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祺说不出话来,身体开始了颤抖,嘴唇瞬间变得乌青。

    谢太后怒目瞪着依旧跪在地上的太医。

    太医连忙跪着爬到皇上身边,身后把脉。

    也就在这个时候,皇上悠悠的叹了一口,闭上了眼睛。

    太医已经吓傻了,可皇上身体变凉,他还是能够感受到的,皇上的手掌已经变得冰凉,而且热度正在朝着手臂的方向延伸。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神仙再世,也是无力回天了。

    过了大约半刻钟的时间,皇上的身体彻底的冰凉,手掌和手臂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太医跪地给皇上磕头,转身又给谢太后磕头。

    谢太后已经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皇上是她看着驾崩的,这个时候埋怨太医没有丝毫的作用,只能够让众人更加的惊慌。

    “皇上已经驾崩了,昭告天下吧。”

    皇宫里面的钟声响起,连续的十五声。

    这个钟声传出,就连京城里面的百姓,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后乐园。

    听见这个钟声的贾似道,身体忽然开始颤抖了,他压根都没有想到,如此关键的时刻,皇上居然驾崩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他这个大宋王朝第一大权臣,接下来的命运也是无比的悲惨的。

    升任为右丞相、枢密使时间不长的陈宜中,也听见钟声了,他与贾似道的想法不一样,也就是感觉到了些许的悲伤,陈宜中与贾似道是对头,一直都是反对贾似道专权的,以前不敢透露出来这样的心思,现在可以了。

    皇上对贾似道的依赖,陈宜中是很清楚的,皇上的驾崩,意味着贾似道彻底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支持,陈宜中知晓谢太后支持贾似道,可丁家洲之战的惨败,让谢太后改变了看法,应该说贾似道专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可惜的是,局面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了。

    诸多的文武大臣,纷纷朝着大内而去。

    皇上驾崩,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册立新任皇上的事宜,这是规矩,不能够破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咸淳十年六月初八,宋理宗赵祺病逝。

    史上的赵祺,病逝于咸淳十年的八月,吴邵刚穿越之后,赵祺提前两个月病逝,留下了一个已经无法收拾的乱摊子。

    应该说赵祺还是比较幸运的,尽管昏庸无能,毕竟没有做亡国之君。

    咸淳十年六月初十,赵祺的儿子,年仅四岁的赵显即位,成为了大宋的皇帝。

    因为皇上的年岁太小,在朝中文武大臣的一再恳求之下,谢太后垂帘听政。

    谢太后被推到了最前沿,将面临太多复杂的、几乎无解的局势,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谢太后必须要鼎力支撑。(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 贾似道与文天祥

    咸淳十年六月初十,临安府城,大内,垂拱殿。

    刚刚登基成为皇上的赵显,年纪太小了,不过四岁,坐在龙辇之上,小小的身躯是那么的不显眼,而幼小的皇上,眼睛里面透露出来的是惊惧的神色,他时不时的扭转身躯,试图后看后面,可惜他的目光无法穿越龙辇的靠背,皇上根本看不到后面。

    一排帘子,遮住了端坐的谢太后。

    今日的朝会,主要讨论先皇的身后事宜。

    尽管蒙古大军压境,尽管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但大宋皇上身后的事宜,还是大事情。

    大殿之上,陈宜中满脸怒色看着站在前面的魏国公贾似道,其余诸多的大臣,看向贾似道的神情,也很不友善。

    贾似道努力让自身平静,可是灰败的神色,掩饰不住其内心的恐惧。

    贾似道已经知道,他最大的靠山谢太后,好像不怎么待见他了。

    先皇驾崩,贾似道数次给谢太后写去信函,可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回音,到了这个时候,贾似道已经知道大事不好。

