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析论
  君王想要有治理国家的智慧,除了自我的修持精进之外,“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更是相当重要。经常亲近贤者,谦逊虚心地向贤德之士请益,方能集合众人的智慧,镕铸成大智慧,以安邦定国,为人民谋幸福。
  本章所说的王是如何“不智”,由于文献不足,无从得知。但是孟子对于这位君王不智的原因,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来加以分析,却说得生动而适切,直指问题的核心。首先,君王身边被群小包围,每天不是听取谗言,就是被谄谀之言所蛊惑;每隔十天、半个月,好不容易才偶尔会见贤者,他的头脑怎么会清楚呢?孟子用“天下能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来说明,是相当深刻的。君王接触贤者的机会太少,当然日益“不智”了。其次,(新浪读书独家首发)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就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学生,心不在焉地听弈秋教棋一样,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也就无法有智慧了。
  细读本章,可以发现孟子这番话虽然是针对君王而发,希望君王要时时亲近贤士,远离小人,尤其是对于贤士的雅言还应专心听取,以成就大智慧。其实,教育又何尝不然呢?青年学子在求学过程中,也应自我惕励,对于所涵养、所研习的学问,必须要专心,而且要有恒,切忌“一暴十寒”而枉费工夫,切忌“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而终无所成。
        (四)
  孟子谓高子①曰:“山径之蹊②间,介然③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④,则茅塞之矣⑤。今茅塞子之心矣。”(《尽心》下·二一)
            章旨
  孟子训勉高子学贵有恒,不可间断。
           注释
  ①高子齐国人,曾经学于孟子。
  ②蹊 音xī,人行处。
  ③介然专一的样子。
  ④为间不用间隔一些时日不去行走。间,音jiàn,间隔。用,行。
  ⑤茅塞之矣生出茅草塞住道路了。之,代词,指“道路”。
          析论
  在杂草丛生的山上常有固定行走的路线,路上就不易生长杂草,久之,自然形成一条道路。这是专一的结果。如果,所走的路线不变,却是每隔十天、半个月才走一回,想要形成一条小路,也是不大容易的。只有天天行走,经常行走,才能走出一条路来。这是专一而不间断的结果。
  荀子《劝学》篇列举了许多例子,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等,说明为学要专一和有恒,才能“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这些内容足以和本章义理互相阐发。我们无论读书为学,或是研习技艺,行善积德,如果都能专心致志,勤勉有恒地朝既定目标不断精进,那么,假以时日,成就必然相当可观。要是做任何事都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连“山径之蹊”都无法形成,又怎能走出宽广平正的人生大道呢?
       (五)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①。大舜有大焉②,善与人同③,舍己从人④,乐取于人以为善⑤。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⑥。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⑦。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八)
   。。

孟子卷·论教育(4)
          章旨
  孟子赞美虞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注释
  ①禹闻善言则拜夏禹听到别人提供的美言,就加以拜谢。善言,嘉言、有道理的话。
  ②大舜有大焉大舜又更伟大了。有,音yòu,又也。焉,于此,“此”指上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③善与人同善为通行天下的公理,是大家所共有的。朱熹《孟子集注》:“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
  ④舍己从人牺牲自己的见解,遵从大众的公理。
  ⑤乐取于人以为善乐于采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为善,行善。
  ⑥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舜从微贱时在历山耕种,在河边烧制陶器,在雷泽捕鱼,直到做了天子,往往都是取法别人的优点来行善的。
  ⑦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采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鼓励别人行善。是,此、这。与,赞许、鼓励。
        析论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说明子路对于善言、善行,往往迫不及待地加以实践。本章所说“人告之以有过”属于“有闻”,子路除了欣喜之外,当然也是急忙改正了。勇于改过,自然寡过;过失不断减少,离纯然至善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近了。由《论语》、《孟子》的记载,可见子路真是一位善于自修的贤者。
  夏禹地位崇高,却能虚心的察纳善言,汇聚众人的智慧,使自己思虑周密,眼光深远,从而在施政时采取最佳策略,淑世济民。这种“乐善之诚”的境界,实已超过了子路。
  虞舜的修养又高过子路和夏禹,他是“善与人同”,依朱熹的讲法,也就是“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什么是“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呢?一方面是“舍己从人”,放弃私人的见解,遵从天下的公理,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如此“舍己从人”,别人受到鼓励,自然更加为善了。另一方面是“乐取于人以为善”,学习别人的善言、善行,自己来加以实践。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当然也是弘扬其善了。综合“舍己从人”和“乐取于人以为善”,就是“善与人同”。
  虞舜从一介平民,从事耕、稼、陶、渔,一直到即天子位,都是这般“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影响所及,自然形成淳朴的社会、善良的风俗了。虞舜真是一位平凡的伟人。
        问题与讨论
  1孟子认为君子之教“有如时雨化之者”,请举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私淑艾”?请举例加以说明。
  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屑之教诲”?
