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生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毕竟提前一刻出门,就能多干一点儿活。

    只是在临出门前,张秀禾对身边的毛头说:“毛头你记得提醒你姐姐,米在米缸里,多淘洗两遍再下锅,水不要放得太多,不然就成粥了。”

    毛头迷迷瞪瞪的看着他妈飞一般的跑了出去,突然醒悟过来:“啥姐姐!喜宝是我妹妹!”

    可惜,这话张秀禾一点儿也没听到,自然就不知道这几天做饭的人是喜宝了。

    喜宝倒是很高兴接手这个任务,然后第一天就把捞干饭玩出了新的花样来。提前把水烧好,灌了热水瓶,也灌满了水壶,然后她就开始一边蒸米饭一边炒菜,今天的菜单是红烧土豆块,反正她已经看出来了,毛头哥哥是切不出土豆丝来的,她又拿不动自家那把又沉又大的菜刀,退而求其次,她改了菜单。

    半锅子的红烧土豆,然后又不小心把水倒多了,因为汤汁太香了,她犹豫了一下,直接就把土豆连同汤汁全给浇到了米饭上,看得毛头目瞪口呆。

    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后世的盖浇饭后,又一天,喜宝就做了土豆炖萝卜。

    家里的蔬菜不是很多,喜宝也压根就不知道啥配啥比较好吃,她就是乱来的,今天土豆炒自个儿,明天白菜炖萝卜,后天豆角配土豆

    毛头是唯一的目击者,不过他在第一次吃过喜宝做的饭菜后,立马站到了喜宝这一边,味道多好啊,妹妹真棒!

    “喜宝,你烧得凉白开都比妈烧的好。”毛头诚心诚意的夸她。

    喜宝懵了一下,炯炯有神的回看了毛头一眼:“哥,水是你从水缸里舀的,火也是你生的,我就是帮着灌了一下水”

    “反正就是好喝!”毛头格外坚定的夸着。

    其实,毛头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是饭菜或者其他味道好,而是吃起来有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就好像,凉白开更解渴了,捞干饭更顶饿了,就连上头的菜都格外得合胃口。

    反正就是一个词儿,舒坦!!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个月,直到地里的庄稼全都收上来了,所有人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并没有前几年的大丰收,好在也不至于颗粒无收,真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刚够他们过活,而且还是在不上交的公粮的前提下。

    总算没有白忙活一场,不是吗?

    赵建设高兴的跑去公社开会了,他仔细算过了,哪怕交了公粮,剩余的粮食虽然是不够吃,可因为前几年都有余粮在,要熬过这一年还是很容易的,而且不至于彻底亏了底子。要是勒紧裤腰带的话,每家的余粮都够吃上个两年了。

    本来就很嘚瑟的赵建设,在开完会回来后,整个人开心得恨不得飞回来,一回到生产队,他逮着个人就说:“上头领导说了,今年不用交公粮!!”

    啥?!

    不单听到的人惊呆了,就连赵建设本人这会儿还是恍恍惚惚的,定了定神,他才发现自己拽的不是别人,正是宋卫国,忙催促他:“赶紧去通知各家各户,立刻来粮仓这头,我这就去核对工分,争取今天就把粮食分给大家!”

    依着惯例,应该是先交了公粮,再慢慢分粮食的,而且分粮食也不容易,最起码也需要个大半天时间。因为赵建设上午跑去公社开会了,这会儿其实已经是半下午了,差不多两点不到的样子。

    不过,宋卫国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估计是还不大相信上头的命令,索性直接把粮食分到,万一上头反悔了,横竖粮食已经到手,总不能上门抢粮吧?

    “我这就去!”

    其实根本就不用挨家挨户的通知下去,先前累了将近两个月时间,这会儿哪怕粮食都收上来了,各家各户也都在家里休息。宋卫国就站在村道上,扯着嗓门大吼:“分粮食啦!相互通知一下,赶紧去粮仓那头,分粮食啦!!”

