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纤之父·高锟自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研究与开发计划的优先次序,以作为研究与开发资源分配的重要管理工具。
  半导体器材的基本速度极限,取决于半导体器材内电子的移动速度。因此,问题可以归结为找出积体半导体中电子的移动速度。我们可以利用薛丁格波动方程式(Schrodinger w*e equation)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是对两位年轻科学家的一大挑战,他们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得出砷化镓器件(GaAs)一类的典型半导体中晶体原子结构的电子移动形态。结论指出,抵达目标位置的游离电子只是总电子量的一小部分,受物料结构冲散的电子会困囿于能带禁隙(forbidden energy bands),然后漏出,导致电子的脉冲扩阔而非紧密联系。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显示,半导体材料中的脉冲传播不大可能短于每秒10E…11,因此非量子半导体器材的脉冲重复速率将低于1兆兆比特(terabit/s)。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3)
与此同时,我组成了一支成员来自十家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队伍。这样,我只需资助相关范畴但各具不同专长的顶尖专家,让他们互相刺激、启发,相辅相成,并因此而节省不少经费,因为这些专家在其各自的专业里已在研究上花了不少金钱。我给每组专家二十万美元的资助,这只相等于ITT支付一名认可工程师的年薪。我相信,这些专家做出的成果,远超乎我们付出的金钱。比方说,我们有一组人由两位世界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领导,他们实验室里的设备,可以进行飞秒(femto…second,千万亿分之一秒)的电子速度分析。在我们的计划中,这套设备可用来证实我们的理论。我们既要研究极短时间内极高速的电子移动,他们在这方面的专长让我们分享成果之余,也可以让他们引领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
  我们举办了几个会议,每组的组长和一两位成员都要参加,但他们无须三催四请,都热情参与,可见这类交流实有助于知识的提升。我从中获得的讯息,对我认识电子业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并大大开拓我的视野及加深对未来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有助我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的成果,从而更准确掌握ITT各种电子业务的发展时机和可行方案。事隔十八年后的今天回顾,我们当年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工业与大学研究相结合,也是加速业界和学术发展的良方。
  在科学行政总裁任内做了三年,到1986年我回到康涅狄格的ITT研究实验室。当时,ITT山雨欲来。法国的Alcatel正洽购ITT所有与电讯相关的业务。这将令Alcatel立即成为仅次于ATT的全球第二大电讯设备供应商,并于一夜间跃升为一家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收购协议签订后,有关方面要我考虑统领美国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我在科学行政总裁任内研发的工具,受到ITT研究与开发管理层的重视,技术总监和他的策划人员组成了多个工作小组,厘定对整个系统表现攸关的不同主要组件的优劣。这将有助ITT向市场推出具高度竞争力的产品。但收购带来的种种变动,令我的工作未竟全功。
  我们的计划——“半导体设材的运作可以有多快?”——目的在找出通讯系统可达到的速度上限,并设定达到极限所需的成本。利用计划所得的数据,我们将各种系统和组件分为三个类别。成本太高或表现达不到标准的系统将被舍弃,表现极高但成本也高的可留待进一步研究,表现具竞争力又符合技术及成本目标的,可优先处理。
  我趁大部分ITT旗下德国公司的同事都在享受长达六个星期暑假的难得机会,到德国草拟了一部书的初稿,论述为什么高科技业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经营。既没有会议,也没有电话骚扰,我专心致志写下我的想法。在这部名为《选择的实现》的著作前言中我说:
  我的一位前英国同事,现在当上了一家著名大学的校长,他所有有关高科技课题的演讲都娓娓动听得令人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但每次我向听众强调科技已改变了商业世界,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却不大有人相信。
  数年前,我在德国一口气写下我的想法,并深信如果我将重点全面加以论述,应可证明我的论据是可以立足的。在那个德国人都度假去的炎夏,我草拟了我的初稿……。 。。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4)
那是1983年,但这部书要到1991年才出版。我在初稿上增订了几章,并得到一位商科教授的协助,使内容更为充实。美芸还给每章配上了很有意思的插图。在前言中我继续说:
  浏览每章的标题,读者会认为书中主要是讲科技,有关商业的内容不多。这是事实,但,我在第一章“无限商机”中便指出科技即将缔造的美丽新世界,会为高科技商业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第九章将读者带到一个疑幻似真的“技术转移”会议中,他们要问的问题,在随后的篇幅中立刻可以找到答案。其他各章提供个别例子,阐释科技对商业的影响。电晶体奇迹、电脑革命、光学魔术,以及资讯世纪的来临,在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科技的冲击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充满机会、可实现任何选择的新商业社会正等待我们开发。
  为进一步阐释商业如何受科技影响,不妨引述第一章 “无限商机”开始的几个段落:
  铃、铃……床头的电话响起来。一家国际商务酒店豪华客房里的房客提起电话,听筒传来发自电脑的机械式录音:“早晨,现在是七点钟,室外气温是……”房客放下电话,打开电视,转个身,准备起床。七点三十分,他打电话给秘书嘱咐几件事情,因为酒店房间没有接上电邮系统,他不能用手提电脑发出讯息。他嘀咕说:“干吗不是所有酒店都接上电邮系统,下次不要再给我订这类酒店。”
  这情景清楚说明顾客有许多不同的需要,也同时带来不少商机,一些商机已有人懂得掌握,一些仍受忽略。这例子只是庞大商机的冰山一角,但其中不无风险。有风险,是因为这房客未必代表大部分的客人都有同样的需要,酒店是否因此值得投资建立电邮系统以留住这类顾客?还是只提供叫醒服务就足够了?如果只通过视像会议就可以与外界联系,还是否需要有商务酒店?电视生产商是否可以配合酒店的需要制造具备特别功能的电视,以争取这个小众市场?电脑生产商和软件编写员又是否可以顺应自动叫醒市场的需要,开发电子邮件服务的市场?
