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明上河图-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又令道:“马军退下,步军操练!”
待马军退让出场地,一队队步卒开始依着各式阵图,开始准备操练。
秦桧伸手止住,令道:“不必操练阵图,依我的法子来试。”
说罢,挥手招来几个样兵中的轻健矫捷者,厉声令道:“好生去做!”
这些他亲自挑选的样兵如何不知道他的意思,立刻一起躬身,暴诺道:“是,遵大人令!”
除了秦桧左右心腹外,其余各人都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他是何用意。待这几个样兵纵身到校场中,秦桧方道:“分批列队,各人跟在他们身后跑。”
张俊怒道:“这是什么考法?不看刀法,不看箭法,只看能不能跑?”
秦桧先不理他,连声发令。下令诸将开始分队,准备跟着跑步。待场中人慌马乱,乱成一团跑将起来,他一边看着烟尘滚滚,一边向张俊笑道:“刀法箭法自然要考。不过军人打仗,敌人跑的时候要不要追?我军不幸落败,跑不过人是降还是死?若是连跑也不能跑,还当什么兵?”
张俊张大嘴巴。满腔怒火,很想驳斥他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只是他也是统兵大将,却无论如何,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地话虽然新鲜,却很是有理。并不是无理取闹。
他默不作声,只得与秦桧一起。关注着校场中的情形。
这一试。虽然是分批进行,却是很快试出了大量跟不上样兵脚步的弱者。同样是全身束甲。那些样兵跑完全程,一个个仍然是气定神闲。而跟在他们身后的,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军士也是如此,却是有大批士兵,累地口吐白沫,才能勉强跟上。
掉队的,瘫倒在地不能再跑的,甚至晕倒在地,急需救治的,比比皆是。
张俊脸上气地铁青,只得向秦桧力争道:“大人,这样一试,最少有两三千人跟不上,难道他们都不要了不成?”
秦桧却是气定神闲,笑答道:“这自然不成,跑不成的也有勇士,下面还得再试。”
其实若是换了别的军队,秦桧也未必精心挑选最善跑的,又亲自吩咐样兵努力快跑,自然也不会有这样大批的军人跟不上脚步。正是因着这张俊态度跋扈,他才特意如此。
跑步之后,再是试验力气,再是校验刀法枪法箭法,校场内折腾的鸡飞狗跳,人人争先,个个卖命。
当兵吃粮虽然不是件易事,在宋朝却是远远强过做一个农夫,虽然兵凶战危,总算是能养家糊口,若是不合被淘汰出军,断了生计,可就惨过现在了。
秦桧自清早入营,一直折腾到日暮西沉,将张俊全军折腾个不休,哪怕是最强壮地将士,也是感觉很难支撑。闹到最后,终是因张俊所部果然强悍,只是淘汰出千多名不合格的将士,在诸路兵马中,已经是极少。
在张俊而言,这已属过多。只是对方考校方法独到,很是认真,他也无话可说。唯有场中千多将士,面临着全被淘汰地命运,却是脸色大变,群情激愤。
他们全数簇拥上前,不敢围住秦桧,只得远远一起跪下,一起求情哀求,请求秦桧再给他们机会。
有那脾气暴躁地,也纵声大呼:“咱们给官家卖命,为大宋一刀一枪搏杀拼命,却只能落个如此下场吗?”
如此一来,那些未被选中的,便也心生同情,一起鼓噪。
张俊身为都总管大将,部下如此吵闹,他却只是不理,到要看看这秦桧如何料理。
秦桧先是不理,待诸将士吵地弱了,方才皱眉令道:“各人先除去甲胄。”
他一声令下,身边诸多卫士亦一起喝叫:“大人有令,各人先除了甲胄再说话。“
各人虽然不愤,却也只得依命行事。
待场中千多人一起除去甲胄,他又令道:“上身衣衫也一并脱掉。”
张俊在一旁怒道:“大人,这太过胡闹。他们就算不能做禁军,大人也不能如此折辱!”
秦桧答道:“将军不必急,且看下文。”
众人将衣衫一并脱去,秦桧略一点头,身边数十人一起下到场中,开始挨个验看。
过不多时,各人就知道秦桧用意。这些人虽然跑不快,刀枪不精,箭法寻常,力气也是不足,那些负责验看的人,却将那些身上刀疤累累地受过伤的将士挑出,那些身上光洁,并无创痕的,仍然留在原地。
这样挑选,过不多时就挑出了百余人出来,剩下诸人,一个个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话来。
秦桧此时方才挺身站起,厉声道:“你们武艺不精,这也罢了,身上也无伤痕,却是怎么当的兵?打既不能打,伤又没有伤,你们上阵时,就是凭着嗓子来吓退敌人的?”