    宋卫国扯着嗓子吼了一通,甭管是正在歇午觉的,还是在收拾家里的,一下子全被他惊得撒丫子跑出来细问。

    “别问了别问了,赶紧去粮仓那头排队,快去!”好歹也是当了多年生产队干部的,宋卫国在队上多少也是有威信的,见他一脸的肯定,哪怕心里有再多的疑问,那些人还是赶紧往队里粮仓那头冲。

    ——冲到一半才发现啥都没带,又转身往家里跑。

    老宋家那头也得到了消息,就是比其他人略晚了一些。赵红英知道宋卫国肯定没空管家里,叫上其他儿子和儿媳妇儿,带齐了箩筐布袋子,径直杀去了粮仓那头。

    粮仓那头,赵建设宣布了今年免交公粮的决定,听到消息的人无不开心的大叫。

    分粮食倒是顺利得很,不过因为开始得晚,结束得自然也晚,好在盛夏日头落得晚,赶在天黑之前,终于把粮食都分完了。

    老宋家因为得到消息晚了点儿,虽然没排在最后,却也是中间靠后的,差不多是在平时晚饭的点才领到了粮食,等他们回家一看,就看到老宋头蹲在灶间门口,两眼直勾勾的看着里头,惊得连旱烟都不抽了。

    赵红英一脸纳罕,走到灶间门口往里头一瞧,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喜宝你在干啥?”

    “炒菜!”喜宝站在小板凳上,手里的大铲子舞得飞起,“今天是花生炒自个儿,红烧土豆块。”

    “那叫炒花生。”赵红英一个没忍住,先吐槽了一句,然后才三两步的走进灶间,先瞅了一眼状似炒菜炒得很熟练的喜宝,感觉脚下不对劲儿,这才发现自己踢到了毛头。

    毛头幽怨的回头看了他奶一眼:“就算我的衣服黑,奶你也不能当我不存在啊!”

    “你长得比衣服黑多了。”赵红英本能的回怼了一句,恍然大悟,“所以前些日子的饭菜都是喜宝你炒的?梅子!芳芳!”

    春梅和春芳火速赶到,可她俩都不觉得愧疚,一个说:“我也想炒菜啊,我一点儿也不想哄扁头,他比毛头还要烦人!”另一个说:“我也不想天天追着臭蛋玩,可我说不过毛头和喜宝,咋办啊?”

    老宋家跟其他人家不同,不是小的听大的,而是笨的听聪明的。春梅和春芳刚开始都想要炒菜的活儿,哪怕春芳怕火怕烫,可她更怕臭蛋,天天在生产队里绕圈跑啊,两个月下来,她觉得自己的小腿都粗了一倍,下学期体育要是考一万米,她都能脸不红气不喘的跑下来。春梅就更不用说了,毛头跟她差了三岁多,所以她依稀记得毛头小时候有多烦,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扁头比毛头更烦,见天的哭啊哭的,咋哄都没用,一天换十次尿布都不够,喂个饭比吃药更难,有时候她都要以为自己在喂扁头喝了。

    见她俩这样子,赵红英反倒是不说啥了,她就欣赏这种把缘由理直气壮说出来的人,要是她俩唯唯诺诺的不吭声,或者直接哭鼻子,她一定骂惨这俩。

    当下,赵红英摆了摆手叫她们赶紧出去,别占着道,回头就哄喜宝:“让奶来好不好?喜宝你去跟毛跟你姐姐们一道儿玩。”

    瞅着喜宝炒菜炒得一脑门子的汗,赵红英心疼坏了,不过她倒是挺满意毛头烧火的,尤其看到毛头满不在乎的用沾了灰的手一抹脸完全看不出来脸脏了。

    这下,赵红英才终于悟了,明白为啥先前两个月都没人发觉异常。因为喜宝爱干净,做完饭会去洗把脸,而毛头虽然不在乎脏乱,可他太黑了,就算被熏得一脸黑,别人也看不出来。

    今天的晚饭,赵红英吃得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原本这饭菜是格外得合胃口,当然今天这顿也是,可一想到这是自己娇娇嫩嫩的小喜宝做的,她就吃得更欢了。

    确实好吃啊,喜宝就是棒啊!