  这个小小例子其实有其典型意义,它带来的商机,源自我们切实的需要,并需利用科技予以解决,这无疑是一个前景远大的起点。对服务供应商和生产商来说,决策也复杂得多。怎样发掘新的产品,并成功引入市场,都颇费思量。
  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但其中蕴涵无限的机会。既有的营商基础将面临转变,运作、程式计设、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都要有新的管理技巧。个人电脑和办公室电子器材的成功例子屡见不鲜,其发展每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我们首先要研究科技可带来什么转变,并如何催生大量回报卓越的业务。
  科技的最大贡献,也许在于能以合理的价格,生产配合个人需要的产品。但这个崭新的概念,必须详加探讨和求证。
  十八年前写下的这些话,到今天竟仍不失时效。就目前的市场发展看来,的确是受到科技的莫大推动。电脑就是一种不断改良的产品,以便宜的价格,提供各色各样的功能,配合用者不同的需要。当然你也可以说,电脑的设计其实是“物超其用”的,在众多功能中,某一用家其实只需运用其中少数几种而已。但这也不失为顾客“量体裁衣”的行销手法,为产品打开庞大的市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5)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革命才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和光学技术令资料储存、处理和传输成本愈来愈低,新的通讯服务以能承受的成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应提升了我们的增值能力。生产力大幅增长,全球型经济日渐成形,都是科技带起的作用,如我在书中所言,新科技的影响,足与印刷术的发明相比美。
  但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仍然困苦。事实上,十八年前我在书中提到的“第三世界”境况,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善:
  在地球村里,绿洲处处,聚居着幸福富裕的一群。但其他地区却荆棘满途,人民的唯一目的,就是求生存。其中有些地方虽然土地肥沃,但因人口众多,土地所出未能让每个人都能温饱。这是第三世界的写照。
  对第三世界的人民来说,科技带来的丰收与他们无缘,前景一片黯淡。
  踏进21世纪,事情有了转机。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三种新科技已发展成熟,而且应用日趋广泛。这就是资讯科技、生物科技和纳米科技。我在新千禧年伊始写下了有关这三种科技的论文,以下是其概要。
  资讯科技的展望
  资讯科技是处理资讯传送、储存和操作的技术。其目标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取得所需的资讯。目前我们有两种主要工具,可将资讯发布到自己身处的地区以至世界各地。一是通过电缆,一是通过无线电波。光纤电缆的发明,令具备极宽频带的电缆传送网络得以建立,足以应付一般的需要。无线传送不受空间限制,配合电缆网络,可以将讯息传送到任何地方。但地区内的无线传送频宽有一定的限制,可用的频带有需要不断拓展。
  资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时有新的突破。现在的全球资讯网络遍及世界各大城市,通过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和电话网络,数以亿计的用家可以取得种种数据、影像和声音。互联网和电话网络也日渐融合,我们通过了全球资讯联系的第一个里程。
  我们正迈向第二个里程,就是利用全球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增值。第一个挑战是确保这个网络安全可靠,质素有保证。我们的电话服务已十分可靠,几乎任何时刻都可以把电话接上。但我们对数据传输服务的需要有多大,尚在研究的初步。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取得资讯,确切来说,是资讯服务供应商通过电话线让我们接通互联网,但电话线的频宽有一定的限制,并不保证就能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还要深入研究资讯服务供应商怎样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比方说,一家贸易公司往往要安装许多条电话线,才能应付订货高峰期的所有客户来电,这家公司需要多大的频宽,才可以应付数据传输的需要?许多客户都难以接受数据输送过于缓慢,也担心交易和付款的保密和安全。客户的需要总是各不相同,而且时常转变,不容易确立一个可解决全部问题的方案。当务之急,是首先建立客户与资讯服务供应商的信赖。
  论者指出,改善资讯交流,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时候掌握适当的资讯,将有助我们作出更佳的决策,取得更高的增值效果。这也同时要求供应商和买家之间的通讯要有更紧密的联系,但目前我们的网络和有关的基础仍远未完备,但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家对电子商贸期望过高,而且迫不及待要从中取利,最终导致科网泡沫一下子爆破。 。 想看书来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6)
