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非没有人想反抗这个昏暴的君王,“诸善太子者”,曾经追随太子的人便“皆有死心”,愿意跟宋康王以死相拼。当然他们的团队依然不算壮大,要搞掉宋王,只有寄希望于外部的力量。
这些情况传到了奉阳君那里,他顺手便拿来作了自己跟齐国和解的理由。
他给齐湣王写了封信,解释说自己起初确实不赞成攻宋,但那是因为宋国太子执政,全国上下一心,很难得手,所以“臣是以欲足下之速归休士民也”,想让齐国保存军力民力。现在情况不同了,宋太子逃了,内部矛盾激化,这时候发动进攻,宋国“必有乱”,“举宋之时也”,是消灭这个小国的最好时机'4'。
以后的情形表明,即便是国君荒淫无道,在齐军的进攻面前,宋国也没有出现大乱,齐湣王灭宋的战争一点都不轻松。奉阳君只顾给自己辩解,哪会管事实究竟如何。
不过无论怎样,奉阳君的转变给通向齐、赵合作的道路亮起了最重要的一盏绿灯。没过多久,齐湣王和赵惠文王就在齐国境内靠近赵国的阿举行会谈,正式确定齐王废除称帝的打算,跟赵国一起抗衡秦国。
齐湣王拒绝称帝,秦昭王也只得放弃帝号,重新作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称帝的表演只持续了大约三个月,便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但凡事有一次便会有两次。三次。。。。。。从那以后称帝的闹剧足足上演了两千多年。
四。绕世界转了一大圈,最后却回到原点的事经常发生。
齐国和赵国合伙经营抗秦事业,各有所图,各取所需,双赢的两方一时间都兴高采烈。别的一些诸侯见称帝的事灰飞烟灭,心里也都很高兴。
唯有燕昭王“忧之”,怎么也乐不起来。
他派苏秦出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挑拨齐国与天下诸侯的关系,现在可好,齐国跟秦国的友好虽然告吹,却又和赵国成了搭档。这两个紧挨着燕国的强邻携起手来,要是一块欺负燕国,那可怎么得了。
最让燕昭王不满意的可能还是,这一桩政治联姻竟然是苏秦作的媒。这家伙到底是什么居心?
可能不止燕王有这样的猜疑,燕国的许多大臣也会认定,他们当初对苏秦的判断没有错,他就是一个没有信义的小人。他们也必定会把自己的看法向燕昭王反映。
来自国内的不信任,精明的苏秦自然感觉得到,他必须赶快作出合理的解释。
苏秦辩解的理由是,齐、赵联手反倒会使燕国“毋齐、赵之患”,不受它们的威胁,因为这两国结盟的目的是对付秦国。而且别忘了,他此行的首要目的是阻止齐国和秦国称帝,不让齐、赵结盟,这个目标就根本没法实现。通过让齐、赵合作抗秦,“除群臣之耻”,免除了燕国人向别国屈膝称臣的耻辱,他立下了大功一件,怎么却弄得像犯了大罪?'5'
这一番言辞确实让人无从反驳,但也仅此而已。那些对苏秦有成见的燕国大臣,只会觉得他口舌功夫太好,心里的想法是不是真跟他说的一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管怎样,苏秦总算过了这一关。
跟赵国结盟后的齐湣王,终于可以放心地征讨宋国了。燕国也派一个叫张魁的将军,率领两万军队前来协助齐国。这也许是齐湣王提出的要求,或者是已决定继续信任苏秦的燕昭王,为讨好齐国主动作出的表示。
不管是谁的意思,燕国的行动都等于跟做了多年亲戚的秦国决裂,这是福是祸?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人跑出来劝阻燕昭王,不要跟齐国靠得太近。这人并非哪个爱国的燕国大臣,而是苏秦的大哥苏代。
已经离弃燕国二十多年的苏代,怎么忽然间关心起故主来了?