见诸人垂头丧气,再无话说,他又厉声道:“本官清军数万,尚没有人敢出来说一句冤枉,尔等若是觉得冤枉,此时出来说话!”
第二十八章
他一语既出,场中却寂静无声,他如此的挑选法,又如何能够有人站起来,叫一声自己冤枉。
若是果真有人如此行事,不但搏不得众人同情,反遭鄙视。
秦桧见众人慑服,便又分派下去,将淘汰出来的禁军中又选取精壮一些的,充为驻防厢军,实在不堪使用的,便每人发给一定的补偿,令其返乡回农。
将禁军甄别淘汰完毕后,再下来又试过军中的伙头兵、辎重兵等“不入队人”,亦是将不够资格者斥退。
诸事已谐,秦桧终松了口气,坐回椅中,只觉得浑身瘫软,几欲睡去。
他暗自苦笑,心知这参知政事当真是得来不易,比朱胜非等人简直是天上地下。不过他生性喜欢弄权,要果真熬资格混成宰相,然后在政事堂中会议决断事情,不象现在这样手握大权,却又感觉人生了无意趣。
此时暮色低垂,虽然不算很晚,场中早有人下令点起了灯笼火把,将诺大的校场照映的雪亮一片。
秦桧稍歇片刻,已经回过神来,看到张俊神情难堪,心中暗笑。
只是知道皇帝暂且也没有拿张俊动手的打算,心中略一思索,便向张俊笑道:“今番清军,可算圆满结束了。”
张俊正自生着闷气,却不料秦桧主动与自己搭话,语意轻松,意态闲适,并不似刚刚那么箭拔弩张模样。
他先是“啊”了一声,然后口不应心的答道:“相公真是英才睿断。末将佩服。”
秦桧并不在意,又用很亲切的语调向他道:“张将军切莫介意秦某所为,王命在身,宋金现下又在交战,兵者为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岂可不慎?”
张俊还在懵懂,秦桧又低声向他道:“况且革退之后,陛下还会将每年省下来的钱划拨给各部,视情形来增补兵丁员额。将军所部甚是精良。秦某当然会据实禀奏,陈情陛下,这样一来,将军所部虽然被革退了些许。补充回来地却会更多,岂不甚好?”
他如此亲切温和。张俊岂有不领情的道理,待说到最后,更是体帖入微,抓住了张俊不愿折损自己手中实力的心理,更使得这个武将眉开眼笑。喜不自胜。
看着张俊喜上眉梢,恨不得抓耳挠腮的怪样。秦桧心中鄙薄,知道这人品性很差。心智也不入流,用来做个打手还成。图谋大事远远不够资格。
这样一想,拉拢对方的心思就淡了几分,因又笑道:“此间事毕,天色虽晚,好在宫门还没有闭锁,秦某这便要去宫中见过陛下,言明此次清军的经过。将军这里还要小心,革退下来的军士若要闹事,还望将军不要手软,要痛加弹压,不然,闹出事来,陛下不喜,大伙儿脸上都不好看。”
张俊此时哪管得部下死活,当下拍胸脯答道:“相公只管放心,这里的事交给末将,若是出了差错,只管算在末将头上!”
说罢,目视自己身边的中军亲将,斥责道:“还傻站着做甚?还不将那些斥革下来的都集中一处,让他们收拾行李,待发了钱,就让他们走路。有人闹事,军法不饶他!”
“是!”