投资银行向大量企业注入风险基金,成立高风险的电子商贸业务,期求迅速增长和回报,市场充满不切实际的憧憬。行之有效的既有商业模式被弃如敝屣,代之以未经考验的模式,满以为更快的资讯交流会带来更大更长远的利益。由提供原始资讯、入门资讯,到综合的专门资讯,由提供企业对客户,到企业对企业的商贸系统,都成为电子商贸抢占的滩头。反应敏锐的设备制造商、网络商、资讯服务供应商、数据供应商,都如雨后春笋,纷纷冒起,其中有大型企业,也有一人公司,但最后只有少数能获利生存,其他的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得失经验和教训,有待资讯业汲取,重新上路。
  无论如何,互联网容许无数参与者投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体,都可以紧密联系,进行互动,提升效率,增加效益。当然,要缔造财富,还有赖可靠的商业模式的建立,并要掌握瞬息万变的社会趋势。
  资讯科技突破了频宽的局限,处理讯息的能力已大为提升。随着半导体和显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挑战是资讯的智能运用。我们储存的只是大量讯息和知识,这些数据并不懂得互相联系,解答不来“为何”和“如何”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少会说明问题的意图,我们所用的语言也是模糊而不甚明确的,如何在提出问题时确保获得准确的答案,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否则我们很难善用所得的资讯。一如过往,我们要集思广益,汇聚多方面的知识和专长,才可以不断进步。
  资讯科技引领我们进入另一个演进过程。要适应科技的进展,也要有崭新的思维。比方说,面对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知识,需要有一套新的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传授和学习都要有新的模式。学生要学会自行学习,教师要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自行发掘知识,家长也要重新认识本身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的角色。换言之,随着教与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新知识,新时代。
  生物科技的展望
  自有人类以来,我们首次发现生物分子的奥秘。生物化学探究有机分子的化学特性,由此衍生的生化学,试图改良甚或制造生物分子,包括在基因控制下进行有生命的分子复制。
  Watson与Crick发现基因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令制造生命分子之门大开。最近,科学家已破解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一张显示人类如何形成的基因地图,在我们面前展开。虽然对基因的运作我们所知仍有限,但我们已知基因组中某些部分与疾病和生长有关。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是因某个基因组的缺陷而起,通过基因控制矫正有关的缺陷,可望将疾病治愈。研究也发现,某些基因组与身体的机能,如老化或肥胖有关。
  在植物世界,控制植物生长特性的工作已发展了一段长时间,异花授粉制造出新的水果和花卉。在荷兰,人们冀求种出黑色郁金香的故事可谓记忆犹新,但稻米的基因改造确实取得成功,这种“神奇稻米”可以在寒冷的地区生长,而且可以一年收成两次,稻米的供应因而大量增加。现在我们日常食用的,不少都是基因改造食物。但将驱虫基因或带毒物质注入植物,以减少虫害或减慢水果成熟的速度,仍有一定的争议。基因改造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7)
复制老鼠、羊和其他动物的实验已取得成功,复制人类虽被认为有违宗教精神而受禁止,但迟早会有人进行。同样具争议性的是利用胎儿组织的干细胞培植人类器官。干细胞看来可以培植任何器官,我们就见过在老鼠身上长出人类的耳朵。
  离利用生物工程制造人类也许尚有一段遥远的日子,但通过基因改造和器官替换延长人类的寿命却已是可以切实做到。“这样的试验应否继续下去”,既是个宗教,也是个政治问题。一个已有十五个星期生命的人类胎儿,脑部仍在发展,肺部充满液体,医生是否有权中止他的生命?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重新检讨对生命的传统看法。
  生物科技带来道德、宗教、平等、*和环境保护的种种问题,而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全盘考虑。生物科技可以解决人类的一些问题,但社会观念目前尚未容许某些规范的转变,如果要大刀阔斧进行各种实验,社会的价值观也非作出重大的转变不可。
  纳米科技的展望
  三十年前我初次见到安放在一片矽晶体上的一个小型叶轮模型,科学家利用了多种微影技术,才可以做成这个立体模型。但整个模型结构,要放在强力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研究人员告诉我,矽的物理特性最适宜于制造精确机器零件。最初的用途是利用矽槽安放两条光纤。矽晶体的立体结构,可以达到纳米级的准确度。
  这是早期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例子。一纳米(nanometer)为十亿分之一米,约六个氢原子并排的大小。在这极细微的体积下,物质会展现不同于其在较大体积状态下的特性。纳米科技就是指利用数十纳米或更小的纳米器材的科技。用纳米管组成的物料,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具有极高的强度与重量比。
  纳米科技的应用时日尚浅,目前我们只在试验制造纳米级材料。制造微细物料时,我们每次只能控制一粒原子,用这样的方法制造一立方毫米的新物料,近乎聚沙成塔,除非我们能用极高的速度进行并能妥善控制。最重要的是让物料在受控制情况下进行自行组装,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