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晚明-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班牙人在明国耗的越久,亨格尔便越有利。

    他只需要通过关系从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粮食再转手一卖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打吧,你们尽情的打吧,只要战争打起来,银子便不停的来啊。

    。。。

    “大人,据哨探来报,西班牙人已经进驻了黑石岛。”

    议事厅中戚文双手抱拳冲宁修禀报道。

    “哦?黑石岛?”

    宁修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知道这个岛屿在一股荷兰海盗手中,西班牙人怎么和荷兰人搅到一起了?

    宁修走到地图旁边,拿起一根炭笔在黑石岛上画了一个圈。

    “黑石岛,这里距离乌猪山岛不远吧?”

    “顺风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四日的时间。”

    戚文感慨道:“占据了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佛郎机佬可真会挑地方。”

    “不对,西班牙人怎么会找到黑石岛的?”

    宁修猛然惊醒:“难道说他们有内应?”

    照理说西班牙人从没来过明国,对附近航道肯定不算了解。

    而黑石岛只有一些走私商船和海盗了解。宁修认为西班牙人从走私商船渠道得到这个信息可能性较大,但也不能排除他们吸纳了一部分当地海盗,从而得到了信息。

    不论是哪一种,宁修认为西班牙人肯定对广东沿海有所了解,这样就不得不提高防御等级。

    “从现在起,你每天都要组织人出海巡视,每两个时辰回报一次。”

    不管西班牙人有什么打算,宁修都必须知晓。他绝不准许西班牙人在他的眼皮底下使用阴谋诡计。

    “属下遵命。不过属下还有一事想请问大人。若是西班牙人跟壕境葡萄牙人里应外合该当如何?”

    。。。

    。。。

第四百零八章 欲擒故纵

    宁修反复敲击着手指。其实在他看来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凡事都得往最差的情况考虑。

    如果葡萄牙人在明军与西班牙军鏖战的关键时刻在背后捅一刀,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派人严密监视壕境那边的动向,安排一只两千人左右的营兵在壕境附近待命。若葡萄牙人真有不轨举动,立刻给本官冲进去接管一应事宜。”

    戚文闻言大喜,连忙抱拳道:“属下遵命!”

    。。。

    黑石岛。

    亨格尔与马尼拉总督桑切斯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原本亨格尔以为让西班牙人进港可以大赚一笔。谁曾想这些毫无信义极其无耻的家伙一登陆就变了脸,拒绝支付补给、淡水、住宿的费用,而让荷兰人免费提供。

    “真是一帮强盗!”

    亨格尔除了咒骂这些西班牙佬以外也没有什么能做的。

    他甚至认为那个马尼拉总督起了吞并他财产的想法。

    亨格尔最大的财产自然就是黑石岛。这是他一手经营起来的,也是他唯一的老巢。若是被西班牙人夺去,他便是丧家之犬只能漂泊海上了。

    “该死!当初怎么听了李旦那厮的话,引狼入室啊!”

    亨格尔一脸颓然,完全不复几天前的意气风发。

    他手下只有几百人,若真的打起来,上万军队的西班牙人碾死他们就像碾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可若叫他束手就擒,乖乖把黑石岛献上亨格尔又不甘心。

    不行,绝不能把黑石岛拱手让人。

    亨格尔在心中想道。

    那么他只能借助外力了。

    亨格尔脑中闪过无数个念头,最终还是落在了明军身上。

    是啊,在这片海域除了明军还有谁能够给西班牙人造成大的损伤呢?

    亨格尔攥紧拳头又舒展开来,如此反复了几次终于下定决心,提起鹅毛笔在信纸上飞速写起来。

    “尊敬的明国按察使阁下,本人是黑石岛的荷兰人亨格尔。近日西班牙人的军队强行侵入黑石岛,我了解到他们侵略明国的野心后十分惊恐,遂写下此信希望明**队可以提前布防。如有可能,我希望能和贵国达成合作,共同对付西班牙人。战争所得与贵国平分。”

    写完之后亨格尔又看了一遍,叫来一名心腹嘱咐道:“你速速乘船去一趟广东香山县,一定要亲手把信交到明国按察使手里。”

    那信使犹豫道:“带多少人去?”