    分完粮食后,所有人都彻底放松了,哪怕今年收成很一般,可因为不需要交公粮,分到手的粮食就很够吃了。

    然后,才有人突然想起自留地,可惜因为天气太热以及多日来无人照看,多半自留地上的蔬果都死了。仅有存活的,大概就是种了红薯土豆一类耐旱的粮食了,还有就是老宋家的花生地,称不上丰收,可也有往年的三分之二。

    比起第七生产队,其他大队就要了老命了。

    别以为第八生产队是个例,事实上他们只能算是最早放弃的一帮人,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很多生产队都陆陆续续的选择了放弃。一来,他们认为蝗灾是不可抵抗的,二来,盛夏时分下地干活实在是太苦太累了。

    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赌上级领导不可能放弃他们。

    是没放弃,这不是宣布今年免交公粮吗?

    跟赵建设不同,其他生产队的大队长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基本上都好似被雷劈过一样。免交公粮是好事,可他们就算不曾颗粒无收,剩下的粮食也绝对熬不过一个月的。

    咋办?

    到底要咋办呢?

    公社那头再一次召开了大会,却是其他生产队的大队长硬着头皮向上头汇报了情况。仅仅是如实汇报了最终的粮食量,并未详细说明过程。

    如果所有人都一样,那兴许这事儿也就掀过去了,可偏偏蝗灾又不是水患,一下子直接冲没了。事实上,红旗公社这些个生产队,每一个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最惨的莫过于第八生产队,他们是真真正正的颗粒无收,早在秋收前一个半月,他们就彻底放弃了。那时候,跟他们只隔了一条河的第七生产队全体社员都在努力,盼着辛勤劳动能阻止天灾,而他们却忙着在家里休息,顺便哀叹这日子没法过了,祈求上头能够早点儿拨下救济粮。

    除了第八生产队,第九、十生产队也惨得很,倒是前头两个还勉强凑合。准确的说,只要没彻底放弃的,哪怕不如第七生产队那么肯吃苦下功夫,多多少少还是收获了些粮食的。

    公社干部在详细调查了情况后,最终还是向上头打了报告,毕竟他们不可能由着这些人饿死。

    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旧社会。

    可就算上头愿意伸出援手,以现在的通讯条件,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回馈。

    与此同时,赵红英又背着粮食去县里了,她昨个儿拿到了赵建设给她捎来的汇款单,同时也从赵建设嘴里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就是城里的供应粮已经断了。

    断的时间不久,用县里的说法,就是已经迟了几天。原因很简单,因为县里的粮食都是由周边乡镇供应的,乡下地头粮食歉收,他们当然就得不到供应。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想着等秋收后,下边就会送粮食上来,没想到别说公粮了,下头的人都要饿死了。等后来公粮取消了,他们就更没指望了,只能盼着外地调拨粮食过来。

    对了,就算真有粮食拨过来,也肯定是先紧着城里的,不是自私,而是最简单的,城里是供应粮,是需要凭粮票和钱买的,而乡下地头就算再怎么缺粮食,那也是救济粮。再说了,上头未必会相信,农民没有囤半点儿粮食,往少了说,熬个把月总没问题吧?不像城里,口粮都有定额,别说个把月了,恐怕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赵红英知道亲家是有骨气的,而且本事也不小,再说才这几天工夫,应该不至于饿肚子。可再往后呢?城里也许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她却知道这一时半会的,根本不可能有粮食下来。

    紧赶慢赶的往县里去,赵红英急出一脑门子的汗,其实一袋子粮食倒不重,也就三十斤,她就是急的。

    这回,她没往百货公司去,而是直接去了菊花她家。菊花不在家,开门的是她婆婆。赵红英没多做停留,把粮食放下后就离开了。

    除了送粮和取钱外,她还有另外一个事儿。

    她得去邮局寄一封信,是给宋卫军的。

    早在宋卫民寄信要钱之后,她就给宋卫军去了一封信,却一直没能收到回信。

    起初,她以为宋卫军正好出任务了,想着过些时候总会来信的。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大半年。

    先前忙着地里的事儿,她实在是脱不开身,现在总算忙完了,她赶紧又叫赵建设写了一封信,今天就寄出去!

第050章() 
第050章

    这封信;又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从寄出去那天后;就再没了音讯。

    赵红英脾气越来越坏了;也就是面对喜宝的时候还算温柔;家里其他人压根就不敢招惹她。至于缘由;家里人也都猜到了;毕竟宋卫军以前虽然也不常写信,可好歹一年带头都会来几封信,平均下来三四个月一封总是有的。现在的问题是;自打那封写给宋卫民的信后,就完全没动静了。

    算算日子,已经有半年光景了。

    尽管每个月的津贴都会按时汇过来;可都到这份上了;赵红英当然能猜到汇钱这事儿是宋卫军托了人的,毕竟取钱是麻烦;要汇款单要队上证明;可汇钱太容易了;随便哪个人带上钱和地址就能成功。

    钱每个月都来;信却没了;如果宋卫军是那种亲情淡薄的人,兴许还成;可偏偏他把亲妈当祖宗看待,哪敢收到信不回复?

