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阳光大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娥心里盘算计较,暂且也没同罗崇勋说。有些事,是要放在心里筹划的。待等张知白汇报完毕,刘娥听来也跟罗崇勋说的差不多,就是比较详细些。当即下旨,命封丘知县梁丰提供全套设备图纸,由将作监照图纸制造,张知白监制。等过了年便要看效果。

这年头,谁管知识产权这回事?让你梁丰进献图纸技术,便已经是大大瞧得起你了。放心,也不白要,加个从七品承议郎的虚衔,甚至是来个正七品的侍讲、侍读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在当官容易升官难的宋朝,凭技术吃饭,这就算天恩浩荡了!

因此,在场各位谁被没去想梁丰愿不愿意,会不会拒绝。

若说起来普天下还有一个人算是太后刘娥知己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定王赵元俨无疑。

十五个赏赐的内侍,已经被曾亮其策反了一半还多。因此最近京城发生的事,赵元俨什么也没漏过。他同刘娥一样,把眼光盯在了梁丰的新发明上。

定王府密室里只有三个人,赵元俨,陈希古和曾亮其。

赵元俨一字一顿说道:“报纸一出,可见梁丰所谋不小,他这个活字印刷,太后必欲取之而后快。”

“是啊,此物若能用上,那么大宋可刊印之书,浩若烟海,再也不用担心雕版成本过高,承受不起了。”陈希古点头赞同。

赵元俨淡淡笑道:“你错了,我料太后必不为此。她呀,想的是如何连同梁丰这套报纸的本事一道取了。从今政令行处,普天之下无不通达。只要把这物事牢牢捏在手里,呵呵,她要说什么,别人就得听什么。”

陈希古恍然大悟:“王爷明见万里,果然如此!”

“不过本王猜想,太后她老人家一时间还做不出来。呵呵,这倒给咱们腾出许多时间,从容布局。”

陈希古不解道:“为何做不出来?既然有了这套物事,那还不是就在眼前的事么?”

赵元俨摇头道:“她有这套物事,也有将作监帮她印制,自然不为难。为难的是,她想作的文章,没人替她写!”

陈希古哑然笑道:“王爷说的是,瞧她用的那些人,简直好像专门找来跟自己对着干似的,谁肯奉承于她?”

“这便是咱们的事了。希古,你资历未深。便是出了头,也暂时上不了位。只好暂时委屈你啦!”赵元俨道。陈希古急忙站起躬身道:“这个学生明白之至,王爷放心,能助王爷大事要紧,其余都是浮云,学生没放在心上。”

赵元俨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点头笑道:“这样想就好,若大事可成,你的前程自然在后头。本王想问的是,前次让你去联系夏竦。可有回音?”

陈希古笑着又屁股离开板凳,从袖子留抽出一封信来,说道:“正要同王爷提起此事。前番正巧遇到夏子乔略感风寒,学生专代王爷送了他病仪两万贯,他推脱不过,只得收了。这是谢帖。王爷请他作的事他也答应做了,估计不日也就要到。”

曾亮其上前接过,转递给赵元俨,上写:“门下、臣夏竦感极顿首:承恩趋探。微恙惊动,愧惧不已。身在值守。进退不由,惟谢王恩,择时恭致不言。竦顿首顿首。”

赵元俨看罢,笑道:“呵呵,只要他爱财,不怕不入本王彀中。这回可就看他的了。”

赵元俨两万贯,买了夏竦两篇文章而已,而且是一明一暗。

夏竦诗词文章,驰名天下。二十岁时殿策出来,一首“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引得当年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赞曰“真宰相器”也!

陈希古便依着这个由头,转达了八王的意思,想请他代笔捉刀,作一篇太后长宁节的贺表。夏竦才收了人家两万贯。光想想手都要软,哪会推脱?当即答应一定字斟句酌写一篇超水平的出来奉上。

赵元俨深知夏竦虚荣心极强,若帮自己做了一篇好的,那么他自己要上的贺表便绝不会差了。那年月。代人捉刀当枪手是荣耀之事。如果替别人作了好文章,自己的贺表反而不如,丢脸不说,被太后看见也必定大为不悦。

所以说两万贯,其实是买了一明一暗两篇文章。

这时听了陈希古的话,笑道:“这事做得好,不过恐怕还要烦劳你一次,即刻动身,再去会一会他。请他帮本王再做点事情。告诉他,本王尽心竭力,争取短时间内把他送入中书。”

