然简陋,却还能用。
  听说李永要清塘养鱼,老村长就叫了两年轻人,提着渔网过来帮忙。
  一网撒下去,拉上来都是活蹦乱跳的鱼虾。
  不过渔网的网眼都留得比较大,一般个头小的鱼虾,都留不住,网上来的,至少也要巴掌宽,还有些大鱼,足足尺把长。
  这些靠近村子的水泡,平常也是村民打渔的优先选择,太大的鱼倒是没有。
  一只不大的水泡,用渔网捞了两下,看看那些大鱼差不多已经给捞上来,李永赶紧叫停:“这样就行,对了,这水泡里,不会有什么比较凶猛的鱼类吧?或者其它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那倒没有,不过大鱼吃小鱼,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老村长笑着说道。
  李永点了点头,觉得这一点上,俊龙村不如水空间,水空间的鱼虾或许是因为不用争食,所以很“和谐”,基本不会发生冲突啥的,外面这些野鱼,可就难说了。
  “也只能先养养看了!”李永心中想道。
  清好一块水泡,网上来的鱼也有小几百斤,老村长把手一挥:“你们俩拿点回去,剩下的都给学校,给孩子们吃。”
  听说是给学校,给孩子们吃,两个“渔夫”连忙不停摆手,嘴里叽里咕噜的,意思就是他们也不要了。
  “那就都给学校了,”老村长果断做出决定。
  李永一看,小几百斤鱼虾,三四十个孩子,一个人能分到**斤,一天一斤,还要吃十天左右:“似乎吃不了这么多啊!再说,这才一个水泡,接下去还有呢!”
  “吃不了的可以晒成鱼干!”老村长想了一会儿:“对了,娃们不是还要吃肉么,就拿这些鱼,去给村民换牛羊,五斤换一斤,为了娃们,大家就吃些亏。”
  五斤鱼换一斤牛羊肉,这个交换比率挺高的,不过俊龙村别的没有,牛羊稀少,就是鱼多,自然就要给得多一些。
  说到牛羊,李永又想起一件事:“对了,老村长啊,有没有奶羊或者奶牛的,给学校换两只活的,挤了奶给孩子们喝啊。”
  “小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补钙最重要,这个东西牛奶、羊奶里含量最丰富。”
  “这样啊!”老村长咂吧咂吧嘴:“这应该没有问题吧,娃他们天天喝奶茶,不缺奶。”
  李永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都是牧民的孩子,平常少什么也不会少了奶。
  “那行,回头跟他们说说,奶要每天都吃,对身体有好处。”
  别看老村长年纪大了,办事情最是雷厉风行,二天一早,就给小学校带过来一位厨娘,帮助他们给孩子们弄吃的;还用昨天的鱼,给换来三四十斤羊肉。
  “正好贡布家昨天杀了只羊,可以让孩子们吃个几天,”老村长乐呵乐呵地笑着说道。
  “以后就换活羊过来,一个月一只,”老村长显得很开心,这下子孩子们都能吃上肉了。
  李永眼珠子一转:“我看,就在学校养一群羊,等长大了,十天八日的就杀两只,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等天天有肉才好。”
  老村长斜了李永一眼:“你以为羊就那么好养啊,大山里草都没有,羊要吃什么?”
  李永尴尬地挠了挠头,没想到这茬:“大山里没有草,咱们可以种啊!”
  “种草?”老村长反问道:“你还是想想怎么种菜吧,咱们村里的田少,粮食都嫌少,山上也开不出田了。”
  李永呵呵笑了笑:“你就放心吧,不过,我今个儿要出山一趟,去接些客人回来。”
  “客人?都是谁啊!”老村长打了个激灵,急忙道:“是不是你联系来的旅游者?”
  老村长一直惦记孙海宁说的“开发旅游产业”,听说有人要来,显得非常兴奋。
  李永连忙摇了摇头:“不是什么旅游者,不过,你们一定会欢迎的。”
  李永卖了个关子,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说起来太费劲,还不如到时候让大家看到,解释起来也方便。
  李永收拾收拾,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手上的水空间随身带,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要说真有什么要收拾的,还是从空间往外收拾,看看宁小雪这两天需要用的,事先留下。
  安排好了以后,李永就一个人优哉游哉地出山了!

'12'第一一七章 邂逅

  老村长看着李永的背影消失在山道上,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孩子,是个好人,就是有些那啥,比较冲动。
  老村长背着手往村里走去,这边的山里倒是没有什么猛兽,山道难走,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不过李永一个人,到了乡里,也买不了啥东西,就算买了,也运不会来啊!
  老村长原本想给李永安排两个人,李永说不需要,他也不好强迫。总不能说,你去乡里,多买一些东西,他们可以帮着运送吧!
