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弘略与张弘范明白意思,两人看着吴邵刚。

    吴邵刚也是挥挥手,示意两人离开屋子。

    张弘略与张弘范转身走出屋子,张弘范走出去的时候,回头看了看,小心的带上门。

    屋子里就剩下吴邵刚与张柔两人了。

    “大人,下官知道自身不行了,下官这一辈子,到处征伐,本来是想着能够光宗耀祖,却身逢乱世,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很不错了,可惜的是,下官太晚遇见大人了。”

    说到这里,张柔有些激动,吴邵刚却没有开口。

    张柔的经历的确是复杂的,准确说张柔是金国人,当初就是因为不服地方官府的压榨与无能,故而聚集了一帮人,开始了抗击蒙古朝廷的战斗,之后金国灭亡,张柔归顺了蒙古朝廷,也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可惜后来遭遇到忽必烈与蒙古朝廷的猜忌。

    一直到归顺大宋朝廷,归顺吴邵刚,张柔才算是恢复了汉人的身份。

    “下官有些话,一直都想说,可以前不敢说,现在敢说了。”

    “张将军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了。”

    “下官觉得,大人一定能够统一天下,打败蒙古朝廷,下官在蒙古朝廷之中多年,也熟悉大汗,当初下官觉得,大汗乃是少有的世间帝王,可大汗与大人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吴邵刚的眉毛跳动了一下,他从来没有将自身与忽必烈比较过,毕竟忽必烈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少有的开国帝王。

    “蒙古部落不重视君臣礼仪,也不重视民生,就算是大汗,也是后来明白的,如果不是朝中诸多的汉人大臣建议,蒙古朝廷依旧是按照部落的规矩来管辖征服的地方,这方面大汗远远比不上大人。”

    “大人高瞻远瞩,用人方面更是强于大汗,下官在蒙古朝廷多年,不管是窝阔台大汗、蒙哥大汗还是忽必烈大汗,他们都是不会完全相信别人的,而且他们骨子里都是排斥汉人的,张文谦、刘秉忠、郝经、姚枢、窦默、许衡等人,都是汉人大臣之中的佼佼者,可惜在蒙古朝廷,总是遭受到猜忌和怀疑,让他们郁郁不得志,还要很小心。”

    “下官觉得,姚枢和史天泽等人,最终也是要归顺到大人麾下的,大人用人不疑,张文谦、刘秉忠、郝经、窦默和许衡等人,全部都受到了重用,所处的位置,比较蒙古朝廷,要重要很多,而且大人愿意听从他们的建议。”

    “大人如此的胸怀,不是大汗能够比较的。”

    。。。

    剧烈的咳嗽,让张柔不得不中断话语。

    吴邵刚端起了床边的热水,让张柔喝下了几口。

    张柔抚了抚胸部,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的红晕,眼睛里面也出现了亮色。

    吴邵刚内心微微叹气。

    “大人,下官有个不情之请,下官最为担心的就是张弘略和张弘范两人,张弘略守旧,没有多少的开拓意识,担任府州县官吏还是可以的,但是无法应对过于复杂的局面,张弘范强一些,知道百姓的疾苦,能文能武,下官拜托大人,今后多多管教两人。”

    “张将军,您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是记在心上。”

    “下官只是多嘴,其实大人慧眼识才,当初对张弘略和张弘范两人的安排,下官就明白了其中的苦心,让张弘略跟随在刘秉忠的身边,让张弘范进入到军中,就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下官只是担心,他们辜负了大人的期望。”

    “张将军,你想的太多了,俗话说得好,人各有命,富贵在天,张弘略与张弘范,两人的能力都是很突出的,只要他们尽心竭力的做事情,就必定不会辜负张将军的期望。”

    吴邵刚已经准备告辞,他知道张柔的时间不多了,还要对家人以及张弘略和张弘范说些什么,就在他准备起身的时候,张柔再次开口了。

    “大人,下官还有一件事情,张文谦等人,当初在蒙古朝廷的时候,擅长于计谋和政务,但也失之于算计之中,在王文统的事情上面,他们都遭受到了重创,以前下官和他们时常说到这些事情,还望大人不要计较他们的这些心计。”