说完,又带些歉意道:“唉,这次恐怕累你年都难得过好,将来再补偿你吧。”

陈希古哪会在意,急忙拍胸脯表示自己马上动身。

而梁丰那边,在得了朝廷旨意下来后,出人意料地没有爽爽快快将技术工艺献上,反而很为难地表示不行。他怕下旨的黄门回去说不清楚,干脆自己写了一本谢罪折子呈上,说明自己的难处。

他说这项技术虽然是自己想出来的,但有个合伙人,是盛和坊的东家。人家出了资金、人力、物力,又不辞辛苦,专门来到封丘开了分号,全力配合。现在技术基本成熟,眼看就有收益了,粗略算一算,头几年每年能带给盛和坊的利润应当不下万贯。这样的东西,人家怎么能愿意白白奉送朝廷?朝廷历来对百姓是最好的,从不与民争利,因此才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造积极性。如果这次口子一开,不但朝廷名声不好,还吓得百姓们今后有了什么新物事都不敢拿出来。那将来形成恶性循环,大家都不愿意动脑筋做事了,最后损失的还是国家。所以希望太后三思,别做这个与民争利的事!

这种同朝廷打嘴巴官司的文章,刘娥赵祯每天起码要看一二十份。因为他们家有密训,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虽然这时候没人知道,但他们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因此也惯得那些文官,见天跟打鸡血似的,比赛着谁同朝廷的反调唱得响,谁就是大神。

因此虽然没有技术专利这一说法,但刘娥还是无可奈何。只要一提到与民争利,赵家基本上都要让步退步。何况这是人家理直气壮的事儿?

不过刘娥也还有办法,既然不给技术,那也行。她又下旨暗示梁丰:“你说朝廷与民争利,确有道理。那么技术你就暂时先保密着吧,也不急。不过,这个报纸的事儿却要说道说道了。现今的确是没见你发表什么犯禁的言论,不过不代表你今后不乱说啊。这个东西还是暂时先停下来,朝廷会专门针对这个研究制度,等制度出来你再弄吧。”

梁丰一听笑了,又回信说那也行啊,不让干就不干。不过前一期已经说过你老人家长宁节的时候要出一份专刊的,都传出去了,许多读者等着看呢。你瞧能不能让我把这第四期出了再停?

太后心想反正是给自己发的,出就出呗。横竖就这一期,也就答应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朝也知名

在京城四十里外的封丘县,浓浓的过年气氛中,一群神情严肃而激动的读书人,端正衣冠,步履沉重地走进封丘县衙,要参加一个仪式。

这一天,是知封丘县梁丰率领全县读书种子编写的《广韵。字汇》编成的日子。

《广韵。字汇》凡一十六卷,集字两万六千七百三十八个,分切音注字和四角码检字两种,对照《广韵》书中搜罗汉字,一一表明注音,又按四角码检字法注明所在位置。如果说《广韵》相当于大宋字典的话,那么《字汇》则相当于字典前面的《音节表》和《检字表》。

它相比中国之前唯一一部以部首查字为先导的《说文解字》,多了两种查找汉字的方法。尤其以四角码为最全,依其法,则天下无不可查找之字,再对照切音,则天下无不可读之字。

所有的读书人都明白它的重大意义,从今以后,读书习字,再也不用依靠授课老师的口口相传,以至于某些字音字义以讹传讹了。这对准确理解古人文章,学习经典,无疑是朝前大大跨越了一步。

而全县四五十名参与完成这部《字汇》的生员和衙门书吏,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永载《字汇》一书的编纂人员名单之中。

本来全体编纂这本书的参与者们都强烈要求举行一个盛大的成书典礼,并建议将典礼放在县城文庙举行。以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但是县尊梁丰坚决不许。言道这只是读书人应该尽的本分,不值得在圣人面前夸耀。如果一定要举行仪式,那就在县衙举行好了。

其实他一直觉得这事没那么玄乎,理由是这本书顶多只相当于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它只起到方便读书人查找不认识的字的作用,而有关字的音、义,都不是自己能够办到的。穿越人士也不可能无所不能啊。要注解那么多字,就算是这方面的顶级大师也不可能一个人做到,何况才短短几个月呢?