    曾几何时,谢太后是贾似道强有力的支持,现如今一切都变化了,尽管还是那个大内,还是这座垂拱殿,可一切都物是人非。

    贾似道知道在劫难逃,可还是要为自身争取,至少他认为,丁家洲之战的惨败,责任不是在他的身上,而是先锋官范文虎的责任。

    这样的争论是不是有作用,贾似道不清楚,但他必须要开口。

    短短数月的时间,贾似道从权力的巅峰急速的退却,以前那些依附的官员,全部都不见了,刚刚上朝的时候,也换了嘴脸,压根都不看他这个魏国公、左丞相、枢密使了。

    树倒猢狲散,这应该是目前贾似道处境的真实体现。

    “诸位爱卿,皇上年幼,今日商议先皇身后事宜,哀家还是要依靠你们的。。。”

    谢太后刚刚说完,陈宜中就出列了。

    “禀报皇上,太后,臣恳请惩戒祸害我大宋之江山的逆贼贾似道,若是不能够严惩贾似道,先皇在天之灵难以得到安息,今日商议先皇身后之事,也就是笑话了。。。”

    陈宜中开口说出这些话,其余的大臣,纷纷出列,表示赞同。

    站在前面的贾似道,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名字,而且是在大殿之上被人直唿,以前根本不可能,就连皇上都不会直唿他的名字。

    贾似道想着开口,可出列说话的文武大臣太多,他没有机会开口。

    好不容易等到众人安静下来,谢太后的声音传来了。

    “魏国公,诸位爱卿都要弹劾你,你有何话说。”

    还没有开口,贾似道跪下了,这一次是自觉的跪下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在大殿之上跪下,贾似道都感觉到陌生了。

    “皇上,太后,臣是一心为着大宋之江山的,丁家洲之战的失败,责任在范文虎身上,臣没有什么责任,至于说没有能够抗击蒙古大军的抵御,臣已经尽力,以前所做的事宜,皇上和太后都是知晓的,臣冤枉。。。”

    帘子后面传来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匍匐在地上的贾似道,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是不是能够保住官职他不知道,可凭着太后这一声的叹息,性命是能够保住了。

    果然,贾似道说完之后,谢太后很快开口了。

    “魏国公,你于国有功,皇上和哀家都是知晓的,不过丁家洲之战惨败,你罪责难逃,若是不予以惩戒,朝中众人都不会服气,哀家看你就回家去修养。。。”

    贾似道身体颤抖,爬不起来,谢太后这些话,意味着他贾似道彻底离开了朝廷,什么官职都没有了,估计今日之内,皇上的圣旨就会出来。

    能够保住性命,已经很不错了,陈宜中等人是想着要他的命。

    不过贾似道不满足,他还想留在朝廷之中,哪怕这个时候,不少朝中的大人已经先后离开,能够在朝廷里面,才能够真正的保住性命,这一点贾似道很清楚。

    “皇上,太后,臣有罪,可臣还是希望留在皇上和太后的身边做事情,现如今蒙古大军压过来了,我大宋朝廷危如累卵,臣愿意前往开封府,联络魏王殿下,驰援京城。。。”

    贾似道的这些话,迅速激起了陈宜中等人的怒火。

    吕文德的遭遇,陈宜中等人是知晓的,今日若是不能够彻底扳倒贾似道,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些人遭遇到惩戒和算计的时间。

    贾似道还没有说完,陈宜中再次大声的开口。

    “皇上,太后,我大宋之江山,已经被逆贼贾似道消耗一空,难以支撑,如今举朝上下,对贾似道恨之入骨,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皇上和太后若是放过了逆贼贾似道,则朝中的大人都将离心离德,朝廷将难以维系,臣也要辞去所有官职,回家修养去了。。。”

    陈宜中说完,就跪下了。

    大殿之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跟着跪下了。

    龙辇之上的皇上,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嘴巴一咧,不管不顾的开始大哭。

    “皇上要注意自身之颜表。。。”

    谢太后开口,马上有宫女上前去低声的劝慰皇上。

    如此情形之下,按说陈宜中等人就不应该苦苦紧逼了。

    可惜陈宜中等人根本就不起身。

    帘子之后的谢太后,看不清楚脸上的表情,或许这一刻,谢太后想到了皇上为什么会在大殿之上晕厥,可惜如今的大宋,早就不是以往的大宋,若是陈宜中等人离开了,恐怕整个的朝堂都会空无一人,留下一个贾似道,能够有什么作用。