他地亲将得令,立刻带领大队亲军,将那几百个被革退的军士一律赶走。校场上鸡飞狗跳,吵成一团。
秦桧站起身来,他的事情已经结束,心中一派轻松,看这张俊如此行事,心中更不以为然。当下便向张俊拱一拱手,笑道:“将军少陪。”
张俊可算前倨后恭,当下连连打躬,笑道:“相公请自便。”
秦桧微微一笑,翻身上马,居然极是利落。
他在外出行,原是摆上全副仪仗,几百个众人卫士簇拥左右,此时要去见皇帝,虽然这些都是份属应得,心中却很是惶惑。
犹豫片刻后,到底只带了十几个属员和卫士相陪,打马向着城内皇宫而去。
这军营在城西极偏处,才能寻得如此空地容纳万多军人,秦桧知道天色已晚,不敢耽搁,一路打马急行,到得宫门处时,天色也暗淡下来,宫门亦是即将闭锁。
他到得正门不远的西便门时,负责地卫士正督促着一群杂役脚力挪动宫门,秦桧发急,急忙喝道:“且不要闭门。”
一边叫,一边夹动马腹,急奔向前。
那伙卫士不知出了何事,暮色沉沉,只看到十余人骑马急行,向着宫门处冲来。各人立刻张弓搭箭,排列阵势,准备迎击来人。
正慌乱间,却听人喝道:“不要慌张,是参知政事秦大人。”
众卫士虽然听的真切,却仍是不敢怠慢,仍将秦桧等人拒在门外。稍顷过后,一个都头迎上前来,掌着灯笼看上一番,见确是秦桧,松了一口气后,又板着脸道:“秦大人孟浪了,怎么可以骑马冲撞宫门。”
秦桧不动声色,跳下马来,向着那小军官温声道:“我要去面见陛下,禀报清军大事,见宫门将闭,这才有些心切,岂能说是冲撞宫门。”
那都头只摇头道:“大人事情虽急,不过宫门要闭了,有事明日来求见陛下,也是一样。”
秦桧做完大事,心中得意,也知道皇帝虽然很少出宫,其实耳目灵便,自己若是今晚在长安做完了事不来禀见,皇帝心中是否介意,还未可知。
求见之后,皇帝就算不见,也觉得他秦某人勤劳王事,忠直可嘉,这样地便宜买卖。干吗不做?
因板起脸来,向那小军官训道:“你何等人?竟敢留难国家大臣!”
宋朝制度,宰相确实是尊贵之极,虽然现下离乱,文官威风不倒,这守门的小军官如何敢与参知政事顶撞?
见秦桧顶真,那军官立刻软了下来,只道:“小将做不了主,请大人稍待。”
说罢,转身入内自去禀报上官。
过不多时。值宿的郎官傅宿出来,先向秦桧施一礼,然后笑道:“天色太晚,陛下未必肯见。下官已经派人去禀报了,请相公稍待。”
秦桧微微点头。闭目养神,不再理会此事。暮色中,宫内外这百余人就这么面面相觑,相峙等候。
一柱香功夫过后,却见一个小宦官连跑带跳。急奔而至,见秦桧等人还在宫外。便叫道:“陛下旨意,令秦桧即刻入见。”
秦桧霍然张目。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知道自己这一宝又押对了。
他稍稍整理衣冠。又解下腰间地佩剑,令人拿住,自己却跟随那宦官入内。
长安宫室浅陋,一行人却是在宫室内绕来绕去,直走了半刻功夫,那小宦官方指着一处灯光暗弱的偏殿,向着秦桧笑道:“陛下就在此处,大人请进。”
秦桧看这偏殿,名说是殿,其实不过是原本经制府内地一处厢房,虽然明显经过修茸改建,仍然显的鄙陋。
他想起当日在东京时皇宫内地繁华,不禁长叹口气。那东京皇宫之大,岂是这小小行宫能比,光是玉真宫就有二十殿,其中亭台楼阁无数,任选一处,只怕都比现在宫中所谓的正殿高大轩敞百倍。
心中虽然感慨,却是不敢迟疑,到得那偏殿门外,见门虚掩,便推门直入。
在外头看,虽觉这殿内暗淡无光,推门而入,却见房内四角皆有烛台,数十支腊烛熠熠生辉,将房内照映地通明透亮。
皇帝赵桓,正头戴黑色的软脚蹼头,身着青袍,连腰带也没有束,歪斜着身子,半躺在榻上,与一个妙龄少女对奕。
秦桧不敢惊动,只是轻步上前,跪在地上向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悄然起身,在一旁观棋。
他看了良久,却见这棋也不是双陆,亦非围棋下法,只是分为黑白两子,翻来跳去,乱摆一气,看了半天之后,这才醒悟,是以一方地棋子隔断另一方的棋路便是,下法甚是简单,他略看一气,就知道双方错着连连。
宋人士大夫都善书画,奕棋之道,也很精通。只是眼前下棋地却是皇帝,秦桧虽然看的发急,却是不敢出半个字指正。
半响过后,赵桓到底将自己的五子连成一气,指着那少女笑道:“你还是不成,朕才是常胜将军。”
那宫女年纪甚小,显然不知道与皇帝下棋的窍门,拼了力去下,天气并不很热,那俏脸上竟是沁出几滴细腻地汗珠来。此时落败,犹自不服,见皇帝自夸,便撅着嘴唇道:“那就再来下过,不信赢不得你。”