所以他一直坚持把这书定义为《字汇》,而不敢称“典”。更何况要他雄赳赳地去文庙告诉先师,老脸还没那么厚。但搞个完成庆功仪式还是很有必要。所以就挪到县衙举办喽。

县衙大堂行礼。县里百姓可以外围观礼。

太爷都这么说了,只好依他。但还是人人振奋,一大早的聚拢起来,说话声音都比以前庄严神圣了许多。

县老爷断案打屁股的地方拿来做这事,怎么说都有些不伦不类。但考虑到百姓参观,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只不过这天还是认真布置了一下,撤去两旁血乎拉丝的刑具,不用站班衙役,大堂院子里摆上香案、红毯。所有参会人员都儒冠儒巾,看起来就比较应时顺眼了。

陈安临时做了礼赞。巳时二刻。吉时已到。陈安出来大声叫道:“吉时至,书成礼开始。”

梁丰为首,秦邦业、邓圣也脱去官服,恢复读书人本来面目,清清爽爽地走了出来,并肩面朝堂上,立在院子里香案前。

“本县生员等,向大成至圣先师致礼!”

梁丰居中,左右两位副手。其余参加编书的所有人员全部出列,排列整整齐齐跟在后面,向着大堂上临时供奉的孔子排位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成,县尊梁丰讲话。

梁丰转过身来面朝众人,也面朝外围观看的百姓,清清嗓子,拿过一份讲话稿开始念道:“时惟天圣三年正月。封丘知县事梁丰,瑾率知县衙主簿秦邦业、县尉邓圣并阖县生员等,祝告于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老百姓对他骈四五六的文章也听不懂,但知道这是太爷办大事。都不肯散去,直愣愣地任他胡说八道。不知念了多久,才听他念道:“是书成于天生三年正月初四日,其肇始于王公云五,承其志,总编梁丰,副总编秦邦业、邓圣,裁定梁氏冯程、梁氏谢嫦,编委陈安、易通理、曹遂、黄文林、周邦忠、刘时飞?????”

一串名单念过,许多人大吃一惊。除了他名单上的称呼从来没听过之外,还有那位据说是祖师爷的肇始者王云五,还有,居然连自己夫人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在这个对女人只冠夫姓称呼的年代,不免让人啧啧称奇,难以接受。但梁丰名头就是那么大,人们又知道他家里有两个老婆一般地美若天仙绝顶聪明,能帮助他做这些大事,当然了不起。上个编委名单也就自然而然了撒!

据后来梁丰介绍,王云五是一位他幼年时遇到的大贤隐士,对小学(即训诂学)用功颇深,曾致力于四角检字的研究,是梁丰最初的老师,教会了他四角码的概念和方法,他才有机会将其发扬光大的。现在虽然老师已经找不到了,但还是应该把他的大名列上,好让后世知道这个大功劳真正的发明者。

千年以后,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王云五先生学习四角码时,仍然对那位同名同姓的大宋前辈祖师敬佩不以。只是不知道当年梁丰纪念的就是他本人罢了。

接下来的梁丰,依然没有走常规让众人对他行礼,而是亲手将已经印好的《广韵字汇》给编委们每人双手递上一本,同时深深鞠上一躬,道一句“辛苦,谢谢!”

那些编委们一生都在这小县城里,籍籍无名。从今名字得上《字汇》,已经荣光无限,现在以这种方式从总编大人手里接过自己参与的成果,一个个热泪盈眶,年纪大的感情充沛些的,直接老泪纵横,抹之不干。

这一举动连同感动了整个县衙,还有那些参加观礼的编委家属以及百姓们。无不为有了这么一位和蔼可亲,致力于广大文化的好知县而骄傲,自豪!

从此封丘文风大胜,自天圣年间,每一科考试,封丘县中举比例均要拔得北方头筹,大批读书人脱颖而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不计其数。同进士出身的,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必须关门痛哭几日表示悔过才能得到全县人民的谅解。

封丘县后来只好立了一个规矩,《县志》里同进士出身的一律不录入,免得名单又臭又长看得人不耐烦。

在县里把仪式做完,梁丰接着便呈上本章,细说《字汇》成书,并附带一百套,送到京城,专们给赵祯。赵祯原本不晓得这事,一见之下,大喜过望。他知道梁丰的意思,于是在长宁节前夕,将这套书作为献给大娘娘寿诞的贺礼敬上。