从前面的情况来看,属于薛公阵营的苏代,此刻在齐国的日子大概越来越难过了。齐湣王可以相信他的弟弟,但对跟自己政敌勾结的他,则必定充满了日益强烈的敌意。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时候的齐湣王应该已经极为刚愎自用,对招惹自己,或者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他会毫不留情地进行严厉惩罚。
在这种情形下,自知再也得不到齐王欢心的苏代,不能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忧。光担忧自然没用,要紧的是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思来想去,苏代最终决定重回老东家燕国。
让他这样决定的理由,大概是其他诸侯中,虎狼的秦国他是决不会去的,魏国与韩国他刚出道的时候就没看上,现在就更不中用,出了事不可能指望它们的保护。楚国已经衰败得很,去那里没什么意思。赵国正跟齐国打得火热,不会对他有帮助。唯有日渐崛起的燕国似乎还有一线希望。这时的苏代大概还认为,自己在仕途上还可以有所作为的。
可是燕国肯接受他吗,他该不会忘了自己曾经坑过它吧?
其实苏代选择燕国的原因中,二弟苏秦肯定占了很大的比重。他可能并不了解苏秦在燕国官场的真实处境,只看见弟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凭苏秦的影响,燕昭王至少不会待他太苛刻。
但要重新在燕国站住脚,仅有二弟帮忙是不够的,必须拿出自己的能打动人,特别是能让君王心动的东西来。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谏言,是写在一封书信里送到了燕国。
在信中苏代对燕昭王说,燕国送质子向齐国示好,把自己摆到了“名卑而权轻”,低人一等的地步。现在又派兵帮齐国伐宋,“民劳而实费”,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如果宋国被消灭,齐军再乘势把楚国的淮北之地(当时宋国跟楚国都有淮北之地,楚的淮北可能就是东国)也抢到手,照苏代夸张的说法,齐国等于从“一齐”变成“三齐”,实力加倍猛长。这对燕国来说,“其祸必大”。
可在目前局势下,不帮齐国又该怎么办呢?苏代提出了他自以为能够“因祸为福,转败而为功”的谋略'6'。
五。相互的选择是因为互利。
苏代的谋略是,燕国明尊齐国,暗中再联络秦国。
这项谋略的具体操作办法是,燕国先唆使齐国明确宣布永远与秦国为敌,这样一来,受秦国欺负的诸侯必然跟齐国站到一起,秦国就将“为齐下”,处在齐国的下风。陷入困境的秦王定会想重新拉拢一些国家作盟友。燕王就可以趁此机会派说客去秦国,告诉秦王,燕国和赵国其实并不愿意看到齐国消灭宋国,那样“非利之也”,齐国更加强大对它们不是什么好事。
既然如此,这两个国家为何还要支持齐国?燕国说客应该这样对秦王说,燕、赵这么作全是不得已,因为它们“不信秦王也”。
秦王听了这话后,一定会想挽回燕、赵的信任。按苏代的筹划,燕国说客应劝秦王改变战略,把原来跟齐王联合称帝的做法改成跟燕、赵合伙称帝,“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形成“立三帝以令于天下”的局面后,“韩、魏不听则秦伐”,韩国、魏国不听话可以由秦国惩治它们。“齐不听则燕、赵伐”,齐国不老实就交给燕国与赵国教训它,这样“天下孰敢不听”。等诸侯都不敢捣乱了,秦、燕、赵三帝国便胁迫魏国跟韩国一起*齐国,逼它把吞到肚子里的宋国和楚国的土地再吐出来。只要秦国肯照着这条路走,燕国跟赵国甩掉齐国就像扔一双拖鞋那般容易。
这个谋略如果成功,燕国既可以实现打击齐国的“正利”,又能和秦国建立“上交”,这可是“圣王之事也”。苏代一定认为,自己的策划方案绝对一流'7'。
可惜真实的情况是,这个计划很难站得住脚。
燕国的实力虽然一直增长迅速,但毕竟还到不了真正强国的层次。凭这种状态就要和秦、赵并列称帝,根本是异想天开。就算作为亲戚的秦国能同意,当邻居的赵国也不会答应,它怎么肯在身边培养出一位未来的竞争对手呢?