    可谢太后不会斩杀贾似道,这是她的底线。

    过了好半天,谢太后终于开口了。

    “哀家知晓了,贾似道,大宋到了如今的境地,你罪不可赎,哀家念你为大宋做出的诸多贡献,不忍心过分的惩戒,着即削去你一切官职和爵位,发配琼州。。。”

    贾似道当即瘫软下来,无法开口说话了。

    谢太后稍微顿了顿,再次开口。

    “哀家已经做出了决定,希望诸位爱卿能够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合力抗击蒙古鞑子,哀家期盼你们尽力辅佐年幼的皇上,不辜负先皇对你们的信任。。。”

    贾似道被宫中的宿卫架着离开了垂拱殿。

    因为打算法,因为公田法,贾似道得罪了太多的权贵,这一次被发配到琼州去,怕是难以有活命的机会了。

    或许此刻的贾似道,内心充满了悔恨,当初丁家洲之战失败后,为什么不冒险前往开封府,那样说不定能够保住性命,现在被发配到琼州去,在那些寥无人迹的地方,怎么可能活命,而且是不是能够真的到琼州,还是另外的话语。

    贾似道彻底失势了,不过文天祥却迎来了最好的机会。

    陈宜中提议让文天祥回到京城之中,出任枢密副使,协助办理抗击蒙古大军的事宜。

    谢太后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同意了。

    谢太后对文天祥的印象一直都是不错的,之前文天祥诸多遭遇,她也是知道一些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作为太后不好直接干预朝政,现在不一样了。

    讨论先皇身后事宜,倒是显得无足轻重了。

    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也不可能隆重操办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守住临安府城。

    升任成为左丞相的陈宜中,提出来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迅速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护卫大宋之江山,第二个建议,马上迁都,前往福州暂时躲避,免得被蒙古大军惊扰了皇上和太后。

    诏令天下兵马勤王的事宜,谢太后同意了,且谢太后尚未忘记魏王吴邵刚,令专人前往开封府城,诏令吴邵刚进京勤王,至于说迁都的事宜,谢太后沉默了,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陈宜中得寸进尺,依旧坚持迁都的事宜。

    被逼无奈的谢太后,只得答应迁都,但要等到先皇的大礼之后,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之后。

    谢太后的这个提议合情合理,陈宜中等人无法也不敢反驳。

    回到后宫,谢太后沉默了很长的时间。

    一名年长的太监来到身边,谢太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你想办法,派人无论如何联络到魏王吴邵刚,现如今能够救大宋朝廷的只有吴邵刚了,其余人靠不住,哀家知道吴邵刚的想法,不就是想着得到这江山吗,不就是想着能够做皇帝吗,只要吴邵刚能够保住大宋的江山,哀家就让他来做这个皇帝。。。”

    太监吓得跪下了。

    “太皇太后,万万不可如此啊。。。”

    谢太后摇摇头。

    “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你找到可靠之人,手持哀家的懿旨,前去宣召吴邵刚,只要他愿意领兵来到临安府城,哀家自然会让皇上禅位,皇上如此年幼,根本无法掌控一切,哀家手里什么都没有,也保不住这大宋的江山。。。”

    说着这些话,谢太后也留下了眼泪。

    两个时辰之后,一匹快马从大内出来,急促的前往城门的方向而去。

    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匹快马,现如今进出大内的急促之人太多,诸多的大人都麻木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关键调整

    海州州城,城墙之上。

    阿里海牙双眼冒着怒火,看着城外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的军营。

    军营里面,驻扎着近两万的蒙军军士,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军士,都是他从宣城带来护卫海州州城的军士,可就是半天的时间过去,这近两万的军士几乎不存在了。

    宋军的偷袭,阿里海牙不知道任何的消息,几天之前他还派遣军士前往宣城去禀报平安的消息,可现实去给了他最为严酷的打击。

    城外已经是密密麻麻的宋军军士,海州州城被彻底包围了。

    城内只有一万左右的军士,老百姓也不是很多了,早在山东不稳定的时候,城内不少的百姓就选择了逃亡,故而大军可以利用的百姓不多,粮食就更不用说了,阿里海牙携带的粮草,全部都是中军负责押运的,前军为了能够快速的行军,只是携带了很少的粮草。