    吴邵刚的脸上显露出来微笑,点点头。

    大凡是谋臣,都是有这样的习惯的,不是说他们喜欢算计,很多时候,他们通过谋略以及算计,来展现自身的能力,来纠正策略方面的失误,不过在吴邵刚这里,这些东西都用不上了,一方面吴邵刚自身的谋略是不一般,另外一方面集众人之力,让众人都能够开口说话,提出自身的建议,也就没有谁会想着背地里说话了。

    吴邵刚走出了屋子,站在外面,要求张弘略和张弘范赶紧到屋子里去,不要陪着他。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哭声传来。

    张弘略与张弘范哭着走出了屋子,跪在了吴邵刚的面前。

    吴邵刚看着屋子,好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

    翌日,有关张柔葬礼的事宜,吴邵刚主动提出来了。

    张柔当初在蒙古朝廷,身份是都元帅,不过蒙古朝廷官员的品阶,很是模糊,这方面不如大宋朝廷和已经灭亡的金国那等的规范,汉人出任的都元帅,与蒙古人出任的万户长和都元帅,品阶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享受的待遇不一样。

    按照品阶来说,汉人出任的都元帅,大致相当于大宋朝廷御前诸军的都统制。

    都统制属于正四品的官阶。

    吴邵刚的提议是,按照正三品的文官身份,来筹办张柔的葬礼。

    这是一个很高的规格了,按照张柔的身份,无论如何都是靠不上去的。

    可不要小看葬礼这件事情,规矩是很严格的。

    李庭芝与郝经等人,没有反对。

    在得知了节度使衙门关于张柔葬礼规格的安排之后,张弘略与张弘范赶到了节度使衙门,在外面长跪不起,一直到吴邵刚出来,扶起了两人。

    张柔的葬礼,很是隆重,吴邵刚、李庭芝和郝经等人悉数参加,就连刘秉忠都从云南赶回来参加,李庭芝亲自为张柔题写悼词。

    张柔隆重的葬礼,在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等地,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那些归顺大宋朝廷、归顺吴邵刚的文武官员,包括军中的寻常军士,内心都有了共鸣,他们深切感受到,吴邵刚的确是尊重每一个人的,哪怕是归顺之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 未来之师

    吴瑞坤满五岁,虚岁六岁,吴瑞林和吴瑞博四岁多,虚岁五岁。

    吴邵刚提出了要求,三个孩子都需要开始学习了。

    其实在这方面,李涵薇更加的着急,在吴瑞坤不到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传授一些知识,譬如说识字和咏读唐诗宋词等等,只是吴邵刚感觉到,吴瑞坤等小孩子年岁太小了,这个时候强迫他们学习,恐怕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一直到李庭芝和郝经等人都提出来吴瑞坤应该要请先生教授学识的时候,吴邵刚才明白其中道理,在李庭芝等人看来,吴瑞坤、吴瑞林和吴瑞博都不是寻常的身份,必须要尽早学习,特别是吴瑞坤,其成长的步伐,关乎到未来。

    明白这一层的道理之后,吴邵刚让步了,开始关心吴瑞坤等人学习的事宜。

    有些小孩子,生下来就是要准备承当重任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何请先生,吴邵刚早就有考虑,让窦默与许衡两人成为三个小孩子的老师。

    对于教育的认识,吴邵刚远远强于李庭芝等人,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在小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之中,会观察家里的情况,会学习大人的一言一行,一旦小孩子开始学习,则老师对于小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若是家庭和睦,老师优秀,教育出来的小孩子,不敢说是顶尖的人才,至少品行是很好的,是能够在社会上很好立足的。

    当然,对于吴瑞坤,吴邵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政策需要有延续性,吴邵刚最终的目标,是一统天下,而更加复杂的治国理政,需要政策的延续,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不能够出现过于重大的调整和变化,更不能够应为荒淫或者贪腐毁掉基业,而吴瑞坤将来无疑是会承担这个重任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吴瑞坤的教育事宜,就不是一般的事情。