    “人不要多,不然会引人注意。这件事绝不能让岛上的西班牙人知道。嗯。。。你速去速回。”

    虽然现在岛上遍地都是西班牙人,但亨格尔在黑石岛经营多年,对岛上地形地势极为了解,要想让一只小船安全驶出黑石岛不被人发现还是很容易的。

    很快,这名信使便带着信件扬帆出海直奔香山县而去。

    。。。

    “大人,有一名来自黑石岛的使者想要求见您!”

    一名亲兵冲宁修抱拳禀奏道。

    “哦?叫他进来吧。”

    宁修微微有些惊讶,把身子坐直了些。

    待那信使进来,宁修嘴角微微一勾道:“说罢,来找本官什么事?”

    那信使懂汉话,当即跪下冲宁修叩头:“小人拜见宁大人。这里有我们岛主的一封亲笔信。还请大人过目。”

    说罢把信双手举过头顶。

    宁修冲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立刻上前将信接过交给宁修。

    “你们岛主一点诚意没有啊,竟然写的是番文。”

    “额,大人若是不嫌弃,小人可以替大人翻译。”

    “不必了。”

    宁修摆了摆手道:“去请周先生来,帮我把这封信翻译过来。”

    很快那周先生便被带到,在得到宁修的同意后他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将信件通读了一遍。然后他取来笔墨纸张,一句一句的对着翻译了起来。

    这前后不过是一炷香的工夫。宁修对他的效率还是感到满意的。

    “你们岛主想要跟本官合作对付西班牙人。”

    宁修感到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还向本官索要战胜西班牙人之后所得战利品的一半。”

    宁修摇了摇头道:“这个要求太不合理了,你们能给本官提供什么?”

    在离开黑石岛之前,那名心腹被亨格尔授予了一定的决策权,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有所了解。

    见宁修态度有些冷淡,便咬牙道:“我家岛主说可以向明军提供西班牙人的作战计划。”

    他稍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明军知道了西班牙人的作战计划,肯定能轻而易举的取胜。我家岛主的要求并不过分。”

    “可你家岛主并没有在信中写明此点。”

    “那是因为我家岛主不肯定大人会同意合作啊。若是大人无意合作,我家岛主又何必因此得罪西班牙人呢?”

    宁修心中冷笑,真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

    从他之前命人搜集的信息来看,西班牙人确实进驻了黑石岛,而这黑石岛一直是被荷兰人控制的。

    眼下荷兰人突然派信使来说自己想反水,和明军合作做掉西班牙人,平分西班牙人的财产,如此大的变化叫宁修如何能轻易相信。

    万一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联手演的戏呢?万一荷兰人给宁修的是假的作战计划呢?

    “既如此,你便请回吧。告诉你家岛主,有诚意了再来找本官。”

    宁修便要端茶送客。

    那信使急了,连忙道:“大人可是觉得分配比例不妥?我家岛主说了,实在不行六四分也行。”

    “送客。”

    那信使嘴巴张了张还想说些什么,亲兵却把他推了出去。

    信使走后宁修立刻叫来了戚文,与他商议此事。

    “戚将军对此事怎么看?”

    “禀大人,末将以为此事虽然有些蹊跷,但可以先看看,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反正我们也没啥损失。”

    “本官倒是觉得荷兰人是真的想反水。”

    宁修微微笑道:“只是本官不能那么轻易的答应合作。只要荷兰人先开始着急,我们便能占据主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荷兰人的日子现在不好过吧。”

    “大人高见。”戚文也算想明白了:“大人是想让那些荷兰人被逼的没了退路,只能为朝廷卖命!”

    。。。

    。。。

明史 食货志一、二

    ◎食货一

    《记》曰:“取财於地,而取法於天。富国之本,在於农桑。”明初,沿元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於民。而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饷不仰藉於县官,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其后,屯田坏於豪强之兼并,计臣变盐法。於是边兵悉仰食太仓,转输住往不给。世宗以后,耗财之道广,府库匮竭。神宗乃加赋重征,矿税四出,移正供以实左藏。中涓群小,横敛侵渔。民多逐末,田卒污莱。吏不能拊循,而覆侵刻之。海内困敝,而储积益以空乏。昧者多言复通钞法可以富国,不知国初之充裕在勤农桑,而不在行钞法也。夫缰本节用,为理财之要。明一代理财之道,始所以得,终所以失,条其本末,著於篇。