大宋文治之隆,历代无出其右者,就是因为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缘故。刘娥得到这套书,焉能不喜?马上把梁丰送来的一百套赐了个干干净净。先前梁丰写一本《三字经》虽也大名鼎鼎,但毕竟是儿童读物,还不觉什么。这回搞了这个东东,惊得满朝饱学之士更对他又高看一眼,有些手痒的便忍不住提笔文章赞誉起来。一时诗词歌赋漫天飞,都夸梁丰好大手笔。

最后这些诗词文章被有心人刘毅悉心收罗起来,用活字编印成集,保留记录了大宋这一次小小的文化盛事。

张知白接到这部书,更是哈哈大笑喜心翻倒。原来刘娥和梁丰商量不通,人家不给技术图纸。刘娥可不管什么叫剽窃科研成果,直接就给张知白下令,要他凭记忆仿造活字印刷术。张知白当然不会怠慢,抓紧时间开工制作,本来时间就紧,等把那个转轮的切音字库做出来后才忽然想到,这么多字,没人能认得全,查都不好查。遑论排版印刷呢?

他想到梁丰一定有秘方,但人家不给啊。不好意思舔着脸去要,正愁得要死,这回骤得此书,才猛然醒悟:“靠!那小兔崽子做的切音字库原来只是个幌子啊。真正的秘诀却在这里面!”

老头一兴奋,连年都不好好过了,天天召唤将作监丞来办公室商量,终于拟定了做检字库的图样方案。但这个太耗费时间,还得慢慢培训工匠学习检字法,最少也须几个月才能搞定,张知白只好望洋兴叹。上奏太后,要想搞出活字印刷,最早也要等到夏天喽。

话说正月初七,是长宁节的头一天,京城四方馆都亭驿北朝馆驿里,长宁节贺使萧从顺正在仔细翻阅近几天来收集到的大宋消息。其中就有《汴水闻见》三期和这两天朝中高官专门表扬梁丰《字汇》书的文章诗词。

“院使,贺礼全都准备好了,请去过过目吧?”随同的副使韩邵芳走了进来,笑着说道。

“那个不忙,学士,你且来看看,这些东西,大有趣味啊,呵呵。”

韩邵芳走近前坐下,从萧从顺手中接过几篇文章翻看了,也笑道:“这个梁丰,近年来在南朝可是大有风头,出名得很呢。”

第三百一十三章 伤痕依旧

(本来要努力码到3000的,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对不住各位!)

像给皇太后上寿这么讲究招牌字号,论资排辈的拉轰事儿,梁丰一个小小的知县当然木有资格参加。

不过会有人通知他去的,只是现在他还不知道罢了。

他本来也不稀罕。趁着过年的当口,借口说去京城给几个老友拜拜年,三口子年初五就回了家,秦邦业因为家远回不了,主动留下看着县里一摊子,反正也没事。那时候过年值班,民风淳朴,没有豆腐渣工程,不加班挖煤矿,连电话都不用守,能出啥事?

于是梁丰抱歉几句,便捎带手把邓圣也拽走了。邓圣本来不好意思去的,只是也惦记这那帮兄弟好久不见了,再不去串串就生分了,只好给老秦告罪。老秦乐呵呵将两人亲自送出城门才分的手。

两个老婆知道他满心里憋着什么事,本想揶揄一番的。但转念间想着那位也够冷清,又不肯进门,还背了个破相的名声,便那么在外面守着,他再不去看看,那简直是缺德了。于是便装作不知,由得他。

果然回到家里,梁丰连气也不多喘一口。拉着邓圣便出门说是来不及备礼了,街上现买就去高家、杨家和石家拜年。邓圣只好苦笑着当了这厮的托儿跟着出来。

谁知刚出启圣院巷口他就拆了桥,舔着脸说兄弟,你看我这儿还有急事,真不能陪你了,要不我先走一步,你别处转转?马车归你了,过几个时辰你再来缀锦楼咱们汇合,好生喝点?

邓圣大怒:“我操!这大过年的我一个人在街上转个毛啊?不去!”

“嘿嘿,京城不是有庙会瓦子什么的吗。要不你去相国寺?东瓦子也行,就两三个时辰,你再过来,求你了!”他也是想同雪里梅单独呆一呆,安慰人家一下。

邓圣看他猴急猴急抓耳挠腮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