    许衡与窦默两人都是云川学府的学士,按照节度使衙门的计划,许衡本来是准备出任云南制置副使,前去协助刘秉忠的,不过因为云川学府的任务很是繁重,窦默一个人忙不过来,故而许衡一直无法离开,时间长了,许衡也不是很愿意离开云川学府了。

    云川学府可不仅仅是学府,承担了培训教谕诸多官吏的任务,节度使衙门的很多文书,都会送到云川学府,窦默和许衡这样的学士,都是要看这些文书的,有些甚至是征询意见的文书,窦默和许衡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以及与学习的官吏的探讨,提出来诸多的意见建议,可以说,云川学府一方面也是节度使衙门的参谋机构。

    吴邵刚也时常到云川学府去,一方面是看望那些在学府学习的官吏,勉励他们好好学习,一方面也是了解学府的运转情况,且将自身的一些见识提出来,与许衡和窦默等人探讨,在如何署理政务方面,吴邵刚有着一些较为超前的认识,通过与窦默等人的协商,也将这些观点和认识灌输到平日的教谕之中。

    吴瑞坤等人准备请先生教授学业的消息刚刚传出去的时候,许衡和窦默两人就接到了吴邵刚的邀请。

    许衡和窦默很是激动,他们明白这其中的意思,成为吴瑞坤等人的老师,那可不是一般的荣誉,他们一定会成为帝师。

    两人做了精心的准备,沐浴更衣之后,才前往吴邵刚的府邸。

    进入府邸,管家吴林马上带着许衡和窦默进入到书房。

    吴邵刚正在书房等候。

    见到吴邵刚之后,两人马上稽首行礼,想不到吴邵刚也给两人稽首行礼。

    “今日请许学士和窦学士,乃是为了小儿学习的事宜,我意欲请二位学士成为小儿的先生,不知道二位学士是否愿意。”

    窦默的年纪大一些,他看了看许衡,马上开口。

    “大人如此重托,下官诚惶诚恐,一定会尽心竭力。”

    许衡也跟着开口,表示愿意教授吴瑞坤等孩子。

    这在吴邵刚的预料之中,只不过他还有一些想法要说出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先生对于学生之影响,无比深远,我期盼二位学士以平常心教授吴瑞坤等人,切不要因为他们身份的不同,而失之于娇纵,该训斥的地方训斥,该打板子的地方打板子,要让他们首先学习到谦和、善良、淳朴之品质,也就是说,他们首先要成人,接着才是成才。”

    看见许衡和窦默陷入到沉思之中,吴邵刚再次开口了。

    “我以前听说过一个说法,富不过三代,本以为这个说法颇为偏激,后来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父辈拼搏努力,无非是想着让家人过上好的日子,不再风餐露宿,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因为对子孙的娇宠,导致子孙不成器,从而毁掉了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家业,如此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远的不说,就说京城里面那些纨绔之徒,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父辈甚至是朝中的高官,家世显赫,他们依仗父辈的权势和富裕,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仅是毁掉了父辈创下的基业,也令家族蒙羞。”

    “吴瑞坤、吴瑞林和吴瑞博,绝不能够成为纨绔之徒,否则我都饶不了他们。”

    说到这里的时候,许衡与窦默连连点头,完全认同吴邵刚的说法。

    “不过有一点,也请二位学士多多考虑,吴瑞坤、吴瑞林和吴瑞博三个孩子,年岁毕竟还小,懵懂不懂事,也有着小孩子的天性,喜好玩乐方面恐怕是有些令人头疼,二位先生在教授他们的时候,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要让他们感觉到畏惧,如此他们定会想方设法逃避学习任务,让二位学士日后更加的头疼。”

    “传授学业方面,以二位学士为主,我只是提出一些建议,二位学士不管如何的管教,我都是支持的,至于说家眷,二位学士不必担心,一切都由我来出面说明。”

    说到这里,吴邵刚看着许衡和窦默。

    “不知道二位学士有何要求,只要是我能够做到的,绝不会推辞。”