    ○户口田制(屯田庄田)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

    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四:

    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

    年终进呈,送后湖东西二库庋藏之。岁命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厘校讹舛。其后黄册只具文,有司征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许自实。里设老人,选年高为众所服者,导民善,平乡里争讼。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於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

    凡逃户,明初督令还本籍复业,赐复一年。老弱不能归及不愿归者,令在所著籍,授田输赋。正统时,造逃户周知册,核其丁粮。

    凡流民,英宗令勘籍,编甲互保,属在所里长管辖之。设抚民佐贰官。归本者,劳徕安辑,给牛、种、口粮。又从河南、山西巡抚於谦言,免流民复业者税。

    成化初,荆、襄寇乱,流民百万。项忠、杨璇为湖广巡抚,下令逐之,弗率者戍边,死者无算。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引东晋时侨置郡县之法,使近者附籍,远者设州县以抚之。都御史李宾上其说。宪宗命原杰出抚,招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河南巡抚张亦请辑西北流民。帝从其请。

    凡附籍者,正统时,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属,离本籍千里者许收附,不及千里者发还。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军、匠、灶役冒民籍者发还。

    其移徙者,明初,当徙苏、松、嘉、湖、杭民之无田者四千馀户,往耕临濠,给牛、种、车、粮,以资遣之,三年不征其税。徐达平沙漠,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馀户,散处诸府卫,籍为军者给衣粮,民给田。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二千八百馀户屯田北平,置屯二百五十四,开地千三百四十三顷。复徙江南民十四万於凤阳。户部郎中刘九皋言:“古狭乡之民,听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业也。”太祖采其议,迁山西泽、潞民於河北。众屡徙浙西及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又徙登、莱、青民於东昌、兖州。又徙直隶、浙江民二万户於京师,充仓脚夫。太祖时徙民最多,其间有以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伯徐理往北平度地处之。成祖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

    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

    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尝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富民万四千三百馀户,以次召见,徙其家以实京师,谓之富户。成祖时,复选应天、浙江富民三千户,充北京宛、大二县厢长,附籍京师,仍应本籍徭役。供给日久,贫乏逃窜,辄选其本籍殷实户佥补。宣德间定制,逃者发边充军,官司邻里隐匿者俱坐罪。

    弘治五年始免解在逃富户,每户徵银三两,与厢民助役。嘉靖中减为二两,以充边饷。太祖立法之意,本仿汉徙富民实关中之制,其后事久弊生,遂为厉阶。

    户口之数,增减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靖难兵起,淮以北鞠为茂草,其时民数反增於前。后乃递减,至天顺间为最衰。成、弘继盛,正德以后又减。户口所以减者,周忱谓:

    “投倚於豪门,或冒匠窜两京,或冒引贾四方,举家舟居,莫可踪迹也。”而要之,户口增减,由於政令张弛。故宣宗尝与群臣论历代户口,以为“其盛也,本於休养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笃论云。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馀为民田。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隰、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又以中原田多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设司农司,开治河南,掌其事。临濠之田,验其丁力,计亩给之,毋许兼并。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每岁中书省奏天下垦田数,少者亩以千计,多者至二十馀万。官给牛及农具者,乃收其税,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二十六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盖无弃土矣。

    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社民先占亩广,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社地谓之广亩。至宣德间,垦荒田永不起科及下斥卤无粮者,皆核入赋额,数溢于旧。有司乃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有数亩当一亩者。步尺参差不一,人得以意赢缩,土地不均,未有如北方者。贵州田无顷亩尺籍,悉徵之土官。而诸处土田,日久颇淆乱,与黄册不符。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官田视民田得七之一。嘉靖八年,霍韫奉命修会典,言:“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於王府,则欺隐於猾民。广东无藩府,非欺隐即委弃於寇贼矣。司国计者,可不究心?”是时,桂萼、郭弘化、唐能、简霄先后疏请核实田亩,而顾鼎臣请履亩丈量,丈量之议由此起。江西安福、河南裕州首行之,而法未详具,人多疑惮。其后福建诸州县,为经、纬二册,其法颇详。然率以地为主,田多者犹得上下其手。神宗初,建昌知府许孚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