    生怕一不留神就点了炸。药桶;老宋家全家人都缩着脖子过日子;暗自祈祷宋卫军赶紧回信。

    秋收分粮之后,还有秋种,可今年的情况特殊,公社那头商量了一阵后,最终只决定种土豆红薯之类的粗粮,一方面今年天气太热,耐寒的庄稼更容易成活,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蝗灾卷土重来,埋在地里的庄稼肯定比冒出头的安全一些。

    至于孩子们,前头两个月都不曾上学,现在连秋收都过去好些日子了,自然也就错过了往年期末考试的日子。赵建设倒是可以做队上小学的主,可他吃不准公社小学、初中是怎么个打算,迟疑再三,还是又特地跑了一趟,打算向那头看齐。

    打听下来的消息是,今年公社小学、初中都决定取消期末考试,毕竟老师和学生们也累了两个月了。如果有初三学生想要报考县里的高中,自行想办法,公社那头不予解决。其实这话的意思,等于就是初三学生没了升学的希望。

    消息由赵建设带回队上,他顺便也宣布队上小学也取这回的期末考试,不过如果是六年级毕业生,还是可以继续升学,公社初中并不会因此拒绝他们。

    队上的社员听了这些事儿倒是没啥想法,事实上,甭管小学的入学率再怎么高,队上仍没几家会送孩子上初中的。

    送去上小学,是因为赵建设决定让队上小学免去本生产队社员孩子的全部学费,至于课本费,本来就不贵,嫌贵也可以不买,或者跟人家便宜买旧书,再加上小学生年纪小,与其让他们在队上四处乱窜,上学等于是找了个人看着他们。可初中呢?小学毕业都已经有十二三岁了,男孩子就可以下地赚一半工分了,女孩子也能帮着家里洗衣做饭带弟妹侄儿,等于是半个劳动力了,那还上啥学?

    至于初三学生无法升高中这件事儿

    谁在乎呢?

    赵建设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姑又要搞事,万一想不开非要叫他帮着开后门把强子和大伟送到县里高中咋办?他在第七生产队是牛气哄哄的大队长,去公社那头也还能说得上话,可真要去县里,哪个会给他面子?

    幸好,赵建设担心的事儿并没有发生。

    老宋家那头,得知不需要期末考试以及升高中基本无望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强子和大伟了,虽然觉得年初那阵子苦读有些可惜,可他们多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比起继续念书,宁愿下地干活!

    赵红英也是这么想的,她忙着担心宋卫军还来不及,才懒得管家里蠢货能不能升学,再说了,先前叫他们最后努力一把也是随口说说的,现在没多大可能了,她也不准备再折腾。

    “不读也挺好的,真要叫他俩上了高中,还不知道是在祸害谁呢。”

    强子和大伟连连点头,齐声道:“对,再念下去,咱们就是害人害己!”

    害人害己是用在这里的?大伟倒是还好,宋卫党自己的成绩也不咋地,加上已经离开学校那么多年了,当初学到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压根就没明白儿子这话的意思。强子却要不好了,宋卫国小时候成绩一般,可自打当了队上干部后,赵建设见天的折磨他,逼着他学习上头文件,顺便叫他长进了不少。

    “强子你过来。”宋卫国呵呵的笑着,他决定跟强子进行一番父子之间、男人之间的对话。

    私底下的。

    没人知道强子遭遇了什么,反正谈话结束后他就蔫吧了,及至秋种结束了,还是没能缓过来,可见这回打击得有点儿狠了。

    除了强子精神萎靡不振之外,袁弟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倒是没人针对她,她也不敢再作幺,可前头那两个月的忙碌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她本来底子就差,都是小时候半饥半饱留下的隐患,哪怕嫁到老宋家后就没再挨饿过,可连着生了三个孩子,或多或少还是亏了身子的。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