  4为学必须专心致志,不可间断,才能有成。孟子是如何阐发这个道理的?
  5试举例说明“与人为善”对社会的影响。
        二、确立标准
  本单元编列《孟子》书中有关为学的篇章,一共五章。孟子认为治学必须重视方法,订立标准,依循方法,黾勉为学。如此才能合于规矩,厚植学艺根基,因此编列“羿之教人射”为第一章。为学必须循序渐进,蓄积深厚,每一阶段都应成章而达,因此编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为第二章。(新浪读书独家首发)为学要追求深造自得、居之安、资之深、左右逢源的境界,因此编列“君子深造之以道”为第三章。为学不达标准,不可半途而废,才能自我实现,有所成就,因此编列“有为者辟若掘井”为第四章。至于“仲尼亟称于水”章,畅论为学必须有本有源、按部就班、盈科而进,乃可底于有成,今编为第五章,以为本单元的结论。
        (一)
  孟子曰:“羿①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②。大匠③诲人,必以规矩④。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上·二○)
           章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孟子卷·论教育(5)
孟子以射箭、工艺为喻,说明为学必须先确切把握基本方法。
            注释
  ①羿音yì,人名,古代善射者。
  ②志于彀用心把弓拉满。彀,音gòu,弓满。
  ③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
  ④以规矩使用规矩画方圆。
          析论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做老师的一定是把追求知识、研究学问、涵养智慧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依据老师传授的方法和指点的要领,勤下工夫,不断练习、思考、体验,才能娴熟技艺,融会贯通,深造自得,从容中道。不但习得学术的精华,甚至于还能激发创造力,对于所学有所创获发明,对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
  教学过程中,“志于彀”、“志于规矩”是相当重要的。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尽心》上·四一)彀与规矩是学射箭、学工艺最起码的要求。像羿那样的神射手,教弟子射箭,无论弓箭或弩箭,一定先传授张弓射箭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方法;以期集中心志,射中目标。这就是教人“必志于彀”的教学原理。至于技术老练的师傅,教学内容虽然异于神射手,然而教学原理却是相通的。他一定是先把工艺的基本知能教给徒弟,让徒弟操作娴熟。至于掌握诀窍、激发创意、出蓝胜蓝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那就是做徒弟的事了。
  孟子强调“学者亦必以规矩”,换言之,就是指点弟子研究发展身心性命之学,必须存养本心,扩充四端,实践仁、义、礼、智等各种德目,遵循“尊德性”的规矩。等到义精仁熟之后,自能从容中道,成贤成圣。
        (二)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①,登太山而小天下②。故观于海者难为水③,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④。观水有术,必观其澜⑤;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⑥。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⑦。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⑧。”(《尽心》上·二四)
            章旨
  孟子说明圣道大而有本,学者应立志循序渐进,通达圣道。
          注释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顶看鲁国,就觉得鲁国小了。东山,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小,作动词用,以……为小。下一句“登太山而小天下”的“小”,词性与此相同。
  ②登太山而小天下登上太山顶看天下,就觉得天下小了。太山,即泰山,主峰在山东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
  ③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大海壮阔波澜的人,就觉得江、河、湖、潭等便难以称得上是水了。难为水,难以算得上是水。
  ④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圣人门下接受圣学启迪的人,就觉得天下其他的言论便不足观了。
  ⑤澜水中大波。
  ⑥容光必照焉只要是能够容受光线的缝隙,一定会照得明亮。容光,容受光线的缝隙。焉,代词,指容受光线的缝隙。
  ⑦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流水这种东西的特性呀,它是不把坑洞填满就不会向前流的。盈,满。科,坎也,坑洞。
  ⑧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君子立志行道,不到文理成就蓄积深厚而斐然可观的境界,是不能通达圣学的。成章,文理成就斐然可观。达,通达圣学。
          析论