结合前一次给薛公献策的失算来看,已经上年纪的苏代是真的老了,只能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馊主意了。
虽然如此,接到苏代书信的燕昭王却表现得“善其书”,作出很有兴趣的样子。他当然不会傻到照苏代的糊涂计策行事,但却感慨地对人说:“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8'
司马迁认为燕昭王这是在夸苏代,他在《史记》中又接着写到:“乃招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
“与谋伐齐”明显是把苏秦的事迹移栽到了他哥哥的身上,不过“复善待”苏代,却还是可能的,因为《史记》还记载,后来秦昭王召燕昭王入秦,被苏代劝阻,说明苏代已身在燕国。
此时的燕昭王清楚,要搞垮齐国,“非苏氏莫可”,这里的“苏氏”当然包括苏代,但更多的应该是指苏秦。为让苏秦忠心又安心地替燕国奔走,燕昭王觉得有必要重新接纳曾经的祸国之臣苏代,在此语境中,他便用“苏氏”来统称这兄弟两人。
由此推断,苏代在这之后大概就离开齐国,回到他仕途的起点燕国去了。
对于苏代这个不安定因素的离去,齐湣王肯定没有一丝惋惜,也懒得理会。他的注意力全放在攻打宋国的大事上面。
齐、赵结盟之后大概没过多久,齐湣王就急匆匆地开始了对宋国的入侵。
这次战争很可能发动得十分仓促,卤莽的齐湣王事前并没有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甚至也没有跟盟友赵国商量好怎样步调一致地行动。
莽撞的后果很快就暴露出来了,本来是为了制约秦国援救宋国的齐、赵联盟,可当秦国决定这样做的时候,显然还没准备好的赵国,竟不能采取任何有效地配合齐国,抵抗秦国的举动。
最后还是苏秦出头替齐国解除了后患。《史记》在讲述此事时,又把功劳记在了苏代的身上。这肯定是错误的,在此关键时刻,能承担这项重大使命的,只能是正深受齐王信任的苏秦。
苏秦摆平此事的办法是,再一次利用还在齐相国位置上的韩珉(韩聂)。
听说齐国进攻宋国,秦昭王当然很生气,但这其中最让他恼怒的是韩珉。他实在不理解,自己的这个朋友都在干什么,齐王不肯称帝也就罢了,怎么还会让他得寸进尺地侵犯宋国?
不知道苏秦是怎么探听到这个情报的,反正他决定以此来做文章。
他平生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秦国。
见到秦昭王以后,面对他愤怒的责问,苏秦做出一副心向秦国的样子,假惺惺地给韩珉的过失辩护起来。
'1'《战国策·齐策四》
'2''5''6''7'《战国纵横家书》
'3'《战国策·宋卫策》
'4'《战国策·赵策四》
'5'《战国策·燕策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八章。波折重重
一。利益算计的背景是生灵涂炭。
苏秦告诉秦昭王,韩珉攻宋其实是“为王也”,为了秦国的利益。
攻打秦的盟国,居然是为秦国着想,这是什么荒诞逻辑?可苏秦就是有本事把说不通的谎言编造得合情合理。
他对秦王说:“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
以齐国的强大,如果再把宋国装进它的腰包,气焰必更加嚣张。与它相邻的楚国跟魏国必然害怕,肯定会转向秦国示好,以求得保护。
秦国失去了一个小国宋,却“不烦一兵,不伤一士”地得到楚国(楚国虽然与秦国修好,但秦国这时显然不认为它是真心与自己结交。苏秦正是利用这一点宣称,听任宋国灭亡,楚国就将全身心投入秦国的阵营)和魏国,还可以乘机要挟魏国把一座叫安邑的城市奉献出来。
听了苏秦的说辞,秦昭王不置可否。如果秦国确实能赚到好处,他当然并不在乎舍弃宋国。只不过他心里最希望出现的依然还是跟齐国的联合,以便尽快地完成打垮赵国的目标。
由于揣着这样的想法,秦昭王没有对苏秦刚才的言论作评判,而是问起了另一个问题:“吾患齐之难知。一纵一衡,其说何也?”
齐国太让人看不懂了。对它究竟是该合纵,还是该连横?