  山路十八弯,俊龙村出去一趟实在不容易,要翻过几座大山,弯弯绕绕地走好久,才能到最近的乡上,也就是李永和宁小雪上次去打电话的地方。
  乡里有集市,逢集的时候,附近的藏民都会将家里的东西拿到集市上,换钱或者换些自己家需要的东西。
  李永和宁小雪上回去乡里的时候,不巧没有碰上逢集的日子,因为老村长这边着急,没敢让他们多等就急急回去了。
  不过他俩之前已经在日喀则周围跑了不少地方,也逛过一些地方的集市,在集市上,通常都能看到很多藏民特色的东西,譬如说毡毯、羊皮垫子、牛角号等等,不过以实用的东西为主,不像申城街头,那些“藏民”摆的地毯,都是一些饰品,或者叫不出名字的“藏药”。
  李永这回掐准了时间,正好赶上乡里的集市,跑过去一看,集市不大,人也不算多,毕竟是地广人稀,又比较偏僻。
  平常这里,外地来的游客也不多,这里的集市也不像拉萨、日喀则,没有什么饰品、工艺品,倒是有牵着牛羊,还有手工做的藤篮在卖。
  李永这回是准备大采购,要在俊龙村常住,开发俊龙村,有些东西水空间里就有,有些东西还要通过购买。
  就李永了解的俊龙村情况,他们那地方,除了鱼多,什么都需要。就是山里山外,交通实在不方便,山里的东西弄不出来,就换不到钱和东西;就算买了,山外的东西,也不好弄进山。
  大山阻隔了俊龙村与外面的交通,不过这对李永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他手上戴了个小鱼塘,能够装很多东西。
  当然,经历很多事情以后,李永已经知道,干啥事都要适度,不能太拉风,拉风就容易出问题。
  李永在集市上逛了逛,买了只产奶的母羊,以后就可以自己挤奶吃,貌似宁小雪在羊卓雍湖的时候,曾经跟泽多的妻子学过挤羊奶。
  还有两只小羊,就是刚刚断奶不久的羊崽子,这个可以带回去养着,养大了……可以剪羊毛,或者挤羊奶。
  集市上这种牲畜,或者幼崽有很多,价钱也很便宜,李永走了几个人家,牛啊羊的买了十几只,牵在手上,身后跟了一群,浩浩荡荡的,走在最前面就跟将军差不多。
  李永赶紧领着这些牲畜,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统统给水空间里,反正现在里面大得很。
  牲畜主要养在“长江”,那里陆地比较多,岸上也没特别种啥东西,长满了野草,正好饲喂牛羊。
  安顿好这些家伙,李永又跑回集市上,这次就买蔬菜、水果等等地里长出来的。
  李永到过拉萨、日喀则,高原上如今的蔬菜瓜果品种繁多,基本上内地有的,西藏也都能找到,当然,热带的水果除外。
  这些个蔬菜,多数就是从内地引种的,大棚技术也不鲜见,市场上啥菜都有。
  不过乡里比较偏僻,引种的蔬菜也有,不过比较少,集市上多数是当季的蔬菜,当地的品种也比较多。
  所谓的“多”,是就数量来说的,集市上能看到的,就是萝卜跟葱比较多,这里的萝卜和葱,都是藏萝卜和藏葱,外形跟常见的萝卜和葱区别不大,主要就是显得更粗犷些。
  李永在集市上买了些藏萝卜、藏葱,还有它们的种子,另外像芹菜、大白菜这些也买了点,虽然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过在高原长出来的,经年累月,性状也会有些不一样的变化。
  毕竟只是乡里的集市,有很多东西都买不到,李永本来还想买些书本文具啥的,结果逛了两三遍,愣是没看到。
  想要买的东西,其中能买的都已经到手,还没有买到的,这边也没有,李永就放松地在集市上闲逛,刚才光顾着买东西,这会儿肚子已经有些饿,打算找个地方弄点吃的。
  话说这儿的集市本来就是为乡里的藏民服务,藏民有游牧的传统,平常外出,随身携带干粮,青稞面、酥油茶,走到哪吃到哪,集市上也就没有啥卖吃的摊子,卖了也没人买啊!
  不过李永刚才逛过去的时候,记得有个地方围了很多的人,挺热闹的,好像就是在卖啥好吃的,集市上就那边人最多,围得水泄不通,都看不到里面在卖啥。
  那会儿李永急着采购,集市上的东西有限,有的就那么一两件,不抓紧时间,就给别人买去了。
  这会儿没有事情了,又好奇,又想弄点东西吃,李永就凑到刚才那个地方,一看人还是有很多。
  好不容易凑近了,看到摊子上的情况,原来,还是个比较熟悉的玩意,就是以前常常看看的,那种用自行车拖着就能到处跑的棉花糖机。
  卖棉花糖的穿着藏服,一勺白糖加进去,右手摇动机器,中间就飞出细长雪白的“丝线”,卖糖的手上拿一根木签子,签子上很快就积起蓬松的“雪球”状棉花糖。
  就好像滚雪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