    还是窦默开口回答。

    “大人拳拳之心,下官深为感动,许学士与下官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我们学识不够,在教谕之问题上面,还要时常与大人探讨,吴瑞坤五岁,吴瑞林和吴瑞博都是四岁,年岁还小了一些,取字尚不到时候,在如何教谕他们的事宜上面,许学士与下官也是要仔细斟酌的,下官只是有一个建议,这第一年之教谕,以半天为限,每日里能够保证一个时辰左右的学习,就很不错了,这教材方面,许学士与下官会专门编写,供大人过目。”

    窦默说完之后,扭头看着许衡。

    许衡点头之后,跟着开口了。

    “窦学士所言,下官完全赞同,大人对于吴瑞坤、吴瑞林和吴瑞博要求之严格,下官很是佩服,不过他们年岁尚小,所谓欲速则不达,刚开始学习之时,不宜要求太高,这方面窦学士与下官都要想办法的。”

    。。。

    许衡和窦默说完之后,吴邵刚微微摇头。

    “二位学士还是小心了一些,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吴瑞坤将来承担之重任不一般,若是纨绔了,吃亏的是百姓,是身边的官吏,故而对于吴瑞坤,要求应该要严格,我还计划,两年到三年之后,要求他们出去游历,去体察百姓的疾苦,知晓百姓生活的不易,如此他们才知晓民生之重要,知晓农户种出来粮食,要经历多少的艰辛,唯有这样,他们才知道体恤百姓,才知道珍惜稳定之局面。。。”

    窦默和许衡的脸都有些微红了,这些话的意思,他们不可能不明白。

    只不过吴邵刚的要求还是太高了。

    “大人之规划,下官是赞同的,只是这两年到三年之后的游历,下官觉得还是早了一些,就算是读书人,游历也需要在成年之后。。。”

    窦默还没有说完,许衡也连连跟着点头。

    吴邵刚再次摇头。

    “这不是要求高,谁叫他们是我的儿子,那就要准备吃苦,那就要懂得民生之重要,游历不是一次两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农户之中,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真切的体会百姓生活的不易,他们自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在繁华城池之中,住在豪华的府邸之中,怎么可能知晓民生之重要,这方面,恐怕要麻烦二位学士,届时跟随他们一道,也好好的教诲他们,让他们真正明白其中道理。”

    说到这里,吴邵刚拿起了桌上的纸张,递给了窦默。

    “这是我抄写的唐朝诗人李坤的《悯农》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就是他们的启蒙教谕,要让他们明白此诗的意思,知晓百姓的疾苦,不知道二位学士意下如何。”

    窦默双手捧过纸张,仔细看看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颇为感慨的开口了。

    “大人的苦心,下官完全明白,请大人放心,许学士与下官一定会尽心竭力,不辜负大人之期盼。”(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襄阳之危

    “蒙古鞑子从正月中旬到二月底,对襄阳府城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虽说进攻都被打退了,可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朝廷已经派遣夏贵和范文虎等人,分别率领大军驰援襄阳,可驰援的大军悉数被蒙古鞑子打败,被迫撤离,情报署预计,接下来蒙古鞑子将要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争取尽早攻陷襄阳府城。。。”

    “京城方面,朝廷和枢密院的意见倒是统一,都是想着全力救援襄阳,夏贵与范文虎率领驰援襄阳的大军悉数遭遇失败之后,兵部提出调遣驻扎在四川的大军驰援襄阳,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枢密院的准许,枢密院之意思,依旧是调遣驻扎在两淮的御前诸军,以及驻扎在京西路的其他方面军队,驰援襄阳。。。”

    “大都方面,蒙古亲王哈必赤依旧驻扎在开封府城,不过其麾下的两万蒙古军士,已经抽调一万人回到大都,蒙古亲王塔察儿依旧驻扎在漠北,据传从开封府城抽调的一万蒙古军士,很有可能已经开赴漠北草原。。。”

    袁世春禀报的很是详细,这些情报的获取,都是经过情报署大量的归纳和整理,特别是有关大都方面的情报,获取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需要综合以往获取的诸多情报,经过详细的整理,做出精确的推断,才可能得到。

    李庭芝、郝经和曹文刚等人,听的非常仔细,吴邵刚则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吴邵刚根本想不到,蝴蝶的翅膀一旦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