问出这样的话,秦昭王似乎把苏秦当成了自家人。也许是他觉得,苏秦毕竟是姐夫燕昭王的臣子。虽然正是这家伙破坏了秦、齐称帝的好事,但在这个随时都在发生变动的时代,像苏秦这种为功利奔忙的职业说客,转换立场比换衣服还容易,方才他为韩珉的游说不就是证明。再说这无非是一次平常的征询意见,如果苏秦说的有理,不妨加以采纳。要是无理,不听他的就是了,有什么要紧。
听了秦王讲齐国“难知”,苏秦却回答说“齐可知”。
为什么“可知”,苏秦的解释是:“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
齐国现在明白了,跟秦国合作就多了一个强大的朋友,若是没有这个朋友,它连宋国都难以收服。
苏秦接着说道:“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
中原游说的策士们无不费尽心机想离间齐国和秦国的友谊。
苏秦继续危言耸听地说,中原策士这样做的居心,就是要帮赵、魏、韩、楚四国损害齐、秦两大国,“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
怎么在这件事上,四国诸侯很聪明,齐和秦两个大国反倒愚笨了呢?
苏秦这是在极明显地作齐国愿意重修旧好的暗示,对此一直盼望的秦昭王哪会不感到心动。
苏秦最后放出一句话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
要么是赵等国算计齐、秦,要么就是齐、秦合力整治四国,您看着办吧。
秦昭王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客气表示同意的“诺”'1'。
秦国果然没有援助宋国,苏秦的口舌此刻倒真抵得上数万雄兵。
眼见到了紧要的时候,多年的盟友竟撒手不管,宋国已来不及愤恨,急忙又转脸向南边的楚国求援。
对宋王的求救,楚顷襄王答应得倒十分痛快,可是宋国的使者臧子听了却一脸的忧郁。别人不解地询问,臧子告诉他们,楚国不会为一个小国宋得罪大国齐,现在它不过是用救援的承诺使宋国放心地跟齐国死拼,替它消耗对头齐国的力量,自己躲在一旁白拣便宜。
果然不出臧子所料,战争期间楚国的援军没有来过一兵一卒。
这世上谁都靠不住,宋国只有单身迎敌。
《史记》说齐国只出兵一次就灭亡了宋国,但据当代史家考证,齐国实际上共发动了三次战争,才彻底消灭了宋国。
宋国虽然孤军奋战,但“劲宋”的称号到底不是有名无实,至少抗打击能力十分的顽强。齐军尽管一连攻克了五座城市,可继续进攻下去显然也感到吃力。见此情况,从来没领导过大战事的齐湣王心里未免有些犯怵,于是决定暂且收手,与宋康王讲和,命宋国割让了淮北之地,两国随即停战,齐军主力撤退归国。
经历了苦战的齐军一定损耗很大,也十分疲乏。以致为了让部队不受打扰地好好休整,一向爆脾气的齐湣王在面对一起突发事件时,竟然也学会了委曲求全。
这本是一次足以引发武装冲突的严重事件,楚国人攻击了齐国的官员赵信。
留传到今天的史料对此事的详情都没有记载,只有苏秦在书信里简略地提及。赵信遭到攻击的原因是他对楚国的“边吏”,即边境官员“无礼”。这样看来,赵信也许是齐王派去勘察新占领的宋国淮北之地的,而前面已说过,宋的淮北跟楚的淮北可能接壤,其间或许有边界划分不清的地段,赵信可能就在这种地方跟楚国边吏为划界问题起了争执,他仗着齐国的威风非常傲慢,甚至还羞辱了楚国官员,结果被人家着实教训了一番。
换作别的时候,齐湣王可能会立刻动兵狠揍楚国,可是现在齐军迫切需要的是休养,能不打仗最好别打,何况这次还是赵信的错。
于是齐湣王非但没怪罪楚国,反倒“诛赵信”,把这惹事生非的家伙给杀了'2',和平化解了外交危机。
虽然齐国没能搞掉宋国,但是齐军仍算是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作为最高统帅的齐湣王自然也备受颂扬。对阿谀之音全无免疫力的他,想必很快就给夸得忘了曾有过的失策和草率,真的相信自己已经在政治、军事方面锻炼成熟,有资格当一位出色的领袖了。
可是还有一个人的阴影总在他眼前晃动,无声地提醒着,他的地位可能并不像表面那样稳固。
这个人就是薛公。
二。自己的敌人是自己造就的。
在齐湣王已经掌控了齐国的一切的时候,薛公和他的封地大概是最后的一个独立王国。仅凭这一点,齐湣王就不能再继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