    兵力不足,粮草不足,面对强悍的宋军,结局是什么,阿里海牙用屁股都能够想出来。

    城外军营突然出现厮杀的时候,阿里海牙本能感觉到不对,他不敢打开城门出去驰援,若是中了宋军的计谋,人家兵不血刃就能够完全的拿下州城,他这个征南大军的副帅,自然也会成为宋军的阶下囚。

    大宋魏王吴邵刚此人,阿里海牙听说过,大元王朝赫赫有名的亲王末哥、哈必赤,以及万户长兀良合台,都曾经败于此人的麾下,皇上最为青睐的伯颜,更是命丧此人的手下,曾几何时,阿里海牙压根不相信吴邵刚有如此的厉害,觉得可能是诸多亲王之间的内讧,导致吴邵刚侥幸获取胜利,可现在他不敢有这等幼稚的想法了。

    阿里海牙尽管在大元朝廷之中算不上特别有地位之人,可好歹也是蒙古权贵,朝中的事宜都是知晓的,其实吴邵刚此人,刚开始压根没有谁听说,也没有谁重视,别说名气,名字都,没有听说,可此人就是利用被忽略的这段时间,不断的壮大实力,等到实力集聚到一定的程度,能够开始显露身手,就利用大元朝廷面临诸多征伐之时,展开进攻,让皇上愤怒,却无法腾出手来压制和剿灭。

    现如今,吴邵刚的实力,已经没有任何人敢于小觑,包括皇上都是这样想的。

    看着城外的蒙军,阿里海牙的脸色很是阴沉。

    五万大军,中军应该是不存在了,足足三万人,居然被宋军剿灭,想想这多么令人恐惧,更加要命的是,阿里海牙已经给大帅阿术写去了报平安的信函,这至少表明,短时间之内,阿里海牙不可能得到什么驰援。

    凭着城内一万余人,想要抵御宋军强烈的进攻,不大可能支撑太长的时间。

    但阿里海牙依旧要坚持,哪怕是玉石俱焚,他也不会退缩,不知道为什么,冥冥之中,阿里海牙总觉得自己的运气不至于如此之差,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出路,至少海州州城不会被宋军很快的拿下。

    距离海州州城五里地的军营。

    吴邵刚的中军帐,设立在军营的南面。

    中军帐内的气氛很是严肃,完全没有即将攻克海州州城的喜悦。

    吴邵刚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文书,郝经等人坐在一边,没有开口说话。

    过了好一会,吴邵刚才微微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凝重的开口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现这等的情况,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不过已经到了这样的局面,我们就想办法来应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原来,蒙古亲王合丹率领的援军,已经抵达山东,且没有停留,穿过了济南府和泰安州,直接朝着沂州扑来,合丹麾下有五万蒙古铁骑,此外还有近五万的新附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其麾下的蒙古铁骑,乃是大元王朝的精锐部队。

    负责阻击合丹的张炳辉与刘秉忠,按照吴邵刚的安排,指挥大军固守城池,抵御合丹的驰援,没有想到的是,合丹压根就不去进攻城池,而是命令大军朝着海州的方向扑过来。

    英雄所见略同,合丹毕竟是大元朝廷作为骁勇的战将之一,早就明白山东一地,最为主要的地方就是海州,只要固守了海州,则可以依托海州和莒州,对占据沂州等地的宋军,构成前后的合围。

    等到张世杰和刘秉忠决定率领大军追击的时候,合丹则是命令两万新附军拼死的抵抗,他则是率领麾下的主力,依旧朝着海州的方向扑过来。

    蒙古铁骑的行军速度是很快的,相反,张炳辉和刘秉忠等人则不可能很快,毕竟他们携带有鼎坤炮。

    局势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合丹此举也充满了危险,而且是巨大的危险,若是不能够迅速的拿下海州州城,则其率领的大军,将处于宋军的前后包围与前后夹击的情况之下。

    艺高人胆大,合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