  我们探讨学理,研习技艺,只要精进不已,往往能日新又新,提高自己的水准和境界。一旦达到较高的层次,眼界自然就开阔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在其中,往往不自觉其狭小。一旦自身学艺高明了,再回头观照,就自然有“小鲁”、“小天下”的观感。朱熹《孟子集注》对于本章发端两句诠释得相当中肯:“此言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
  天下的水域中,大海是最辽阔、最壮观的,观眺大海之后,我们还会认为江、河之水比大海辽阔、壮观吗?假使我们有幸成为圣人的弟子,得以饫(音yù,饱也)闻圣道,体悟最高的智慧;那么,世间的许多俗学、俗论,还能再让我们着迷吗?“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见过最壮丽的景观,听过最高明的哲理,眼界自然不凡了。
  

孟子卷·论教育(6)
要研习圣道,就必须体会圣道是有本有源,广远无穷的。孟子先以观水为喻,又以日、月之光来比方。大海之所以有浩渺的烟波、汹涌的涛澜,是因为大海本身的深广无涯所使然。因此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由波澜之壮观,可以想见本体之深广。同样的道理,只要能容纳光线的缝隙,日、月之光都能照到。仔细观察缝隙中的光,而日、月之明为其本体也就可想而知了。然则,我们研究圣道,是否也应具备观大海、观日月的眼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如何研习圣道呢?孟子进而提醒世人必须脚踏实地,由浅而深,循序渐进,把圣道的全体大用深细体悟,必须如此,才能够登上圣道的顶峰,达到高远的境界。因此孟子指点学者要取法于流水,(新浪读书独家首发)盈科而进,细密踏实,以体现圣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成章不达”。对于圣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力求“成章”,换言之,就是对每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要蓄积深厚,求其文理成就卓然可观。如此精熟所学,就是“达”。一旦对于圣道的全体大用无不通达,于是“志于道”的理想也就实现了。
  盈科而后进,是流水的标准;成章而后达,是求学的标准。
        (三)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①,欲其自得之也②。自得之,则居之安③;居之安,则资之深④;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一四)
          章旨
  孟子阐发为学之道,在于自得,以达左右逢源的境界。
            注释
  ①深造之以道按照事物的道理,不断研究进取。造,诣、至。道,事物的道理。朱熹《孟子集注》:“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之,所学的道理。下文各“之”字的意思与此相同。
  ②欲其自得之也要让他自己体验道理而有所得。
  ③居之安所学的道理居处于心中,安固而不疑惑。
  ④资之深可凭借使用的道理深远无尽。资,凭借。
  ⑤取之左右逢其原拿身边周遭的事理来印证,都能遇到其根源。朱熹《孟子集注》:“左右,身之两旁,言至近而非一处也。”逢,值、遇。原,源也,本源。
         析论
  孟子“深造自得”的阐述,应该就是他自己为学的深刻体验。对于本章的内容,我们若能切实理解,而又身体力行,那么无论钻研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学问,都能有得心应手、触类旁通、精进不已的乐趣。
  我们每天锲而不舍地探研某一学问,就是“深造”。只要是学问,就一定有其原理、方法,按照学问的原理、方法去钻研,就是“以道”。针对某一学问“深造之以道”,经过长时期的积累、精熟,自然对于此一学问的本、末、精、粗了然于胸;甚至还能更上层楼,发展出高明的研究成果呢!这就是“自得之”。
  “自得之”之后,就能:(1)“居之安”,所学自然融入生命,信心十足,安固而无所疑惑。(2)“资之深”,所学深远无尽,能有深厚的凭借,转相贯通而不穷。(3)“取之左右逢其原”,所学本体深厚,源远流长,能随宜触发,以身边周遭的事理来印证学理的源头。幽默大师林语堂曾说:“一个博学的学者,须把那专门的智识消化了,并且和他的人生观察联系起来,才能够用平易简明的语句把这专门智识贡献出来。”(《生活的艺术·论幽默感》)能用平易简明的言辞和例证,阐说深奥难懂的道理,或许就是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吧!
        (四)
  孟子曰:“有为者①,辟若②掘井。掘井九仞③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二九)
           章旨
  孟子勉人为学,不达标准,绝不半途而废,否则犹为未学。
          注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孟子卷·论教育(7)
①有为者要有所作为。者,助词。
  ②辟若譬如。辟,音pì,譬也。若,如。
  ③仞古制八尺为仞。
         析论
  从事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秉持着一贯的恒心毅力,朝夕惕厉,锲而不舍,才能有所成就。小则学习一技一艺,大则修身为学,开创事业,莫不如此。
  哥伦布首度探险航行北大西洋时,屡遭艰险,但是他每天都在私人航海日志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我们仍然航行,航向西南方。”当时他的船队中,樯倾楫摧,险象环生,以叛变为威胁的水手,不乏其人。但是哥伦布凭着无比的勇气和信念,坚毅地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为人类的历史写下崭新的一页,他发现了新大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