赵桓摆手道:“你先去罢,一会子朕处理完公事,再来下过。”
“是。”
那宫女也知道皇帝处置政事时,绝对不容她一类的人物多嘴,当下站起身来,极乖巧地福了一福,将棋子收起,斜了秦桧一眼后,在他身边飘然而去。
秦桧只觉得对方过时,香风扑面,他却是不敢乱想,立刻上前,向着赵桓躬身道:“臣见过陛下。”
赵桓坐正身体,向他笑道:“秦卿不愧是君子,知道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道理。”
皇帝要闲话家常,臣子自然一定凑趣,秦桧当下也笑道:“臣虽是君子,不过也是看不懂这棋的下法,方才不敢做声。”
“喔?”赵桓并不在意,只是随意答道:“这是朕自己想出来的下法,取其轻松惬意。”
“陛下说的是。”
两人正说地热切,赵桓却突然转过脸色,正容道:“秦卿此次出行清军,事情办的如何,朕心里也大概有数,所以心里欢喜。还望秦卿日后行事,仍然如此。”
他加重语气,一语双关地道:“只要这样,咱们君臣相得,以后仍然可以闲话家常。”
第二十九章
秦桧先是喜不自胜,待赵桓如此一说,又觉如芒刺在背,惊喜交集之下,竟致汗透重衣。
适才那宫女退出后,早有值班的起居舍人赶来侍候。皇帝召见宰相,向来如此,也不以为怪。君臣二人闲话几句,那起居舍人也是记个不停,以为后世垂范。
赵桓与秦桧说笑几句,又看他脸庞眉眼都是烟尘疲惫之色,虽然知道此人是何等样人,到底心中受用,又好生夸赞了几句。
几句过后,秦桧脸色回转过来,赵桓却收了笑容,正色道:“说说吧,此次清军究竟如何?”
秦桧精神一振,眼眉一挑,向着赵桓朗声道:“臣此次清军,由禁军清退至厢军者,一万三千余人,斥退不用者,六千一百人,陕西六路,一共清出两万老弱病残不堪为军者。”
“好。”
赵桓也是一喜,宋朝清军也有制度,早年尚行之有效,现下早就无人肯做这得罪人的勾当,这一次清军成效如此之大,也与这秦桧当真得力有关。
见他高兴,秦桧也是喜笑颜开,又道:“依着陛下的打算,清退之后,再从陕西弓手乡兵中选取精良武勇之士,整编充入各军。如此一来一还,虽然人数大致相当,其实战力提升,与往日惫懒情形,绝然不同。”
赵桓却没有秦桧这么乐观,见他如此兴头,只淡淡一笑,问道:“如何见得?”
秦桧不知怎地。最怕他这种若无其事的脸色,心中一寒,只得将脸色收了一收,小心翼翼道:“禁军俸禄极高,待遇优厚,凡当军者,谁不愿入禁军?以前疲玩泄沓,禁军不以军令军纪为意,战力下降在所难免。今陛下痛下决心。派臣严加清理,臣至诸军,三军将士无不惶恐惕厉,清军出伍之人,无不号啕大哭,痛悔当日不习武艺。以至出军。如此以来,留者知道厉害,新入者,也知道军纪不同登基。况且陛下也有言在先,此次清军后。将常派监军御史驻于军中,严明军令军纪,以为常例。这样一来,何愁三军不效命,遇敌不死战!”
这一番说辞,他是事先想好,说的条理层次分明,为的是搏赵桓更加信用,高兴之下。甚至可以使他兼任枢密。
只是说完之后,赵桓仍是脸色不变。虽然说了一句:“秦卿见识地好。”却明显是敷衍了事”,怎么上心。
他自然不晓得。其实这种军事制度上的改革与改良,岂又是一个清军可以涵盖。中国自秦汉以降。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军事制度在唐朝的府兵和镇兵制失败后,宋朝的募兵制又是失败,到了明朝的卫所军制时,简直就是失败中的失败。
但凡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积弊很多,既又没有天然养马地而不能有大规模地骑兵队伍有关,也与皇帝的瞎指挥有关,也有对武将的不信任和不敢重用有关。用更戍法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来限制武将的权威,便是宋朝的首创。
在北宋末,南宋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得到了相当程度地改观。虽然仍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队伍,依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